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渐渐被我们遗忘的传统节日——上巳节

渐渐被我们遗忘的传统节日——上巳节

时间:2020-01-10 23:36:09

相关推荐

渐渐被我们遗忘的传统节日——上巳节

还记得二月二日龙抬头那天,章子怡给儿子剃头发上了热搜。

现在,很多人都记得“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大家都会去理发,图个好兆头。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下半句,“三月三,生轩辕”。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三月三上巳节等诸多传统节日,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下,渐渐被人们遗忘。

而五花八门的洋节日,比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情人节、白色情人节等,一年比一年火爆,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有网友说,看到汉服热爱者们宣扬汉服,值得学习,自己也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尽一份心意,但好像又没有可以做的事情,其实,了解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的事情。

上巳节,属于先人们的狂欢节

上巳节的历史由来长久,相传上巳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轩辕帝,因为他诞生于农历的3月3日,在那一天,先人们要“祓除畔浴”以除凶去垢。

三月三上巳节,因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也称元巳。

因为每年的三月第一个巳日是不固定的,但往往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后,所以在魏晋以后为了方便好记,便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了三月三日。

而根据每个民族的节俗内容不同,民间又称上巳节为三月节、三月会、定情节、女儿节、桃花节、求子节、游春节等。

《论语》中孔子和其弟子曾点关于上巳节有一段有趣的对话。

有一天孔子问他的四个弟子曾点、子路、冉有、公西华有什么志趣。

待其他三人说完后,曾点说,“我和他们三个人不一样。”

孔子就挺好奇,“不一样就不一样,这又有什么关系,不过就是师兄弟们关起门来随便聊聊,你尽管说自己的想法就好。”

曾点便如实的回答,“暮春三月时,穿上春季的衣服,约上五六好友,带着六七童子,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听后,长叹一声,表示,“我是赞同曾点的志趣。”

曾点所描绘的生活,是一种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孔子一直所提倡的“大同”。

古时候的人们,身处在不安定的社会、不安定的国家,所以他们在上巳节“祓除畔浴”,即结伴去河边沐浴,来除凶去垢,让厄运随着流水而去。

当然除了最早的“祓除畔浴”这项活动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到后来,先人们再过上巳节时,增加了不少有趣的项目。

曲水流觞

在人们举行祓禊仪式后,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驱除灾祸和不吉。

“书圣”王羲之,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其内容描绘的是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上巳节当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三十二位当时的社会名流和家中长幼子侄一起在兰亭祓除畔浴后,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饮酒作诗、高谈阔论、纵情山水。

曲水流觞本是上巳节的传统习俗,奈何文人墨客实在是太喜欢这活动,渐渐的,它就成为文人墨客们诗酒唱酬的一件雅事。

郊外游春上巳节在先人们心中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还是一个可以自由玩耍的日子,在那一天,男女老少纷纷出游,野外踏青、临水嬉戏。

在《周礼·地官·媒氏》中有记载: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会(令)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所以,对于当时的青年男女来说,上巳节是他们“法定”相亲日,在那一日,他们可以自由相识,以芍药花定情,回家后,再寻媒人去说媒。

对比西方情人节的意义,上巳节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

所以,通过以上,我们可以了解,上巳节是先人们在郊外举行的消灾祈福的祭祀活动,通过祓除畔浴、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男女会面)等习俗,达到驱除灾祸和不吉、求偶的目的。

从诗词中看上巳节的兴衰

因为上巳节是全民狂欢的节日,而在那一天,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文,这些诗文,除了描绘上巳节的盛况,还有男女之间表达情谊的。

《诗经·郑风·溱洧》就生动的记载了上巳节时,男女临水相嬉的场面: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经历过一个寒冬以后,先人们人手一束鲜嫩的兰草,来到临水河畔,一起来欢迎春天的到来。

隔水嬉戏的少男少女们,若是彼此有意,就互赠美艳的芍药花来定情。

在这一天,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遵循着习俗,来到河边洗去一年的尘垢,祓除灾难和不吉,上巳节从东汉魏晋开始就是举国同庆,众民同乐的狂欢日。

就连皇帝也不列外,在这一天,他们会在宫廷内宴请百官饮酒赋诗,所以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都留下了关于上巳节的诗歌。

比如王维的《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又或是白居易的《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但是白居易最出名的写上巳节的诗是那首讽刺杨氏国戚奢靡度上巳节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咱们今天就只看这首诗的前半部分,三月三日,杨春时节,空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了很多美丽的姑娘,她们一个个姿态娴雅,神情文静自然,肌肤白嫩细腻,体态匀称,穿着美丽的绫罗衣衫衬的暮春时节的景色更美。

从唐代以后,上巳节渐渐没落,这其实和当时的国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宋元时期,关于上巳节的诗歌,不再是描绘上巳节风俗盛况的,而是以写春天景色或抒发内心情感,比如李清照的《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此时的李清照怀念着长安时的日子,喝醉酒后,将花插在头上,还将花拟人化,让花儿不要笑她,感慨着,“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

而贺铸的《梦江南·太平时 》描述不是一般春景和游览时的风光,而是将其很深挚的乡思之情渗透在诗中: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刚到汴京的贺铸,用华丽的笔墨描绘着此处的春景,在金明池琼林苑游乐时,被其繁华所摄目,可他更想念的是江南日暮晚风、烟水袅袅的家乡。

传统节日的消亡无可避免,但我们可以推陈出新,保留其精髓,加入新元素,如:日本女儿节。

日本女儿节是日本的五大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就是咱们中国的上巳节。

本来日本的女儿节是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直到明治维新后,才改到了西历的三月三日。

现在每逢三月三日,在日本,家中有女儿的人家都会在当天陈饰雏人形(小偶人),供奉菱形粘糕、桃花,以示祝贺并祈求女儿幸福。

在这天女孩多穿着和服,邀集玩伴,在偶人坛前食糕饼、饮白色甜米酒,谈笑嬉戏。

在中国古时,三月三日,亦作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

古代女子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礼”。

在那一天,“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

而桃木自古以来在我国就具有辟邪之说,桃符更是驱邪之利器。

这些传到日本以后,他们就用摆设桃花来祈求女儿平安。

日本最早关于三月三的记载是在《日本书纪》,显宗天皇元年(485)三月条载:

三月上巳,(天皇)行幸后苑, 令设曲水宴。

在“女儿节”还未形成前,三月三是被日本古人当作去除不祥的日子。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早期一般是请阴阳师以偶人除祓,或由病人抚摸偶人以转移灾病,然后接受

阴阳师的除祓,让偶人顺水飘走。

后来到了江户时期,因为偶人的制作工艺不断提升,偶人越做越精致,才使他们不忍丢弃偶人,将其供奉起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拥有着适合表达自己民族性格的表达方式。

对于传统节日的逐渐消亡,我们应该反思其历史原因,寻找着可以推陈出新的方法,让传统节日可以在日新月异的新中国找到发展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的人来探索、了解、维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三月三日上巳节,是一个集情人节、亲水节、祈愿节、书法节、诗歌节、女儿节为一体的传统文化节日。

这样的节日不该被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难道真的要等某国将上巳节申遗成功后,我们再来行动吗?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不知道从何做起,不如就先从了解他们开始。

最起码,先从分清楚中国的情人节开始。

以上,就是盈梦今天所要分享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诗经》

2、《论语》

3、《后汉书》

4、《晋书》

5、《唐诗三百首》

6、《宋词三百首》

7、《从中国古代的上巳节到日本的雏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