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文化融合:清明节如何演变为祭祖扫墓 踏青郊游的节日?

文化融合:清明节如何演变为祭祖扫墓 踏青郊游的节日?

时间:2022-02-28 10:24:32

相关推荐

文化融合:清明节如何演变为祭祖扫墓 踏青郊游的节日?

清明,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中国古代没有清明节,但是有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清明节的民间习俗多半是继承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而来。

寒食节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就有过寒食节的传统。由于北方寒冷、干燥,清明时分最容易引发火灾。提醒大家:古代的房屋建筑多是木质结构,一旦起火,便是灭顶之灾,还有可能“殃及池鱼”。史书记载,寒食节的时候,百姓家中不能举火,到了晚上,宫中点燃火烛再传给贵戚大臣家中。而且寒食节时间最长可达105天,最短也要一个月,由于不能生火,平常老百姓只能吃生食、冷食。

等过了寒食节,人们又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重新钻燧取出新火,叫做“改火”。这种在现在看来有点严厉的做法一直到唐朝才得到改善,唐朝时期,寒食节的时间缩短为三天。唐朝还规定给官员放假四天,官员们回家乡祭祖扫墓成了越来越重要的传统习俗,假期也从四天放宽至七天。

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

上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分的气候宜人,从周朝开始,就有达官显贵在此时刻踏青游春。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古时的人们掌握了气候的规律,清明时分最是郊游的好时刻。慢慢地,这个时节成了春游的节日。

春游中,人们赏春,吃酒,蹴鞠,插柳,纷纷享受着春日的惬意。那时还有一些女巫们会在这个时候到溪水边祈福消灾,祭祀祖先。

清明节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后来,经过几次国务院的修改,清明节被定为农历清明日,放假时长由一天变为三天。

古代重视农业,而农业发展又与二十四节气的气候息息相关,当时的人们也主要是把【清明】当成一个节气看待,又于寒食节相近,两者开始挂钩。一直到宋元明清时期,寒食节逐渐推广到南方,南北相通,祭祀扫墓在人们心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清明节的地位才开始上升。

清明节能发展到如今,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华文化古有以“孝”治天下的传统。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也正是由于这种根植于人心的传统美德,成了维系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纽带。

清明节为何越来越重要?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忘记祖先。

世界上唯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不管他们去到何处,他们都会千里迢迢回到祖籍,回到家乡祭祖,那就是中国。认祖归宗,祭拜先人将通过清明节这个传统习俗流传下去,流传下来的还有割不断的血脉纽带。

END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