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清明节前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弘扬忠孝清明文化 更值得传承

清明节前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弘扬忠孝清明文化 更值得传承

时间:2021-06-16 18:39:32

相关推荐

清明节前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弘扬忠孝清明文化 更值得传承

01

“清明时节雨纷纷”,大家熟知的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

同样有着历史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并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的寒食节,如今却鲜为人知。

寒食节,又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最初只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只是禁火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祀、踏青、插柳、赏花、秋千、蹴鞠、斗鸡、牵钩(拔河)、馈宴、咏诗等风俗,也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02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于:韩翃《寒食》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出自于:孟云卿《寒食》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出自于:杨万里《寒食上冢》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出自于:王安石《壬辰寒食》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出自于: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寒食节,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在历代诗词作品中,题咏寒食节的诗词从战国屈原到现代从未间断,仅全唐诗就有近三百首,宋代诗词及元曲也有一百余首,涉及唐玄宗等历史名人,杜甫、白居易及唐宋八大家等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禄”,被《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历史名著反复引用,清代被收入古文启蒙读本《古文观止》,《中国散文鉴赏》第一篇就是“介之推不言禄”,成为中国古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为后人留下一笔绚丽的文学瑰宝财富。

历经各朝代,寒食节都在延续,未有间断。因与清明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节近乎销声匿迹,而介子推的忠孝故事也已沉入历史长河。

03

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假七日踏青春游,演变为今天的“旅游黄金周”;由寒食禁火,演变为今天的护林防火;由寒食插柳,演变为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由蹴鞠,演变为今天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

而寒食节蕴含的介子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作为古代社会伦理准则,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者,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和期望,也是千年如一。这种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

爱国为民,廉正为公,真正为人民服务,甚至不畏牺牲,这种高贵品质,永远值得歌颂和传承。近日报道的凉山森林火灾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国家财产当前,人民利益当先,舍己为国,毫不退缩。用自己的赤胆之心,血肉之躯,履行爱国护林的使命。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飞速。在物质横溢,追求小康繁荣的路上,却将祖先留下的不少百年千年传统,顾此失彼,置之一旁或是作为商业化,个人利益化,消耗殆尽。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西化的各种渗透下,自始至终要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和气场,传承和升华才是根本。

清明未到,寒食先来,少了古人的各种祭古和玩乐,却不能少了本该有的气度明节。“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祭拜先人先烈之时,多些自我思考和反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