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大山留不住人”?德国青年在广西农村支教 为何遗憾离开?

“大山留不住人”?德国青年在广西农村支教 为何遗憾离开?

时间:2019-02-03 11:37:49

相关推荐

“大山留不住人”?德国青年在广西农村支教 为何遗憾离开?

宋代词人苏轼的好友王巩曾被贬谪到岭南的一个边野小城,歌姬柔奴随他前往。这个地方在别人眼中是穷苦、蛮荒之地,苏轼在与其歌姬交谈时曾问及岭南风土,她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后来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直感染着无数人,它让我们懂得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十几年前,曾有一位德国小伙来到中国广西的深山里,当起了支教老师。他见惯了支教志愿者的来来往往,深深地感慨“大山留不住人”,却在这里一干就是,不要薪水不求回报。他曾说在这深山里自己找到了“家”的感觉,可最后他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这当中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968年,卢克安出生在德国汉堡,他家中有着兄弟姐妹4人。他的哥哥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他的妹妹在非洲纳米比亚支教,似乎有着家族传承的使命一般,一家人都不计报酬,默默地为这个世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90年,22岁的卢克安来到中国旅游,他也不曾想到,这趟为期3个月的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卢克安在这段时间里四处走访,接触了大量的地方风土人情,他觉得这片土地太让自己留恋了。回到德国不到两年,他以留学生的身份再次来到中国。

从1999年开始,卢克安开始接触广西的乡村生活,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但是农村的孩子却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加上父母外出打工缺少管束,性子都很“野”。卢克安在心里觉得,或许自己应该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

,他离开原来教书的县城来到板烈小学,在这里进行他向往已久的支教事业。他的学生都是十几岁了却还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他们没有走出过这片大山,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卢克安只能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学拼音,把方言翻译成普通话。

除了读书写字,周末的时候卢克安会和孩子们一起上山挖野菜,带着他们下水捕鱼。在跟孩子们的相处中,卢克安最注重的不是向他们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人。因为童年缺少关爱,很多孩子都不懂得友善和谦让,卢克安带着他们一起协作修建一条乡村马路来培养他们的凝聚力,从画图到施工都是他们亲手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他教育孩子们内心要怀有爱和包容。长期的接触让这些孩子都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依赖,他们却亲切地称卢克安为“老卢”,在他们眼里老卢是朋友,是老师,也是一个父亲一样的存在。

他在板烈小学支教十年,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除了免费的食宿外,享受不到任何福利待遇。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生活,他总是自己贴钱给他们复印资料,为他们购买医疗保险。卢克安的父亲理解他的工作,还把自己的退休金寄过来帮助这里的孩子接受教育。

这个德国人扎根深山支教的故事传开后,不断有媒体想要采访他,还有人推荐他上《感动中国》,但是全都被卢克安拒绝。他说自己不喜欢媒体的宣传和报道,也不想做那个“感动中国”的人,因为在他心里是中国感动了他。

即便卢克安做到了这个地步,却还是有一些“阴谋论”的人用最深的恶意揣测他,有人在网络上对他发起攻击,认为他一个外国人留在穷苦的山村里是不怀好意。做着最善良纯粹的事,却遭到最无情的攻击,在层层压力下,卢克安决定离开这里。

卢克安曾经在自己博客上说,如果他放弃在这里的生活,他的学生会很难过。于是他苦苦地坚守,但是最后却被现实逼迫,带着遗憾离开。出现这个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以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做着最无私的奉献,所以触痛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经。但我们始终希望,卢克安身上的展现出的无国界的大爱,能够永远被人们铭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