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躲猫猫游戏是每个小孩的最爱 却隐藏着很深的意义 父母值得研究

躲猫猫游戏是每个小孩的最爱 却隐藏着很深的意义 父母值得研究

时间:2023-11-14 12:20:23

相关推荐

躲猫猫游戏是每个小孩的最爱 却隐藏着很深的意义 父母值得研究

在现实世界中,当一个物体被其它东西阻挡后就看不到了,但这个物体还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你肯定会说,当然还在啊,只不过是暂时没有看到,它是不会因为一时看不到就消失了。

小宝宝对事物的认知是规律是:当TA看不到别人时,认为别人也无法看到TA

在小宝宝的成长阶段,特别是1-3岁的小孩子,TA们的认知能力还无法判断双向的关系,特别是在玩TA们喜欢的游戏躲猫猫时,有时,TA就在你旁边不到一米的地方,自己用一个东西把上半身所谓的“藏”起来,然后就叫你开始找TA,其它,TA们此阶段的认知是最简单的,TA们把自己遮掩住,当自己的双眼看不到别人的时候,就会认为此时别人也看不到ta了。

在小宝宝的世界里,只要是看不到了就以为不存在了。在现实中,最常见的比如,当妈妈去上班,宝宝看到妈妈出门后就会哭得非常伤心,在TA们的认知里,就会觉得,妈妈离开了自己的视线,看不到了,就意味着妈妈”消失了“”不存在了“,TA并不知道妈妈只是去上班了,还会回家的。

宝宝的这种认知,大约要到两岁左右才能够知道妈妈上班了,并且一定会回来的。

宝宝实践这个简单的道理:事物不会因为看不见而不存在

其实,宝宝出生后的前几年一直在学习和进行这样一个实验,即:事物不会因为看不见而不存在。

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一个“客体永久性”术语:物体不在我们的感知范围而仍然相信该物体客观存在。

在家庭育儿过程中,一定要多和宝宝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婴儿期的躲猫猫游戏能够让宝宝逐步认识到,那些暂时没有看到的人和物其实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从而开始掌握“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加强宝宝躲猫猫游戏的认知训练:

0-3个月

和宝宝做视听游戏,促进视觉、听觉和视听觉综合的发展。

3-5个月

方法一:

面对着宝宝,让宝宝平躺着或者靠在被子上,同时喊着宝宝的乳名,想办法吸引宝宝和你进行目光对视,然后再用双手蒙住自己的脸,一边说:“喵——,喵——,咦-----”,一边露出笑脸来。以此来训练宝宝的认知思维。

方法二:

找一块干净的薄手绢,然后把手绢轻轻蒙在宝宝脸上,在开始玩的时候可以随着嘴里说“喵——,喵——”,然后再及时帮宝宝把手帕拿开,如此这样反复多次练习几次以后,宝宝就会加强这种认知的认识,最后慢慢引导宝宝学会自己拿下手帕。

5-8个月

宝宝由另一人同向抱着,或者宝宝坐稳,妈妈/爸爸面对宝宝,用没有图案的手绢或纸挡住自己的脸,先躲在手绢/纸的后面喊宝宝的乳名,然后再从一侧露出笑脸,同时说“喵——”,重复几次后,观察宝宝的眼神反应,此时,您会发现宝宝会露出期待的眼神儿,TA看到你露出笑脸后会感觉到很开心的的样子,同时还会微笑或”格格---“的大笑。

其实在赔宝宝做这种认知训练游戏时,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的场景情况灵活自创玩法。

9-12个月

方法一:

爸爸妈妈和宝宝围坐在一起,同时在宝宝注视下,把宝宝感兴趣的玩具用手绢盖上,并刻意引导宝宝自己来寻找。但此时爸妈要注意,如果把玩具藏起来的话,记得一定要有意的露出一些破绽,以方便宝宝很容易就能发现,比如故意露出玩具的一角,以此来引导宝宝把玩具完整的拿出来。

方法二:

爸爸妈妈利用有声或者发光的玩具来训练宝宝,此时,爸妈先把玩具故意拿在宝宝面前晃动几下,然后当着宝宝的面,把宝宝熟悉的发声或发光的玩具藏起来,不过要记得声音不要关上,发光不要关上,此时再刻意让宝宝循声或循光的方向去寻找。直到引导宝宝找到玩具为止。

方法三:

当宝宝会爬行以后,可以把宝宝藏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然后爸爸/妈妈有意的对宝宝说:”宝宝哪去了?“”,耶?宝宝哪里去了?“然后故意找一圈后再找到宝宝,同时露出欣喜的表情。或者把对象换过来,爸爸/妈妈刻意藏起来,并露出一点破绽,然后再呼唤宝宝来找。直到宝宝也很快找到爸妈,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训练宝宝的认知思维。

一岁以后

在宝宝一岁以后,就要逐渐减少以前的那种示范和引导,仅仅用语言提示或让宝宝自己创意,此时爸爸/妈妈仅作为配合者,多和宝宝一起玩就可以了。

小结:

宝宝的躲猫猫游戏看起来是一种普通而且非常简单的互动游戏,但只要父母合理有效的利用它,却能给宝宝带来的不仅是乐趣,还能促进宝宝在视觉、听觉、语言、运动、注意力、记忆,知觉以及互动性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能很好的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

所以在和宝宝一起玩躲猫猫游戏时一定要记得表情丰富、夸张,语言和肢体动作同时表达,这样才能更增添游戏的趣味性。

我是一位三个男孩的爸爸,也是一个重组家庭,在企业任职高层管理,很善于把在企业20多年的综合职场管理经验应用于家庭育儿,让孩子赢在终点线,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经验,欢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探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