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小王子》:追忆我们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

《小王子》:追忆我们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

时间:2020-09-20 15:49:12

相关推荐

《小王子》:追忆我们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

把《小王子》改编为电影,对编剧来说应该也是个难题吧!原著本身文字量就不大,也就是个中篇,故事很简单,实实在在的情节少之又少,讲述一个飞行员因飞行事故滞留在非洲沙漠,遇到从外星来的小王子,两个人度过了一段日子,最后小王子离开地球(也就是死去)的故事。其间穿插着小王子自述的自己在故乡星球上和玫瑰花的恋情,在旅途中遇到的各个星球的各种奇葩成年人,以及来到地球后和狐狸的恋情。如果忠实于原著的故事和情节来拍,那估计会是部大闷片,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可文艺片不好多都是这样的嘛~)而且可能半小时就把所有故事讲完了。那其他时间怎么办呢?于是编剧让女主母女出现了,还设置了明显的反派,还……还让小王子长大了!!(电影的结尾感觉真是狗尾续貂啊!)主角母女俩在故事开始时负责理性担当。一丝不苟所有计划精确到年月日小时分钟的生活,现代化的生活场景,格子积木般的灰蒙蒙的建筑,配着背景声中电台节目每日的新闻报道,刻画了一种具有现代性脸孔的、和《小王子》故事浓浓的诗意相对立的生活的另一面:理性、刻板、严谨、无趣、冷漠…当然,这是编剧为了情节的反转而专门设置的。老头飞行员的作用可是很大的,他是小王子故事的转述着,也是连接感性与理性,童年和成年的中介,他因为和小王子曾经的一段奇遇而罕见地保留了童真,没有因为年龄增长就“忘记初心”,不像其他面目可憎的成年人,只知道赚钱赚钱…他的房子像童话中的糖果屋一样,他的院子中有植物、动物,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而且,他还留着自己的古董飞机…

于是,当理性与感性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小女孩被可爱有趣的老爷爷“驯服”了!她为什么那么容易被驯服呢?因为在原来的生活中,她一个朋友也没用,只知道在妈妈的安排下努力读书,准备进名校,生活太孤独了,(这是在抹黑学霸么?)所以很快就被这个稍微有点古怪但很好玩会讲故事的老爷爷给驯服了!本来小王子的故事在原著中就是被第一人称的“我”转述的,读故事的时候,读者和小王子之间隔着作者;而到了这个电影里,视角变化,原著中的“我”变成了飞行员老爷爷,由他把小王子的故事讲给小女孩,再通过屏幕传递给观众,对观影的人来说,和小王子之间隔着的人变成了两个(心理距离顿时又远了不少啊…)电影这种讲小王子故事的方式,好处是可以调整节奏,不至于平铺直叙到底,还可以顺带附加一些搞笑元素;但坏处也很明显:硬生生的被打断感实在是太强烈了!原著那种情绪、情感流转的顺畅没有了,镜头在两种画风、现在与回忆中不断切换,小女孩的感性成分也随之越来越多。在安排老爷爷病危住院后,我以为故事差不多结束了,谁知编剧狠狠地开了一把脑洞,竟然让小女孩无照驾驶老爷爷的古董飞机,飞到了外星球(期间各种飞行戏的刺激桥段),而且居然找到了小王子,不,是王子先生-----他已经长大了,忘记了自己童年曾那么诗意那么浪漫随时能蹦出意味深长的哲理金句,现在,他在一个看起来非常无趣的人人都像机器奴隶般干活的星球上打工,是个底层清洁工。他变得一点儿也不酷了不高贵了。(编剧这么设定长大后的小王子,真的不怕被小王子的粉丝喷么?这真的太毁形象了啊)

但经过小女孩的循循善诱,王子先生终于想起了自己曾经是小王子,于是他帅气地辞了坏人老板,还在关键时刻从程式分解重塑机中救了小女孩,俩人一起架着飞机飞回了小王子的星球,让小王子和玫瑰来了个充满伤感的了结。小王子又神奇地回复了童身……在这个过程中,编剧也没让主要人物狐狸闲着,它已经从小王子故事中深沉而有心机的形象进化到专门负责卖萌了。(是的,在这段中老爷爷做的玩偶狐狸活过来了)最后, 小女孩返回地球,和妈妈一起看望老爷爷。以后,大家望天空的时候,除了看到满天星星,还时时能想起小王子爽朗的笑声。说实话,我也没看懂小女孩架飞机找小王子的情节到底是真实的呢,还是小女孩想象的呢?看画风好像是真实的,王子先生和小王子不再是之前的纸雕泥塑风,变成了和小女孩一样的3D风,但狐狸活过来怎么讲?……小王子之所以被许多文艺青年念念不忘,最核心的就是那几个意思嘛:年轻的时候不懂爱,辜负了真正爱自己的人;如果你驯养了我,对你来说我就不再是普通的那千千万万中的一个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要用心才能看见……作者在原著故事的行文中多次强调孩子和成年人的对立,抨击大人们忘记了童年的初心,只知道金钱、数据、虚荣等等这些东西,丧失了想象力,甚至连献词都特意强调是献给还是小孩子时的某某某。原著的这种精神在改编的电影中通过引入新的人物和故事后进一步放大。这种嫁接带来的感觉很奇怪,感觉像是现实主义和幻想主义互相乱入。用一个朋友的话总结这部小王子电影:一个优等理科生被掰成文科生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以来,小王子早已是纯真与善良的代名词,对“小王子”的介绍可以详见百度百科,对于这个充满数据的社会,很多东西都能查到。但是效率、公式、文献介绍等不能解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这两年来减少了阅读量也是这个问题,小女孩在电影里好像是这样问道:“这本书里写满了所有真理和真实生活吗?”(小女孩在被机器绑住并被强行灌输阅读的那个场景)我们的生活怎么能少了想象力的趣味呢?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源于感受生活本身。有了这两张图,我想我也不便多说些什么,对于脑袋被装填过满的我们,看过书和电影后,你自然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感悟。结合我们心理咨询中心理画的技术(此段文字献给心理学爱好者),画里的内容代表创作者的投射,我们对图画的解读代表的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这也是我和朋友们为什么一直坚持使用心理画技术来做亲子沟通主题的心理咨询活动。话语本身不能完全表达感受和思想,况且小孩的表达能力更为不成熟,自然无法用恰当的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但是小孩子的画作里所抒发的情绪情感是丰富的,因为他们作画时,没有把精力过多用在走线勾勒、构图上色这些绘画的技艺技巧上。很多时候你需要问他们画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么画。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展开心与心的沟通,去体会和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并且教会父母如何以孩子们的眼界而非自己的成长经验来教育孩子。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而非“妈妈给宝贝的人生规划”。

从小小的知识普及回到电影本身,电影版的《小王子》没有做到成为一部经典的动画电影(成就不是小王子在乎的事情),却比较满意的表现出了“小王子”这个故事的美感,让原著读者能够会心的接受,让原本没有接触过这个故事的大人小孩收获到本该从一部电影里得到的精神享受和情感冲击。在故事性上,影片从一个原创小女孩的角度加入了一条现实线索,与原著里小王子的故事线索形成双线交错的结构,让“不那么纯真”如小王子的当代小孩,或者说还未及时发现“内心中的小王子”的大人们在这种现实与幻想的碰撞中寻找到心灵深处的平衡。尤其是让已长大步入钢精混泥土社会和经济效率至上的成人世界的大人们能够将感受放回自身的内心世界,去回归童年甚至更早的那种单纯美好。在原著里,除了电影中挑出来展示的狐狸、蛇、讨好者、国王、商人,其实还有很多角色设计。而最重要的角色无疑是玫瑰,人们往往把原著里的玫瑰划归为爱情的范畴,的确,小王子与玫瑰的关系更多的是承载着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爱情观。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刻意淡化了玫瑰的恋人属性(毕竟电影面向的不只是成年人市场),反而将爱情上升到所有关爱关系的层级上,其实不只是恋人之间,只要是人与人之间,都不应该靠占有去靠近彼此,靠自己的理解体验去为对方判定人生。“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刻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对朋友恋人家人的陪伴与感受,决定了情感体验的强度。陪伴与感受,不是单指时间的长度,而是情感与时间的比值。而对于角色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原著,查询有关原著书籍的评论解析,我在这儿不必要多谈,想说的只有一句话:人很复杂,动物简单。

在美术效果上:3D技术的运用让小王子故事里的角色拥有更为鲜活的生命力;大量炫丽的灯光设计营造了星空斑斓的视觉感受;城市的方格布局与冷系色调与飞行员家的情调随意与花鸟丛生形成鲜明对比(熟悉本人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喜欢印花与不规则的色块搭配,且极少穿格子衫);手绘与折纸的风格还原了原著插画的特有风格。当原著书迷们看到迟暮的飞行员躺在病床上捧起那本熟悉的《小王子》一页页翻阅时,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回忆起第一次阅读《小王子》时不能停下、一气读完的心理状态?电影最后的半小时是电影创作团队的原创,让我们看到了原著里没有被实体具象描绘的冰冷成人世界和“长大了”的小王子。小王子在小女孩被强行训练成大人的危急时刻拯救了她,而小女孩的突然到访挽救了为讨好大人世界而自我改变却遗忘初心的小王子,这是理想对现实自我的引领和现实自我对于理想的坚持。这么直白的表现的确缺少了童话和寓言的深度和美感,但不用这种冰冷的现实直接冲击现代人麻木的神经和遗失的初心,又怎么能唤起到更大人群的共鸣。电影里呈现的,是电影团队心目中最符合他们集体意识的小王子,而我们需要关注的还是自己内心里的小王子。况且缺乏小王子的包容与善意,去批评和诋毁导演的再创作,这跟飞行员开枪打蛇的行为有何区别呢?《小王子》也不是只给那些还没有长大的成年人看的,一部好的作品,拯救的是全人类的灵魂。不完美甚至存在不能接受的部分本身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学会接受并包容又不是要求我们去迎合或者无视,关键要能发现哪些美好的情感并感受得到。评价电影水准的高低没有太大必要,就像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系统去评价一个人一样,能够记住这部电影或这个人给你带来的美好感觉或回忆,就是最善意的回应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