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教育熊孩子 惩罚不是唯一办法 问题少年的内心 最缺爱

教育熊孩子 惩罚不是唯一办法 问题少年的内心 最缺爱

时间:2020-03-10 22:46:34

相关推荐

教育熊孩子 惩罚不是唯一办法 问题少年的内心 最缺爱

说不得,骂不得,又哭又闹管不住,要啥就得满足他(她),放在哪里都不省心……大人们筋疲力尽,又无可奈何,大概是很多家长对“熊孩子”最深的感受。

为什么一张白纸的可爱宝贝,会变成让人头疼的“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在被问题孩子折磨的时候,可以先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看过几遍的童年主题电影,豆瓣的评分是9.3分的高分,而这也是一部反思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影片。

讲述了法国的一个落魄作曲家马修,因为生活所迫,去一个偏僻的小学任教的故事。虽然这是一所贵族投资的私立寄宿小学,而它却更像是问题孩子的大本营,因为来这里的孩子,大都是被家人和原来学校嫌弃的“熊孩子”,因为他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被送到这里接受改造。

问题轻的孩子,只是不听课、不学习,跟老师反着来;问题重的孩子,撬老师的柜子,弄伤保安大叔的眼睛,勒索同学的钱财……老师被整走了一个又一个。

而这个学校,对犯错孩子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就是以暴制暴:从棍棒的打骂、体力上的惩罚,到精神上的虐待,伤害的程度,不断升级。而去黑房子关禁闭,是最高等级的惩罚,也是孩子们最抗拒、最害怕的惩罚方式。但惩罚过后,孩子们依然会犯错不止。

当大人们用更强大的暴力,来压制孩子们的犯错行为时,虽然相对弱小的孩子会因为惧怕权威,在表面上服软,但感受不到接纳的孩子,是认识不到自己的破坏规则、伤害他人的行为,为什么不合适,可能会造成哪些后果。

压制之下,没有对他人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们内心的攻击性会隐藏得更深,终有一天会因为某一人某一事,彻底爆发出来,而那样的结果不可想象,难以控制。

而把孩子送出去管教,这是大人们最常用、最省心的方式,却是孩子们最痛苦的地狱。

记得在美剧《鬼语者》中,有一集的剧情说的是一对祖孙,姥爷因为对自己已去世女儿的厌恶,在养育了外孙女之后,面对孩子的不服管教,想到女儿以前的种种叛逆行为,对比外孙女的行为举止,瞬间对孩子失去了教养的耐心。不顾孩子的反对,把她强行扭送到一个收治问题少年的寄宿学校。

而在那所学校,忍耐不了惩罚与虐待的孙女,自导自演了一场,被同学杀害身亡的剧情,因为表演得天衣无缝,连警察也确认了她的死亡。而她本人,从此逃出了学校,更名改姓,开始了在城里独自生活,而不知情的姥爷却自此过上了,间接害死了孙女的愧疚人生……

这是一个人间悲剧,而在事情发生前,如果没有被大人那么粗暴地对待,可以给到孩子耐心的陪伴,和表达内心困扰的机会,事情可能不会发展成不可收拾的结果。

其实这个母亲去世的孩子,他最需要的是长辈的关注与爱,而她的犯错,或许只是让姥爷看见她。

而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中,马修老师作为一个新上任的音乐老师,却用一种爱与罚并举的方式,让孩子既懂得了规则,又感受了理解和关爱。

有几个孩子偷他的包,马修老师知道后,并没有泄露给其他老师与校长,只在事后用小罚与告诫,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有一个唱歌天赋极好的孩子,受到了马修老师的特别关心,却因为发现了马修老师和自己妈妈交流时,有点亲近,就将墨水直接泼到他的身上。

马修没有责怪,反而去了解这个孩子为何会这样?因为与单身母亲相依为命、颠簸流浪的生活,才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对妈妈在心理上的产生了固执的依赖,表面上他对孩子变得冷漠,背后却依然为了这个孩子未来的音乐道路出谋划策。

就是这样一个心理逆反的少年,在这位老师的帮助下,找到新的人生方向,最后成为了一个乐团的指挥家。

面对孩子的犯错行为时,是急忙给孩子贴标签,用更大的力量去压制他,让他变乖;还是感受他情绪背后的真实需要,去跟孩子沟通,帮他一起完成。这都需要家长的智慧。

孩子真正需要的,会埋藏在内心更深处。如果他们真实的需求没有被听到,可能就会用犯错的方式,来强调。

每个孩子都有很好的可塑性,有无限的可能性。家长和老师,做什么样的选择,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要么逆袭,要么更糟。

(本文为“一只慢流”原创,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