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杨式太极拳 浅谈杨式太极拳中的刚与柔

杨式太极拳 浅谈杨式太极拳中的刚与柔

时间:2022-04-24 02:56:03

相关推荐

杨式太极拳 浅谈杨式太极拳中的刚与柔

杨式太极拳 浅谈杨式太极拳中的刚与柔,杨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传统流派之一,当中也灌输着刚”与柔”的思想,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其中的内涵及意义,相信大家通过本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并在实际练习中可以得到运用和提高。

1杨式太极拳浅谈杨式太极拳中的刚与柔

杨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传统流派之一,当中也灌输着刚”与柔”的思想,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其中的内涵及意义,相信大家通过本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并在实际练习中可以得到运用和提高。

学习杨式太极拳得要先了解其中的特点和内涵。

杨式太极拳的最大特征就是体松柔和,舒展大方,外柔内鼓,有掤劲拳术之称。

在杨公澄甫遗著《太极拳练习谈》中也讲到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这里的所谓刚”和针”,指的都是太极拳的内劲。当前有许多人练拳只见软不见刚,把柔理解成软,把柔与软混为一谈。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能将其混淆。

太极拳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

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常说的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

太极拳之柔”,《拳论》上讲,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掌握柔并不是松软,而是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缠丝劲。

由此可见柔和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此为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炼、天长日久,不易轻得。由此可以看出练好太极拳柔刚途径就是学会放松。

放松”的体认有以下几点:

放松”是练好杨式太极拳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目的。

放松”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意念的放松,即排除一切杂念和紧张状态,集中精力练拳;二是肢体也要放松,即排除体内僵力。

放松”是有意识地使全身关节、肌肉、整个骨豁松开、放展,使韧带拉长,忌僵硬。通过松开、放展,使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连接成一个整体,这一点一定要下工夫揣摩。

放松”是使肢体放展、引长之后的一种沉重的感觉,是劲的内在感觉,不是局部,而是全身。

放松”犹如高温熔解生铁,亦如高温熔解拙力(僵力)。铁水经过锤炼,可以转化为钢,拙力经过训练,可以由柔转化为劲——即刚的形成。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

太极拳学习的初级阶段,动作要讲究缓慢,姿势要求柔软。柔软只是练太极拳的手段而已,不是终极目标。真正要练好太极拳,须配合静坐、站桩聚敛内气等桩功,功成后的内劲威力不言而喻。

太极拳的练习,也是一个去僵求柔的过程,要通过走架子来彻底化去人体长期养成的拙劲、蛮力。

例如人要拿起一个重物,就得用拙力,日久就养成了鼓劲拿重物和举重的习惯。鼓劲实际上是努劲,在太极拳术语中就叫拙劲。化掉拙劲,身体放松,动作慢、缓、柔,这样才能使全身放长产生弹簧劲,才能引动体内之真气,使内气鼓荡于周身。

杨式太极拳习练时讲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塌腰,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如在站桩时,让意识通过相反方向的拉开,使身躯有放长的感觉。站桩时要顶劲虚领,松胯塌腰,使背部得以拔长。

沉肩坠肘、松腕,实际上是要求从肩与肘的放长,肘与腕的放长,使整个手臂得以放长。

开胯屈膝是腿部的放长。前臂、大臂、小腿和大腿是由骨骼组成的,没办法拉长,但连接它们的腕部、肘部、肩部、胯部、膝部等关节处都是筋连接的,通过有形的拳架动作套路,以一念代万念,达到心静如水,意气平和,放松的动作配合呼吸,意到气到,使身体产生拉长的感觉。

随着动作姿势的规范化,引得丹田之气愈来愈足,这种拉长、发胀、发麻、发沉、如灌水银的感觉越来越明显——这就是太极混圆劲的产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