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借力旅游 古村新生!黄河滩区古村落市场化运作唤醒沉睡乡土文化

借力旅游 古村新生!黄河滩区古村落市场化运作唤醒沉睡乡土文化

时间:2024-02-28 00:37:41

相关推荐

借力旅游 古村新生!黄河滩区古村落市场化运作唤醒沉睡乡土文化

黄土建造的民房、青石铺设的老街、古香古色的民俗、家乡味道的农家乐……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黄河滩区古村落焕发了新活力。专业人才和市场化运作,唤醒了沉睡的乡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村庄更美了、村民更富了。

世外桃源蓑衣樊

旅游收入上千万

忙碌了大半年,冬日里,刘崇强、李秀芹夫妇俩终于能喘口气了。见到外来的游客,夫妇俩大老远就热情地打起了招呼。“俺家的鱼馆用的都是黄河里的鱼,味道和普通养殖鱼不一样,特别鲜香。”刘崇强的鱼馆开在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的村头,游客进进出出村子,首先就路过他家,因此生意格外好。

蓑衣樊村三面环水,谁会猜到,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几年前还是省级贫困村。这个村子离黄河只有几里远,村周围都是黄河滋养的湿地。“之前,村子里不少都是盐碱地,粮食亩产只有300斤。如今靠这个鱼馆,我们家一年能多收入六七万元。”刘崇强高兴地说。

穷则变,蓑衣樊村的变化是从开始的。蓑衣樊村支部书记司国营介绍,那年蓑衣樊村实现了1570亩土地的全流转,此后,村民因地制宜种花种树、挖藕塘、建鱼池,村委还在主要街道墙面上画了红色主题以及贴近农民生态主题的宣传画,蓑衣樊的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还要靠产业振兴。蓑衣樊村紧邻高青天鹅湖温泉慢城景区,借助这个优势,开发了农事体验、湿地泛舟、稻田钓蟹、果蔬采摘等项目。至此,这座祖祖辈辈种田打鱼的小村庄,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后,更是彻底带火了这处名不见经传的“世外桃源”。

“现在,村集体收入壮大,村社合一,村民入股后不用承担风险就能赚到钱,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如今,全村的旅游综合收入达到千万元以上,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陆陆续续回到了村里,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创业增收。

黄河滩区土坯房

成了主题民宿

滨州经济开发区的西纸坊村地处黄河滩区,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村。由于身体不好,村民张增发不能干重体力活,是村子里的贫困户。如今,随着村子的开发,他不仅吃上了低保,土屋变成了瓦房,而且在村里干起了保洁员,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真正实现了脱贫。张增发说,这变化,是沾了村子发展的光。

西纸坊村曾经是黄河下游的一个重要渡口,村子南边有一大片桑树,村民以桑皮造纸,远近闻名,故而得名“西纸坊”,已有600多年历史。70岁的西纸坊村村民张树堂介绍,由于村子在滩区里,饱受黄河侵扰,所以家家户户都是在高高的土台子上建起土坯房,日子自然拮据。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西纸坊村通过政府出资、企业经营模式,开发建起了西纸坊黄河古村风景区。张树堂介绍:“4月开业以来,举办了很多活动,各种旅游团不断,村民们收入增加很多。”与一些地方凭空建古城古镇不同,西纸坊黄河古村风景区是就地取材,把老村里的破败黄泥土坯房给“化腐朽为神奇”了。建筑方专门请了村里会盖房的村民,用土坯工艺建起特色民宿。

黄泥外墙、土坯墙体、木质门窗,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外形上最大限度还原传统土坯民房。然而,推门进入屋内都是另一番天地,古色古香的装修设计搭配现代化的生活用具,极大地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此外,配套的特色餐饮、主题酒吧,则能满足游客饮食休闲需求。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景区将过去吃喝玩乐式的旅行,变为对传统乡土生活中衣食住行、文娱百工的学习和体验,让人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得到了文化的熏陶。

自从开业以来,西纸坊陆续举办了九省黄河水汇聚开园仪式,醉美古韵、棕情端午、民族泼水节、民俗文化节、春节黄河大庙会、黄河恐龙总动员等黄河文化主题节庆活动,累计接待各类团体400余个、游客近2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00万元,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抓住黄河滩区特色,昔日黄河边的这个破败村,一跃成了展示黄河风情的特色旅游村,先后获评“中国双优古村”“山东省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示范点”。

事实上,乡村旅游并非新鲜事物。这几年,全国不少地方的农村都在搞,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然而,山东沿黄区域的这些村子,一开始就突出“规划先行、专业运营”的特点,从而有效保障了旅游开发的品质和特色,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