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戴上包容和忍耐 让坏脾气走开

戴上包容和忍耐 让坏脾气走开

时间:2019-07-11 16:20:18

相关推荐

戴上包容和忍耐 让坏脾气走开

戴上包容和忍耐,让坏脾气走开

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当地发脾气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内心压力,不失为一种调节自我的有效手段。但是发脾气往往也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把发脾气当成习惯的人,很容易让自己陷于不利境地。对此,我们必须学会忍耐,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发作。比如找来三五好友聚一聚,在酒桌上把心中的郁闷一吐为快,压力也会随之消解。如果你有了脾气马上就发泄出来,不顾别人的感受,也不顾自己这样做的后果,必定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1 凡事不强求,心态最重要

要求旁人都合我们的脾气,那是很愚蠢的。

—— 歌德

禅师和弟子讨论富贵与贫穷。

大弟子说:“富贵好,富贵可以供养佛陀,得来世果报。”

小弟子说:“贫穷好,贫穷可以修身养性,得来世福报。”

大弟子与小弟子争论不休,禅师却始终闭口不言,直到弟子二人向他求证。

时正值深秋,凉风袭来,吹得庙前大树落叶纷纷。禅师一指那落叶说:“人的命运就如同那落叶,被风一吹,纷纷降落。有些落到了石栏玉阶上,有些落到了沟渠污秽里,一来无福报,二来无果报,一切不过自然如此而已。”

大弟子不解,问禅师说:“我们每日里供养佛陀,并且说服世人供养他,为什么不能得其果报呢?”

禅师说:“我们供养的是自己的心,心在佛陀就在,心不在佛陀也就不在了。”

小弟子也问道:“我们出家人谨遵佛陀教诲,每天修身养性,又用他的教诲度化众人,为什么来世不能得其福报呢?”

禅师说:“不是佛度众生,而是众生度佛。”

大弟子和小弟子一起问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修行下去呢?”

禅师说:“我们修的是此世心,而非来世果。”

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一辈子不用劳作而得享富贵。但这样的人毕竟只有少数,我们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进行主观选择的。何况,我们追求的终极人生目标是幸福,生在富贵人家不一定幸福,而生在贫穷人家也不一定不幸福。因此,目前的艰辛只能代表一时的困境,我们与其纠结某样事物苦苦挣扎,不如选大度地放手,让一切归于自然,同时也让自己的心境归于平常。其实,只要我们努力了,好好地享受过程就已经足够,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必用后悔惩罚自己。

人生在世,能否在大事难事面前勇往直前,要看我们是否有责任感;在逆境和顺境之中能否稳坐钓鱼台,则要看我们的胸襟;一喜一怒之间,可以看到你的涵养;一取一舍之间,也足以看到你的智慧;至于成败,则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懂得坚持,懂得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这些事情看似跌宕起伏,实际上最终都要归于自然,我们也只有顺其自然,处之泰然,才能在简单和真实中得享心安。

佛家的修行讲求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重是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投射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世上真正快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另一种则是大彻大悟的智者,而我们大多数人则夹在中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实际上,孩子和智者之所以能够拥抱幸福,就是因为他们眼中的一切都是简单而自然的。为此,他们不想去改变,也不会为能否改变而忧心忡忡,只有自得其乐地享受每一秒时光。

有句话说:“上天要求我们努力,但不要求我们成为最好的。”事实就是如此,全力以赴的确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够得到称心如意的结果。因此,无论是待人还是处事,我们只要“尽人事听天命”即可,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一方面,我们要做那些自己该做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为那些不可抗力因素劳心伤神。老子说“无为而为”,并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退而观其局,静而守己心”。当你能够把整个局势看清,并且把所有规律摸透,做什么事都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必定事倍功半。

另一种不自然和不安心来自追求完美,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有很多人热衷于标榜“完美主义”,并且不惜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对此我们应该清楚,所谓完美,必定会有一个标准的衡量尺度,我们追求完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赢得别人认可的过程。而不同人的衡量尺度多少会存在差异,我们拼尽全力得来的完美,很可能在别人眼里漏洞百出,而我们觉得不完美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又很可能已经臻于完美,如此完美又有什么意义呢?倒不如且行且珍惜,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留着那些不完美让自己慢慢追求。如果你总是急着赶往目的地,身边的风景就会被你忽略,而这些风景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回味的。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很多事情经历过就好,凡事太较真,只会让你处处沾惹烦恼。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不是倡导糊里糊涂的人生,而是告诉我们在该糊涂的时候要糊涂,该清醒的时候才有必要清醒。当你觉得某人值得交往,可以做自己的真心朋友时,一定是因为他懂得接纳你的不足,如果你不懂得反过头来接纳对方的不足,那么你迟早会失去这个朋友。生活就是如此,很多事情你接纳了,才发现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好。而很多事情你不愿接受,也并不意味着它不好,尝试接受不同的事物和规则,才能让你不断地改变自己,而每一次改变都将让你得到一个全新的人生。

总而言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只有凡事顺其自然,才能让自己的心逐渐沉淀下来。心的沉淀,能够带给你安定,也能够带给你明智,从而让你在宠辱得失间安然自若,然后便能够在平淡和简单中找寻到本真的快乐,从而感受到生命中的幸福。

学做聪明人,争气而不生气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约·凯恩斯

著名作家夏衍自幼酷爱读书,尤其对历史最感兴趣,每次和朋友聚会,都会滔滔不绝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由于夏衍涉猎广泛且勤于思考,他的很多观点都颇有深度,朋友们也总是乐得听他阐述。

一次,夏衍像往常一样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忽然听到几个人正在谈乱历史话题,碰巧又是他正在研究的内容。听见几人谈得热火朝天,侍立良久的夏衍也忍不住插了几句嘴,在得到大家的认可后,他便开始大谈特谈起来。

然而,当时的夏衍并不知道,在座的几个人都是史学巨擘,他们对自己的认可只是出于礼貌。夏衍滔滔不绝地讲述,立即惹得其中某个人的反唇相讥,夏衍还想调动自己的史学知识与其辩驳,结果被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这个时候,众人纷纷向他投来轻蔑的目光,其中几个年轻人更是笑出声来,并且对他品头论足。夏衍本想反唇相讥,但是话到嘴边却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自己遇到了高人,再闹下去也只能是自取其辱。于是,他不但没有发作,还向众人道歉表明自己的唐突,然后匆匆离开。

当然,夏衍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开始更加努力地读书学习,以期积累其渊博的史学知识。后来,夏衍通过奋发图强,终成一代大家,那些曾经嘲讽过他的人,再见到他的时候也尽是客客气气,把他当成了敬重的对象

试想,如果夏衍当时和几个史学巨擘进行一番激烈争论,最终难免会颜面扫地,他的史学兴趣也会因此大打折扣。这样一来,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很可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但是他在关键时刻沉住了气,通过理智分析而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如此才有了后来的更加努力,以及最终的学业成就。所谓“知耻近乎勇”,我们在遇到一些不平的事情时,也要学习把悲愤转化为动力,然后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卓越。要知道,激烈的对峙不会让我们从对方那里赢得尊重,只有在成绩上取得领先,才能让对方甘拜下风。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但争气绝不意味着意气用事,而是告诫我们要力争上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而且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确保对事不对人,不要把怒气随意发泄到别人身上,甚至为了争一时的高下而做出偏激行为。如果你被别人轻视,那么你一定要认清现实,即自己是否真的技不如人,如此你就能把注意力用在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上,而不是如何发泄对方带给你的愤怒。你要记住,发脾气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暂且隐忍下来,化耻辱为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对方,从而折服对方。

事实上,如果有人夸奖你,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因为那对方的赞美之词不会带给你任何实际好处。同理,如果有人贬低你,也没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因为对方的冷嘲热讽也不会让你有任何实际损失。在此过程中,对方能够带给你的唯一影响,仅限于情绪层面。如果你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那么无论别人对你做出怎样的评价,都不会影响你的情绪,同时也就不会影响你的行为。换句话说,我们与其用愤怒改变对方的想法,不如用行动改变对方的想法,因为后者往往更加有效,同时也更加合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些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口舌之争上的人,无疑是愚蠢的。因为聪明人早已放下对方的非议,开始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境遇,等到他们再次亮相时,全场都会为之惊艳。要知道,生气往往是失败者的表现,他们在内心当中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却不允许任何人挑明,否则就会情绪失控。而作为成功者,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同时也知道通过什么方法去获得成功,对于别人的非议,只会置之一笑,丝毫不会产生任何情绪波动,因为那非议在他们看来根本无足轻重。

拿破仑曾经带领法国军队横扫整个欧洲大陆,甚至深入俄国境内作战,最终因为过于自信而低估了俄国严酷的环境,以至于最终落败。欧洲贵族认为兵败后的拿破仑彻底完蛋了,因而对他大加奚落,并且将他流放到了一座孤岛上。如果化作一般人,一定会为自己的权力做最后抗争,但是拿破仑并没有这样做,他默默地接受了欧洲贵族们为他安排的一切。但是在流亡到孤岛上之后,他立即开始想办法逃出,并且再一次聚集大批军队和盟军作战。虽然最终失败,但是再也没有人敢轻视拿破仑,因为每个人都意识到他是一个随时可以集结大量军队的人。

面对别人的嘲讽和偏见,我们总是习惯于奋起反击,甚至不惜发生激烈冲突。应该说,这是一种维护自身尊严的反应,如果选择听之任之,很可能会让对方得寸进尺。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总是靠着激烈冲突来维护自身尊严,那么问题就很有可能出在了自己身上。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是人群中最优秀的那个人,还会一直有人对我们进行嘲讽或者贬低吗?所以,当我们的尊严受到触犯时,当我们的能力受到质疑时,一定要认真审视自己的能力。如果确实有所欠缺,仅仅凭借维护是无法建立自己的尊严的,生气或者发怒也只能让你看起来更脆弱,唯有隐忍图强才是正道。

远离懊悔,从克制愤怒开始

狂暴的人总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 托·富勒

两名探险者结伴穿越沙漠,由于地形过于复杂,他们不慎迷失了方向,而且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大幅偏离了预定路线。两人当中一个脾气温和,遇事总能理智分析处理,另一个则脾气火爆,经常意气用事。

经过重新校正方位,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深入沙漠腹地,未知的路虽然充满艰险,但是比原路返回却近得多。脾气温和的人主张原路返回,并且详细计算了食物和淡水的用量,这样至少可以保证性命无虞。但是脾气火爆的人却主张继续前进,而他的理由却非常简单,既然是探险,就绝不能让危险轻易吓阻。

经过商议,脾气温和的人最终选择了妥协。因为忽然记起,在沙漠的边缘地带,有一个小镇。只要能找到这座小镇,就能补充食物和淡水,然后轻松地走完余下的路程。很快,他们来到了这个小镇,可是让他们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由于连年沙化严重,这座小镇已经空无一人,而且已经披上了厚厚一层黄土,这意味着他们又陷入了未知的迷途中。

脾气火爆的人立即大发雷霆,他找不到出气对象,居然把自己仅剩的半瓶水摔在地上,淡水从瓶子里溢出来,很快就沉进了沙土里。接下来,二人又对何去何从产生了分歧,脾气温和的人主张去小镇不远的地方寻找地下河,以补充淡水,但脾气火爆的人却主张直接赶往几十公里外的县城。

这次,脾气温和的人不愿再妥协,于是二人分道扬镳。由于之前到过此地,脾气温和的人凭借自己仅有的半瓶水,找到了地下河。这不仅让他补足了淡水,还找到了一点充饥的野草,最终凭借惊人的毅力赶到了县城。不久之后,他收到消息,自己的同伴不幸死在了沙漠里。

任何一个人在陷入负面情绪后,都会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他们可能凭借一时的莽撞获得过成功,但越是如此,他们就会犯下越严重的错误,以至于连基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都会失去。在案例中,那个脾气火爆的探险者有数次保住性命的机会,但是他的个性却让他一一舍弃了这些机会。试想,如果在一开始他就按原路返回,或者在接下来的时候没有扔掉那半瓶水,再或者跟着自己的伙伴去找那条地下河,哪怕拿着那半瓶水去县城,也还有一线生机。然而,他却任由自己的脾气发作,在关乎生命的选择面前一错再错,直到最终悲惨地葬身沙海。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是那个脾气暴躁的探险者,随便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拿自己手里的东西撒气。轻则胡乱发脾气,摔东西,重则故意刁难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甚至做出一些自残和轻生的行为。这些行为如果得到及时的制止还好,一旦形成事实,只能给自己空留后悔。俗话说“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我们想要避免让自己后悔,首要一点就是让自己时刻保持理智,切忌因为一时愤怒失去对自己的控制,从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

还有一种愤怒更容易“杀人”于无形,那就是当别人确实做了一些错事时,很多人都习惯于随意宣泄自己的愤怒。尤其当愤怒冲昏头脑后,理智状态下三言两语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却非要在失去理智后把事情闹大。比如道路上经常出现的变道和超车,任何一个不小心都可能导致剐蹭发生,既然是不小心而为之,说开讲和也就把问题解决了。可是有些司机却得理不饶人,他们仗着对方违规驾驶,下车之后首先发一通脾气。违规司机的脾气也不好惹,本来的一点歉意立即消散,结果车子没啥事,两人大打出手,最终都伤得不轻。

因此,我们想要度过平安的一生,就要学会包容不平之事,同时学会接纳不足之人。当你受到别人的伤害时,一定要弄清对方是故意还是无心,如果是无心的,很可能他此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一个宽容和谅解表态,会让对方好感顿生,甚至从此多了一个朋友。如果你总是想着睚眦必报,即使能够获得一时的痛快,也可能从此给自己找了一个仇人,说不定哪天就会因为对方而倒霉。退一步讲,对方已经伤害了你,如果你再让自己陷入愤怒,岂不是对自己进行二次伤害,这当然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心理学家曾经联合医学界开展一次研究调查,他们对1000名胃病患者进行跟踪记录,发现其中80%的人经常发怒。而他们之所以发怒,并不是因为所处环境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个人的性格原因。因为调查记录显示,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平常人看来完全没有发脾气的道理,他们却能够为此大发雷霆。这个研究调查同时表明,经常发怒的人还会经常处于懊悔状态,他们经常对自己的错误直言不讳,并且发誓日后一定改正。可是当同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还是会一往如故,尽管事情过去之后他们还是会后悔。

其实,每个人都会发脾气,适度地发脾气也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心理压力。但是我们同样也应该谨记,很多问题不是靠发脾气能解决的,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如此才能让事情得到真正的解决。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或者看看那些身陷囹圄,甚至被送上断头台的人,有多少是因为一时怒火攻心,被负面情绪夺走了基本的理智,从而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糊涂事。因此,为了避免陷入懊悔不已的苦海中,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制怒,直到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好好先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