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选择(一)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选择(一)

时间:2023-06-23 11:06:22

相关推荐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选择(一)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和契机

自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历史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契机,这将大大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和步伐。

1、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府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推进的中长期课题,包括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开放、汇率改革、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等多项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有效转型和长期平稳增长。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1)人民币自由兑换方面,推进资本账户项目可自由兑换,增加人民币使用便利;(2)资本账户开放方面,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增加人民币资金使用范围,理顺人民币流通渠道;(3)汇率改革方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4)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完善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功能,推进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完善人民币金融交易市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发展。具体如表1所示。

2、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暴露了主要经济体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发达经济体在矛盾恶化时采取的拯救措施对其他国家具有负外部性。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了大量国际收支,在当前世界经济金融运行格局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下,推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己具备初步条件:

(1)货币的国际化伴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己排名世界第二,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具备提升空间;(2)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美国为解决国内经济衰退问题而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其他国家带来了高昂的增长成本,欧洲统一货币制度的缺陷导致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使国际货币汇率更不稳定,主要储备货币币值的波动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显著冲击,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既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亦能改善国际货币体系僵局;(3)亚洲地区经贸合作加强,有利于人民币扩大在区域内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从中国进出口数据来看,末,中国出口和进口到亚洲的规模占全部出口比例和进口比例分别高达约40%和30%,成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使用的良好推动力。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

1、扭转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利地位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暴露了主要经济体内部存在结构性矛盾,并且在矛盾恶化时采取的拯救措施对其他国家具有负外部性。同时,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了大量国际收支顺差,央行被动增加货币投放,独立性降低;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资产不断增加,一旦外汇发行国的货币或资产发生贬值,对中国这一债权人而言将面临巨大损失。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和欧洲中央银行具备全球货币发行权,而在危机爆发时上述信用货币缺乏有效制约。中国在这一体系下受到显著牵制,这体现在:(1)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一旦储备货币币值发生变化,将导致中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发生较大波动;(2)国内出口企业受到贸易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影响,出口部门承担币种波动风险。截至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高达3.44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一旦美元币值发生波动,中国外汇储备将面临损失。

2、促进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己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进一步的改革,将会导致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和分配,特别是将触动既得利益集团,这必然会招致其反对。基于此原因,进一步推动改革所遇到的阻力将非常巨大。在人民国际化方面,也将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如人民币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将会打破现有的利率双轨制格局。这将使地方政府和大型国企很难再以较低的利率融资;同时,商业银行也难以获得稳定的存贷息差。如是,则很可能会招致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以及商业银行的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将会打破现有的汇率机制。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将会涉及到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范围,这些利益群体包括:政府方面的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垄断企业甚至要素使用者。具体来看,这将很可能会引发有关政府机构,如中央层级的商务部,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国对外贸易往来,以及地方政府特别是沿海地区地方政府的反弹。而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可以从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两个方面,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机制的建立,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3、加速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自以来,以GDP衡量的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并持续保持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进程,自19世纪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至今的一百多年以来,如果一个国家己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其货币顺理成章将成为国际货币。美元、日元和欧元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然而,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情况略显不公,当中国在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时,由于人民币尚未完全成为国际货币,在很多情况下仍需要使用其他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中国还不得不承受相关的汇率风险,这对中国而言并无益处。同时,根据历史经验,当一个国家获得全球经济大国的地位后,该国货币将成为国际货币并最终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但这会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美国是一个比较显著的案例,早在19世纪末,美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就已超过英国、德国等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并最终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这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从历史可以看到,货币国际化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中国政府需要尽早着手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从发展过程看,通过货币竞争,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替代其他国际化货币从而最终实现区域化直至国际化。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区域范围内,通过货币竞争己初见成效,并正处于加速国际化的进程中。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1、降低交易成本

从经济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直接收益就是降低了交易成本,即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中国对外经济往来的交易成本可大大降低。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经贸往来。当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功能时,其作用类似语言,可发挥传递信息之职能。理论和实践都己证明,在经济交往中,当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统一为一种时,将大大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这就类似在文化交流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同一种语言一样,极大地提高了交流的便利性。在经济交往中,这种价格的高度透明为市场参与者进行价格比较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在亚太地区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成效会有两方面的积极效果:(1)在对外领域,不仅涉及中国与亚太国家双边,而且亚太地区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多边贸易往来,都可以使用人民币计价。(2)在对内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将大大方便中国居民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因为不必将人民币兑换成其他货币,可以直接以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将极大降低对外贸易中的汇率风险,同时可以大大降低货币兑换成本。所谓货币兑换成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即货币兑换的手续费、查询汇率的信息费等;其二,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如持有外币的机会成本等。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高中国居民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便利性,而交易成本的节约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居民和企业,这必然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使用区域的扩大,并最终体现为人民币货币区的总产出的增加。

2、促进资源配置

当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并成为国际储备后,中国可以通过人民币实现自身资源的再配置,达到最优配置。具体途径如下:由于人民币具有国际储备货币职能,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换,获得其各项资源。这种资源的再分配过程有其独特之处,具体体现在: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可以凭借其独占货币发行的权利,去换取所需的实际资源。与以往的金本位制或信用本位制相比,其背后机制的独特在于:在金本位制或信用本位制下,任何国家货币的发行,需要以相应的实物黄金作为储备;而利用本币换取其他国家的资源,最终也受到黄金的制约。换言之,如果将黄金视作一种实物资源的话,则换取他国的实物资源意味着消耗本国的实物资源。当进入牙买加体系后,如果某国货币具有国际货币地位,则该货币的发行并不与黄金挂钩,同时该货币因为享有国际货币的地位,可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换取其他国家的实物资源,且该货币发行国自身并不产生实质性的资源消耗,而发行货币中产生的印刷成本等可以忽略不计,该货币的发行成本边际上接近零。在这方面,美元是一个很好的现实范例。美国通过美元的国际化地位,最大程度实现了自身资源的全球有效配置;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中国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取得类似的地位。

3、推动经济一体化

人民币国际化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就是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进而成为国际货币后,将有利于促进经济一体化,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有助于促进亚太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从国内看,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并最终实现国际化的过程,将从外部推动并加快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从而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层次改革。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人民币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民币离岸市场日益成熟,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逐步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这将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并获得相应的话语权,从而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利益。最终,随着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将被推进,有利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

4、提高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可提高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可增强中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在调节国际收支方面,国际货币发行国相对于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具有优势。具体体现如下:对于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而言,由于国际货币本身具有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手段的职能,因此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可以使用其本币用于对外支付,支付比例取决于该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特别是当遇到极端情况,如当国际货币发行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直接以其本币用于国际支付,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国际收支逆差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使用本币进行支付可以大大降低国际支付的成本。凭借其货币的国际化地位而增强其国际支付能力的典型国家就是美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则可以使中国提高自身的国际支付能力。在具体进程上,可以先使人民币在一定区域和交易范围内具备国际支付职能,则中国可凭借人民币发行国的地位,增强自身的国际支付能力并降低国际收支逆差带来的冲击,最终可极大地提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应对能力。

其次,可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所谓贸易条件是通过创设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可用来测度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是选取盈利能力方面的数据对该国的出口与进口进行比较,从而反映该国的贸易条件。类似于国际货币在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国际货币可以在提高贸易的便利性以及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两个方面改善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贸易条件。原因在于:其一,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随着某种国际货币在国际经贸往来中的使用日益广泛,那么该货币的信用和流动性将不断提高,这将使得使用该国际货币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因此这将使得更多的交易由该国际货币计价交易,从而造成该国际货币实现正反馈效应。如前所述,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也将有利于增强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的便利性。其二,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并取得巨大发展,但由于人民币尚未成为国际货币,大多数情况下交易和结算均未使用人民币。汇率波动将给经贸往来带来潜在和现实的风险,如何化解汇率波动的风险,是需要面对的课题。另外,储备货币的选择也面临类似的汇率波动风险。对于汇率波动风险,国际货币发行国具有相对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掉此类风险。人民币一旦获得国际货币地位,中国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将大大降低。

5、中国可获得铸币税收益

所谓铸币税,就是货币当局扣除货币发行成本后,获得的收益部分。在金本位时期,由于拥有黄金即可获得铸币权,则铸币税体现为铸币制造者通过铸造货币,扣除铸造成本后获得的收益。在信用本位时期,货币发行由中央银行垄断,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此时的铸币税可作如下解读。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可被认为是中央银行对社会的负债,但这笔负债是无息的,中央银行不必承担利息。在此基础上形成铸币税的概念,即铸币税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即基础货币与政府长期债券利率的乘积。在现实中,铸币税体现为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所得到的利息收入。此处的铸币税是针对某国国内的居民和机构而言。

对于国际货币而言,不仅可获得来自其国内的铸币税,更可以获得来自海外非居民的铸币税。这是国际货币给予其发行国的巨大利益。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货币发行国可凭借其货币的国际化地位,获得来自海外非居民的铸币税,这是由于国际货币在海外广泛流通并被非居民大量持有。在此方面,美国的货币当局美联储通过发行美元获得了大量的铸币税。而对于中国而言,虽然拥有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但外汇储备主要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这相当于为美联储支付了巨额的铸币税,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中国不仅能减少对外支付的巨额铸币税,还将获得来自非居民的铸币税收入,此消彼长,将大大有利于增加中国的财富。

6、减轻中国通货膨胀税的负担

所谓通货膨胀税,是指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向银行透支来弥补其财政赤字,从而降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货币的购买力。购买力下降的部分则可以认为是社会公众向政府所缴纳的税收。类似于铸币税,它也是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在现实中,如果一国货币未实现国际化,货币当局只能获得本国居民的通货膨胀税;一旦货币实现了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则无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只要持有该种货币都相当于向货币发行国缴纳了通货膨胀税。而且,由于持有国际货币的非居民数量远多于居民数量,那么通货膨胀税在很大程度上由非居民承担,这相对减轻了居民的负担,提高了其福利。在这方面,美国和中国形成鲜明对照,中国虽然拥有巨额的以美元计价的外汇资产作为储备,但美国是债务人,实际上中国承担了同样巨额的通货膨胀税,分流了美国的巨大压力。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通货膨胀税仍然存在,但情况将会发生逆转,中国有可能获得这部分收益,减轻相关的负担。

文章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月第27卷第2期(原文标题:《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历史机遇与现实选择》,本文作者:巴曙松;刘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