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蓬安故事:蓬安义工帮人寻亲 母女失散终团聚

蓬安故事:蓬安义工帮人寻亲 母女失散终团聚

时间:2019-06-21 21:44:16

相关推荐

蓬安故事:蓬安义工帮人寻亲 母女失散终团聚

3月6日,与家人失散近20多年的黄玉兰终于看到了那份“DNA鉴定结果”,鉴定结果确认了蔡秀清是她生母的事实。

随即,她想要给蓬安县一个叫“韦锡洪”的人发红包表达感谢,但韦锡洪拒绝了。

韦锡洪说:“钱就不用了,能帮你找到亲人,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寻亲的艰难

黄玉兰寻亲寻了许多年,虽然从小到大都知道自己是被亲人遗弃的,但她并不介意。

黄玉兰今年28岁,也有自己的孩子。如果说年幼时对于自己被遗弃的这件事有过介怀,但当她也成为了一名母亲后,她就彻底放下了仅有的一点埋怨。

她相信,若不是有难言的苦衷,她的母亲肯定也不愿意遗弃自己的亲生骨肉。

有了这个念头后,她寻亲的意志便更加坚定起来。

但,寻亲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听现在的家人说,她是在蓬安县的平头乡被发现的。

那时她穿着破烂的衣服,仅仅四到五岁的样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记事,却始终由于年纪太小,对儿时的事情知之甚少,这又过了许多年,连仅有的记忆也模糊起来。

最主要的是,她问了平头的许多人,甚至将寻亲范围扩大到了整个蓬安县,也问了很多人,却一无所获。

幸运!她遇到了“韦叔叔”

黄玉兰一直认为,她寻亲路上最幸运的事情,是遇到了蓬安一个叫做“韦锡洪”的热心人,后来,她亲切的称他为“韦叔叔”。

也因为这一次遇见,她的寻亲路开始柳暗花明。

被黄玉兰称作“韦叔叔”的人,叫做“韦锡洪”,是蓬安县锦屏镇人,曾是一名兽医,在长梁乡任过畜牧站的站长,目前在锦屏镇黄桷树社区工作。因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熟悉他的人往往都在他的名字前加几个字,变成了:老义工韦锡洪。

义工韦锡洪(右一)

老义工韦锡洪是个“爱管闲事”的人。

,锦屏镇拆迁前,有一家人失联多年,本来不管他的事,但他怕人家错过拆迁安置,也怕社区工作遇到麻烦,经过多方走访、打听,又在网上广发寻人消息,硬是将这家生活在外地的人找到了。

而帮人寻亲这件事,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算是“熟手”。

上一次,在他的帮助下,一位28年前被遗弃在蓬安县政府门口的女婴,终于在寻到了自己的亲人。

所以,当韦锡洪看到黄玉兰在网上发布的信息,主动联系黄玉兰时,黄玉兰感觉自己又看到了希望。

她说:“韦叔叔,拜托你了!”

拜托你了!

在和黄玉兰进行详细交谈后,韦锡洪了解到,黄玉兰在蓬安县已打听多时,并没有寻获到更多的消息,所以,他决定通过网络寻亲的方式寻找线索,帮助黄玉兰寻找亲人。

韦锡洪说,为了帮人寻亲,他先后加了蓬安本地大大小小共三十多个微信群。

9月27日,韦锡洪第一次在网上发布黄玉兰寻亲的消息,他将黄玉兰寻亲故事写成文章,通过公众号的推文和论坛发布出去,同时,再将这些链接尽可能转发到蓬安的各个群,或者托朋友帮忙转发。

但,遗憾的是,虽然这一次有许多网友提供线索,但却没有提取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这一次寻亲,以失败告终。

满怀期待的黄玉兰有些失望,但她觉得“韦叔叔”已经尽力了,就算没有找到亲人,也是心怀感激的。

新的寻亲线索

出于对义工韦锡洪热心帮助的感激,元旦,黄玉兰回到蓬安县,见到了韦锡洪,向他表示感谢。

这次见面,韦锡洪一直在鼓励黄玉兰,让她不要放弃寻找,同时引导她回忆了更多记忆中的细节。

2月,韦锡洪再次在网上发布了黄玉兰的寻亲信息,这一次,他上传了一张纸条,上面有他刚了解到的,黄玉兰的出生时间,以及丢失时更详细的情况。

对于各网络平台上的网友留言,他都一条条去研究、筛选、记录,只要有网友提供线索,他都主动去联系核实。

他说,他不想让黄玉兰再次失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韦锡洪和网友们的帮助下,一周后,有一位女士提到,黄玉兰的信息和自己姐姐丢失的孩子情况很相似,并且在黄玉兰提供的照片中,她看到了姐姐年轻时的样子。

(左为黄玉兰,右为蔡秀清)

韦锡洪赶紧联系了这位女士,后来,黄玉兰和该女士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更详细的比对。

这一次,应该没错了!

2月12日,黄玉兰邮了快件给这位女士提到的“姐姐”,也就是身在南部县的蔡秀清,里面放了她的几根头发,她要与蔡秀清做DNA亲子鉴定,确定两人的血缘关系。

3月6日,对于黄玉兰来说,是特别的一天。这天,她与蔡秀清的DNA鉴定出结果了,该结果支持蔡秀清为黄玉兰生物学母亲的事实。

至此,这场在蓬安义工韦锡洪倾力支持和帮助下的寻亲之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助人的意义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母女“团聚”后,黄玉兰想要给韦锡洪一些感谢费。其实,如果韦锡洪收下,也算是受之无愧。

但和以前一样,他仍然拒收了。

“不过,这一次,我还是收了礼的。”韦锡洪告诉笔者。

“那,是什么样的礼物?”

“是一面感谢的锦旗。”韦锡洪说,“所以我收下了。”

他说完这句,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

看到他的笑容,我突然想到,这大概就是“老义工”韦锡洪三番五次主动帮忙寻人的理由吧:能给别人带来开心和幸福,也让自己感到满足,即便不要任何回报,这样的知足也丝毫不减。

这,大概也是助人的意义,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怀揣那份“急他人之所急”的情感中,最质朴的理由吧。

全媒体记者:汪小妆

责编:叶落无声

审核:郑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