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凉州民间故事」“胡阁老”轶闻趣事 作者:孔德禄

「凉州民间故事」“胡阁老”轶闻趣事 作者:孔德禄

时间:2024-06-03 18:20:35

相关推荐

「凉州民间故事」“胡阁老”轶闻趣事 作者:孔德禄

【凉州民间故事】

“胡阁老”轶闻趣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天马竞辉文社

作者:孔德禄

荒山僻壤出“奇童”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在朝廷任户部侍郎的京官名叫胡执礼。胡执礼,字汝立,号雅斋,明朝永昌卫(今金昌市永昌县)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他在官场三十年,为官清廉,不媚权势,体恤民众,执事严谨,被民众尊称为“胡阁老”。下文辑录的是有关“胡阁老”的轶闻趣事。

在明朝嘉靖十七年仲春的一个早上,宽广无垠的西北边陲,天高地阔,晴空万里,春风习习。突然间,天空中一朵彩云飘到永昌卫草民胡岳的屋顶上,就在这时,屋内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的嘉靖进士胡执礼。

胡执礼出身书香门第,到其父胡岳当家时,虽家道中落,而作为读书人的胡岳,对胡执礼的培养教育始终没有放松过。胡执礼幼年聪颖出众,两岁读诗诵词,年仅4岁就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等背诵得滚瓜烂熟,邻舍亲朋皆称其为“奇童”。

更为奇怪的是,当胡执礼第一次夹起包书本的布包袱上学时,他的父母亲就发现小执礼的双肩上各有一盏明灯忽闪着,父母亲试图去摸孩子肩上的灯,可摸了多少次,总是能看得到而摸不着。后来,无数的事实证明,孩子肩头的两盏明灯,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包括胡执礼也无法觉察。

一次,十岁的胡执礼从外边玩耍后回家,母亲发现孩子肩上的明灯不见了,她惊骇地盘问孩子在哪里玩耍,又干了些什么?从不撒谎的胡执礼说出了他为别人写了一份诉状。母亲一听他写的状纸正是一份诬告状时,即刻叫胡执礼以修改措辞为由,从持状人手中要回了状纸。当母子将状纸当场销毁后,胡执礼双肩的灯又明亮如初。

从此后,父母亲一看到孩子双肩的明灯熄灭或昏暗,就知道他必做了有悖常理之事,待教育孩子改正后,双肩的灯即恢复明亮。胡执礼自幼记忆超群,过目不忘,年仅十岁的孩子说起话来有板有眼,讲起道理来引经据典,平日里处事沉着冷静,办事妥贴,在众人的心目中他将来一定是个栋梁之材。

鞠躬尽瘁担大任

胡执礼生性执着,读书认真,同龄的孩子整天价玩耍不已,可他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艰辛的付出换来的是成功,他11岁补博士弟子员,17岁中举人,21岁考中进士后出任四川保宁府推官,主管刑案。

他秉公执法,反贪治奸,打黑除恶,颇受民众欢迎,因政绩显赫,被朝廷擢升为刑部主事。不久又经兵部转至吏部主持文选司事务。由于为官清正,办事干练,博古通今,才华出众,又调至通政司,任右通政提督誉黄,后又接连升任太仆寺卿(从三品,负责皇帝舆马和全国牧马事务)和光禄寺卿(从三品,负责朝廷祭祀礼乐事务),后来又调至督察院,任右副都御史(正三品,负责监察、弹劾、谏议等事务)。

万历初年,胡执礼又出任应天府右副都御史,他兴水利、重民生,名噪江南。在他任右副都御史期间,权倾朝野的张居正花言巧语地拢络胡执礼诬陷言官余懋学、汪文辉,以公报私仇。胡执礼看了诬陷材料后拒绝签字,并义正言辞地说:“杀人、媚人,吾不为也。”由此,张居正对胡执礼心怀不满,极力排斥。不得已,胡执礼于万历九年便称病告假修养。返乡后,胡执礼筹措学租三百余石(旧时粮、米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音dan—淡),创办学塾,亲自执教,扶掖后生。

一年后,张居正病死,胡执礼奉诏进京,任户部左侍郎。万历十六年,南方大涝,北方大旱,赤地千里,灾民潮涌。胡执礼奏请神宗皇帝开仓赈灾,朝廷命胡执礼赴现场督察,他每到一地,按朝廷的授命一边拯救灾民,一边查办贪官,此次出京,胡执礼救民无数,也查办了不少贪官。由于政绩卓越,回京后升任户部侍郎。

清正廉洁葆官德

胡执礼为官数十载,始终恪守清贫,从不收受他人的馈赠,他的官俸除维持自家生活外,还时不时地捐助贫困者和灾民。胡执礼五十大寿时,家人想为他操办一个像样的寿宴,终因没有充余的银子而作罢,这件事引发了胡执礼的联想和感叹,他联想到别人告老还乡时,几乎是金银满箱,前呼后拥,一路风光地回到家里,而自己位居高官几十年却无存银,等到告老还乡时,却是一身清贫,轻车简行,让人笑话且不说,重要的会丢朝廷的脸面。想到这里他决定要“挣”回这个面子。于是秘密吩咐属下,从市上购回崭新的装银木箱十几个,个个都装满砖块、石头,然后用胡府封条封住,再用黄铜大锁锁定后存入库房。

万历十七年,年仅51岁的胡执礼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于京城官邸。根据胡执礼的遗愿,家人买了一口普通的棺房将他入殓后,眷属便悲悲切切地抚棺返乡,原先存放在库房中的银箱、书箱、家什等都随棺而行。

胡执礼的棺房还未出京城,早有人向皇帝奏报说:“胡执礼生前号称清正廉洁,平日里佯作清贫,可他死后却有几十箱金银押送回家。”皇帝一听将信将疑,遂派人火速追回胡执礼的眷属和随行银箱及棺房等。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十几个银箱逐一打开后,从箱中倒出的尽是砖块、石头,没有一个金元宝,也没有一个银锭子。再看胡执礼的棺房,不过是一个未经装饰的极普通的棺房。

皇帝沉思片刻,当即宣诏追封胡执礼为户部尚书、正二品,并御赐一具只有皇亲国戚死后才有资格享用的、两侧刻画有螭琥(龙的一种)的大红棺房,并赐用红绫为幅、齿形黄绫镶边、高度为一丈八尺的引魂幡一顶,又划拨库银三万两,在家乡为胡执礼修府第,建茔地,供眷属生计用,特派护柩卫队三百,乐队一组。护柩卫队从京城出发,高举御赐引魂幡,吹吹打打西归,一路上,州、县迎祭,民众致哀。家人将胡执礼葬于永昌城南的南山脚下,依朝廷旨意按功臣待遇,在茔地建造石坊,列置石狮、石牛、石羊等,以褒其功绩。为褒扬胡执礼的功绩,家乡民众也为他建立了“志存保国”,“黄甲开先”等功德牌坊数座。

时光匆匆,流年如水,400多年一纵即逝,“胡阁老”的茔地和功德牌坊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坐落在永昌县东大街什字口的阁老府向前来凭吊、造访者展示着古代清官的感人风采;陈设在阁老府中的左钟、右鼓虽不言不语,可它向世人昭示着“胡阁老”勤政廉洁、秉公执法的人品和官德。

作者简介:孔德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