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风雨欲来风满楼 印度正在成为国际金融秃鹫们的饕餮盛宴

风雨欲来风满楼 印度正在成为国际金融秃鹫们的饕餮盛宴

时间:2024-05-29 03:10:20

相关推荐

风雨欲来风满楼 印度正在成为国际金融秃鹫们的饕餮盛宴

美国饿了要吃人

前不久美联储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美联储的资产自2月份以来首次出现了下降,这一方面是美联储做空股市逼迫资金回流保卫债市,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美国金融资产正在丧失吸引力。美联储已经公开宣布将零利率的政策推行到,而欧洲正在推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救市计划,与美国没头苍蝇的乱扔钱相比,欧洲至少有一个“绿色经济”振兴方案,并且就整体社会环境来讲要好于美国,所以资金开始转向欧洲。

除此之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买家都在抛售美债,美国经济因为内部问题始终无法重回正轨,除了一个有着巨大泡沫的股市之外,美国没有什么来钱道了,这让美国高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们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美国现在要玩点邪道了,金融战成为了美国能够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

美国这次遭受的损失史无前例,要想从这个经济低谷中爬出来,不把几个大的经济体生吞活剥了是不会罢休的,所以那些对美国有贸易顺差的且拥有大量储备的“肥肉”成为其首要的攻击目标。我们看看这世界上外汇储备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是当然不让的第一名,而其后有日本、瑞士、俄罗斯、沙特、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印度、韩国和巴西。

有趣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除了瑞士之外,都被美国明里暗里搞得鸡犬不宁。美国希望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动荡来制造金融危机,趁机掠夺其财富来给自己疗伤。现在与中国斗了多个回合后,美国没占到便宜,想捅刀香港又被我们的国安法强力阻击,那么看来看去肉多还好下手的软柿子只剩下中国台湾、印度、韩国和巴西了。

在剩余的选项中只有印度的难题是最多的,中国台湾没有疫情的困扰且很懂得“明哲保身”,但美国在制造紧张局势;韩国疫情控制也算可以只不过被朝鲜扯住了;巴西人很聪明,宁可牺牲性命也要保住经济主权,美国还真难下嘴;唯有印度现在到处都是问题,而且短期恢复的机会没有太大可能。

秃鹫盘旋凶光毕露

有人会问你说有人会对印度下手你有证据吗?我只能说绝对的证据倒是没有,但是很多迹象看上去非常明显了。

首先我们要谈谈印度外汇储备的异常流动,自三月份以来印度的外汇储备反常地在持续增加,截止到6月5日印度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5017亿美元的高位,这是印度外汇储备的最高纪录,也是这段时间里印度经济里唯一比较亮眼的数据。

印度的外汇储备之所以增加是因为其减税的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力度,这吸引了国际资本对印度股市和债市的投资。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印度的国际旅行、求学和汇款需求也几乎没有,因此印度在这段时间里节约了大笔外汇资金。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印度的这种外汇增加和中国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主要是依靠着贸易顺差来获得外汇。而印度常年是贸易逆差国,外汇增加说好听点是国际的投资,说难听点就是炒作资金,这股力量在顺境时可以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可以在逆境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印度目前的处境与金融危机中的东南亚国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经常项目赤字严重,严重依赖外部投资,借外债饥不择食尤其是公司债短期债都是以美元债为主居高不下,金融机构坏账率奇高。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监管力量不足,印度从起实行的是自由的外币兑换,这给国际金融秃鹫们提供了便利的操作空间。

目前国际资本已经有所动作,根据印度国家证券存管局的数据显示,国际资本已经连续5个月减持印度公司债券,数额在210亿美元左右。这个趋势对印度公司来说是噩耗,今年印度公司债到期的数量将达到历史之最。

另外国际评级机构和研究机构也并不看好印度的经济前景,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个数据科学家团队所作出的预测,因为印度政府在本月初开始分阶段逐步开放经济放松防疫措施,7月份印度的确诊人数可能会翻三番达到80万,这可能会摧毁印度本就脆弱的公卫系统。这种危险的情景让国际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国际评级公司对印度经济看法转为负面,惠誉国际评级有限公司将印度主权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距离“垃圾”仅仅一步之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同样在6月初下调了印度评级,同样是严重不看好印度。

也正因为这样,在多方空军的集结下,印度卢布已经下跌了6.4%,是以来的最大降幅。而经济就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好时更好坏时更坏,印度卢布的贬值让其股市和债市更加没有吸引力。从国际地缘政治上考虑,从经济上瓦解印度的独立意志,使其对美国言听计从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吃点肉又能获得有重要价值的棋子,还能消除对印度的贸易逆差,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买卖美国当然是十分动心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