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翻过《西湖民间故事》还有连环画的你 应该知道这个杭州人

翻过《西湖民间故事》还有连环画的你 应该知道这个杭州人

时间:2021-10-12 10:53:16

相关推荐

翻过《西湖民间故事》还有连环画的你 应该知道这个杭州人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蔚

一本长销40多年的《西湖民间故事》,一本杭州人必读的书,能引出很多人的回忆(戳这里看原文)——在写这本书的故事前,我是有预料的。

没想到的是,这两天的留言中(更多留言回忆戳这里),好几条都来自同一个杭州家庭。

“我是这本书主要搜集者徐飞的亲姐姐,今年已经93岁了,我经常翻阅这本书纪念他。”“我有一本1978年5月第一版第一印的,这本书的编撰者之一徐飞是我的舅舅。”

“我父亲徐飞不仅参与编撰了《西湖民间故事》,后来连环画的文字也是他做的。”

……

徐飞,这个名字,出现在1978年第一版前言中的感谢中,他排在第一个。

记者翻了一下最新版(找找你看过哪个版本,戳这里),每一篇目下都有搜集整理者的名字,徐飞的名字是出现率最高的,署名的就有15篇,第一篇《明珠》也是他。

“所以这本书于我们家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每到家人聚会的时候,奶奶就会讲起这位早逝的二弟。”徐飞的甥孙刘先生告诉我。

九旬高龄的徐老太太,在1月10日那天,翻开《钱江晚报》看到这篇《这本杭州人的必读书,你家里有没有》时,就激动了。

她马上把同住一个小区的女儿、孙子,还有外甥徐瑜(徐飞的儿子)都叫了过来。老人家还打开手机,扫了码,登录小时新闻客户端,在我们这篇文章下留了言。

“太感谢钱江晚报了,写到了我弟弟。”

90多岁的老太太,拿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下了有关弟弟的这几行字。

徐飞生于1934年正月初九,如果活到现在,也80多岁了。但徐飞早在1982年就离开人世,不到50岁。

徐老太太徐如瑛比徐飞大8岁。

长姐如母。徐老太太的女儿刘女士告诉我,舅舅出生在金华,初中毕业后就来杭州投奔姐姐,在新华书店工作。

后来,单位让徐飞脱产复习功课三个月,报考北京大学。

“舅舅很聪明,文采也很好,从小就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随口就能讲一段。别人考北大多难啊,他只用了三个月就考上了。”刘女士说。

徐飞的儿子徐瑜还记得,父亲是在60年初搜集编写《西湖民间故事》的,“那时他在杭州市文化局,我才读小学一年级,只记得这个事情蛮费工夫的,他改了很多稿。”

“当时《西湖民间故事》有主要三位搜集编撰者,除了我爸爸,还有陈玮君、申屠奇,他们经常聚,有时还会一起去我大姑家聊天。”

关于这本书,徐瑜更多的是苦涩的回忆,父亲和他的好朋友后来因为这本书吃了不少苦头。

1978年,改革开放后,《西湖民间故事》又出了一套连环画。“这套连环画的文字,全是我父亲一个人弄的。”徐瑜说。

这套连环画也是徐飞的甥孙,刘先生这一辈80后的少时读物。“家里78年版的《西湖民间故事》有好几本,连环画也有。我们小时候更爱看连环画。奶奶每次给我们讲里面的故事时,就会说,这些故事都是你舅公写的。”

刘先生发过来几张老照片,除了家庭合影,还有徐飞和姐姐徐如瑛参加1962年在余姚四明山举行的浙江省第三次民间文学座谈会时的合影。

“我舅公患了眼疾,后来的照片上,他的左眼一直都罩着一层纱布。”

昨天,刘先生把我们的文章转发到了朋友圈,很多朋友留言说,没想到这本从小翻过的书,是你舅公搜集编写的。

“我终于理解了我奶奶为什么这么激动。”刘先生说,在那个年代,舅公做这本书就是本职工作,他也没想到几十年来,这本书会成为几代杭州人的回忆。我替我的舅公感到欣慰,也谢谢他为杭州作出的一点贡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