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邢坚实:村民心中的“合心人”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邢坚实:村民心中的“合心人”

时间:2021-05-25 19:25:28

相关推荐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邢坚实:村民心中的“合心人”

01:00

初秋时节,金稻飘香。梅河口市新合镇新合村的村民们像往常一样,年轻人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家门口,一边看着孩子们欢快地玩耍,一边拉着家常。

记者等候不多时,不远处小跑来一个人,笑容腼腆地拱手说,“最近比较忙,抱歉来迟了!”

一夜未眠,邢坚实的眉眼中难掩疲惫,但说起自己多年来走过的“扶贫路”,却打开了话匣子。

7月,他被选派到新合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这一呆就是5年。来之前,他从未想过省级贫困村该是什么样儿,来之后,他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分析研判致贫原因,按户制定精准帮扶方案,抓党建、抓项目、抓环境多措并举,最终帮助新合村在底提前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自邢坚实驻村以来,一直把党建工作作为头等工作来抓,他本着学习请教的心态走访老党员,促使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有计划地带领村干部走访贫困户,并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班子会、组织党员义务劳动的方式,将求真务实、作风亲民的工作作风落地生根,有效激发了新合村党组织合力。“党建促脱贫不是支部书记单打独斗,而是一项群策群力的系统工程,能否抓出实效,关键看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他说。

人心齐、泰山移。在全村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的状态下,邢坚实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等关键问题,围绕全村扎实开展精准识别。按照“贫困人口一个不漏、非贫人口一个不纳”的原则严把申请、核查、评议、公示、审批等环节,力求把扶贫对象搞准确、把致贫情况搞明白、把动态进出搞实在。通过精准识贫共识别出省级贫困户7户,采取村班子全体成员集体包保的办法,以产业为支撑,以问题为导向,因户施策,扶贫项目陆续精准落地。

,新合村争取到“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资金18万元、并为村部置办办公桌椅四套、电脑四台、党建宣传栏板六块;

,投入50万元为新合村一组修建水泥路、投入13.5万元修建文化广场、投入18万元修建新合村六组铁栅栏、投入60万元为新合村二组、三组修建水泥围墙;

,投入37.1万元为新合村八组修建水泥路、投入46万元修建新合村一组水泥路边沟、投入95万元用于修建新合村三组农田作业路及水渠、投入116万元新建新合村五栋温室大棚,这五栋温室大棚采取承包给个人的方式,优先雇佣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天100元劳务费,每年每户可分得1500元扶贫资金。同时,村集体出资35000元为每户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加入新合村农业蔬菜合作社,每年每户可得1000元分红;

,投入120万元新建村部一处;

,邢坚实带领驻村队员先后为贫困户争取到春耕肥料共计560斤,并邀请海龙农科院专业人员到村指导村民如何使用,讲解耕种技术知识。积极参加“百村示范”工作,相继开展了环境整治、农户家庭卫生整治、屯内景观长廊修建等相关工作,并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资用于新合六屯修建路灯43盏,实现六屯亮化全覆盖,为村民夜间文体活动、夜间出行和夜间农业劳作提供便利条件,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邢书记来村儿里这些年,真的帮了我们不少忙,过年过节老往家里送东西不说,我们有啥难处找到他,也是第一时间能帮就帮。”说到这,村民杨守忠竖起大拇指,嘴里一遍遍念着的,都是“感谢,感谢!”

驻村多年,邢坚实这个城里来的机关干部早已成为整日奔波于田间地头的新合村一员,成了村民心中的“合心人”。目前,新合村贫困户的收入由低保、土地流转金以及项目分红等多部分组成,人均年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村容村貌也得到极大改善,真正做到“两不愁、三保障”。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家庭收入,防止贫困现象发生,邢坚实与村班子成员积极谋划发展途径,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争取到度假山庄项目落地(集餐饮、垂钓、果树种植、中药种植、家禽养殖于一体),“项目预计占地100亩、投资600万元,现已到位资金200余万元。经协商,农民可以以土地入股形成合作社,年底分红,且常年可就地雇用劳动力30余人,可解决我村部分无业人员就业问题,促动新合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效。”他说。

采访到最后,邢坚实才有空说起他的家庭,他的女儿。“我家孩子今年3岁,父母都已经上了年纪,我只有放假才能回家,所以说照顾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我爱人身上,但是她从没跟我抱怨过一句。”说起家人,这个36岁的东北男人,语气中不难听出对家庭的亏欠,但正因为家中毫无怨言的支持,才更加坚定他全力以赴扎根扶贫一线的决心和信念。

说起接下来的扶贫工作,邢坚实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在他看来,整村脱贫并没有将肩上的责任卸下,反而更是一种激励,“村里大部分的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并不是说年收入达到贫困线以上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现在考虑的是未来怎样对他们进行保障兜底,让他们以后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张雅静 编辑:赵树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