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马刺只是那个马刺 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童话故事

马刺只是那个马刺 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童话故事

时间:2019-07-04 20:29:09

相关推荐

马刺只是那个马刺 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童话故事

休赛期流言四起,据说马刺已经在谋求交易阿尔德里奇和丹尼-格林,这两位,在上个赛季以前,还是马刺柱石般的存在,一个是曾被许诺过未来的内线核心,一个是马刺的励志童话。

马刺并不否认他们如今正在进行的交易,他们已经和至少三支球队谈过了涉及到拉马库斯-阿尔德里奇的交易,同时也在和讨论丹尼-格林的交易。这个时候,有许多球迷坐不住了,因为这和他们的价值观不相符合,在他们看来:马刺不应该是个最讲人情味、最充满人文关怀的球队吗?

还记得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波波维奇带着邓肯找到阿尔德里奇,并且说服了这位全明星内线,当时整个圣城都把他当作了宝贝,布鲁斯-鲍文甚至把自己已经退役的12号球衣送给了他。大家都对拉马库斯-阿尔德里奇寄予厚望,希望他在邓肯离开的日子里,撑起圣安东尼奥的内线。

阿德做得不差,他努力去得分、去防守、去做他原本不太擅长的内线肉搏,我们还记得夏天对阵雷霆的季后赛中,前两场他打出了场均40+的表演,我们不能苛责一个努力并且低调的人。在季后赛期间,阿德场均得到16.5分,创下生涯新低。而当年那个最励志的外线神射手丹尼-格林,季后赛三分命中率为34.2%,是自第一次打入季后赛以来的生涯第二低。

在那些比较艰难的比赛中,阿德和格林确实表现得不如很多队友,阿德有心理上的问题,会在某些关键的比赛中迷失,而格林完全是自身状态的问题,不但技术上没有长进,还丢失了自己赖以生存的三分和防守,这很难让波波维奇和马刺管理层满意。

马刺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一直以来,这支球队都存在着许多温暖的童话,比如波波维奇和邓肯师生父子一般的感情,比如GDP三人之间的兄弟一般的牵挂,我们看到波波维奇和马努、邓肯、帕克在一起,心里就会浮现出家庭喜剧一般的场景。

马刺向来以“人情味”而闻名,许多伟大的球员为了能够融入这个集体,都放弃了许多属于自己的特权,牺牲了许多个人的荣耀,这个集体也为球星们提供了更长远的职业生涯和更光荣的团队篮球之路。比如吉诺比利,巅峰的时候拿着远低于联盟同等球星的工资,以巨星的能力打着替补,却成就了4个总冠军和漫长的职业生涯,即便到了40岁的时候,还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而马刺也没有亏待他,在他年华老去的时候,也用一份又一份高薪合同把他当年的损失补了回来。

但这样的“人情味”,这样的双向付出,这样劳资双方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并不是普遍现象,即便在马刺,那也是一种“特权”,首先你得打出你的价值,才能获得像管理层对马努这样的尊重。阿尔德里奇足够努力,但他内心太过细腻,太看重别人对他的看法,以至在挫败后常常自责,甚至在季后赛期间,还需要退役的老邓肯回来谈心开导。看来,在有些方面,阿德和马刺确实有点八字不合。

丹尼-格林虽然为马刺的重新崛起贡献良多,但他如今几年的状态,堪称每况愈下,马刺为了未来的发展,为了吉诺比利的最后一搏,马刺必然会选择试图作出改变。

被问到关于阿尔德里奇的交易问题时,布福德说:“我们很满意现在的这个团队。如果我们能让它变得更好,那么我们会有行动的。”布福德继续说:“我们对这支球队的目标就是继续冲击总冠军,而拉马库斯能帮我们做到。”很显然,没有人愿意交易阿德,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家球队的核心,但为了更好的未来,管理层还是愿意作出改变的。

对待马刺的球队运作,我们球迷局外人,还是得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看,毕竟这是一个商业联盟,这是竞技体育的球队,一切得围绕球队的未来去运作,人情味得讲,但更得讲投入产出,讲好聚好散皆大欢喜。这些年的波波维奇和马刺已经足够宽容,足够耐心,他们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位有着共同价值观的老将和新秀,不会对不起自己任何一位功勋老臣,但有些时候,还是不可能面面俱到,让所有人都满意的。

想当年,马刺为了得到理查德-杰弗森,曾经把自己的夺冠功臣布鲁斯-鲍文和奥博托交易走了,而那时候,布鲁斯-鲍文已经38岁,他原本可以终老马刺、风风光光退役的。再举个例子,小牛老板马克-库班,号称是全联盟最讲人情味的老板,但他的感情和信任,也只是针对德克-诺维茨基一人而已,对于纳什、对于芬利,库班便没有那么多情了。

所以说,生意就是生意,体育就是体育,我们看球的人,往往都会产生代入感,但这些代入感并不是真实的世界,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NBA的球队交易,从来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强弱输赢,只有有利无利。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看NBA,要看现实存在的NBA,而不是我们一厢情愿想象中的NBA,我爱马刺,但我更爱真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