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如果爱》它 是一部爱情片

《如果爱》它 是一部爱情片

时间:2023-05-19 19:12:38

相关推荐

《如果爱》它 是一部爱情片

《如果爱》——影片分析陈可辛在采访的时候说,请大家不要把这个影片当成是歌舞片,它,是一部爱情片。虽然歌舞片这几个词拿出来讲可能是有些噱头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影片中,歌舞的戏份不少,而且也依靠了歌曲刻画了人物,展开了情节。舞台,服装,动作,音乐,灯光照明等设置也都精致而独具匠心,这都是歌舞片应该有的特征。我看过的歌舞片不多,例如《西区故事》《黑暗中的舞者》,他们的歌舞出现看似要比《如果爱》更加独立一些。陈可辛在这个电影里面把每个歌舞的出现都予以合理解释,予以融合化,而不是独立的突兀化,所以在看《如果爱》的时候,歌舞的存在更多的是与情节合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歌舞片似乎性质不是那么明显。1970年之后,电影观众已经渐渐的开始接受以更为自然的表现方式来叙述故事的歌舞片,那种不顾前后情节,像神经病一样突然张嘴就唱的音乐舞蹈处理方式已经消失了。所以发展到现在,如果爱的处理应该是,更加自然。说实话我对歌舞片这个类型了解甚少,我没有赶上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歌舞片黄金期,所以对歌舞片了解甚少。所以我不会过多的从类型片的角度分析《如果爱》,而仅仅是单独拆解这个影片。总得来说,如果爱讲的是一个三角恋的故事,这种故事应该是陈可辛比较擅长的。从要表达的方面来说,陈可辛想要通过这个片子表达一个过于现实,有些沉重的,爱情。片中的三个主角,是维系整个影片的关键,所以,我们想要分析电影,必须分析透这片中的三个人。孙纳是一个曾经有过美好回忆的人。她曾经拥有美好的爱情,纯洁的,美好的。但是她无法一直这样下去。总结陈可辛的经历,种种转变,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道理,“要生存,就要变通。”。所以以此观点来看孙纳的爱情,我们并不应该苛责。她也曾经爱过,曾经拥有过,但是在她的世界观里面,爱,不是全部,也不是一生能够让她感到满足的峰顶。她需要的是,成名,出人头地,摆脱贫困。孙纳从小就是穷孩子,穷孩子的内心渴望着摆脱贫穷。所以,她在成名之后,抛弃了自己所以与贫穷有关的回忆,就算是美好的爱情,因为与贫穷沾了边,孙纳也要抛弃,也要六亲不认。这是无可厚非的。物质上都没有保障的人,怎么可能去向往什么精神上的美好,真爱?这些东西,都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向往的东西。比如生活上要比孙纳稍微好些的香港人林建东。林建东是一个简单的人。他有梦想,但是似乎又很不坚定。让他坚定的人,是孙纳,孙纳的穷孩子打不死精神,灌输到了林建东身上。所以林建东没有退学,电影学不了,那就去学美术,学不了美术,那就去当演员。总之,他也打不死了。片中中用了六个镜头,不到20秒,就表现了孙纳把自己的小强打不死精神传输给了林建东。29:06秒,一个特写镜头,孙纳穿着鲜艳的红色,同时带着一个红色的毛手套,紧紧的挽着林建东的胳膊,不让他下车。一种类似于挽留,又带着挽救的色彩在里面。他的打不死,更多的体现在爱情上面。?爱了?我不信,在现实世界,我不信,除非结婚(不过结婚也有不到十年就离婚的,所谓七年之痒)。所以在电影里面,爱情得到了导演理想化的处理,林建东确实是爱了,凭着打不死的精神,爱了十年。不过陈可辛拍得可不是极端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所以他也只给了林建东。够多了。物极必反,爱了孙纳,已经够了,很够了。这种爱的尽头是什么?陈可辛说,是恨,刻骨铭心的恨,而且,片中有这么一句话,说,恨一个人比他恨的人更要痛苦。所以林建东痛苦的爱了十年,又开始了更痛苦的恨。至此,我们开始有些怀疑。爱,真的是打不死的吗?请看到最后,虽然最后陈可辛处理得有些伤感,但是我却觉得,这样的处理,倒是一个某种程度的喜剧结局,他证实了,爱,无论什么样的爱,都是打不死的。因为,由爱产生的恨是爱的变种,恨的产生,有一部分是因为爱。而且,爱是忘不掉的,你小学的时候喜欢过谁,你一定还记得。时间可以洗刷记忆,但是时间不可能抹除记忆。林建东就是这样一个,爱着,变成了恨着,恨着,最后又把恨转化成了爱的人。只不过最后,林建东把这份爱藏在的心底,藏在了北京那个简陋的破屋子里。其实,他是幸福的,他没有怀揣着恨过完自己的一生,他最后带走的,是爱,一份虽然变成了回忆,但是余味犹在的爱。聂文是一个导演,片中的导演很多,老外制片,冼平、金导演,那是在孙纳穷困的时候,这些导演带给孙纳的,是一次一次的转变,老外导演玩儿了孙纳,孙纳心里会有变化,林建东带着孙纳去跟自己的朋友吃饭,但是自己却被孙纳戴了绿帽子,跟着自己的朋友跑了去俄罗斯拍戏。片中有一段歌舞诠释了这一次孙纳内心的转变。这个到后面再说。从这些方面来看,我是很不喜欢这些导演的。但是不喜欢不代表这些人不对。导演,演员,这些人做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必须的,就用聂文在片末说的一句话,“当时,你需要一个导演,而我需要一个伴儿。我以为拍完这部戏,我们就结束了,但是我们却一部接着一部的拍。现在看来,我们都要多了。”导演从生理以及心理需要上来讲,他需要一个伴儿。演员从物质金钱名誉角度来讲,她需要一个导演。这样的黄金组合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面真是不失为一个黄金组合拍档。这样的组合并不等于没有爱情。聂文和孙纳同时都拥有爱情。从他们俩那个细小的动作行为中,我们能看出来,聂文给孙纳披上衣服,孙纳能够记住聂文的那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发生在青海。聂文想要拍,孙纳也想要演,这也许是他们俩的一个共同目标和向往。聂文说,他一直都想拍那么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可是,他们都无法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走上了社会,成为了一个导演,需要复杂的人际交际圈子,每天需要对着别人虚假的笑,简单的爱情在哪里呢?那样简单的爱情在每个人青春死去的时候,就已经永远的成为了记忆。简单的爱情,不需要考虑金钱,不需要考虑是否有房有车有地位。简单的爱情只需要一个,就是爱。但是聂文和孙纳都做不到。但是,再说回来,过了青春,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聂文和孙纳这种恋情。父母都会要自己的孩子找一个门当户对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找一个乞丐。现在看来,孩子已经不需要家长来督促的,她们自己就会希望找一个有钱的老公(至少别太穷的老公)。这时的爱情,是参杂着很多东西的爱情。但是这样的爱情,同时也是可以长久和感人的。聂文处在这个感情之中。他看见孙纳和林建东的旧情复燃,也会嫉妒,也会抓狂,他愤怒,所以他选择了逃离几天。聂文修改了剧本,他扇了孙纳的耳光。他修改了剧本,最后一场戏,他也修改了剧本,最后,他自己从天上摔了来下,剧中的角色死了,他自己对孙纳的爱也死了。剧本是一个工具,让自己能够全身而退。片中的歌舞也可算作是另一条线,班主,小雨,张扬。三个人,对照现实,对得很准。张扬爱小雨,小雨失了忆。班主爱小雨。林建东爱孙纳,孙纳“失了忆”,聂文爱孙纳。没什么好说了。现实与回忆,电影中的现实的戏与歌舞中的戏到最后已经相互交织。下面分析影片。1、片头:雪花。唯美处理,朦胧的雪,一束斜光照下来,背景是黑的,出字幕。2、上海、现实:客观全知者,天使monty出现,陈述片首语。两个摇镜头,一个叠画,展示了公交车内的人,最后镜头摇到了池珍熙的脸上。“每个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部电影。他们是自己电影里面的主角。”“他们会剪辑自己的人生,但是人,总会有剪错的时候。”片头交待了,电影中歌舞与孙纳林建东聂文是有关系的,歌舞,是他们三个的一生写照。而天使的出现,是为了后面孙纳找到自己的回忆做下铺垫。——第一段歌舞,电影一开始就来了一段大型歌舞,不知何时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一大群人,轰轰烈烈的载歌载舞,动作滑稽,色彩斑斓,唱出了整部电影主题的格调——爱情就像蒙太奇那样,变幻莫测,“短,不过一瞬间,长,不过永远”,过眼云烟。——接下来,歌舞的气氛立即被聂文的一句“cut”化解。—— 林建东与经纪人吴君如在车上,导演采取声画对位的手段,音乐配的是林建东后面在水池里面的声音。但是刚刚开始看的观众是不会注意到的,除非拉片多次,我看了4遍才弄明白这个音乐是后来弄过来的。看来这陈可辛也实在是太细致了。——孙纳不要出回忆录,要出写真。这里我们知道了孙纳的为人,价值观。回忆的唯一用处,就是让她忘记过去。爱情,没有过。只需要几句话就够了。一个冷血的大明星就此诞生。——记者招待会与下一段“忘记”对唱交叉剪辑。其中也交叉了在北京的片段。这个手法在电影后面也经常用到,交叉歌舞,上海的现实,以及北京的回忆三者,来表现一个主题。——不久,在她和旧情人相遇之后,就演绎了一场让人痛心的“忘记”对唱,十年来

痴情的情人一直念念不忘她,可得到的仅仅是那句冷漠的“忘了你是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金城武的眼神,从以往那种天生的深情向如今这种经过磨练的成熟,完成了一次出色的蜕变。——转场至电影院——上海街道,聂文为她披上衣服。聂文已经感到了林建东的眼神太露的问题,但是他不知道孙纳和林建东以前的故事。——林建东吃药,失眠。几个跳接镜头,表现林建东的失眠、苦闷。电脑屏幕上的无数个我恨你恨你表达林建东的状态。——林建东来到水池。水池是一个重要的转场工具和象征符号。水池里的水,似乎就是回忆的液体。林建东将头淹没在水中,看向水池的底部,但是反打镜头没有给到水池底的瓷砖,而是给到了北京的场景。所以在后面,水池将出现多次,但是它的功能都是一样的,从上海转到北京,从现实,转到回忆。这里,回忆的符号,是水,是液体,是流动的。回忆的符号,也是眼泪,是水、液体,是流动的。这么说其实倒是很对的。甜的回忆是甜的,会幸福的流泪。痛苦的回忆是痛苦的,会痛苦的流泪。或者,心酸的,苦涩的回忆。眼泪在回忆中,从来都是主角。3、回忆,北京。回到酒会上,上海,现实。提出三里屯——再转至回忆,北京,舞厅。——雨天一起坐车,孙纳下车——转场至北京,孙纳穿土的红衣服追公交车。——林建东拿着孙纳给他的地址,找到孙纳破的宿舍。(其中有两个镜头值得注意,一个是使用纵深构图,29分钟左右,林建东在唯一出口的光亮处,在最远处,一个大远景。这象征了林建东的人生前途。还有一个借助镜子的摇镜头玩儿很不错。)外面的世界的配乐响起,孙纳唱。 4、上海,现实:马戏团表演,林建东和孙纳在双人飞天。这是一段马戏团表演,两个主角在秋千上左右飘荡着,时而相遇,时而分离,讲述着一种开头很难望、但结局却忘记的不可靠爱情。直到周迅最后从秋千上坠落下来的一刻,歌曲突然停止,这种执著于偶然的爱情已走到尽头,多少感觉到一种报复危机的接近。(演戏的时候,林建东偷偷跟孙纳说话,解构了歌舞。)——聂文决定演班主。聂文去吃酸辣面。聂文的心声,他想要做一个好导演。其实我觉得是陈可辛自己内心的心声。——直到这时期待的张学友才第一次亮嗓,声音充满忧郁的低沉和厚重,柔韧有余的道出一个在现实与虚幻中徘徊着、对情人不信任、对爱情质疑、对现实逃避、但对这一切都不愿放手、甚至不愿承认的中年男性的内心世界,经过张学友歌声的填补,令观众都沉醉在了这个不愿醒来的梦里面,这一章节显得非常丰满。学友的光,给的是38:30——孙纳不希望聂文演班主,聂文发飙——水池第二次出现。林建东潜入水底,与孙纳在水底接吻。前面我说过,水象征着回忆。所以他们的接吻其实也是预示着他们的接吻最终什么都不能说明,只不过是在回忆中的一次吻而已。5、北京,回忆:孙纳在这时,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林建东。她已经预感到了自己将要被老外制片人骗,同时她又想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自己爱的人。每次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美国往事》罗伯特德尼罗在车里强奸黛博拉那一场戏。黛博拉不想破坏自己的处女身,因为那个东西在她看来是神圣的。她不想被德尼罗破坏。而在《如果爱》中,孙纳却把自己最圣洁的处女一夜送给了林建东,因为她自己也知道,如此纯洁的第一次,绝对不能卖给禽兽。所以,她留给了林建东,一个自己爱的人,一个不参杂任何的功利心而爱的人——被老外制片人骗—(又一个纵深镜头,凸显出周迅一个迷路孩子的感觉)———在电影院。林建东和孙纳。穿插少量回忆北京 镜头。这时的配乐是周迅唱的《外面》。一个与城市化、商业化共同成长的穷人家女孩子,对外面世界的期待与担忧,这首歌很打动我,因为我看到一个并非外界宣传的那样冷酷无情、反倒热情积极、却有点无奈无助的小周迅,这段的歌曲音乐用的是比较单一的和弦音乐,飘荡着一种恬静的期盼,这时候我会想周迅其实不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她一样的需要保护、需要偎依,只是相比起爱情,她更爱追求而已。6、上海,现实:天使在这里给孙纳送还了她剪错的片段。这个片段是不应该作为电影形式放映出来给孙纳、林建东看的。电影画面和观众画面容在一起,对比。镜头分成上下两部分,一个是镜头上部分,大屏幕上放映的,是回忆中的孙纳与林建东在冬天冰面上拥抱的场面。一个镜头的下部分,孙纳与林建东相拥的画面。这是相拥的两个人左右换了位置。(一个杂耍蒙太奇)聂文一摔手,镜头接的摔手就来到了片场。表现张学友的生气。——接到张学友雨天唱歌的歌舞。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和音乐的律动结合在一起。打光用的是红色的光,来表现聂文的心在滴血,同时也表现了歌舞中班主的心在滴血。但是当班主唱完“因为你是爱的我”之后,结尾以一个打耳光的动作结束。聂文是在泄愤。他改了剧本,打了孙纳。孙纳玩儿化妆笔的细节,反应了她的惊慌失措。(恨一个人,要比他恨的人更痛苦)——林建东漂在水里,走在水里——接到十字街头。歌舞与冼平众人吃饭的穿插。在这段歌舞中,剧情要表现的是张扬和小雨的问题。但是交叉剪辑剪到了北京,冼平那一段,那么这段歌舞中的张扬和小雨,则可以理解成为林建东和孙纳。孙纳和林建东开始进入这条小巷的时候,一群妓女迎接了孙纳(难道陈可辛把潜规则的女人当成了妓女?不知道,瞎猜而已……)。小雨开始的时候穿的是很土的衣服。但是后来随着一步一步的发展,(如小巷里面的各种“污浊的”舞者,如北京孙纳与林建东的那群朋友喝酒。)小雨换了服装(妓女穿的衣服),与那些舞者一起做“污浊”的舞蹈,甚至带有性暗示的舞蹈动作。这里确切的体现了孙纳和小雨的转变,社会的染缸作用。小雨的歌舞服饰改变。孙纳的内心转变。天使与魔鬼只差一步。爱情不过是一个道具。歌词中已经写得很明确了。7、北京,回忆:——接到北京破屋子,“不要再记得这段日子”,声画对位。——孙纳走了。录音出现。孙纳的转折从此开始,“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这是孙纳的价值观和处事哲学。当然在片子最后导演不会让这样的处世哲学存活到结尾的。同一个地点,孙纳躺过的冰面,林建东也在那儿躺着。他跟我。再次声画对位,林建东躺在冰面上,音响却是噼啪打水的声音。8、上海,现实:最后一次水的转场不再是从现实转到回忆,而是从回忆转到了现实。——孙纳的磨牙声整个片子都有。磨牙是孙纳用不可莫名灭的回忆凭证之一。磨牙是由于口腔卫生习惯不好导致的,这是穷人的一个标志。孙纳即是成了明星,依然还是磨牙。她的回忆从来就没有被抹平过。也不可能被抹平。聂文走了,去休息。林建东趁机拉着孙纳回北京。孙纳的头发变了。——孙纳“看到”了以前的那个自己,那个穷苦但是又纯洁的自己。林建东带着孙纳回到破屋子。林建东的录音机记录他十年的爱情。这些磁带的力量足以重重撞击孙纳的心灵。因为她生下来本来不是恶魔。她只是一个弱女子而已。此时的节奏变缓,只用了三个镜头,一个镜头是接吻,一个空镜头是特写录音机,一个镜头是拍外景。只有三个长镜头,就渲染够了气氛。——回到上海,聂文的屋子里面。聂文归来。——林建东走出破屋子,出来的时候,曝光越来越过,变白。一个从十几年黑暗深处走出来的人,这白光像是一种复仇后的快感。但是曝光过度导致的面部面容消失不见,也说明了,这使林建东迷失了自己。林建东最后依然还是从机场回来了。——林建东的复仇,录音机。——林建东从机场悔悟过来,跑回去。金城武的独唱《假如》,旋律和他的声音一样的沉痛,直揪人心弦,低沉得快让人窒息,很真实的表达出他那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思绪。 ——来到冰河那儿,找到孙纳——此段没有对白,只有周迅的眼神,难过的捶打,和眼泪。只有林建东的深吻和相拥。回忆很美好。但那只是回忆。他们在此时应该都已经明白了。回忆打不死,也除不掉。它们美好,但是同时又无法复活无法重生。所以怎么办,只好用眼泪来祭奠。——回到上海。 张学友在暗处,逆光坐着。穿插他在电影院坐着的镜头。将观众推开,客观的注视。学友坐着唱歌,灯光给的是脚光和逆光,更加突出人物内心的混乱。孙纳和聂文同时看完这个片段。“你需要个导演,我需要个伴儿。”——最后一场歌舞。学友唱歌。学友最后一跳。放手吧。回忆。放手吧。这是他自己修改的剧本,剧中人放了手死去了。聂文的爱,也放开了。聂文吃酸辣面,很饿。戏拍完了,放松了,回忆过去了。简单的爱情故事。——林建东来同一个地方吃饭。该完了,回忆终究是回忆。——结局,林建东给孙纳打电话,两人无言。“老孙,不要忘记北京”。意思是,不要忘记回忆。不要让她抛弃回忆。 天使给孙纳出了回忆录《走过的……》封面是,孙纳穿红衣服追车的图片。 每个人,都渴望,简简单单的爱情,孙纳也是。聂文也是。林建东也是。片尾的主题曲《如果爱》用民谣吉他弹奏,加上学友的声音,一直是我去K歌必唱的曲目。里面的歌词,承载的是电影的辛酸。每个人都想明白,谁是自己不该错过的真爱。但是造化弄人,谁又能弄明白呢。曲子的最后一句,上半句“如果这就是爱”,是在犹豫,下半句“因为这就是爱”,是在定义,这,就是爱,爱没有谁对谁错,成了回忆,回头再望的时候,都显得如此美好。——回忆中的公交车来到了上海。天使上了车,回头笑了一下。回忆曾经也是现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