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第二届中国肺癌精准诊疗论坛在京举行

第二届中国肺癌精准诊疗论坛在京举行

时间:2020-02-07 18:29:00

相关推荐

第二届中国肺癌精准诊疗论坛在京举行

6月30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和中国癌症基金会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肺癌精准诊疗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此次会议旨在探讨肺癌精准医疗的最新进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促进中国肺癌多学科诊治、跨学科交流以及多中心的实质性合作。

二十一世纪,肺癌诊治进展日新月异、精彩纷呈: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发展为传统的手术、放疗、内科治疗注入活力,使其更趋合理与精致,免疫治疗已经在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显示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基因分型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晚期肺癌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但靶向治疗后的耐药现象层出不穷。在肺癌迈向精准医疗的时代,诸多挑战与机遇并存。

(图为赫捷院士为本次大会发表开幕式致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主任周清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高树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洁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

本次会议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屋建瓴,大家指引。主要有魏于全院士,于金明院士,吴一龙教授,周清华教授,tony mok和Rolf A Stahel教授带来精彩的演讲;第二部分是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精准篇,由王绿化教授、程颖教授、周彩存教授、高树庚教授等带来精彩的主题报告;第三部分是免疫治疗/抗肿瘤血管治疗精准篇,由陆舜教授、傅小龙教授、韩宝惠教授、李宁教授、宋勇教授等做了主题报告;第四部分是肺癌精准转化研究分享,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亦博、代敏、苏凯、毕楠、惠周光,广东省人民医院董忠谊,上海市肿瘤医院常建华,上海市肺科医院蒋涛,北京胸科医院刘喆等等专家了做了精彩报告和评述。

(图为大会现场,赫捷院士和于金明院士互相交流)

(大会现场)

高屋建瓴 大家指引

于金明:精准治疗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不能被精准或者伪精准

在本次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给全场与会嘉宾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共同探讨肺癌精准治疗相关的热门话题。

魏于全院士以“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为题分享了有关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与靶向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引起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讨论。

“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领域的研发热点,目前已在一些肿瘤类型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治疗中展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并已有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临床应用。” 魏于全院士在大会上说到。

(魏于全院士发表以“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为主题的演讲)

于金明院士则在大会上畅谈精准时代的放射治疗,他认为精准治疗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是目前还不成熟。

同时,于金明院士在大会上指出精准医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准医学仅限于解决分子基因相关疾病、病因未知或检测方法不精准时很难实现、找不到靶点或有的找到靶点的也无药可用。

最后,于金明院士倡导:在精准热潮中需要冷思考,不能被精准或者伪精准。“精准医学是概念而不是技术,我们不可以自己不明白轻易否定或者只知其一盲目热捧。”

(于金明院士发表以“精准时代的放射治疗:如何从精确走向精准?”为主题的演讲)

吴一龙教授在会议上讲述了临床研究的历史变迁,肯定了中国临床医生在肺癌精准治疗上的进步。“只有关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吴一龙教授如是说。

同时,吴一龙教授还指出,精准治疗使驱动基因型肺癌逐渐成为临床可控的疾病。

(吴一龙教授“精准时代下临床研究设计的变革及优化”为主题的演讲)

周清华教授在大会上分享了许多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通过精准治疗、综合治疗以后恢复了良好生活的案例。

(周清华教授发表以“肺癌外科治疗:如何适应精准时代带来的变迁”为主题的演讲)

中国香港大学医学院Tony Mok 教授在以“肺癌精准治疗的现状、困境与挑战”为主题的演讲中,指出了目前精准治疗面临精准治疗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与精准度不高等问题。

(图为 Tony Mok 教授)

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中心的Rolf A.Stahel主任在大会上分享了“欧洲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现代标准与趋势”。

(图为Rolf A.Stahel主任)

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精准篇

高树庚:ctDNA液体活检可以贯穿肺癌精准治疗的全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绿化在大会上分享了“局部晚期NSCLC化放疗同步的方案优化”。同时,他总结了以下几点:一、现代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可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并降低副作用。二、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肺癌标准治疗,EP方案在东亚人群首选。三、培美曲塞和顺铂不能提高非鳞NSCLC放化疗疗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绿化)

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在大会上分享了“小细胞肺癌新靶点新药物研究进展”,展现了她对靶向治疗的不懈探索。

她指出:“免疫靶向治疗的探索为SCLC患者带来新希望,免疫靶向治疗成为SCLC二线治疗新选择,靶向CD47-SIRPα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天然免疫是充满前景的领域。”

(图为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在大会上谈论 “精准时代的化疗预测:何去何从?”的议题。

他认为,精准医疗技术未来将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诊疗体验和诊疗效果,发展潜力大。肺癌在原发肿瘤很小时就可以发生远处转移,即使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也可能出现局部复发和发生远处转移。即使一期肺癌“根治性”手术后都会有20%左右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二期肺癌手术后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三期肺癌手术后有50%以上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图为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本届大会执行主席高树庚教授做了主题为“血液为基础的早起肺癌诊治研究进展”。高教授指出,肺癌的精准治疗是传统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联合。

肺癌的精准治疗体系下联合治疗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联合治疗如何选择?免疫治疗如何选择?靶向治疗靶点的分子分型?高教授认为液态活检技术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监测。

据高教授介绍,ctDNA是肿瘤患者血液中来自游离肿瘤的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基于ctDNA检测的液态活检进入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评选的十大突破技术,是快速、简便、无痛苦、无创伤的癌症血液检测方法。

高教授认为液态活检将整合进入癌症管理体系。ctDNA液体活检可以贯穿肺癌精准治疗的全程,比如组织活检、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等过程,早期、敏感、全面、实时、动态辅助肿瘤诊断治疗及治疗选择。

液体活检在肺癌分子分型及伴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包括早期预警,肺癌早期筛查、术后复发早期发现;用药指导/耐药评估,基于大数据积累建立了针对肺癌用药指导/耐药评估模型;疗效和进展预测,肺癌靶向治疗疗效及进展预测、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预后监测,基于队列集长期随访实测样本的大数据,建立针对肺癌等的ctDNA肿瘤驱动基因变异负荷肿瘤进展评估模型。

(图为高树庚教授)

免疫治疗/抗肿瘤血管治疗精准篇

陆舜:免疫治疗未来发展方向是联合、优化、拓展

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做了“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得失成败分析”,他认为免疫治疗未来发展方向是联合、优化、拓展。

关于免疫治疗与化疗的一线头对头比较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完胜化疗,成为一线的标准治疗。

联合治疗,包括免疫 + 免疫联合,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靶向。肿瘤不是单一的药物治疗,需要联合治疗,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选用药物和治疗方案:化疗、靶向、免疫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联合使得疾病总生存延长,渐渐肺癌可能成为慢性病。

(图为陆舜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傅小龙教授发表了以“放疗与免疫治疗:从理论到实践”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存在的三个问题,一个是放疗如何将cold肿瘤变成hot肿瘤,如何提高hot肿瘤的疗效?二是放疗与免疫制剂的联合很容易,究竟该采取何种联合方式?三是如何将放疗的效应occasional enhancer 变成game changer?

(图为傅小龙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在以“checkpoint抑制剂的预测标志物:one or more?”为主题的演讲中,解释了肿瘤细胞表达pd-1机制,pd-1表达的动态变化,随着治疗而变化,介绍了FDA获批的pd-1/pd-L1抑制剂对于pd-1的检测的要求。揭示了pd-1与Tmb之间的相关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