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 张俊:与肿瘤魔兽博弈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 张俊:与肿瘤魔兽博弈

时间:2021-04-06 14:19:07

相关推荐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 张俊:与肿瘤魔兽博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 张俊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汇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肿瘤外科出身,朱正纲教授的弟子,如今潜心肿瘤内科研究,这样的经历是罕见的,对张俊来说,这样的经历也是极其宝贵的。张俊说:“瑞金的风格就是学术、包容、创新、多元。我喜欢用哲学来思考,外科的历练,是肿瘤治疗中的一块拼图。我们要做的是,顺应肿瘤生物学的行为下的治疗,让有限生命保持最大的生活质量,保持生命尊严。”

“为延续生命的轨迹 ,为创造生命的奇迹”,这句誓言始终鞭策着他,激励他勇往直前。

着眼临床、勇于创新的开拓者

作为新兴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近来在国际肿瘤治疗领域发展迅速,而这方面研究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张俊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安德森肿瘤医院留学2年,留学期间即针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开展深入研究,归国后致力于推动国内消化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和转化性研究工作。面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在科研工作的开展中始终贯彻“以分子标志物为指导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坚持在临床问题指导下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并及时反馈临床实践的转化型研究模式。

张俊聚焦胃肠肿瘤这一我国高发病,从早期筛查、转移机制、药物治疗等方面开展工作,凝练并形成“目标导向、分子标志物导向、生物学导向”指导临床决策的学术思想。他认为,建设研究型医院不单靠硬件堆积,而是要靠文化来渗透。好的传统并不缺,但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为了契合肿瘤防治关口前移的国家战略,张俊与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上海疾控中心等机构合作,在崇明、长兴等胃癌高发区建立胃癌筛查现场,探索以口服超声造影剂对照的超声胃癌筛查技术。为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开展胃癌筛查适宜技术积累经验、建立高质量的胃癌筛查现场,目前该地区已将此项目纳入政府实事工程。

张俊一改肿瘤化疗领域“千人一方”的治疗模式,不厌其烦地为每位患者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说:“只有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组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维护生活质量,使他们在病情控制后有机会享受美好的生活。”

规范公平的治疗是对患者最好的帮助

秉承“汇聚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活质量”的宗旨,张俊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始终坚持规范化治疗、综合性策略、个体化方案,并积极探索和尝试有效的治疗方法。

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胃肠道肿瘤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十大肿瘤发病率前列,是肿瘤领域的难题。且多数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即属中晚期,甚至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在面对病人时,张俊总是以其最大的热情鼓励和影响患者,他和蔼可亲的态度和条理清晰的诊治思路,赢得了患者的充分信赖。他总是想病人所想,因人而异地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他总是以一颗关爱之心、结合最新的研究证据和患者个体状况,有理有据、清晰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诊疗意见。正如其所言:“我们需要给患者提供的不是最贵的治疗,而是最公平的治疗。”化疗病人病情反复、变化快,张俊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患者身边。

两年前,他主编的一部《肿瘤居家疗法》出版。他说,太多肿瘤患者因家属坚持隐瞒病情,无法以主动积极态度接受肿瘤治疗,家属用心良苦,但未必对治疗有益。其实,更多患者是知情后,反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这是一本充满爱心的书,充盈着对患者和家属深深的关切和爱意。”这本书出版后,无偿地发放给患者,希望通过此书普及抗癌知识,把知识传播出去,让大家都知道,肿瘤其实并不可怕。7月,开设“瑞金医院张俊”个人科普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患教平台。采用文字、视频、图像、病例问答等形式,坚持每日一更新,迄今各平台粉丝总数超过10万人。

▲张俊在科研工作中始终贯彻“以分子标志物为指导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时反馈临床实践的转化型研究模式

传帮带教的引路人

在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教书育人也是张俊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张俊已带教研究生7名,其中一名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他以清晰的科研思路,指导学生面对繁杂的科研问题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总结。他鼓励大家勇敢地提出问题,并积极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他还肩负起传播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理念,承办多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把这前沿的理念与技术播散至全国各地,为国内肿瘤新知推广而不懈努力。

张俊还主编或参编了《癌症转化医学研究中的靶向治疗》《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国际进展与中国实践荟萃》等多本专业书籍。倡导成立上海市青年肿瘤医师读书会,定期组织学术活动,为上海市的青年肿瘤医师培养和成长提供平台。

与此同时,提前考虑质子中心配套病房成立后的布局,倡导成立辐射苏浙沪的GREAT肿瘤学术交流平台,为后续质子中心及配套病房的辐射范围奠定基础。

治瘤是一场博弈

张俊表示,现在国际上针对肿瘤药物的开发策略,从原先的手术根治,慢慢过渡到分子靶向,现在的研究热点领域还有血管生成抑制剂和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每周二下午的胃肠肿瘤多学科团队讨论,肿瘤内外科共同主导,放射、放疗、消化内科、病理、营养、中医,围绕一个病例开展讨论,已经成为特色。他说:“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人,最不愿看到的是,瘤子小了,人没了。”

在与肿瘤博弈的过程中,张俊认为最理想的状况是,医、患、社会的综合力量共同作用。因此,这也是他成日积极忙碌的内容之一:瑞金肿瘤科与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合作,每周好几天,俱乐部的志愿者到病房传授经验,鼓励住院病人。

有人问张俊:做肿瘤科医生,知道大多数疾病无法治愈,是否会很难感到快乐?

“人生本来就有终点,有人甚至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死亡率百分之百、不可治愈的疾病。既然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就要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拓宽生命的宽度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说罢,张俊微微一笑。

“延续生命是我的职责所在,创造奇迹是我追求的目标。”这是张俊成为医生的第一天所立下的誓言。

今天的他作为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作为引领医学生成长的博士生导师,他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不懈奋斗就是为了实践当初的诺言。在面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这个国际难题时,张俊宛若人类生命的忠诚卫士,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同时,给予患者生的希望和生活的快乐。

名医简介:

张俊: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癌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卫生部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肿瘤化疗组委员,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卫生部《结直肠肿瘤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卫生部胃癌临床路径定稿专家。主编《肿瘤居家疗法》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市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作者:唐晔 施敏

编辑:陈曦(实习生)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