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明明接受了规范化治疗 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很快就复发了?

明明接受了规范化治疗 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很快就复发了?

时间:2020-03-23 01:56:04

相关推荐

明明接受了规范化治疗 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很快就复发了?

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虽然人类的医学技术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癌症患者生存期大大延长,甚至痊愈,但攻克癌症之路依然还很漫长。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相关医学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等。然而,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有超过60%的癌症患者在手术后一年内复发。很多患者非常不解,明明是按照医生给的方案进行的治疗,怎么就不管用呢?

肿瘤为什么会复发?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癌症发生的原因和现有治疗手段的限制。癌症的发生本质上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一个健康人的身体里可能每天都会有癌细胞产生,但人体有一套复杂且高效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吞噬癌变的细胞,以保证大部分人不会患癌。然而,当免疫系统变弱时,则不能及时识别并杀死癌变的细胞,导致癌细胞毫无限制的疯狂生长,使人患癌。造成免疫系统虚弱的原因有很多,有先天因素、疾病因素和外界环境刺激等。还有些癌细胞非常狡猾,能够通过伪装逃避免疫系统的猎杀,这样即使免疫系统健全的人也会患癌。上面的过程是无声无息的,当癌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后,影响到周围正常组织的生理功能,这时患者才会表现出症状。患者确诊后,一般的治疗策略是先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大家都不陌生,是将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切除掉。那些肉眼无法识别以及已经在血液循环里的癌细胞现有的手术技术是无法完全清除的。这时就需要进行辅助放化疗,目的是试图将体内残存的癌细胞消灭干净。目前流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是这个目的。然而,肿瘤内在的异质性和微环境,导致不同患者对上述辅助治疗手段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敏感性差的患者,残存的癌细胞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快就复发,甚至出现转移。敏感性好的患者在一定时期内癌细胞被压制,但当对药物耐受后,癌细胞会被重新唤醒,并重新在体内肆虐,导致癌症复发。

接受了规范化治疗为何还这么快就复发了?

目前,对于癌症,临床医生往往根据行业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比如NCCN指南、CSCO指南等。这些治疗指南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根据大量临床实践和临床试验结果制定的参考治疗方案,被医学界广泛认可。可以说,这些指南就是治疗手册,医生根据治疗手册进行治疗,风险最低,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保障。但根据指南治癌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卵巢癌NCCN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有20多种,两联用药方案有近20种,三联治疗方案有近10种。医生在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时往往是根据临床经验或所在科室的用药习惯。由于肿瘤本身存在着异质性,同一种肿瘤不同患者对同样的化疗方案敏感性不同,治疗效果差异很大。这也就造成了有的患者明明接受的是规范化治疗,却很快就复发,甚至转移了。这个时候只能换用其他的用药方案,而用药方案的选择只能是在排除上次用药方案的其他方案中还是根据经验或用药习惯进行选择。如果有效,患者就非常幸运,如果还是无效的,则进入下一轮的尝试。即使一开始的治疗有效,患者随后也会产生耐药,不得不选择其他用药方案继续治疗。传统抗癌药物(治疗方案)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大部分患者都要经历一线无效进入二线,二线无效进入三线的尝试过程。这个过程是对患者身心和经济能力的巨大挑战。

我不差钱,用最贵的药能控制癌症复发吗?

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患者往往不惜重金购买昂贵的抗癌药物,以为这样能够有效控制住病情。然而,现实是,这不只是钱的事。癌症最重要的特点是异质性和微环境。所谓的异质性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体差异。同样都是肺癌,张三用顺铂化疗控制的非常好,但李四用顺铂可能很快就进展了。所谓的微环境是癌组织中不只是有癌细胞,还有大量的人体正常细胞,这些正常细胞一起构成了癌细胞的微环境。正常细胞的存在降低了药物对癌细胞的有效作用,使得药物疗效大打折扣。比如,有的患者在第一轮辅助治疗时就选择了时下比较热的免疫治疗PD-1抑制剂,不但病情没有控制住,反而加剧了疾病的进展,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对于抗癌药物的选择,并不是越贵越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预知某种药物对患者是否有效?

有!目前,能够预测药物对患者敏感性的方法有免疫组化检测、基因检测、类器官药敏检测、PDX药效检测和肿瘤微组织块药敏检测。其中,免疫组化检测是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靶蛋白的表达情况以评估药物对患者的有效性,比如高表达PD-1/L1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基因检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是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或肿瘤组织的靶基因,以评估患者适合何种靶向药物。但由于靶基因突变人群占比很低,加之靶向药选择还很有限,因此,基因检测的实际获益人群不足10%。类器官药敏检测是将患者自体肿瘤组织消化为单细胞进行培养,观察药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这种方法保留了患者肿瘤异质性,但牺牲了肿瘤微环境,因此,其准确率只有60%左右。而且技术难度较高,成功率较低。PDX模型,即人源异种肿瘤移植模型,是将患者手术取下来的肿瘤组织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肿瘤会借助小鼠体内环境生长,此时的小鼠便是患者的替身,对小鼠进行各种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就可以预判哪种药物对患者有效。这种方法准确率最高,但其检测周期平均4-6个月,检测成本在8-30万,因此,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肿瘤微组织块药敏检测技术是将患者手术后取下来的新鲜肿瘤组织切割成均匀大小的组织块,在体外进行培养,并使用不同药物对组织块进行干预,观察不同药物对组织块活性的影响,从而评估药物敏感性。目前,用于科研和临床的肿瘤微组织块药敏检测方法有很多种。肿瘤“果冻”药敏检测法(Hydrogel embedded histoculturedrug sensitivity test, HDST)是新近开发的一种肿瘤微组织块药敏检测技术,是将患者手术后获取的新鲜肿瘤组织分割成均匀大小的微组织块(约2×2×2mm),然后用特殊的水凝胶包裹并在体外进行培养。这种水凝胶在凝固后能够形成无数个直径10-100μm的毛细管腔,通过毛细虹吸效应将外面的营养液供给肿瘤组织块存活生长,同时,凝固的凝胶还能对肿瘤组织块形成一定的侧压力,因此,这种方法高度还原了肿瘤在患者体内的生存状态,基于该方法进行的药敏检测准确性得到很大提高。 HDST检测周期短,5天就可以出结果,而且成本低廉,非常适合临床推广使用。目前,HDST已成功应用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卵巢癌、肾癌等实体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并取得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结语:

肿瘤固有的异质性和微环境造成不同患者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使得很多患者即使遵循规范化治疗也很快出现复发甚至转移。如果在患者用药前,就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判断出药物的有效率,从而实现精准的个体化用药,则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肿瘤“果冻”药敏检测法(HDST)保留了患者的肿瘤异质性和微环境,很好地再现了肿瘤在体内的状态,能够快速准确的筛选出最适合患者的化疗和靶向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有效率,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