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安徽潜山:践行“两山”理论 发展全域旅游

安徽潜山:践行“两山”理论 发展全域旅游

时间:2021-12-03 01:55:23

相关推荐

安徽潜山:践行“两山”理论 发展全域旅游

近年来,潜山市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战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将“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全域旅游发展的产业活力。相继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等。,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过百亿元。

政策扶持,确保全域旅游健康发展

为深入做好“绿水青山”的发展文章,构建结构多元、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全域旅游产业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村民,让更多人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成立“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域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市委政府“双分管”、常委专职抓。

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政策》《关于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5000万元,对宣传营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品牌创建等进行资金奖补,有力保障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的快速发展。

统筹规划,促进全域旅游规范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发挥国土空间布局和规划引领作用,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编制《潜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面构建“一核两区三带四板块”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依据《乡村旅游集聚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引导乡村旅游向集聚化、景区化、生态化、产业化、品质化方向发展,黄铺、官庄乡村旅游集聚区,成功打造为3A级旅游景区。

同时,坚持以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发布乡村民宿地方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形成了全域旅游规划、乡村旅游标准和管理办法三位一体标准化体系。

创新模式,打响全域旅游特色品牌

根据区位实际和地域文化特点,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发展、差异竞争、特色生存,打造一批彰显潜山特色、展现潜山底蕴的乡村旅游模式,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带动的“生态+文化”、以旅游景区带动的“景区+农家”、以休闲农庄带动的“农庄+游购”乡村旅游“三大模式”,把园区变为景区,农庄变为景点,农副产品变为旅游商品。

建成海心谷、天鹅堡、陋室邂逅、林韵山居、等中高端民宿。依托独特名山秀水资源,初步形成针对高端、中端和大众不同消费层次的环天柱山民宿产业集群。

文化为魂,助力全域旅游文旅融合

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和厚重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所在地的特色文化资源,打造薛家岗遗址公园、程长庚及张恨水故居、山谷流泉文化园、痘姆古陶研学基地、二乔公园、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等一批人文景点。

同时,注重挖掘农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当地文化遗产蕴含的传统美德、家风故事、礼仪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长廊”“乡村博物馆”等展陈载体,展现文化遗产魅力;发掘当地非遗项目、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文化村落等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打造黄梅阁、七仙女周末剧场和潜山弹腔等民间秀场,让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看戏。

全域改革,推动全域旅游要素保障

体制机制上,形成市、乡镇、村三级行政管理体系、部门联动体系和行业协会自律体系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管理的“大体制”。

旅游用地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时,将重点旅游项目用地全部上图或列入规划目录,坚持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用足用好上级政策,对旅游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和多方式供应,积极探索点状布局供地模式。

资金保障上,设立3亿元首位产业基金,统筹整合农林水、城乡和交通等项目资金40多亿元,支持全域旅游发展,以PPP模式建设潜水绿道银滩、旅游快速通道等配套设施,争取4.5亿元专项债和农行融资8亿元推进龙潭河景区综合开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潜山,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长居可小憩,可创业可旅游,可挥洒青春可安养晚年。相信,潜山以全域旅游为着力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将更为广阔。(张泽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