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青岛向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迈进

青岛向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迈进

时间:2020-01-14 09:14:48

相关推荐

青岛向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迈进

原标题:青岛向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迈进

春风拂面暖,催开千树花。

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旅游业作为启动改革的突破口,开始肩负起从外交事业向经济产业转变的使命。在改革的春风下,青岛旅游的发展也从1979年邓小平视察崂山提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肇始。经过40年的发展,从外事接待事业到现代化经济产业,从“奢侈消费”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改革开放记录下青岛旅游业“从无到有”的萌芽壮大,也记录下青岛旅游业“从有到优”的缤纷变化。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改革开放40年,青岛正成长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并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尤其是得益于上合青岛峰会及青岛香山旅游峰会的强势带动,青岛这座拥有世界最美海湾的中西合璧、城海山相融相依的城市,正以“改革再出发”的姿态,以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城市品格,向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奋力前进。

1

从萌芽到壮大:

旅游业彰显支柱产业地位

青岛的旅游业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伴随改革开放而生。1979年,邓小平在多篇讲话中提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夏天,邓小平视察青岛。

夏日的青岛,景色秀丽宜人,显示出避暑胜地的特色。1979年7月30日晨,邓小平从驻地山海关路出发,乘坐中型空调面包车直赴崂山。1979年是中国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第二个年头。崂山,这一旅游胜地,当时还只是刚刚对游客开放,基础设施和条件很不完善,其风景甚至连当地人也难能饱览。崂山的路没有整修,乘车经过时,崎岖的山路显得颠簸且不安全。为此,邓小平在车上以浓厚的四川口音自言自语道:“这里的景色很美,就是路孬……”邓小平来到崂山太清宫,对山东省市领导说:“这个地方很好,就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招引很多的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但现在崂山这个状况,搞旅游显然不够条件——尤其是连道路都没修好!”很快,崂山开始了全面建设,到1982年,终于成为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改革开放初期,青岛人对旅游一词仍相当陌生,多数人只生活在半径100公里的工作生活圈,大部分没出过省,甚至没出过县,更别提出国了。能有机会去趟北京,那是身份的象征,若能在天安门前拍张照片更别提有多自豪,用一句当下流行的词来说,这是“晒”的资本。那时候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各个方面都很落后,要挤绿皮火车、自带干粮,住个招待所都需要介绍信,相比现在住酒店刷身份证、刷脸要麻烦得多。

直至1984年,中央颁布了旅游建设方针,中国现代旅游业才真正开始起步。根据统计数据,这一年,青岛市接待国内游客305万人次,收入0.9亿元,入境游客33610人次,旅游总人数为30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95亿元。

1985年青岛市旅游局正式组建,此后,随着国家、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在改革开放的第20个年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作为产业定位得到完全认可,也正是在这一年, 青岛市接待国内为游客达到1033万人次,收入69.1亿元,无论在接待游客量还是旅游收入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1999年,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黄金周来临,一年三次的长假带来的是中国旅游的井喷态势。200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又提出要树立大旅游的观念,这标志着旅游业从经济产业定位又上升为综合性产业。到,青岛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816.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640.1亿元。是青岛旅游的“峰会年”,更是青岛旅游发展的“突破年”。伴随着上合青岛峰会和青岛香山旅游峰会的筹办,全市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整体品质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来青游客数量和消费实现了蓬勃爆发式增长。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将超过1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消费总额将突破1900亿元,同比增长15.9%。

从第一个黄金周,第一批出国潮,第一次高速路免费,到如今拥有72个免签证或落地签国家和地区……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成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

从分散到集聚:

城市旅游品牌“集聚效应”凸显

前的一场大雨,让老胶州人周兆顺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受“桃芝”风暴影响,青岛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仅少海周边停产、半停产企业就达到100多家。这是由于青岛母亲河大沽河下游少海区域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盐碱之地,处处滩涂泥泞、杂草丛生,时时饱受洪水肆虐、海水倒灌之苦。后,这里已悄然“蝶变”为湖海依依、鸥鹭翔集、产业高端、业态多元的旅游开放热土,周兆顺做梦也没有想到原先的盐碱地正在向“国字号”旅游度假区冲刺。

少海的“蝶变”是青岛旅游业变化的一个缩影。依托秀丽的山海风光、相辉相映的历史和现代人文,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悠久醇厚的民俗民情,魅力四射的节庆会展和五彩缤纷的休闲度假项目,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青岛,不仅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世界最美海湾”等荣誉,还多次被权威网站评选为“全国十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尤其是近几年,我市旅游坚持全域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成功获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首批中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等称号;连续获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最佳休闲城市”“最佳海滨休闲城市”“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单位”;凤凰岛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功加入世界旅游联盟,成功申办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旅游峰会,倡导成立全国通用航空联盟,城市影响持续扩大。

讲好青岛故事,讲全青岛优势,讲足青岛能力,彰显青岛形象。今年年初召开的省旅游工作会议明确,山东省将实施旅游产业质量提升计划,大力推动精品旅游、优质旅游发展。近一年以来,青岛围绕旅游高质量发展相继对外发布《青岛全域旅游规划纲要(—)》《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高效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岛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

围绕“把青岛打造成为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我市进一步明确了青岛旅游城市形象定位,即将青岛打造成“可深切感受的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可诗意畅游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 “可完美体验的国际性港口城市” “可深情触摸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提出统筹打造“一带一轴,三湾三山,组团发展”的新型发展空间格局,并将在滨海度假旅游、海洋休闲旅游、品质乡村旅游及融合创新旅游、输出服务旅游五大方向重点发力,这为青岛旅游空间布局由沿海一线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结构类型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态深度融合转变,产业发展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3

从单一到多元:

由“景点模式”向“全域模式”集中释放

王邵滨是岛城一家旅行社的专职导游员,从事旅游行业,每个假期他都要带着游客穿梭在岛城各个景区。与往年相比,他的最大感受是,除了前海一线的栈桥、八大关、天主教堂、大学路、五四广场以及崂山等传统景点,西海岸新区金沙滩、东方影都亲子游,即墨古城游、温泉游,莱西大沽河骑行、湿地游、城阳方特游等,几乎每次都有客人要求去。“作为导游,我们现在常跟客人说的一句导游词就是:现在前海一线不再是青岛旅游的唯一标签,向西、向北都有很多好玩的景点,欢迎你们来体验!”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旅游加快推动实现三个转变:空间布局由沿海一线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结构类型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态深度融合转变;产业发展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青岛景区产品一家独大的传统格局逐渐被多样化目的地产品所取代,各种新业态全面开花。

我市继上海、天津、深圳之后,成功获批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崂山风景名胜区荣获全国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单位,凤凰岛获批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沽河、琅琊台等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供给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优化空间布局,编制发布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和大沽河生态旅游等专项规划,培育了高端度假酒店和项目集聚的西海岸度假集群,港中旅海泉湾、世园会等集聚的东部度假集群,休体大会和特色乡村游为主的大沽河生态旅游带,构筑了“三城两线四片区”的全域布局。力推项目建设,累计推进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的旅游重点大项目110个,世博园、邮轮母港、东方影都、方特梦幻王国等一批大项目建成运营或部分运营,超额完成“千万平米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工程”。深化产业融合,积极通过“旅游+”工程推动融合发展,工业旅游方面,打造国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2处,首批22家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我市独占2家,承办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推广我市经验。农业旅游方面,培育国家、省、市级乡村旅游单位320余家,投入500余万元带动60余个村和4万余人脱贫。文化旅游方面,创制旅游人文纪录片《我在海边等你》并在央视首映,推出名人故居游、历史文化街区游等产品。新业态方面,邮轮母港开港三年以来,已运营邮轮287个航次,接待旅客近35万人次,一批产业融合项目获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等称号。青岛旅游从“景点模式”走向“全域模式”得到了一次集中而全面的释放。

今年借助上合青岛峰会的国际传播效应,青岛城市整体知名度、美誉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旅游作为当下最先受益的行业,为应对井喷式、爆发式增长的客流,让国内外游客感受大国外交的风采,认识不一样的青岛,峰会结束后,我市迅速推出“百年老城 活力勃发”“滨海休闲 不夜浮山湾”“山海风情 舌尖青岛”“穿隧道跨大桥 魅力西海岸”四条精品旅游路线,并组织建立了精品旅游专家智库,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青岛旅游高品质发展“把脉”“开方”。青岛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断丰富,游客点赞“更有看头的青岛更有味道”。

4

从“不可能”到“说走就走”:

旅游公共服务及配套不断完善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人均国民出游只有0.2次,其中多以“顺道游”为主,全民旅游意识尚待启蒙。“三四十年前,那时能去一次北京非常了不起,身边的人都会很羡慕你,去过首都,到过天安门。”上清路小学退休教师王学珍对自己年轻时第一次去北京旅游印象深刻,王学珍说,那时去一趟北京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出国旅游则是想都不敢想。在那个“有票券走遍天下,无票券寸步难行”的时代,出门旅游通常意味着要拿着单位出具的出差证明,每天自备半斤全国粮票,然后在小旅社或者单位招待所和四五个人挤一夜,就这样,青岛旅游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在王学珍当年认为“不可能”的事儿,如今千里北京朝去暮归,出国也成为众多市民“说走就走的旅行”。青岛人的旅游梦想,早已不是“每年到省外旅游一次”这么简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游客的足迹越来越远,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更多强调个性、注重体验的自由行蓬勃发展,品质化与深度化,成为新旅游时代的最强音。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一变化,与愈发密织的交通网络密不可分,也得益于旅游业公共服务及配套的不断完善。

记者了解到,继青荣城铁开通后,济青高铁、青盐铁路也即将通车,届时,青岛到济南路程将由3个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而到日照仅需40分钟就可以抵达,未来青岛到北京不到3个小时,去上海也将不再绕路,全程耗时将由目前的6小时减少为3个多小时。加上市内地铁线的逐步完善,青岛密织的现代化交通网,正在帮助游客在居住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实现快速的流动运转。高铁与地铁就像磁铁一样,将仙境海岸品牌线路上的每一个参与地区紧密联合在一起,城市之间的空间感知距离缩短,旅游资源吸引力范围扩张。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正在开启以旅游为媒介的“抱团”与“热恋”。

为联合开发航空旅游产品,推动洲际航线有序运行,青岛市多次组织青岛专题旅游推介会,沟通建立开展航空旅游产品开发合作机制。截至目前,青岛至法兰克福、旧金山、墨尔本、温哥华、莫斯科、悉尼、伦敦、洛杉矶等8条洲际直航航线已相继开通,为青岛与欧美澳地区重要国际航点之间的联系架设了一座便捷的空中桥梁。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宜居宜游”的思路,我市旅游公共服务也不断完善和提升。据悉,目前,青岛共有122家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6家。星级饭店105家,其中5星级饭店10家,星级饭店客房数总计16730间,市场主体力量强大,接待海内外游客能力全省第一。同时,建成青岛火车站等5处旅游集散中心,开通8条接驳旅游线路;累计新建改造旅游厕所831座,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任务目标,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

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部署,我市还将持续提升产业素质,改善人文环境,按照“城旅一体、主客共享、全域发展、居旅相宜”的整体思路,继续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设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旅游基础配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成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巩固深化文明旅游和诚信建设。

壮阔东方潮。改革开放40年,青岛旅游业一路披荆斩棘,让青岛这座城市“可深切感受”“可诗意畅游”“可完美体验”“可深情触摸”。

奋进新时代。未来,青岛旅游业将牢记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及乡村振兴的嘱托,在深耕国际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的征程中,勇立潮头、搏浪击水,以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更加细致的综合配套服务、更加开放的城市品格塑造,欢迎五湖四海的友人到来。(记者 胡相洋 通讯员 秦丹 郭继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