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开阳县禾丰乡:找准发展“金钥匙”“美丽风景”托起“美丽经济”

开阳县禾丰乡:找准发展“金钥匙”“美丽风景”托起“美丽经济”

时间:2019-05-14 23:21:21

相关推荐

开阳县禾丰乡:找准发展“金钥匙”“美丽风景”托起“美丽经济”

眼下,开阳县禾丰乡,千亩稻田进入最佳观赏期,每天吸引大量游客观景“打卡”、网红直播。定格下好风景,再环山绕寨,看石斛、吃葡萄、买大米、住民宿,体验农耕秋收,感受土司文化……被游客点评为“玩不够的禾丰乡”,正用一路“美丽风景”托起一方“美丽经济”。

聚焦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

近年来,禾丰乡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全面推动产业升级,截至11月,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0户996人全部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的0.9231万元,增加至的1.6151万元,年均增速为15%。“把‘珍珠’穿成‘项链’,我们正举力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禾丰乡党委书记谌红亚说。

林下经济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眼下,禾丰乡长红村正迎来夏季富硒葡萄丰产上市时。连日来,驱车前往“禾锋霖”富硒葡萄产业园大采购的游客络绎不绝。,入驻禾丰乡的贵州禾锋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了千亩葡萄园,种植葡萄约20个品种,采摘期可从7月底持续到11月底。在长红村,由葡萄种植带来的红酒酿制、农耕体验等附加旅游经济效益逐年上升。

产业振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随着葡萄产业稳步壮大,着力继续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今年初,禾丰乡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把发展的“金钥匙”,对准了“林间经济”——石斛种植。

“我们葡萄园的背后就是一个山坡,做了10多年葡萄、山坡荒了10多年,从没想过可以把它用起来。”贵州禾锋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朝军说,在乡政府发展新理念的引领下,开始尝试“林下经济”种石斛,“明年起,山还是那山,但它再也不是荒山,而是老百姓的金山了。”8月25日,记者跟随周朝军绕过葡萄园,走向“后山”。

只见山坡上,松树、杉树葱郁茂密。每棵树的树桠、树干上都挂满了丛丛簇蔟的铁皮石斛,有的冒芽抽新条、有的缀着黄色小花。沿山坡便道,一圈圈喷灌喷头,每天早晚两次精准喷灌。

“铁皮石斛是附生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生长在高大乔木阴湿的树干或石灰岩上。”周朝军说,石斛对湿度要求很高,通过精准喷灌,保证在野外树皮和青苔铺垫的树干上存活。

目前,山坡上约千余株原生树木,都被“用”了起来,通过草绳、布带缠绕上了铁皮石斛。周朝军还采购了大量杉树木,在山坡上打造了各式木屋、木亭。“石斛每年6、7月份开花,到时候木屋变花屋,游客来了,不仅可以观赏,喜欢的还可以买点回家炖鸡炖鸭。”周朝军说,石斛可药食两用,经济价值可观,当前鲜石斛的市场价约为400元每斤。在禾丰乡政府推动下,目前该石斛项目正按照“公司+农户”保底收购的方式,带动周边30户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开展试种,据周朝军预计,明年石斛收采期,参与种植的农民将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环境整治 让“颜值”提升为“价值”

开阳县,是中国最大硒区之一的,境内99.91%的土壤富含硒,土壤硒含量是全国平均值的两倍。“富硒”,是开阳的招牌,也是禾丰乡聚焦绿色发展的重要优势。

“守好这一生态优势,禾丰乡近年来持续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山山水水看得见、摸得着,让乡村‘颜值’提升为‘价值’。”禾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黄淋果介绍,全乡下辖118个村民组,截至今年6月底,已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组88个,清理沟渠28处,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256处,有序堆放材草、杂物146处。

坐落于禾丰乡街头,始建于清朝的万寿桥远近闻名。记者看到,从万寿桥向周边两公里延伸,沿街的门面、民宿、客栈等被打造得古香古色,配套绿植管护有加,大街小巷整洁干净。万寿桥是开阳县跨度最大的古代石拱桥,四周小桥流水、青瓦人家,一副诗意盎然美丽乡村画卷。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一环。

今年以来,禾丰乡围绕发展做旅游、聚焦旅游谋发展,8月中旬,全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禾丰乡青龙河流域综合整治及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打响清龙河保卫战。行动中,集合城管、水利、农业、生态、公安、文化、综治办等部门联合行动,对河流沿线、景区摆摊设点进行规划,集中管理和治理,解决农家乐及烧烤摊“乱占、乱堆、乱建、乱排”等问题,依法取缔在河流滩涂上摆设的烧烤摊。

近日,在禾丰乡团委、统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联合推动下,全乡广泛开展“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健康生活”活动,目前已发放3000余份公筷宣传单,开展多场公开宣讲、倡导活动,如今的禾丰乡,从村民到游客,“公筷”用餐成为新风尚。

转型升级 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

走进眼下的禾丰乡底窝坝,一片“风吹稻浪香两岸,蛙鸣鱼游奏丰歌”馥郁秋色。

8月25日,马头村农民正以稻田作“画布”、以秧苗作“颜料”,在千亩田坝上画下丰收的画卷。这幅独特的禾丰画卷,曾在以“奥运五环”的创意农业图案走红全球。彼时的稻田,“绘就”的是一副巨型奥运五环图,此后,禾丰的千亩稻田也多次为游客献上视觉盛宴。

“今年5月中旬,底窝坝的景观农田水稻就开始种植移栽,采用绿色和紫色稻套种的方式,勾画出中国地图、全面小康等文字图案。时下两种水稻颜色明丽、色彩分明,正是观赏好时节。”禾丰乡党委副书记高照志说。

底窝坝千亩水稻,是禾丰乡聚焦产业扶贫,打好农村产业革命漂亮战的主战场。,预计该千亩田坝上,仅稻谷测产产量就达590公斤每亩,此外还有油菜、稻鱼等,预计田坝综合产值在8000元/亩以上。

当千亩稻田成为航拍、直播热闹的“打卡地”时,在几公里开外的王车村,2400多亩茶山上,禾丰乡又为喜好清静游客打造了另一种“诗和远方”。 起,依托王车村原生态茶山资源,贵州志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茶旅休闲项目“松间茶韵”。9年来,该项目累计投入1400余万,每年带动村民务工1200人次,累计支付村民各项费用426万元。今年5月,在乡政府的推动下,“松间茶韵”调整思路,以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富硒茶为导向,同时推出首批精品民宿对外试营业,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一步,禾丰乡将继续立足资源禀赋,注重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聚焦补短强优,充分集成绿色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点‘绿’成金,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禾丰乡党委书记谌红亚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游红 摄影记者 郑宇潇)

编辑:何莹莹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