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山东寿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李伟东答记者问

山东寿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李伟东答记者问

时间:2018-08-24 09:04:02

相关推荐

山东寿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李伟东答记者问

大众网·海报新闻 潍坊报道

12月1日,寿光市召开“聚力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品质城市”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文旅局负责人李伟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发言人杨福亮主持会议,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农村大众、山东商报、潍坊日报、潍坊电视台、寿光日报、寿光电视台、寿光电台、寿光文化报,鲁网、齐鲁网、中国山东网、中国网、潍坊新闻网、潍坊传媒网、大众网、新浪网、网易、新锐大众等媒体记者参加。

李伟东介绍了寿光市公共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并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羊口侯辛庄东北遗址的发掘情况、文化惠民工程三个方面回答了记者问题。

李伟东指出,今年以来,寿光市文旅局不断完善公共文旅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对我市创新“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批示肯定;在中宣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组织的“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中,市文旅局发扬“奋力攀登、勇争一流”的精神,积极组织全力参与,寿光在全国参与活动的2540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勇夺综合排名、阅读达人和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三项全国第一;由文旅局推荐上报的洛城街道屯西村农家书屋荣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打造“三个文化圈”,推进公共设施便民化。构建了以“城市核心文化圈”为龙头、“城郊辐射文化圈”为纽带、“乡村特色文化圈”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群众步行10分钟,就可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

实施“三大工程”,推进惠民活动多样化。实施“文化带动”“文化下乡”和“文化服务”三大工程,举办了“千场公益巡演”、中青年歌手大赛、京剧票友大赛、民间文艺团体大赛等30余项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全市民众共享文化盛宴,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三条线路”,推进旅游服务特色化。整合资源集中打造了三条特色旅游线路,整合菜博会、蔬菜小镇等现代农业资源,打造以“科技博览、蔬菜观光”为主题的绿色农业观光游;整合陈少敏纪念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等资源,打造以“爱国教育、使命担当”为主题的红色教育研学游;整合巨淀湖、林海生态博览园、极地海洋世界、羊口湿地等资源,打造以“海上体验、湿地度假”为主题的蓝色滨海休闲游,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游客参与体验和夜间消费项目,实现了旅游从单一观光型向教育研学、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综合型的转变。

寿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立足百姓需求,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满足市民对优质文化旅游服务的需求,点亮广大群众的幸福新生活。

潍坊电视台记者提问,今年,寿光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许多创新性成果,特别是文化阵地建设工作被多方关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创新性做法吗?

市文旅局负责人李伟东回答,近年来,我们在寿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确立了让城乡居民无差别同享“文化阳光”的总目标,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创新“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今年5月29日,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同志做出专门批示肯定,山东省文旅厅也专门下发了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寿光经验。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中心城区,打造“城市核心文化圈”。建设市文化中心、市民阅读中心等大型场馆,按照“缺位补位”原则,借助社会力量,联合社区、企业、培训机构等建设了城市书吧、图书馆分馆等补充性文化场所。重点打造以群众艺术培训、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群众艺术培训核心基地和传统文化教育核心基地。

二是在城镇街道,打造“城郊辐射文化圈”。镇街全部建设了高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内设公共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儒学讲堂、历史文化展室等,并对室外文化广场进行重点打造。文化服务功能齐全的镇级场馆作为一级中转站,全面辐射所辖各村文化服务场所。

三是在村庄社区,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圈”。结合各村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特色,以“村文化大院”为基本载体,利用废弃、闲置用地,精心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建设乡村记忆馆、村史馆等村级文化场所,延续村落历史文脉,保留村落历史记忆,打造“展示乡韵”“留住乡愁”的综合文化阵地,重点打造了韩家牟城汉字文化馆、古城春秋文化史馆等107处村级特色文化场所。同时,在管理上创新推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办法,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我局提报的洛城街道屯西村农家书屋被评为“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通过以上举措,真正构建了以“城市核心文化圈”为龙头、“城郊辐射文化圈”为纽带、“乡村特色文化圈”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为便捷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潍坊人民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大家对小清河复航工程中的考古工作很感兴趣。请您就羊口侯辛庄东北遗址的发掘情况做一下介绍。

市文旅局负责人李伟东回答,侯辛东北遗址是寿光境内正式发掘的第四处盐业遗址,它位于侯辛村东北约500米处,面积大约52000平米,是今年3月份,山东省考古院在对小清河防洪治理工程项目用地勘探时发现的。随后,我们立即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包括约600平米的堤坝占压区、400平米的取土区。发掘出水沟、炉灶、带有柱洞的操作间等遗迹,出土了大量草木灰、残铁块、石灰石、砖块以及灰绿色渣状物和少量陶瓷片。

与以往的盐业遗址发掘情况不同,该遗址包含物更为丰富。通过对出土物的综合分析,判定该遗址为唐宋时期的盐业遗址,该时代上承汉魏,下启金元,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期间,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十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门报道。此次发掘填补了莱州湾南岸地区制盐工艺流程的空白,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了寿光“中国海盐之都”的知名度。

潍坊新闻网记者提问,您在前边提到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请问在文化惠民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文旅局负责人李伟东回答,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我们实施了三项惠民工程,让“文化阳光”照亮群众幸福生活。

一是实施“文化带动”工程。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保障。组织开展了第四届寿光市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联合23家景区、书店、文化培训机构等企业开展了62项主题活动,线上发放惠民消费券,拉动消费近千万元,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每年为100个村更新图书、电脑、音响等各类文化设施,为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根据市民选择,每年购买新书10000余册,对外借阅30000余册次。

二是实施“文化服务”工程。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进景区、进学校、进社区等,市级文化专业人员下沉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对庄户剧团和民间文艺演出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创新组建了“公益培训联盟”,开展“跟我学艺术”公益性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先后举办600多场涵盖声乐、舞蹈、京剧、书法等多门公益课程的培训班,惠及全市20000多名文化艺术爱好者

三是实施“文化下乡”工程。培育发展庄户剧团200多家,建立秧歌、高跷、腰鼓、舞龙舞狮等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000多支,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和送电影下乡活动,年送戏下乡1200余场、送电影下乡11000余场;博物馆开展的“让文物活起来”网络文艺展演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8万人次,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参与度达到90%以上,社会覆盖率达到100%,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不断提升,在度文化生活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我市位列潍坊市第一,全省第三,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大群众的认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