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欧亚集团(sh600697)

欧亚集团(sh600697)

时间:2021-07-21 16:10:35

相关推荐

欧亚集团(sh600697)

用户1321479284:

欧亚集团

老犟牛:

今天,清仓了欧亚集团(SH600697),虽然只占市值的2%不到,但却是典型深套的个股,回顾一下过程,与大家分享。

这票最早是底,32元多买进的,当时应该是比较纠结成长与蓝筹站队问题,所以选了一些业绩好,分红不错的小盘股,欧亚集团除了这些优点,还正在被收购,持有与投机都有点机会。

买入后,涨了一点,然后就掉头向下了,过段时间就传出野蛮人的事,股价也随着减持下滑,补了一点仓。

然而股价节节下跌,腰斩再腰斩,其间一直不愿意割肉出局。明知壳资源已经没有一点价值了,野蛮人也退出了,但基于破净、绩优仍然持有。当然,我也对商业联锁这个行业抱有比较大的怀疑,成长性太差了,所以,一直严守低配的定位,虽然有补仓,但始终没有越过5%的红线。

就这样持有了六七年时间,亏损过半,虽然又在炒免税的概念,但行业本身已经是末日 黄花,壳资源越来越失去价值,基于这些不可逆的趋势,趁着今天大幅反弹,给自己一个借口,把余下的一部分清了。

虽然亏损幅度很大,但是,这几年总市值一直在增长,到现在欧亚集团这点市值份额基本可以忽略,再割肉就无感了。

我自己性格并不大好,知行合一做得不怎么样,明知没啥搞头,但始终下不了手割肉,我也想通了,没有必要去逼迫自己彻底改变,采用这种控制仓位,拖的办法,对于我更有人文关怀不是。

人在江湖,不怕亏,也不怕人性弱点,就怕无底线。可以有这样那样的交易弱点,这不足以让你挂,但如果没有敬畏,一点约束不给自己,十之八九惨到家。

去年已经被折磨了一年,今年开年打了针强心剂,感觉最近又走回老路了。现在的市场,只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范围出现行情,对散户的要求更高,更难。

我依然不愿意去做短线行情,前些年炒期货、外汇,备感疲惫。赚钱少点、慢点认了。今年能赚到10%以上就OK了。

白云山(SH600332)中国太保(SH601601)

姑苏悟大道:

欧亚集团(SH600697) 请教这里的大佬,看公司历年年报,为啥管理人员的工资大幅上升?及之前的年报,曹总税前薪酬就60多万,然后一下子就变成200万了,其他管理人员薪酬也是大幅度提高。公司有说过原因吗?

赌场一混混:

今天早上看见603659璞泰来(SH603659) 跌破52元,拿起手机 输入代码时填成了603569着急忙慌抄底四百股,谁知道后来一看成交是长久物流(SH603569) 。早盘另外埋伏了永辉超市(SH601933) 一万股。欧亚集团冲高回落,我又加仓三千股,整体仓位比较轻。反正我全凭感觉操作,进可攻退可守。

谷中轻扬:

600697欧亚集团

赌场一混混:

我一直都比较看好今年的行情,上次错过了一个波券商机会后,就一直没找到下重手的机会。今天把手中一个声迅转债(SZ127080) 和长江证券(SZ000783) 早盘卖出后。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大盘不跌,稳步推进,我不下手就会踏空。如果害怕踏空又买什么票?思前顾后,最后买了个曾经让我亏得伤痕累累的冷门票欧亚集团(SH600697) ,买它如果这个星期没反包可能会割肉出局。

梦晓生:

欧亚集团(SH600697)高开套人吗

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黄乐平,王心怡)

年 1 月,第 53 届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召开。本次年会以“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 作”为主题,全球化与供应链安全议题受到广泛关注。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认为三 大原因可能导致去全球化:1)疫情、战争等暂时性因素;2)全球秩序的周期性结构变化; 3)技术、劳动力要素重要性减弱。牛津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林奈莉认为,从社会契约、 领导者和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角度来看,全球化的三座基石或有所动摇。富达国际首席执行 官安妮·理查兹认为,企业采取供应链“中国+1”策略,FDI 将流入印尼、墨西哥等地。 我们认为疫情和地缘政治提升企业对供应链安全性和冗余度的重视程度,驱动企业从本地 化、数字化、技能经济、可持续性和客户价值等方面改变价值链思维,各国在价值链中的 生态位或因此改变。

后,全球化进入“减速时代”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全球化进程。真正的全球贸易始于 15-18世纪发现的时代“。科学革命” 带来天文学、物理学和航运学领域的空前发展,促使新大陆的发现以及棉花、咖啡、土豆 等原材料和基本商品的贸易流通。19 世纪-1914 年,世界迎来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蒸汽机 的发明和大英帝国的建立使英国在技术和地理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方面,工业化使其 能够生产世界各地需要的产品,如铁、纺织品等;另一方面,轮船和火车实现数千英里的 货物运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标志着全球经济的新开始。美国和苏联分别依托自由贸易机制和中央 计划实现贸易的增长。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 WTO 鼓励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与此 同时,互联网这一来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促进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整合。时至今日, 新的全球化浪潮再次来临,5G、云计算、人工智能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年后,全球化趋于稳定。二战结束后开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的诞生成为该时代的重要标志。在自由化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大 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贸易壁垒逐渐消除,国际经济合作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95 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成为监督贸易协定、促进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多边机构。同时,跨境资 本流动激增,增加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年后,跨境贷款和贸易扩张趋 缓,全球化进入“减速时代”。

观察#1:企业强调供应链安全性和冗余度,采取“中国+1”策略

新变化:疫情与地缘政治坚定了企业强调安全性和冗余度的供应链策略变化。过去 40 年以 丰田、苹果为代表的大厂持续执行“全球化分工+just-in-time 精益生产”,但 年开始在 疫情、地缘政治的数次扰乱之后,各公司注意力从“低成本、低库存、高效”向“供应链 稳定与安全”转移: 1) 年开始,在中美贸易摩擦,特别是美国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增收关税等影响下,电 子制造业出现向东南亚、印度等区域外迁的趋势。全球电子制造业供应链可能出现 G2 格局。 各家企业需要提供两条供应链分别服务美国和中国市场。

2)但自从 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全球许多企业在设计、生产、物流、配送等 各个环节遭遇延误和中断。 年情况更加严峻,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冲突,新冠在中国 多个城市传播,无论在疫情期间的停工停产,港口公路的处处设卡,还是复工复产过程中 供应配套的艰难恢复,准时化生产越来越困难。企业不得不牺牲一部分效率,而去更多的 考虑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冗余度。 以苹果为例:要求供应链区域分散化。根据日经亚洲等媒体, 年开始为躲避加征关税, 苹果要求供应商将部分产能转出中国, 年开始,立讯、歌尔、纬创、富士康相继在越 南、印度准备产能, 年纬创开始在印度生产 iPhone 老机型,在 年,近三成 Airpods 产能迁入越南, 年 4 月,鸿海印度钦奈工厂开始生产最新的 iPhone 13 系列,iPad、 Mac、Watch 等产能也相继迁入越南。

东盟各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中 FDI 主要接受地区。该地区在全球 FDI 流入占比从 - 年的 7.4%上升到 - 年的 11.0%,进而上升至 - 年的 11.7%。 年,中国 FDI 流量同增 21%至 1809.6 亿美元,同期东南亚 FDI 流量同增 44%至 1753.1 亿美元。近年来,东盟和印度的 FDI 大幅增长,主因系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吸引中国企业,同时重新引导以往会涌入中国的 FDI。 受全球半导体短缺和供应链中断的影响,电子行业跨国公司在东盟积极投资扩产,半导体 和其他电子元件领域的投资实现强劲增长。半导体在绿色投资中的份额从 年的 0.7% 上升至 年的 25.2%,同期电子元件的份额从 1.7%上升至 21.5%。

观察#2:产业链重塑趋势下,各国在价值链中的生态位或将持续改变

自 1970 年代起,在低成本驱动下,全球电子制造业以欧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 大陆→东南亚的路线不断迁移。全球科技硬件产业链,经过过去三十年全球化大潮,逐渐 形成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印度之间互相复杂连接的产业链。 其中,美国在半导体、软件等领域保持竞争优势,中国大陆在光伏、动力电池、电子元件、 电子设备和仪器领域已经崛起。 中国大陆电子制造业充分受益于全球化之下的国际分工,凭借人口红利与成本优势在零部 件制造和组装环节处于领先地位,成为电子产业链的世界工厂。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 积累了其它国家短期难以复制的大量技术人才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过去 20 年,中国、新加坡、越南等亚洲经济体实现经济复杂性的飞跃。一个国家的经济复 杂性是根据该国所生产的出口产品的多样性及普遍性,或者能够生产该产品的国家数量及 其复杂性计算而来。哈佛大学 Growth Lab 发布的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经济复杂 度排名)表明,新加坡、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的经济复杂性逐年攀升,而德国、英国和 美国等发达市场正在失去优势。其中,中国出口增速仍高于全球贸易增速,但并未以牺牲 成本为代价,说明中国正逐步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出口结构发生迅速转变。

观察#3: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程度高,“脱钩”可能造成长期经济损失

全球经济相互依存,各地区都至少进口 25%以上的重要资源或制成品。1)中国及亚太地区 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和电子产品供应国,但能源与矿产需要中东、俄罗斯及澳大利 亚等国提供。此外,欧洲和北美为半导体等先进电子产品生产提供大量先进机械和技术。2) 欧洲也是强大的制造业地区,但具有超 50%的能源进口需求。 年之前,俄罗斯是欧洲 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当前,欧洲为保证能源安全,追求天然气来源多样化。此外,欧洲是 重要的药品净出口国,但依赖亚太地区提供的关键活性药物成分。

3)东欧和中亚、拉丁美洲、中东和北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制成品和服务的进口国。一 方面,亚太地区是这些地区电子产品、纺织品和基本金属的最大贸易伙伴,另一方面,欧 洲是药品和机械的主要合作伙伴。此外,这些地区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但粮食作物依赖 进口。例如,中东及北非地区是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但 60%以上的关键粮食作物依赖进口。 在拉丁美洲,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依赖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口化肥。 4)北美是工业制成品和矿产资源的进口国,中国及亚太地区是其主要合作伙伴。

贸易和技术壁垒等地缘经济碎片化因素可能造成长期经济损失。1)碎片化程度越深,损失 越大。根据 IMF 于 年 1 月发布的报告”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 and the Future of Multilateralism”,当考虑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一因素后,损失占 GDP 的比重上限从 1.2%提升 至 1.5%。2)由于技术脱钩导致低知识扩散对经济损失有放大效应。这是因为,支持各国 提高经济增长潜力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得技术、知识的机会。3)新兴经济体 和低收入国家面临贸易和技术脱钩的风险最大。由于该类国家离技术前沿更远,当失去对 具体化技术和研发的获取时,将导致巨大损失。4)重新配置供应链将导致较大的过渡成本, 因此贸易碎片化造成的短期成本可能高于估计值。此外,低知识扩散造成的生产力损失又 会增加技术脱钩的长期成本。5)由于未考虑全部的地缘经济碎片化的传输渠道及渠道间的 相互作用,实际损失或高于估计值上限。

观察#4:逆全球化趋势驱动企业改变价值链思维

随着全球价值链继续重组,五大趋势将占据主导地位。1)建立全球连接的本地化价值链, 为关键产品和市场提供供应链冗余,但会面临规模经济下降和成本增加的挑战;2)将数字 化融入运作方式,缓解成本压力及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保证本地价值链间的业务连续性, 但需警惕生产线过分依赖电子产品以及网络威胁事件的发生;3)通过技能经济提升本地价 值链效率,吸纳并培养高技能人才;4)将可持续创新融入全球价值链,最小化环境和社会 风险、简化流程并提升品牌影响力;5)以客户价值驱动为纲,建立具有弹性和可持续发展 潜力的价值链,提升客户忠诚度和品牌认可度。

消费电子供应链:成本与供应链安全需求驱动组装厂率先外迁

组装厂率先迁移至人力密集、低人力成本的地区。我们看到 1)电子制造业微笑曲线中,组 装属于重人力、高成本敏感(正常毛利率在 2-3%之间)环节,随着原生产国人力成本的提 升,组装环节将率先倾向于迁移至人力密集、用人成本低的国家与地区,2)在运力成本波 动剧烈、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今天,组装环节同样倾向于靠近终端需求市场。基于这样两 条标准,我们看到继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之后,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成为组装工厂的 下一批承接地。 供应链迁移顺序:组装先行、简单零组件随后,但整体速度并不快。我们认为在文化、工 人素质、产业链配套等差异之下,产业链迁移并不会一蹴而就。

1)4-5 年内新组装厂生产效率或仍有爬坡空间。鸿海在 年度业绩会上表示,尽管公 司逐渐开始在东南亚投资设厂,但 4-5 年内东南亚组装效率或仍然低于成熟地区工厂。我 们看到 19 年纬创在印度设厂后曾出现过工厂暴力打砸,厂区建设完成之后,员工的培训、 管理的优化、供应商之间的配合,仍然需要持续打磨; 2)零组件迁移已经开始。我们看到舜宇等公司为配套三星产业链已经开始在越南、印度设 厂,伯恩、领益、臻鼎、蓝思等零部件果链公司也相继在越南建设产能。但大部分印度、 越南、菲律宾建厂的厂商在原公司所在地(如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仍布有主要产能。 当前越南地区整体产能贡献有限。但考虑到后端模组技术密集度及附加价值相对较低、且 倾向于就近组装产能,未来伴随组装进一步迁移,我们预计零组件亦将随后跟进。

半导体供应链: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

亚洲占据半导体供应链主导地位,存在韧性不足问题。论坛上英特尔 CEO 基辛格表示,过 去三十年,全球半导体生产出口从 80%集中于欧美地区到如今 80%集中于亚洲地区,反映 了半导体生产制造存在长期高度集中、韧性不足等问题。亚洲地区在半导体供应链上的主 导优势不仅体现在半导体制造上,在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设计以及封装测试等环节 同样具备举足轻重地位。 年,疫情影响之下部分亚洲国家地区的生产中断以及防控措 施加剧了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问题进一步凸显。

根据 年 6 月贝恩咨询发布的《How Long Will the Chip Shortage Last?》报告显示, 现有半导体供应链布局下,无论是 Tier1 供应商、芯片设计厂商还是芯片制造厂商,应对芯 片短缺问题的解决方案都需要较长周期。其中,晶圆代工厂商新建工厂增加产能的周期长 达 24-36 个月,为正常情况下制造一颗芯片所需时间的 8-12 倍。

各国加强半导体支持,推动产业链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地缘政治影响下,建立更具韧性 和替代性的半导体供应链得到各国高度重视。我们看到美欧日等国家密集出台针对半导体 产业扶持政策以加强对本土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 年 8 月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 计划 22-26 年合计提供 527 亿美元补贴以升级本土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其中 390 亿美元用于建设、扩大或更新美国晶圆厂。 年 1 月欧洲议会产业暨能源委员会通过《欧 洲芯片法案》草案,计划至 2030 年投用超 430 亿欧元资金扶持本土芯片供应链,推动欧洲 在全球半导体市占率从目前不到 10%提至 20%。

中美竞争加剧以及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芯片短缺等因素催化下,各地政府大力扶持主要 供应商在全球建立新的生产基地,代工行业呈区域化分布趋势。基于供应链安全考量下的 区域化生产是全球半导体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短期内即使会降低效率、推高成本,但长 远来看会降低整体供应风险。

回顾过去四十年,全球化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美两国都是全球化的主要 受益者,但是,随着中美经济体量差距的逐步缩小,中美在地缘政治、科技创新等领域冲 突不断加剧。未来中美竞争和逆全球化可能成为一个新常态,我们看好在逆全球化背景下 加速的国产化机遇,包括科技碳中和主题下的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崛起和半导体国产化;同 时,逆全球化加剧背景下,深度参与全球分工中成长壮大的中国电子制造业、战略地位快 速提升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都遇到了一定挑战。

机会#1:科技碳中和是新一轮产业变革主题,智能电动车迎来黄金

我们认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ABCD+5G)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 和以光伏、风能、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两大通用技 术平台。逆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跨界融合是未来科技行业创新发展 的重要主线。 智能电动车就是信息技术与清洁能源技术融合发展的最好实例,我们认为中美智能电动车 产业链未来有望对日德燃油车产业链形成替代。汽车工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从过去的机 械工程向半导体和软件等信息技术变化。中国科技企业有望把在手机产业链上积累的软件 和电子能力迁移到汽车行业,大幅提高全球的市占率。智能电动车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出 口商品。除了整车以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动力总成在内的国产零部件产业,以及智 能出行产业链也有望受益。

机会#2:半导体和软件国产化是不确定性中最大的确定性

在科创板制度红利、美国对华半导体产业限制持续升级引发的国产化需求、以及全球缺芯 的推动下,过去三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取得长足发展。从器件类型来看,中国企业在封测、 模拟、MCU、功率、手机射频、半导体设备上开始具备一定竞争力。但在高性能计算、手 机基带、存储器等领域还较为薄弱。从终端市场来看,目前中国企业在家电、手机等消费 类芯片及通信设备芯片,由于能较好地兼顾性能、功耗、成本等因素,被市场广泛认可。 但在汽车、云计算、工业等领域仍较为落后。逆全球化趋势下,我们认为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设备、AI/大算力芯片以及光芯片的国产 化方向是半导体行业重要的四个投资机会。四大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产业链相关国内公司 有望实现快速成长。

方向 1: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制造区域化,国产化需求空间广阔 受地缘政治影响,我们认为全球半导体的生产中心未来会从中国台湾走向全球分散。发展 制造/设备/材料等核心环节,避免“卡脖子”是未来重要发展路线。SEMI 预计 年全 球半导体资本开支将同比增长 24%至 1,904 亿美元,带动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由 年 的 1,026 亿美元增长 14.7%至 1,175 亿美元。当前全球设备市场主要由 AMAT、ASML、Lam 等垄断,中国设备厂商仅占全球总销售额的 2.45%,我们看到中国公司在清洗、PVD、 炉管、刻蚀、CVD、CMP 等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在光刻机等关键设备上国产化率较低。 美国出口管制压力下,我们认为未来国产化需求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

方向 2:第三代半导体:电动车、光伏、5G、快充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以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高温、高压、高频等应用场 景下优势显著,与新能源汽车、光伏、5G、消费快充等高成长性下游领域深度绑定,未来 成长空间广阔。据 Yole 数据, 年全球 SiC 市场规模为 11.84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 有望增长至 59.79 亿美元,对应 CAGR 为 38.2%;GaN 市场规模为 9.38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有望增长至 35 亿美元,对应 CAGR 为 24.5%。当前第三代半导体市场主要由 Wolfspeed、ST、英飞凌、安森美等海外公司主导,国内厂商虽然已基本覆盖全产业链, 但相关收入规模较小。我们认为国内公司未来在衬底、外延、器件/模块领域均有望实现突 破,把握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的先行者地位,实现份额快速提升。

方向 3:计算芯片:信创/数据中心/汽车/安防场景落地 根据 WSTS 统计,全球 年计算芯片市场规模约 1548 亿美元,占半导体市场 28%。 英伟达、AMD 和英特尔三家占据垄断地位。我们认为国内将在四大领域加速国产替代:1) 信创:信创 PC 及服务器 CPU/GPU 国产化趋势明确;2)数据中心: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企 业投资加码,AI 加速芯片行业快速发展;3)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对芯片算力需 求不断提升,国产智能汽车具备供应链安全备份以及降本需求;4)安防:受清单限制国产 化需求迫切,海思缺位下大批国产芯片厂商切入。

方向 4:光芯片:光电子产业明珠,国产替代星辰大海 光电子器件是半导体行业的重要细分赛道,涵盖工业用高功率激光芯片、通信用高速率激 光芯片、手机人脸识别用 VCSEL 等成熟应用,以及车用激光雷达和硅光芯片等未来有望实 现快速增长的新领域。根据 Gartner, 年全球光芯片市场规模达 102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 150 亿美元,对应 CAGR 为 10.3%。全球目前 II-VI、Lumentum 等占据 领先地位,我们看到国内企业已在高功率激光芯片、高速率激光芯片等领域加速推进国产 替代;长期我们看好光探测 SPAD/SiPM 芯片、硅光芯片等实现国产化从 1 到 N 的突破。

挑战#1:外迁压力推动电子制造业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

过去二十年,中国电子制造企业凭借人口红利与成本优势在零部件制造和组装环节处于领 先地位,成为电子产业链的世界工厂。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特别是 年美国对从中国 进口商品增收关税等影响下,电子制造业出现向东南亚、印度等区域外迁的趋势。全球电 子制造业供应链可能出现 G2 格局,各家企业需要提供两条供应链分别服务美国和中国市场。 在成本和供应链安全驱动下,组装厂、零组件厂陆续开始向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迁移 趋势,为巩固自身竞争优势,中国电子制造企业亦需加速其供应链国际化进程。 过去几年,立讯、舜宇等中国电子制造业企业积极应对行业变化,加大在印度、越南等地 的投资,以满足客户对供应链要求的变化。我们认为企业在提升其供应链国际化过程中, 也逐步实现自身品牌、客户市场的国际化。

挑战#2:从供应链“脱钩”到科技“脱钩”,AI成为中美竞争焦点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呈现中美两国引领,其他国家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指出, 年全球人工智能创 新指数呈现明显的梯次分布。46 个参评国家分为四大梯队:进入第一梯队的只有美国和中 国;第二梯队包括韩国、英国等 9 个家;第三梯队包括瑞典、卢森堡等 13 个国家;第四梯 队有印度、俄罗斯等 22 个国家。

学术方面,中美人工智能期刊及会议论文发表量、引用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中欧为世 界三个最主要的人工智能国家及地区。根据斯坦福大学《 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和 美、欧相比,自 以来,中国人工智能期刊论文数量占比最高。中国占比18.0%, 其次是美国(12.3%)和欧盟(8.6%)。而在期刊论文引用量方面,中国(20.7%)在 年首次超过了美国(19.8%),而欧盟的总体份额继续下降。在人工智能会议论文方面,美 国在引用量维度保持着主导地位。 年,美国以 40.1%的总引用率位居榜首,其次是中 国(11.8%)和欧盟(10.9%)。

相比贸易保护和制造业回流,阻碍技术的跨境传播,抑制科技的发展或将带来更加深远的 影响。回顾全球科技发展的历史,贸易保护上升到科技抑制的行为并不鲜见。上世纪 80 年 代,日本半导体产业繁荣发展,日电、东芝、日立等企业出口的半导体产品在美国销售强 势,美国半导体产业贸易保护呼声渐高。《美日半导体协议》在此背景下出台,将美日在产 业层面的争端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通过阻碍日本引进先进技术等措施,抑制日本科技创 新和产业发展。

AI 作为大国科技竞争的前沿,近年来上升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早在 年,美国颁 布的 301 征税清单已有不少条目涉及 AI。今年 8 月以来,美国限制对华出口 A100 等高端 GPU,而 V100、A100 等芯片在 AI 研究中广泛使用。10 月宣布的《出口管理条例》修订, 更是对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芯片领域领先的中国企业实施定点打击。我们认 为,AI 作为科技前沿领域,正在上升到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挑战#3:科技出口管制会放慢中国人工智能和半导体行业发展速度

在这次论坛上,关于科技出口限制与自由贸易的话题受到较高关注,荷兰外贸部长 Liesje Schreinemacher 强烈呼吁保护全球半导体价值链需要各国保持开放贸易。而过去一年,美 国针对高科技产业不断推出新举措,并对华发布一系列半导体出口限制新规,对中国人工 智能产业和半导体行业等相关领域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出口限制愈演愈烈,主要集中在高端 AI 芯片和半导体设备板块。

年 8 月,美国政府对英伟达向中国出口 A/H100 高端 GPU 芯片进行限制,据路透社消息 AMD MI250 芯片亦受限; 年 10 月,BIS 进一步限制美国设备厂商向大陆芯片制造商 出口可用于 16/14nm 及以下非平面晶体管结构(即 FinFET 或 GAAFET)的逻辑芯片、18nm 半间距或更小的 DRAM 内存芯片、128 层或以上 NAND 闪存芯片制造的半导体设备,并禁 止未获许可的美国公民在中国从事芯片开发或制造工作; 年 1 月,据路透社和彭博消 息,美日荷就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展开会谈,或将进一步加强对华先进半 导体制造设备出口限制。

1)美国 AI 芯片出口管制可能会影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程。目前国内 AI 芯片厂商推理产 品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商业落地,但在训练产品上,由于英伟达 CUDA 软件平台已经成为行 业事实上的标准,以及训练芯片要求更高的设计难度,国内整体与英伟达(例如 A100)还 存在较大差距。英伟达 A100 是目前主流的 AI 训练芯片,被广泛用于 AI 云计算中心,H100 为新一代 AI 训练芯片,性能大幅提升。若云厂商(阿里,腾讯,中国电信等)无法正常获 得 AI 芯片出口许可,可能会影响今后算力网络建设进度。如果被迫采取低端(A800,V100, GeForce 显卡)或国产方案,可能会影响 AI 模型生产效率。AI 模型被广泛用于智能驾驶, 图像识别等领域,AI 模型生产效率的下降将限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速度。

2)美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进一步发酵,中国 年半导体资本开支下滑。不同于 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放缓趋势,本土晶圆厂产能仍持续扩张,4Q22 业绩会上中芯国际宣布 年 63 亿美元的全年开支计划(同比持平),我们预计华虹同样将保持较高资本开支强 度。但由于美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影响,长江存储自主技术进展与量产能力将受阻 碍,最新 Xtacking 3.0 架构 3D NAND 技术也面临巨大障碍,可能推迟部分产线的建设。我 们预测 年中国大陆地区半导体设备资本开支下滑 31.5%,仍有望接近 200 亿美元, 2024 年同比提升 32.5%。此外,长江存储作为华海清科、盛美上海、中微公司、拓荆科技 等国产设备厂商的大客户,美对其限制导致产线建设推迟或对中国设备厂商营收亦产生较 大影响。

据 Wind 数据,受美国禁令及行业下行周期等因素影响,22 年 10 月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 口额显著下滑至 20.37 亿美元(同比-22.81%,环比-31.30%),11/12 月份进一步削减至 18.76/16.72 亿美元,同比锐减 42.63%/43.12%,环比下滑 7.91%/10.89%,12 月中国半 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创下 年 2 月以来新低。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