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银行股走势分析

银行股走势分析

时间:2020-01-31 14:03:29

相关推荐

银行股走势分析

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证券,王一峰、蔡霆夆、赵晨阳)

年 11 月 1 日至 23 年 1 月 30 日,A 股银行板块上涨 19.5%,在各行业板 块中位居第 10/31,涨幅与沪深 300 指数大体相同。个股表现上,招行(+56.7%)、 平安(+46.5%)、宁波(+41.5%)等表现相对亮眼。H 股方面,银行指数累计 上涨 30.9%,其中招行(+100.6%)涨幅居前。根据近期的银行板块运行逻辑, 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1 月 1 日至 12 月 28 日的“V”型反转估值修复,主要受益于 房地产融资环境转暖、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对银行潜 在资产质量担忧的缓解。在这一时期,银行、地产股票共振反弹,A 股银行 指数涨 14.7%,地产指数涨 19.1%,两者相关系数达到 0.96。

第二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市场对 年宏观经济复苏抱有期待, 银行业作为“亲周期”板块,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过程中,股 价表现呈现出较强的早周期特征,涨幅持续优于地产。

基于开年以来形势看,从“稳增长”到“宽信用”的交易逻辑正在被逐步印证, 银行信贷投放有望实现同比多增“开门红”,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势头。在这样 的背景下,我们回溯历史上“稳增长”、“宽信用”时期的银行股表现,对预测 下一阶段银行股走势具有现实意义。 在此,我们抽取 、- 年“稳增长”诉求较强时期,对该阶段银行 经营和板块走势进行复盘,来展现“经济运行—银行经营—股价表现”的逻辑关 系,基于此对比 年各项宏观政策取向,得出初步结论如下:

(1)为保证经济增长位于合理区间,需要“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年及 年,分别对应次贷危机、“三期叠加”时期,彼时宏观经济下 行压力突出,“稳增长”诉求明显提升,在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中,均把 “稳增长”作为次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 示“必须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 下功夫”;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表示“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心一意谋发展”。其后,为实现经济平稳发展,我国均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陆续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外需走弱等因素影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为了保证 年经济增长位于合理区间,预 计后续也将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出台。

(2) 年 GDP 增速或达到 5%以上,货币财政政策将加大对实体支持力度

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手段推动下, 年、 年的宏观经济均呈现出较好 的复苏势头。 年我国 GDP 同比增速为 3%,伴随着疫情达峰过峰、一揽子 “稳增长”政策工具落地显效,预计 年 GDP 增速较 年或有所抬升。 结合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经济增长目标来看,我们预计 年全国 GDP 增速目标或设置在 5%,实际达标要求在 5%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 货币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今年货币政策基调为“总量要够”、“结构要准”,预计 年人民币信贷投放在 22~23 万亿,同比增速 10.3~10.8%,1Q 信用扩张有 望实现累计同比多增,相关领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延续;

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 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预计 23 年 赤字率或设定在 3%,新增专项债规模 3.8 万亿。

(3)基建、房地产及消费领域为政策落脚点

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在短时间内连续大幅降准降息,并推出“四 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手段;- 年,我国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对冲传统需求下行压力,房地产与基建共振推动 经济温和复苏。从目前情况来看,为了保证 年经济增长位于合理区间,需 要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和基建投资增加强度,消费领域或面临刺激:

基建: 年进入“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将是重大基建项 目的加速落地期,可期待将形成较高的实物工作量。后续为稳定经济,不 排除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基建”举措,加大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 推动基建增速维持较高强度;

房地产:在因城施策框架下,恢复房企经营性现金流方是治本之策,预计 需求侧刺激性举措具有确定性、持续性、渐进性,在房贷利率、首付比例 和二套房认定方面均可能进一步施策;

消费: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 置”。随着疫情逐步达峰过峰,人员流动增加,居民资产负债表将得到部 分修复,消费端或同步出台刺激性举措,着力点在于恢复线下消费活力。

(4)经济复苏提振银行股“顺周期”表现

从历史复盘来看,宏观经济修复有利于银行业顺周期经营,而银行股价表现往往 领先于业绩拐点。在经济逐步回暖过程中,“宽信用”具有延续性,持续超预期 的信用扩张和政策维稳,将提振板块的绝对收益;而当经济进入扩张周期,银行 板块则更易于取得相对收益。 年,伴随着一揽子“稳增长”工具逐步落地、 宏观经济景气度回升,将提振银行板块的“顺周期”表现。其中,受益于消费类 信用改善、资本市场回暖带动财富管理业务增长,零售银行股价更具弹性。

2.1、央行快速“宽货币”,基建、地产政策加码

年,受冰雪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 GDP 同比增速下 行,由 年的 14.2%降至 年的 9.7%。对应居民失业率攀升,工业企 业利润、居民收入增速急转直下,其中工业企业利润自 2002 年 4 月以来首次出 现负增长。事后 年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指出,“这场危机来势 之猛、扩散之快、影响之深,百年罕见”。 基于内外形势变化,我国宏观调控也由“从紧”转为“宽松”。为实现经济平稳 较快发展,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一系列扩 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表述是在 2000 年以来未出现过的,从 年运行的实践看,当时的货币环境十分宽松。

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手段

年 1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 措施,主要聚焦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据发改委测算, 为实施上述工程, 年 11 月至 年底,需安排投资约 4 万亿; 年 1-2 月,国常会先后出台十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部署钢铁、汽车、轻工、纺织、 装备制造等十大国家重点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

货币政策:央行综合运用数量型、价格型工具,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

年 9-12 月,央行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 1Y、5Y 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 216、189bp,降至 5.31%和 5.94%。同时, 央行明确取消对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的硬约束,指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总量投放, 并会同银监会于 年 3 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体系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 力度,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设立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此轮“宽货币”节奏快, 单次降息幅度大,向市场释放了强烈的“稳增长”信号。

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加大投资、补贴、减税力度

年,我国重启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财政预算赤字由 年的 1800 亿提升 至 9500 亿,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具体来看: ① 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中央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以落实“四万亿”投资计划, 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 9080 亿,较 年增加 4875 亿。其中农业、交通 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合计安排 4398 亿,为资金投入重点。 ②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改善。 年,我国先后实施“家电 下乡”、“汽车下乡”政策,对农民购置家电、微型客车,以及老旧家电、汽车 “以旧换新”给予财政补贴。据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对“家电下 乡”、“汽车下乡”分别安排补贴资金 200 亿、50 亿,其中“家电下乡”补贴 资金较 年增长近 9 倍。

③ 实施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措施。为减轻微观主体税务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 民消费,我国接连实施减税、退税、抵税等多项措施。主要包括: 1)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 税,并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 3%; 2)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 年 8 月- 年 6 月,财政部、税务总局累计 7 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涉及商品包括纺织品、服装、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等,并 对部分关键原材料和部件免征进口关税; 3) 其他减税政策还包括汽车购置税减免、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 准、取消和停征 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等。 据财政部测算,上述结构性减税政策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 5000 亿,占当年 财政预算收入的 7.5%左右。

房地产政策:需求侧全面放松,供给端加大支持力度

房地产作为“周期之母”,由于产业链较长,历史上多次被作为“稳增长”的重 要抓手。次贷危机期间,为扭转住房销售、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行的局面,并 充分发挥地产开发投资对上下游企业的带动作用,监管针对供需两端出台一系列 房地产支持政策: ① 从需求侧来看,除了贷款基准利率的大幅调降,还包括降低首付比、放松认 房又认贷标准、调整购房交易税、下调存量首套按揭利率等; ② 从供给侧来看,包括窗口指导加大对房企的信用支持力度、放松非标融资对 于房开项目的“四证”要求、允许信托公司以投资附加回购承诺方式对房开项目 提供间接融资、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降低房开项目资本金比例等。

政策效果:伴随着刺激政策落地见效,宏观经济景气度迅速改善

在“一揽子”政策刺激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建投资增速迅速走高。其中,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 16.1%,较 年 2 月的低点提升 15.1pct;基建投 资增速于 年 6 月达到 50.8%的历史高点,全年增速亦保持在 42.2%的较高 水平,比 年提升 19.5pct。得益于投资端显著发力,我国 GDP 增速于 09Q1 触底后逐季走升, 年 GDP 同比增速为 9.4%,较 09Q1 的低点提升 3pct。

2.2、银行经营:扩表大幅提速、息差触底回升

业绩表现:上市银行业绩增速于 09Q1 触底,此后逐季上行

年,上市银行1总资产扩张速度及息差运行总体稳定,但受 年高基数 影响,营收增速由 38.4%降至 25.9%。同时,伴随着宏观经济承压下行,上市 银行普遍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信用成本显著提升,致使盈利增速降幅相对更大, 由 59.8%降至 30.7%。 进入 年,由于央行短时间内大幅降息,叠加商业银行陆续下调存量首套按 揭利率,致使商业银行 09Q1 息差明显承压,营收、盈利增速因此而显著下挫。 但随着前期各项“稳增长”工具落地显效,微观主体有效融资需求开始回暖,息 差企稳回升,加之信用成本随宏观经济改善而触顶回落,银行体系业绩增速开始 走升。

量:基建、房地产贷款快速扩张,“宽信用”全面推进

银行表内信贷快速扩张。在“一揽子”政策驱动下,银行体系于 年 1 月实 现“开门红”。09M1 金融机构新增一般贷款 1.6 万亿,同比多增 0.7 万亿;全 年一般贷款新增 10.6 万亿,同比多增 6.3 万亿。一般贷款同比增速于 年 11 月触底后逐季上行,09Q3 达到 35%的历史高点,比 年末提升 19.6pct。 信贷资源重点向对公领域倾斜,并主要投向基建领域。全年新增一般贷款结构中, 对公、零售大致按 3:1 分布,信贷扩张以对公领域为主导。 年,在“四万 亿”计划驱动下,银行体系信贷投向具有较强的政策驱动特征,信贷资源向对公 领域集中,并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城投平台成为基建投资到 位资金的重要金融载体。具体来看:

1) 基础设施贷款: 年,主要金融机构2新增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 2.5 万亿, 占全部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 50%;年末余额同比增长 43%,增速比 年末提升 19.6pct。12 家上市银行3基础设施贷款同比增速为 30.2%,高于 对公贷款增速 0.3pct;全年新增基础设施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的 37.4%。 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 家上市银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速为 82.7%,高于对公贷款增速 52.8pct;全年新增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占新 增对公贷款的 16.8%。 3) 城投平台贷款:全部金融机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3.05 万亿,占新 增对公贷款的 38%;年末余额同比增速为 70.4%,高于全部金融机构对公 贷款增速 39.7pct。

涉房类贷款投放明显提速。 年,金融机构新增商业性房地产贷款 2.05 万亿, 同比多增 1.57 万亿;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速为 38.8%,比上年末提升 28.8pct。其中,① 个人住房贷款新增 1.78 万亿,同比多增 1.8 万亿,增量占 新增零售贷款的 72%;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由 年末的-0.7%升至 59.7%。 央行连续降息,并将首套按揭利率的下限降为贷款基准利率的 0.7 倍,叠加“四 万亿”投资计划出炉,居民预期得以好转,购房需求受到大幅度刺激,推动按揭 贷款投放迅速回暖。② 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 0.6 万亿,同比多增 0.47 万亿;开 发贷同比增速为 31%,比 年末提升 23.8pct。

价:受央行连续降息、存量首套按揭利率下调影响,上市银行息差明显承压

年,存量房贷利率从基准利率 8.5 折转为 7 折优惠,按 年末 5.94% 的法定贷款利率换算,使得存量按揭贷款收益率在 年多降 90bp 左右(较 8.5 折重定价),再叠加 9-12 月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 189bp,造成 年银 行资产端收益率大幅下行。尽管央行采取的是对称性降息,但由于资产端重定价 节奏相对更快,资负两端重定价周期错配致使商业银行 09Q1 息差明显承压。根 据 8 家上市银行4披露的净息差表现,09Q1 平均降幅多在 50-80bp 左右。其后, 随着宏观经济景气度回升,微观主体有效融资需求回暖,加之存款端陆续到期重 定价,上市银行息差企稳回升。

险:不良指标实现“双降”,风险抵补能力提升

因农行完成政策性坏账的剥离, 年商业银行不良实现“双降”。 年末,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 0.56 万亿,较 年末减少 0.7 万亿,不良贷款率比 上年末下降 3.8pct 至 2.4%。但受宏观经济承压下行影响,银行体系不良净生成 率抬升,9 家上市银行5信用成本有所走高,由 年的 0.35%升至 年的 0.61%。进入 年,宏观经济触底回升,叠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 度不减,不良指标继续保持“双降”态势,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 629 亿 至 4973 亿,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 0.82pct 至 1.58%。

2.3、行情回顾:资产端扩张动能强劲的银行领涨

“四万亿”投资计划推动下,基建相关行业领涨。伴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出 台,PMI 指数在 年 11 月迎来拐点,并于 年 3 月重回 50%“枯荣线”, GDP 同比增速于 Q1 触底。在此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沪深 300 指数企稳回升,累计上涨 49.5%。分行业来看,在“四万亿”投资计划推动 下,基建相关行业涨幅居前, 年 11 月- 年 3 月,有色金属(+134.9%)、 建材(+110.5%)、电力设备(+110.1%)等板块领涨;大金融板块具有绝对收 益,但相对收益并不明显,银行、证券、保险板块累计分别上涨 35.8%、53.7%、 42.8%,在各行业板块中排名第 29/31、21/31、26/31。

宏观经济扩张时期,大金融板块具有较好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年 4-7 月,PMI 重回 50%“枯荣线”并持续上行,宏观经济进入扩张周期。在此期间, 沪深 300 指数累计上涨 48.9%。分行业来看, 年 4 月-7 月,煤炭(+101.7%)、 钢铁(+ 67.4%)、有色金属(+61.4%)等板块领涨,大金融板块亦开始发力, 银行、证券、保险累计分别上涨 65.9%、50.1%、57%,分别跑赢沪深 300 指 数 17pct、1.1pct、8pct,在各行业板块中分别位居第 3/31、7/31、5/31。 大金融板块内部看,非银前期表现相对更好,银行后期发力。本轮行情中,大金 融板块内部呈现一定轮动特征,板块轮动顺序为“证券-保险-银行”。 年 11 月 9 日,“四万亿”计划出台,当日至月底证券板块上涨 10.4%,而保险、 银行指数分别下跌 7%、2.6%。随后的 12 月行情中,保险指数上涨 7%,在各 行业板块中位居第 8/30,而证券、银行指数涨幅分别为-8.7%、2%。随着宏观 经济进入扩张周期,银行板块开始发力, 年 5 月、6 月银行板块分别上涨 9.8%、28.1%,在各行业板块中分别位居第 6/30、1/30。

银行指数底部领先盈利增速拐点 5 个月左右,和信贷脉冲更为相关。银行指数 于 年 11 月份开始筑底,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于 Q1 迎来拐点,银行指 数底部大致领先业绩拐点 5 个月左右。在此过程中,信贷脉冲指标于 年 2 月份由负转正并进入上行通道,银行指数也在 2 月份突破前期箱体顶端。

股份行、城商行涨幅靠前,资产端扩张速度为核心交易变量。从个股表现来看, 年 11 月- 年 7 月,兴业(+215.5%)、浦发(+200.3%)、平安(+197.8%)、 交行(+138.2%)、宁波(+139.4%)、南京(+133%)等涨幅居前。除平安 银行以外,其余银行均保持了较快的资产端扩张速度,平安银行上涨主要受并购 事件驱动。

3.1、货币政策兼顾总量和结构,财政政策保持积极

“三期叠加”背景下宏观经济增长动能减弱。 年,国内经济进入增速换挡、 结构调整阵痛、前期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时期。一方面,资源能源等传统行 业产能过剩,而新兴产业仍处在“孕育期”。另一方面,受外需走弱影响,出口 增速亦持续下滑。同时,由于 年房地产调控加码, 年住房销售、房 地产开发投资承压下行,居民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库存持续积累。- 年间,我国 GDP 增速自 7.8%下滑至 7%,宏观经济景气度明显走弱。面对经济 增长压力,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毫不动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 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对冲需求下行。

货币政策: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本轮“宽货币”兼顾总量和结构

年 11 月,为应对宏观经济增长压力,人民银行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40bp,时隔两年再度降息。-Q1,央行连续五次采用降准降息操作, 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累计分别下调 165bp、300bp。除了总量型工具的 使用,本轮“宽货币”还兼顾结构调整,央行先后创设支小再贷款、PSL 等结构 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投向“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 和薄弱环节。从节奏上看,相比 08Q4 短时间内的大幅降准降息,本轮“宽货币” 持续时间更长,节奏相对趋缓。

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继续实施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 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进 一步扩大财政赤字规模。- 年,我国财政预算赤字规模逐年扩大,赤字 率由 年的 2.1%提升至 年的 3%。同时,中央财政动用以前年度结转 资金,进一步加大支出力度;②继续实施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包括全面实施营改 增、减免涉及小微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③保持一定的政 府投资规模。、 年,中央政府投资分别安排 4776 亿、5000 亿,同比 分别增加 200 亿、224 亿。 - 年,发改委根据国务院要求,研究推出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 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十一大类 重大工程包,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但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大规模结 构性减税、国发 43 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规定》发布和 新预算法执行等因素影响,政府融资环境趋紧,“稳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预 算外资金开展:

第一,设立和投放专项建设基金超 2 万亿。由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发行专 项债券,再将募集资金注入各自成立的基础设施基金,并最终投放至对应项目。 专项债券资金由央行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中央财政按照债券利率的 90%提供贴 息,主要投资领域包括交通运输、水利、城市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 年,我国先后设立七批专项建设基金,合计投放规模超 2 万亿。 第二,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年 11-12 月,财政部、发 改委先后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操作指南和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政府通 过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项目公司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根据财政部 PPP 中心数据, 截至 年 12 月末,全国入库 PPP 项目共计 1.13 万个,投资额 13.5 万亿。 其中,签约落地 1351 个,投资额 2.2 万亿,落地率 31.6%。

房地产政策:供需两端齐发力,棚改货币化安置推动住房销售改善

为扭转房地产市场下行态势,- 年,监管出台多项举措稳定楼市:① 从 需求侧来看,除了央行多次降息以外,还包括“四限”政策放松、降低首付比例、 放松认房又认贷标准、棚改货币化安置等;② 从供给侧来看,包括进一步下调 房地产开发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房企股权融资重启、支持房企发债融资等。本 轮地产支持政策涵盖供需两侧,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正面信号。核心的推动力量 是棚改货币化安置,有效带动二、三线城市购房需求,推动住房销售迅速改善。

政策效果:宏观经济在前期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后期随着基建与地产形成共 振而企稳回升

在棚改货币化安置、央行降息等因素驱动下,住房销售于 15Q2 迅速反弹,房地 产开发投资也在 年开始转暖,基建投资增速在 17Q1 有所回升。其中,17Q1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 9.1%,较 年提升 8.1pct;基建投资增速为 18.7%, 较 年提升 1.4pct。基建与房地产形成共振推动宏观经济温和复苏, 年 3 月我国 PMI 重返 50%枯荣线并持续位于扩张区间,17Q1GDP 同比增速为 7%,较 16Q3 提升 0.2pct。

3.2、银行经营:居民端成为加杠杆主体,资产质量稳健

受息差收窄、信用成本走高影响,上市银行业绩增速放缓,后期盈利增速随 着宏观经济触底而迎来拐点

年,16 家上市银行6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0.5%、1.6%,较 年分别下降 13.9、6pct。尽管扩表提速,但“量增难抵价降”,致使营收 增速明显承压。盈利方面,经济景气度下行背景下,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 去产能过程中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实体领域潜在风险暴露增加,行业资产质量下 行压力加大,信用成本高企对银行体系盈利增速形成拖累。进入 年,随着 息差运行趋于稳定、银行体系资产质量有所缓释,上市银行业绩增速企稳回升。

量:贷款增速稳中略降,居民端逐渐成为加杠杆主体

- 年,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增速整体稳中略降,由 年末的 13.2%降 至 年末的 12.6%。其中, 年末零售贷款、对公贷款增速分别为 23.5%、 8.3%,较 年末分别变动 6.9pct、-3.7pct。 年,我国“稳增长”压力加大,银行体系“稳信贷”诉求提升,在居民端 有效融资需求改善之前,银行体系信贷扩张虽仍以对公领域为主导,但对公贷款 内部结构也呈现出资本开支需求走弱的特征,对公中长贷占比趋于下降。进入 年,在央行降息、棚改货币化安置等因素驱动下,居民对房地产市场预期 有所改善,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大幅上行,居民端逐渐成为加杠杆主体。具体来看:

1) 对公贷款呈现明显的短期化特征,行业聚焦基础设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年,对公贷款增速明显下行,由 年末的 12%降至 年 的 8.3%; 年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一般贷款的比重为 33%左右, 低于 年 40%的水平。囿于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加之“去杠杆、去 产能”持续推进,企业端资本开支需求相对偏弱。行业投向上,仍以基础设 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 年,12 家上市银行7新增基建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的比重分别为 76%、88%。

2) 棚改货币化安置驱动购房需求,居民端逐渐成为加杠杆主体。新增一般贷款 结构中,零售贷款占比明显提升,由 年的 33.2%升至 年的 52.7%, 居民端成为加杠杆主体,主要受央行大幅降息、棚改货币化安置等因素影响, 居民购房需求较为旺盛,推动个人住房贷款保持较好增长。 年末,个 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达到 37.4%的历史高位,较 年、 年分别提 升 19.6pct、13.8pct;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居民贷款的 77%。

价:央行连续降息叠加稳存增存压力加大,行业息差持续收窄

年 11 月至 年 10 月,央行共计实施 6 次降息,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 分别下调 150、165bp 至 4.35%和 4.9%。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存 款利率上限约束取消,银行业存款竞争加剧,使得负债成本表现出较强刚性。在 实体经济有限需求较弱情况下,存贷款利率呈现非对称性下行,挤压行业利差空 间。 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2.22%,较 年、 年分别收窄 48、 32bp。进入 年,伴随着宏观经济景气度回暖,商业银行息差呈现企稳回升 态势。

宏观经济下行致使实体风险暴露增加,行业资产质量有所承压

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发展模式转型推进,传统产能过剩及高杠 杆行业库存出清、去产能、去杠杆进程加快,部分企业风险逐步暴露,银行资产 质量持续承压。- 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CAGR 为 34%,较 - 年 30.8%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不良率、关注率分别自 年末 1.25%、3.11%升至 年末 1.74%、3.87%;16 家上市银行 年信 用成本为 0.6%,较 、 年分别提升 0.17、0.02pct。

3.3、行情回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冲需求下行压力, 驱动银行板块上涨行情

- 年,银行板块大致经历了两轮上涨行情。其中,在 年 3 月- 年 12 月这一轮行情中,在宏观经济回暖背景下,银行股跑赢市场:

第一轮: 年 3 月- 年 6 月

银行板块累计上涨 47.1%,跑输沪深 300 指数 5pct,在各行业板块中位居 28/30; 个股表现上,南京(+78.4%)、交行(+71.7%)、光大(+66.6%)等领涨。 此轮行情启动缺乏基本面支撑,“宽货币”开启后经济基本面并未出现实质性改 善,A 股行情表现更多由资金面、资本市场改革等其他因素解释。一是流动性宽 松为股市上涨创造条件。 年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在“宽货币、紧信用”的 市场环境下,资金“跑步入市”;二是一系列改革利好出台。 年,资本市 场改革频发,驱动银行股上涨行情。包括陆股通获批、注册制改革推进、优先股 推出增厚银行一级资本等;三是地方债务置换降低银行承担的隐性风险。 年国发 43 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规定》将地方政府隐性 信用担保显性化,大幅降低了银行相关资产的实际风险溢价。

第二轮: 年 3 月- 年 12 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冲需求下行压力,经济复苏预期推动 A 股触底反弹。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需求下行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形成了 宏观经济温和复苏的格局。 年 2 月,我国 PMI 触底反弹,并在 3 月重返扩 张区间。 年 3 月,沪深 300 指数累计上涨 11.8%,证券(+23.9%)、传 媒(+23.6%)、计算机(+23.5%)领涨,大金融板块在“亲周期”反应下跑出 绝对收益,其中证券板块领跑市场,但银行(+7.9%)、保险(+11.4%)相对 收益偏弱。

宏观经济扩张时期,大金融板块继续跑出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年 3 月-12 月,我国 PMI 重返扩张区间并呈现上行态势,宏观经济进入扩张周期,在此期 间,沪深 300 指数累计上涨 15%。在“去杠杆”、房地产去库存、资本市场监 管趋严背景下,盈利稳定、低估值、高股息的家电(+42.2%)、食品饮料(+36.4%), 以及建筑(+31.7%)板块受资金青睐;大金融板块同时跑出绝对收益和相对收 益,银行、证券、保险分别上涨 17.7%、21.4%、25.1%,在各行业板块中分别 位居第 23/30、20/30、14/30。轮动节奏上,家电、白酒持续强势,银行板块 在 年 4 月-5 月、8 月表现较好;而在 年四季度,受供给侧改革影响, PPI 同比增速转正并快速上行,钢铁、煤炭板块走势相对更强。

信贷扩张时期,银行板块呈现出较强的股价表现。 年,银行体系盈利增速 运行较为平稳,盈利增速拐点位于 16Q4,而信贷脉冲指标在 3 月份由负转正, 并在此后持续位于扩张区间。在此期间,银行板块持续上行,与信贷脉冲指标具 有较高相关性。

具体到个股来看,宁波(+43.5%)、南京(+36.8%)、建行(+26.9%)、招 行(+25.8%)在此轮行情中领涨。这些银行可以分为三类:①江浙地区城商行。 受益于地方经济的相对高景气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当 地法人银行依旧能够保持较快的扩表速度;②低估值、高股息、信贷投放发挥头 雁作用的国有行;③居民成为加杠杆主体背景下,深耕零售转型的招商银行。

银行股价表现往往领先于业绩拐点,具有“早周期”特征,与 PMI 关联度高

从历史复盘来看,在政策持续刺激的过程中,前期受息差下行、信用成本提升等 因素影响,银行经营业绩有所承压。但银行股价表现往往领先于业绩拐点,连续 的信贷脉冲在带来经济向好的同时,基本面筑底回升的预期会使得银行板块股价 提前反应。判断银行板块的配置时点,PMI 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判断指标,PMI 重返扩张区间并持续上行,对应着经济下行压力缓释再到企稳回升的过程。在此 期间,银行板块往往具有较好的股价表现,与 PMI 具有较强相关性。

宏观经济扩张时期,银行板块同时具备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宏观经济景气度回升将带动银行股的“亲周期”反应,在政策落地到驱动经济增 长稳定的过程中,银行股前期表现相对乏力,后期表现则相对强势。银行信贷在 经济复苏时期具备较强的政策驱动特征,尽管信贷规模快速扩张,但在价格方面 让渡较多,致使业绩相对承压。而在宏观经济扩张时期,伴随着信贷需求回暖、 定价企稳回升、潜在风险逐步消退,银行板块股价表现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从两轮复盘来看,在经济复苏阶段,银行板块具有绝对收益,但相对收益并不明 显;而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时期,银行股更易于跑出相对收益。

信贷脉冲往往伴随着更好的股价表现

复盘两轮银行板块行情,银行股上涨阶段均位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过 程中,与信用扩张具有较强相关性。这些阶段通常是“宽信用”效果逐步显现, 而流动性环境仍相对宽松,有助于上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维持较好息 差水平。在两段时期,可以看到信贷脉冲指标均由负转正,并持续位于扩张区间。

不同时期银行板块的核心交易逻辑各有不同,个股选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 策导向与自身业务的契合度

年,资产端扩张速度快的银行领涨,基建类贷款投放景气度较高的银行享 受更高的估值溢价。例如,- 年,兴业银行扩表速度较快,且对公贷款 投向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105.9%、180.8%,均位居国股银行首位,叠加自身估值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兴业银行在该轮行情中领跑银行板块; 年,在“三去一降一补”、资本市 场监管趋严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低估值、高股息的大行往往具备较好 的流动性溢价。同时,居民融资需求旺盛,成为加杠杆主体,深耕零售业务的招 商银行也获得资金青睐。

年或设立较高经济增长目标,信用环境支持银行板块“早周期”表现

1Q 信贷有望实现“开门红”,“宽信用”预期有望持续强化。 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 稳物价”工作,经济稳定增长被置于首要位置。当前全国 31 省(区、市,不含 港澳台)均已公布 年 GDP 增长目标,多数省份增速目标集中在 5%到 6.5% 之间,料 年全国 GDP 增长目标或设置在 5%以上。为达成 GDP 增速 5% 以上的经济增长安排,预计 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或进一步加大,不排 除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更大强度的政府投资,推动 23Q1 信贷投 放实现“开门红”,形成“信贷脉冲”预期。目前看,1 月份以来信贷投放景气 度较高,“宽信用”预期有望持续强化,从而提振银行股价的“早周期”表现。

银行经营的亲周期性与股价表现的早周期特征并存。开年以来,市场对 年 宏观经济复苏抱有期待,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过程中,银行股价进一 步上行。尽管 23Q1 受按揭贷款集中重定价因素影响,银行体系营收、盈利增速 将继续承压,但股价表现更多着眼于经济回升进程,在经济逐步回暖过程中,“宽 信用”具有延续性,持续超预期的信用扩张和政策维稳,可能进一步带动 1Q 银 行板块的绝对收益。拉长视角看,若看到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态势,银行板块将有 望跑出较好的相对收益表现。

年零售信用改善确定性强,或提振零售银行股价表现

非房零售信用扩张具有较强确定性。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 内需求”作为 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 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在此背景下,我 们预计 年社零有望显著回暖,从而支撑非房消费类信用扩张。国家税务总 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消费表现呈现较好复苏态势,后续伴随着消 费场景逐步修复、居民生活半径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得以提振,零售信用需求有 望进一步改善,零售消费类信用需求扩张节奏可能前置。

房地产融资与销售形势出现转暖迹象,按揭贷款有望呈现恢复性增长。从两段时 期来看,“稳增长”均离不开房地产政策的刺激。考虑到房地产销售整体表现依 然偏弱的现状,我们预计房地产需求侧刺激或仍有进一步安排,包括但不限于全 面放松认房认贷、进一步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更加精细的限购或二套认定标准 出台等。后续伴随着居民对于楼市悲观预期得以扭转,房地产销售表现有望进一 步回暖,预计 年住房按揭贷款将呈现恢复性增长。

江浙地区宏观经济景气度相对更高,当地城农商行外延性扩张具有持续性

江浙地区肥沃的经济土壤为当地的银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银行长期 沐浴在“经济上行——有效需求增加——信用扩张——资本消耗——盈利释放” 的外延性增长过程中,相对于其他银行而言,呈现出信贷增速更快、资产质量更 高、盈利能力更强的特点。 年,宁波、南京银行贷款增速分别为 18.3%、 32.1%,行业平均水平为 12.7%;盈利增速分别为 19.3%、18%,行业平均水 平为 1.4%。从股价表现来看,/3-/12,宁波、南京银行分别上涨 43.5%、 36.8%,领涨银行板块。从目前来看,当前苏浙沪地区经济与正循环发展已进入 历史黄金时期,地处该地区的优质上市银行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在疫情后经济 复苏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戴维斯双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摸索fhy:

宁波银行是A股市场上最早上市的3家城商行之一(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也是全国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也是A股市场上深受银粉喜欢的长牛银行的代表,其从上市以来,给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业绩增速、资产质量一直排在A股银行业的前列;只是进入以来,受地产调控和疫情影响,业绩增速和资产质量有所下降,股价有所调整,近段时间股价有所回升,其估值长期处于银行股中的第一名,其不达预期的业绩快报将压制其股价表现,我过去也曾重仓持有它,半年报后逐步移仓到成长性更高的城商行、农商行中。根据其快报数据,营收增速在9.67%,净利润增速18.05%,不良率0.75%、拨备覆盖率为505.17%,拨贷比3.79%,营收、业绩增速和资产质量(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与末和3季度都有所下降,虽说有4季度债券市场波动和疫情的影响,与其它公布业绩快报的优秀城商行、农商行相比,还是低于了市场的预期。4季度有明显利用拨备反哺利润痕迹,拨备覆盖率、拨贷比、贷款拨备余额相比和3季报还是有所减少;我们展望一下,由于地产和疫情对经济影响的逐步消除,的外部经营环境相比会有明显的改善,宁波银行能否重回辉煌需要先看其1季报的经营情况是否有较大改善。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其底所展示的各项数据,为了看得清楚明白和便于对比,我把度快报数据和其1、2、3季度及底数据放在一起列表进行对比。有些数据是进行了估算(与实际可能有些出入)。

宁波银行营业收入 578.7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27.74亿元相比,增长 9.67%,其1、2、3、4季度营收分别是152.63亿、141.49亿、153.8亿元、130.87亿,可以说营收4季度最少,整体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与自身和3季度相比增速还是降幅较大。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0.75亿,与去年同期的 195.46亿相比,增长18.05%,其1、2、3、4季净利润分别是57.2亿、55.48亿、59.23亿、58.84亿。其中4季度业绩整体还是可以,但营收下降较多业绩仍然不低应该计提的信用减值减少了。

基本每股收益3.38元,与去年同期的3.13元 相比,增加了7.99%,其1、2、3、4季每股净收益收分别是0.87元、0.84元、0.89元、0.78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56%,与去年同期的16.63% 相比下降了 1.07个百分点,这对于成长性银行来说,不是一个好现象,一般都是股价随着ROE的升高而升高,随着ROE的下降而下降。要关注其ROE的走向。

总资产 23663.82亿元,与去年底的 6.07亿元相比,增长了17.40%;其1、2、3、4季度资产分别净增加0.2万亿元、0.02万亿元、0.08万亿元、0.05万亿元,总资产增长17.40%,这也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速了。

总贷款 10460.02亿元,与去年底的 8627.09亿元相比,增长了21.25%;其1、2、3、4季度贷款分别净增加0.07万亿元,0.09万亿元、0.006万亿元、0.023万亿元,总贷款增长21.25%,这算一个非常高的增速了。

总负债 没有提供。

总存款12970.84亿元,与去年底的 10528.87亿元相比,增长了23.19%;其1、2、3、4季度存款分别净增加2457.82亿元、-489.14亿元、24.17亿元、449.12亿元,存款增加主要是1季度增加的。存款增速23.19%,这个增速还是非常高的。

从以上总资产、总贷款、总存款增速基本在20%左右来看,宁波银行还是保持了规模的高速增长,基本实现了以量补价,业绩增速和资产质量略低于预期确实受到了地产和疫情的影响。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 23.14元,与的的20.38元相比增加了13.54%元,去年还进行了度10派5元的分配。

不良贷款率0.75%,与底的 0.77% 相比降低了0.02个百分点,其1、2、3、4季度不良贷款率分别是0.77%、0.77%、0.77%,0.75%,不良率有所降低,这也是宁波银行资产质量指标唯一好转的项目了。(仅从这一个指标不能得出其资产好转,还需要与拨备覆盖率、拨贷比、贷款拨备余额、核销等相互对照看)

拨备覆盖率505.17%,比底的 525.52%相比下降了20.35个百 分点,其1、2、3、4季度拨备覆盖率分别是524.78%、521.77%、520.22%,505.17%,该项指标同比环比都是下滑的,且4季度环比3季度下降相对较多。

不良贷款我进行了测算,大概4季度末为78.45亿元,与末66.19亿元相比还增加了12.26亿元,与3季度末78.7亿元相比减少了0.25亿元,不良贷款存量还是增加的一些,这对于经济环境也是正常的。

贷款减值准备余额我也进行了测算,大概4季度末为396.31亿元,与末347.83亿元相比增加了48.48亿元,与3季度末409.4亿元相比减少了13.09亿元,拨备余额同比增加,环比减少,这也说明了宁波银行4季度新生不良、核销都是有所增加,也是有利用拨备反哺利润的痕迹。

拨贷比4季度末3.79%,与末的4.03%相比降低了0.24个百分点,与3季度末4.00%相比减少了0.21个百分点,拨贷比同比环比都有较大降低,且幅度不小,同时3.79%的拨贷比也不算高,与部分优秀的城商行、农商行相比也拉开了差距。

其它净息差、净利差、非息收入占比、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新生不良金额、新生不良率、逾期不良比、信用减值金额、贷款减值金额、核销金额等关键指标没有列出,只能等其报正式发布再进行分析。

宁波银行取得了低于预期的经营业绩,现价(2月10号)为31.41元,PE9.29,PB为1.36左右,股息率1.59%,在A股42家银行股中估值处于最高状态,最近股价也从底部反弹了不少,我看北上资金相比3季度也是有所增仓,我估计公募基金也是有所回补仓位,其一直是公募基金的重仓股。但其低于预期的业绩快报公布后,股价向上的动力大,从估值、业绩成长性、资产质量趋势等各个方面对比,宁波银行都不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其最高的估值长期将对它的股价造成压力,要么宁波银行股价下来,要么其它更有性价比的银行股价走上去。当然短期来说股价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可预测的。另外说一下,就是宁波银行这估值,相对于A股其它行业来说也是低估的,近20%左右的业绩增速,个位数的估值,还是长期的长牛股,其业务能力和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我估计其业绩增速保持在20%以上还是有很大期望的。长期持有者拿着不动随着它去穿越牛熊也是一种策略。

宁波银行“业绩增速中等+资产质量优秀且有所下降+机构重仓”这三个银行股上涨的条件,都有所弱化,另外还有估值相对较高,股息率低这个缺点,我感觉对其它银行理解的也不错,通过对比,我已把它换到成长性、性价比更好的银行股上面去了,我知道许多拿着宁波银行的银粉对其有感情,也理解了它的优势和长期竞争力,短期的业绩波动确实算不了什么,长期拿着也行,还是能跑赢大部分A股和大部分银行股的,比那些赛道股,高泡沫股强的多。

最近各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比较多,一直在看,银行股走势还是比较弱,特别是业绩增速高,资产质量优的成长性银行股表现不佳,最近也就逢低调点仓增加了成都银行、杭州银行的仓位,优秀银行的基本面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股价估值更便宜的有钱的话加仓就是了,或者把其它行业估值提升的标的卖出换一部分也是一个办法,投资就是看谁对标的的认知深,如果一下跌就感觉担心的还是不要买入为好。今天央行公布了1月份贷款、存款、社融数据,略为超出预期,银行业就是天然的没有天花板的行业,首先还是可以以量补价,随着经济的好转,消费等行业起来了,息差应该是前低后高,整体银行的经营环境比强的多,所以我们拿着银行也就非常安心,只要标的的基本面在改善,经营业绩在增长,时间就会是我们的朋友,继续持有择机扩大持仓就是较好的对策。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其它人仅供参考

@摸索fhy宁波银行(SZ002142)杭州银行(SH600926)成都银行(SH601838)

yyb凌波:

回复@xutao0923: 这五只银行常熟、张家港、无锡、江阴、苏农我会长期跟踪,正在走南京、宁波、杭州、成都、江苏、苏州可复制之路。//@xutao0923:回复@yyb凌波:老大,我加了一个常熟银行,因为1.也是地处江浙地区,质地优秀,2.丘栋荣的中庚好几只基金大规模入驻托底,3.市值200亿不大方便起飞成长空间大,4.对比观察若干银行上市后的走势,只要是富庶地区且优秀进取的银行,一般都是新股炒高后一路下跌横盘3-5年,在此时期业绩消化估值筑底,聪明资金吸筹,然后业绩推着股价开始慢牛上涨。这是富庶地区优秀银行普遍规律。参考前期的成都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以及若干年前的宁波南京银行等,均是如此。目前老大关注的无锡江阴苏农张家港行以及常熟银行均满足上述条件,处在横盘消化估值尾期,业绩持续增长消化的估值拒绝下降,公司基本面持续改善业绩加速释放带动股价开始走强,进而导致转债溢价率收敛只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重庆银行上市的晚刚止跌反弹还未横盘筑底(即将),有待观察业绩改善情况。你看今年涨幅前几的就是这几个,而跌幅前几的各有各的原因。光大兴业质地一般公司老化业绩增长慢,南京杭州成都宁波是前两年涨的多了回调还债,其他垃圾银行深陷泥潭股价无法自拔。

24年股民流在江湖:

回复@饭饭爱思考: 事实是南京高科投资收益非常好,不需要我们去评估,就不说南京银行 中信证券了,就看目前上市的几个南京高科(SH600064) 雅戈尔(SH600177) 长沙银行(SH601577) ,百普赛斯,硕士生物,诺维赞等等,明明有事实,为啥还要自己去评估//@饭饭爱思考:回复@24年股民流在江湖:近几年南京高科的主要利润是股权投资,这很考验公司投资人的能力。请问您是如何评估的公司管理层的投资能力的?

AndyLiu650:

长沙银行(SH601577) 成都银行(SH601838) 杭州银行(SH600926)

昨天长沙银行强势回归了!在有一定成长性的城市商业银行中,长沙银行是估值最低的!基本面其实和时的南京银行类似,增发融资一年左右,正是需要释放利润的时候。同时半年后有可转债的发行计划,这打五折的股价,如果不涨涨,可转债都发不出去。这个月股价拍卖的事情估计有进展了,股价也该翻身了!这一波预计20%涨幅会有的。

成都银行和杭州银行都是优秀的城市商业银行,但其他银行都发年度快报了,这哥俩就是憋着不发!对这哥俩的基本面我是有信心的,之所以不发快报,个人猜测可能是管理层在配合资本市场洗筹码!这俩银行今年大概率是要可转债强赎的,为了这30厘米的幅度,必然要充分洗盘的!

个人觉得成都银行这几个交易日已经有底部特征了!股价在低位就不用说了,而且连续几天都是缩量下跌的,打算出货的看样子也走的差不多了!另外从筹码分布看,平均持仓成本也连续几天没有变化,说明打算割肉的已经割肉了!打算躺平的也躺平了!!这种情况正是主力洗盘想要的效果!今年这30厘米距离启动应该不远了!

秋天的两只小鸡:

更多调研录音、深度研报请关注: "秋天的两只小鸡"。

银行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上周(01.30-02.03)A 股市场呈现整体上涨趋势,上证指数涨至3,263.41 点附近。银行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上周银行板块指数(申万一级)涨幅为-2.69%,跑输沪深300 指数(-0.95%)1.74 个百分点。

银行板块整体回落。上周(01.30-02.03)A股市场银行股整体回落。仅有一只银行股上涨为兰州银行(0.55%)。跌幅前五分别为瑞丰银行(-7.01%)、平安银行(-5.35%)、南京银行(-4.78%)、邮储银行(-4.49%)、招商银行(-4.26%)。

北上资金持股变化:截至02月03日,北上资金持股邮储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分别占其流通A股的7.15%、7.06%、8.07%,相较于年初,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变动2.16pct、-1.95pct、0.74pct。

银行间流动性跟踪:上周(01.30-02.03)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整体回升。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1天为1.27%,较前一周上升了12BP;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7天为1.82%,较前一周下降了1BP;国债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GC001较前一周下降了100BP,GC007较前一周下降了8BP。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1月第四周(.01.23-.01.29)全市场各期限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整体持平。1月第四周,全市场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个月1.60%,与前一周相比持平;6个月1.80%,与前一周相比持平。

商业银行同业存单跟踪:上周(01.30-02.03),同业存单收益率整体回升。其中AAA 等级同业存单收益率 1 个月期2.13%,3 个月期2.34%,6 个月期2.47%,9 个月期2.57%,相较于前一周分别上涨9BP、1BP、2BP、5BP。国有行、股份行和农商行6 个月期收益率分别下跌0BP、1BP、5BP 为2.47%、2.48%、2.51%。

投资建议:坚守绩优、抢抓修复、布局未来

主线一:全年相对确定主线,坚守绩优高景气城商行。优质区域性银行立足客群更优、信贷需求更旺盛的经济环境,其全年“高扩张”无忧的同时资产质量上佳,叠加部分银行具有转债转股诉求,业绩释放动力较强。看好其对公信贷“涉政+制造业+普惠”多重驱动下的稳定投放以及零售信贷+财富管理的成长潜力。建议关注:江苏、成都、杭州、苏州。

主线二:前期地产冲击影响较大,综合化经营能力较强的股份行,有望率先迎来估值修复,且潜在修复空间十分可观,建议关注:招行、平安、兴业。

主线三:预测未来的好方法也许就是创造未来,优质银行的模式优势有望长期跑赢,建议关注:宁波、常熟、邮储。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疫情反复超预期等。

来源:[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雒雅梅] 日期:-02-06

南京中央路东北虎:

.02.10 记录贴直接上图

出来玩账户像个250

#保利发展# #保利地产# #南京银行#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杨洁

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探究信贷投放的重点流向,《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具体来看,多家银行对信贷投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制造业、“专精特新”、普惠金融等领域仍是主要发力点。

在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国有大行积极履行大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为实体经济“输血补气”。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坚持靠前发力,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尽管今年1月份实际工作日数量受到春节假期影响,但截至1月底,全行投放公司贷款超9000亿元,净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结构上来看,重点支持制造业,截至1月底,全行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净增超过2000亿元,是去年1月份增量的2.1倍,其中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净增近1000亿元,是去年1月份增量的1.8倍。

今年以来,随着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有效回升,农业银行贷款投放总体延续的良好势头。《证券日报》记者从农业银行获悉,该行今年将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好涉房贷款、基础设施基金配套融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时,加大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贷款投放力度。

普惠金融是建设银行三大战略之一。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行将继续加大对小微制造业、信用贷款、首贷户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关键领域工作落地,持续提升综合客户服务能力。

《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中行持续以金融力量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实现“开门稳”。例如,中行陕西分行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实现全省“专精特新”企业100%触达。

多家股份制银行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为今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贡献金融力量。《证券日报》记者从中信银行获悉,多地分行为先进制造业开辟绿色通道、助力外贸企业走出去、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纯信用贷款产品等。

记者从南京银行上海分行获悉,该行立足服务上海区域、服务实体经济,1月份信贷投放重点继续围绕小微型企业普惠业务、科创型企业展开,持续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特别是针对初创期企业,通过区别于传统信贷的评判眼光提升贷款获得性。

杭州银行公开信息显示,1月份该行信贷投放好于去年同期,贷款增量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约20%,主要贷款投放方向为对公贷款及普惠小微贷款。预计全年信贷投放总量会高于去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信贷数据表现强劲,从结构上来看,中长期信贷占比较高,说明企业主体对未来的信心有所恢复,从而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进而带动就业及居民消费意愿。预计一季度,企业端投资意愿将进一步增强,信贷增长则与之相匹配,二季度居民端的按揭贷款需求将有所增长,推动经济向上向好,实现全年经济稳增长目标。

宋清辉:

财联社2月10日讯(记者 史思同)“我正在考虑要不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存在银行,最近美元存款产品的利率很高。”正在关注理财产品的张先生发现,目前很多银行的美元存款产品利率都高达5%以上,比火爆难买的大额存单利率都高出不少,这让他很是心动。

财联社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包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部分国有大行在内,不少银行的美元存款产品的利率最高都达到了5%以上。其中,江苏银行美元存款利率高达5.5%,厦门国际银行也曾一度在5.5%。

相较于人民币存款利率一路下行,美元存款产品的高利率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无疑是一种诱惑,也引起不少关注。然而,分析人士却明确指出,存款产品虽安全,但美元存款高息诱惑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汇率风险,还需投资者多加考虑。

多家银行美元存款利率超5%

张先生告诉财联社记者,他平时投资理财的风格相对较为保守,主要是以银行理财和基金为主,但是来,他不仅基金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就连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也难保收益。于是他决定再分配出一些资金放入银行存款中,以求保本保息。

但是他发现,这一年来人民币存款的利率不断下降,稍微高点的大额存单则是“一单难求”, 而相比之下,美元存款产品的利率却逆势而上,不少银行都在5%以上。

据财联社记者走访了解,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城商行1年期的美元存款产品的利率都达5.0%,江苏银行等部分城商行利率甚至高达5.5%以上。

“我们目前美元存款利率最高是5.5%,1年期,1万美元起存。”江苏银行北京某支行网点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财联社记者,该行目前推出的美元存款产品有4种,3个月存期2000美元起存利率是4.8%、1万美元起存是5.0%,1年存期2000美元起存利率是5.3%、1万美元起是5.5%。

同时,利率也一度曾达5.5%的还有厦门国际银行。据厦门国际银行北京某支行网点理财经理介绍,该行上周刚进行了调整,调整前利率最高达5.5%,但目前下调到了5.35%,而该款产品的存款期限也是1年,存款金额为7000美元到50000美元,起存金额比江苏银行稍低。

此外,杭州银行美元存款产品的利率也站上了5.3%之多,但对应的门槛则稍高。据悉,杭州银行美元存款产品最高利率5.3%的存款期限为13个月,起存金额为10万美元。不过整体而言,该行美元存款产品存款门槛偏低,最低起存金额是100美元,最低存期为3个月,同时利率也相对较低。

而国有大行方面,虽有部分银行美元存款利率也在5.0%以上,但均在起存金额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中,交通银行1年期的美元存款利率最高可达5.1%,起存金额为10万美元;而工商银行1年期的美元存款利率最高为5.0%,起存金额也是10万美元。

面临如此“高息”诱惑,张先生在心动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心。“虽然利率不错,但我手上并没有美元现金,如果现在换汇去存款的话,未来到期换回人民币的时候,不知道汇率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实际上,厦门国际银行该理财经理也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美元存款产品利率确实较为可观,但也要看投资者平时是否有兑换美元的需求,否则还是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汇率风险。

投资者“换汇上车”要不要?

“投资者不能只关心收益,还要关注汇率可能的变化。”对于部分“蠢蠢欲动”的投资者,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提示称,今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高,可能会存在汇率风险,此时“换币上车”还需多加考虑。

他指出,一方面,美元存款利率上升主要是受美联储加息所影响,但从加息进程及市场表现来看,今年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已经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今年中国实体经济面预计会出现强劲的复苏,有助于推动人民币资产收益上升,而实体经济强劲增长也会提高人民币资产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因此,人民币存在一定的升值预期,同时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收益差也有可能会缩减。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同样表示,投资者仅关注美元存款利率绝对水平不够,除了关注美元兑换成本,还要关注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内外环境看,美元走势偏空,而对人民币比较有利。另外,综合考虑美国通胀,美元实际利率优势要打折扣。”

不过,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认为,此时“换汇上车”也未尝不可。“从银行产品设计来看,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应尽量选择存1年期以上,因为这样可以有效把控汇率波动风险,性价比最高。”

对于目前环境下的投资建议,宋清辉表示,投资者应谨慎选择投资理财产品。一是应尽量选择流动性较强的产品,方便随时撤退。二是应尽量分散投资,以对冲投资风险,进而实现收益最大化。

周茂华也指出,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需对投资品属性特征,交易规则费用,风险等有较为充分了解,选择与自身风险、收益相匹配的产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例如汇率波动往往较大,对投资者专业知识与抗风险能力要求高一些。同时,投资者还要关注自身闲置资金流动性需求。”他补充道。

此外,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也指出,美元存款利率高企,确实很有可能促使更多人换汇存款,但投资者需要注意汇率的波动,尽可能把控收益。同时他表示,虽然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整体预期向好,但并不能排除资本市场后续出现波动以及走弱的可能,建议一般投资者还是以稳健为主。

秋天的两只小鸡:

更多调研录音、深度研报请关注: "秋天的两只小鸡"。

投资摘要:

每周一谈:制造业贷款高增 居民消费意愿弱

2 月3 日,央行发布 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3.99 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 万亿元,同比多增1.36 万亿元,以下主要对贷款投向进行分析。

融资成本压降 制造业贷款高增

年末,金融机构对公贷款余额139.36 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较21 年末提升2.6%,全年新增对公贷贷款16.77 万亿元,同比多增4.63 万亿元。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较上年低34bps,有效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

制造业贷款保持高增速。 年,制造业各项贷款新增4.7 万亿元,增量为 年的1.7 倍,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3.8%。制造业贷款高增主要与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积极做好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投放工作有关。

项目配套融资拉动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增长。 年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32.67 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长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对于重大项目的配套融资,截至 年末,已投放约7400 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2700 多个,项目的配套融资需求对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增长形成有效支撑。

重点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新发放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民营企业,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加4.59 万亿元,占新增对公贷款的27%。截至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8 万亿元,同比增长23.8%。

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 万亿元,同比增长38.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全年增加6.01 万亿元。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9.82、5.68 和3.08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34.9%和59.1%。

居民消费需求受抑制 政策转向下将逐步修复

年末,本外币居民部门贷款余额为74.94 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21 年末低7.1%。金融机构全年新增居民部门贷款3.83 万亿元,同比少增4.09万亿元。

居民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 年末,居民经营性贷款余额18.9 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较21 年末低2.6%,全年增加2.68 万亿元,同比多增793 亿元。

居民消费性贷款需求受到抑制。22 年末,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17.25 万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21 年末低5.4%;全年增加6755 亿元,同比少增7646 亿元。主要因为消费贷及信用贷需求受到抑制,预计23 年随着疫情扰动减弱,消费信贷需求将得到修复。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大幅下滑。22 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 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较21 年末低10%。主要因为地产企业风险事件频发,销售端持续低迷。23 年随着地产“三支箭”政策逐步实施及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居民消费能力及意愿将逐步修复。

投资建议:对银行板块而言,目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安全边际。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经济探底回升,银行有望取得超额收益,可以关注年后银行开门红情况及经济指标的改善情况。我们建议关注两类银行:第一类为23 年基本面修复明显的股份行,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第二类为区域经济具有韧性的优异城农商行,比如江浙地区的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新冠疫情持续恶化风险。

来源:[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汪冰洁] 日期:-02-06

梧桐投资888:

最近提前还贷款上了热搜,银行股也因此下跌,原因是优质贷款被提前还贷,银行利润会下滑,其实对银行来说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知道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是指把本金和利息每个月还款的数量是相等的,在银行里面通常来安排这样的还款方式的时候,在你贷款比方的情况下,在前还的钱主要是利息,就相当于是你把的贷款的利息基本上已经还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这你还的开始是本金了,如果这个时候你申请说对银行里面说我要提前还贷,对不起,其实你少还不了多少钱,就意味着说你的本金其实减少的还并不是很多,这时候商业银行一计算,也许原来你贷了100万,你计算说你大概还需要再还70万或者是80万,你说我在过去还了那么多钱,因为主要的是利息,你把的利息基本上都还的差不多了,这是等额本息还款,如果你的还款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半的时间,就不再建议你提前还款了。如果是等额本金的话,如果你还款已经还了2/3的时间了,就只剩1/3,这时候也不建议你来提前还款了,因为其实你把本金已经都还的差不多了,如果提前把它都还了,也并不是很合算了。建设银行(SH601939) 兴业银行(SH601166) 南京银行(SH601009)

无之:

本周A股延续春节后的调整,各类指数普遍回调,创业板指以-1.35%领跌,沪深300下跌0.85%。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周大盘走低背景下,部分热点指数继续攀升,ChatGPT火热带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板块人气升高,代表成长股指数的中证1000(即我们目前主要持有的权益资产)逆势上涨0.73%。债市方面,国债窄幅震荡,国债现货收益率本周收平于2.89%,国债期货微幅上涨。

备受市场关注和期待的1月份金融数据于本周发布,1月份是全国疫情放开并全民感染后的第一个月,各类政策支持力度都很大,市场对一月份的金融数据是比较期待的。1月新增社融5.98万亿元,同比少增1959亿元,余额增速进一步降至9.4%。在总量少增的情况下,贷款表现优越,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虽信贷高增,但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挤压了其他融资渠道的增长,包括表外未贴现票据、企业债券,同比均呈现少增,尤其是企业债券同比少增4352亿元,拖累社融总量。

与社融总量少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月存款仍维持高增长,M2同比进一步升至12.6%,仅次于4月12.8%的高点,创下近六年半新高。社融与M2增速之差进一步走弱。1月份天量的信贷开门红实际上延续了“企业强、居民弱”的结构特征。居民部门目前典型的行为特征是:居民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股票连年亏损,信托暴雷,债券收益率跑不过房贷,债基甚至出现亏损。80后缩减消费,开始为自己的养老储蓄,提前归还房贷。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出现存款连续高增,居民信贷萎缩,消费和房地产很难出现本质上的好转。

从开始的提前还贷潮正在越演越烈。目前除核心的一线城市以外,全国各大城市都在下调首套房的贷款利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个城市将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4.1%以下,其中,利率3.9%的有10个城市,利率3.8%的城市13个,利率3.7%的有5个城市。而早期买房的存量房贷很多都是5.5%以上,甚至高于6%,这部分贷款是银行最优质且回报最高的资产,银行为提前还贷的购房者设置门槛、障碍,包括关闭线上申请通道、捆绑理财销售、设置提前还贷额度等,导致提前还贷难。据统计,北京、上海提前还贷排队时间分别为1-2个月以上、2-3个月,广州、深圳均在1个月以上,南京部分银行需排队6个月。

综上,目前房地产仍未见到明确转暖的迹象,银行资产端面临提前还贷潮的挤压,资金端存款连续高增且存款利息未能显著下降,银行的经营压力不小。权益方面,我们仍然不触及金融地产占比高的上证50和沪深300,坚守代表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债券方面,我们认为降低存款利息和降低存量房贷利息势在必行,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仍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最近收到南京银行的信用贷款短信,利率已经下调至3.28%,附图,并请君珍惜2.9%的国债。

ice_招行谷子地:

下个月进入年报周期,2年前拉黑的银行批量解黑,拉黑名单里仅保留永久拉黑的中信银行,渝农商,和今年刚刚追加拉黑2年的邮储银行。

民生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移出黑名单。

Liu89:

从目前来看,当前苏浙沪地区经济与正循环发展已进入 历史黄金时期,地处该地区的优质上市银行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在疫情后经济 复苏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戴维斯双击”。江苏银行(SH600919) 杭州银行(SH600926) 苏州银行(SZ002966) 南京银行 四个优中选优还是江苏银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