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gzw111:众生药业(sz002317)

gzw111:众生药业(sz002317)

时间:2019-12-28 20:11:27

相关推荐

gzw111:众生药业(sz002317)

GZW111:

众生药业(SZ002317)

咱不是医学专业,仅从一般的认知角度尝试理解一下图片信息。

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近期很多人说,老美花了多少经费研发辉瑞P药,咱们科技水平和投入的经费远不足支撑XG特效药上市。类似的这类说法很多

个人理解:

1、国产的几款XG特效药,基本都比辉瑞的P药和小日本的盐野义研究、临床上晚不少吧

2、国外的XG特效药的研发成功起码提供了路线的方向、范围等,可能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参考,极大的提供了帮助和参考

3、国内病毒研究、疫苗研究等厂商、机构研究所的高端人才大部分都有海外留学、研究、工作的经历,他们的判断、能力,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不会轻易去瞎搞乱来,肯定是有一定的把握才立项进行研究、临床等工作

4、其他请大伙补充

看多的,有很多理由看多

看空的,更有N种理由看空,随便一句话,大家就心慌慌了

谨慎参与,风险第一!

广生堂(SZ300436)

科兴制药(SH688136)

科兴制药(SH688136):

1月2日晚间,沪深两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供投资者参考: 重大公告>>> 科兴制药: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II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科兴制药公告,全资子公司深圳科兴药业有限公司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II期临床研究成... 网页链接

布鲁塞尔的HUNJUN:

科兴制药(SH688136)

走了走了 回本而已

跑慢了

大鸟国国王:

复星医药(SH600196)确定真实一家在11月就完成了一次产能爬坡 月产能单厂900万瓶。

根据压片机效率,华润与协和如果愿意的情况下,一个月二家厂弄个300-500万瓶问题也不大。

现在全网脱销,最新收到货的已经日期是12月13号的。

有人如果说从8月投产到现在只卖掉500万瓶 我是不信的。

科兴制药(SH688136):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3日讯,有投资者向科兴制药提问, 董秘您好,前几天有个报道说有个医生打干扰素抗新冠的,请问它可以用在新冠治疗上吗 公司回答表示,投资者您好,干扰素是临床治疗重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干扰素除了... 网页链接

易仿达中小盘:

康希诺(SH688185)科兴制药(SH688136)智飞生物(SZ300122)

从年初开始,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完全打乱了我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交通停运、工厂停工、开学延迟……世界各地的人们多次经历了疫情。但是这一次,人们沉稳与淡定了很多,因为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抗疫经验: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科研人员也研制出了对抗新冠病毒的疫苗,并且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都积极去接种疫苗。我们有底气相信,只要我们慎终如始、积极备战,定能守住抗疫战果,迎来战“疫”全面胜利的那一天。

我们都知道,有一轮疫情是由在印度首先发现的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德尔塔引发的。而近期的疫情主要由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看到这儿,可能很多同学会有疑惑:新冠病毒为什么会变异呢?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从“病毒的变与不变”这个大的角度去解读这个问题。

你了解病毒吗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的病毒超过5 000种类型。

提及病毒,很多同学都避之唯恐不及。的确,现在发现的约有160种病毒能致人患病,常见的有引发感冒、流感和水痘等一般疾病的病毒,还有导致天花、艾滋病、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等较为严重疾病的病毒。有一些疾病虽然并非由病毒直接引起,但是与它们有关。当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致病可怕的,有的病毒也有可爱的一面,甚至可以救命。

病毒的种类繁多,形状结构各异。大部分病毒都是球形或者是接近球形的,少数为杆状、丝状、砖块状、蝌蚪状等。很多病毒呈立体对称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种: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结构、螺旋对称结构和复合对称结构。大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300纳米,一些丝状病毒的长度可达1 400纳米,但其宽度只有约80纳米。根据病毒的基因(RNA或DNA),病毒可以分为5类: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正单链RNA、负单链RNA。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不能独立生存,往往只能“寄人篱下”,依靠寄主细胞提供的物质与能量完成生命活动,并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繁衍下一代。病毒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引入感染细胞进行复制,然后损伤宿主细胞功能,对宿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冠状病毒就是入侵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呼吸障碍,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病毒为什么会变异?

总体而言,世界上不存在不变的病毒,只是病毒变异的速度和频率有所差异。如果快速变异和多变,这样的病毒就可能对人造成更多的危害,也比较难以对付。新冠病毒就属于这样多变的病毒。

病毒的变化,与其大小、结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病毒一般主要由2种成分组成:一是遗传物质,即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二是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病毒的遗传物质。部分病毒能够形成环绕在外的脂质包膜,从而协助和保护其入侵宿主细胞。

当然,病毒发生变异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由于病毒需要进入宿主的细胞中进行核酸(RNA或DNA)复制,就有可能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尤其是只有单链DNA或RNA的病毒,一旦发生复制错误,就难以纠正。而双链DNA或RNA病毒尽管也会因复制而发生错误,但由于还存在另外一条单链,可以及时修复错误的单链,所以单链病毒(例如新冠病毒)比双链病毒容易发生变异。

另一方面,病毒有蛋白质形成的“外衣”和脂质包膜环绕在核酸之外,用以包裹和保护遗传物质,并同时让病毒容易入侵宿主细胞。因此,在它们的蛋白质“外衣”和脂质包膜上会有抗原成分的变化,一是抗御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如体液免疫(B细胞产生的抗体)和细胞免疫(T细胞)的抗御作用而产生变异;二是通过改变蛋白质“外衣”和脂质包膜,能更容易入侵宿主细胞,也造成了病毒的多变。

此外,新冠病毒容易变异的另一个原因是,它采用病毒聚合酶帮助复制。病毒聚合酶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中起核心作用,新冠病毒利用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复制和转录其基因组。RNA聚合酶不具有核酸酶(校正)活性,因此新冠病毒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核苷酸的错配率比较高,容易发生变异。

病毒变异的方式又有多种,如抗原漂移,即病毒DNA或RNA上单个碱基发生突变,然后积累到一定数量形成较大的变异,新冠病毒变异较快的原因可能就是如此。此外,另有抗原转变,即基因重组或基因重配,还有一类是基因排序错误。

病毒“变身”多

新冠病毒就新冠病毒而言,现在研究人员已经比较了解的变异毒株估计有上百种,其中有在英国首先出现的变体阿尔法、在南非首次发现的变体贝塔、在巴西首先发现的变体伽马、在印度首先发现的变体德尔塔,这4种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需要关注的变体。现在又新增了拉姆达变体,是8月首先在秘鲁首都利马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于11月再南非发现。

这些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共同特征都是在刺突蛋白位置有了变化。刺突蛋白是病毒用来解锁进入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病毒是冠状病毒科中的一种,它的结构也拥有蛋白质组成的衣壳,还有由脂质和糖蛋白组成的包膜。

新冠病毒直径为60~220纳米,其最外层具有包膜结构,在包膜结构上又有3种蛋白(抗原):刺突蛋白(S)、小包膜蛋白(E)和膜蛋白(M)。另外,少数其他种类的冠状病毒包膜结构上还有血凝素蛋白(HE)。

新冠病毒的S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并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M蛋白则参与了病毒包膜的形成与出芽过程;E蛋白和HE蛋白可能与新冠病毒早期吸附有关。现在的新冠变异病毒关键变异点大多位于S蛋白上。例如,德尔塔变异毒株发生了15处突变,有6处发生在S蛋白上,其中又有3处比较关键。被称为L452R和E484Q的基因突变发生在S蛋白与人体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结合的区域,L452R能增强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E484Q能帮助病毒避免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同时,德尔塔变异毒株的第三个基因突变P681R也能使病毒更有效地进入人体细胞。所有这些突变结合起来,就使得德尔塔变异毒株能部分避开人体内的一些中和抗体,并容易入侵人体细胞,因而传染性更强。

对新出现的拉姆达变异毒株,研究人员通过对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病毒库中1908个拉姆达变异株进行测序,发现了两类高度保守的突变,拉姆达的S蛋白上有6个单氨基酸突变。而且,阿尔法等4个变异株和拉姆达变异株都在S蛋白上的L452R位点上有突变,这就形成了它们变异的共性。而这一点也助于研究新的药物和疫苗。

流感病毒

与新冠病毒相似的多变病毒还有流感病毒,包括既能感染人又能感染禽类的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内部的核心由单链核糖核酸及核蛋白组成。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每型又可区分为不同亚型。当抗原发生较大的变异时,与前次流行株完全不同,是抗原的质变,称为抗原株变,此时可产生新的亚型。由于人们对新的亚型缺乏抗体,因此流感病毒常可引起大的流行。

不同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行程度是不一样的。甲型变异较快,每2~3年可发生一次,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变异较慢,常引起局部流行,迄今未发现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丙型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侵袭婴幼儿,不太容易引起流行。

流感病毒的变异同样也可以由病毒表面包膜上的糖蛋白抗原引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细胞凝集素(H),另一种为神经氨酸酶(N),流感病毒包膜上的抗原有14种特异性的H和9种特异性的N。由编码H或N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一种宿主细胞感染两种不同的流感病毒时,基因组片段易发生重组;来自不同宿主,如禽类、猪等的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基因交替。这些不同的H和N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极为多样的毒株,形成了各种亚型病毒,有的毒力较强,有的毒力较弱,致病力从无症状感染到几乎100%死亡不等。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尽管也是单链RNA病毒,但变异相对而言较少。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长度约为970纳米,外面也有包膜。埃博拉病毒主要包括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埃博拉病毒,以及变异的新型埃博拉病毒5种类型。埃博拉平均病死率为50%,在以往疫情中出现的病死率从25%到90%不等。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造成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最主要的病原体,对人类的威胁也最大,导致的感染病死率为70%~90%,在1977年的疫情中病死率甚至高达100%。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埃博拉病毒也在变化,对塞拉利昂最早一些埃博拉病例的基因研究显示,该病毒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超过300个基因变化。

病毒变异是一种常态,而且也会造成对人的进一步伤害和对抗疫情的困难。不过,各国都在加紧研发新的疫苗来阻止变异病毒的感染。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启动了针对新冠变异病毒的广谱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计划,主要针对奥密克戎变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道路虽然曲折,但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我们最终会取得胜利。

科兴制药(SH688136):

【品大事】 科兴制药: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II 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科兴制药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科兴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II期临床研究成功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在已经完成的I期临床试验中,SHEN26胶囊显示出良好的... 网页链接

易仿达中小盘:

康希诺(SH688185)科兴制药(SH688136)智飞生物(SZ300122)

当下,奥密克戎正在流行,我们在经历病毒离每个人最近的时刻。

奥密克戎究竟是什么?它如何演变而来,有怎样的特性,有怎样的变异规律?人类对这个病毒的认识到了哪个阶段?而它又要走向何处?以一种科学的视角,了解这个病毒的方方面面,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应对疫情。

曹云龙是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原本致力于单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底,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回国时,因为新冠疫情到来,遂而转向病毒的研究。三年来,他探究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也研究相关的抗体药物与疫苗。

,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曹云龙与团队发现了DXP-593、DXP-604两个具有不重叠表位的抗体,并进行体外合成,作为「抗体鸡尾酒疗法」。但奥密克戎病毒太「狡猾」,免疫逃逸能力极强,这两个单抗药物已经同时被显著逃逸。这让整个团队很懊恼,也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这两年多来,他始终在问:「抗体药物的筛选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对病毒的理解如何还能更深入?是不是还有别的研究思路?」

今年,曹云龙基于自主构建的病毒突变预测模型,构建了一些「假病毒」,准确预测了BA.2.75与BA.5未来的进化趋势。今年10月,BQ.1.1毒株在尼日利亚被发现并开始大流行,一个月后,CH.1.1变异毒株(目前中国香港主要流行株)也被发现,而这两支毒株,早在今年7月,已经出现在曹云龙的预测名单里,与他构建的假病毒的序列高度一致。《Nature》杂志因此将曹云龙评选为年度十大人物,称他为「COVID predictor(新冠预测者)」,称赞他的工作使得我们能跟上病毒进化的脚步。

近日,围绕奥密克戎的相关问题和最新研究,媒体专访了曹云龙。这个年仅31岁的科学家很少直接给出「是」或是「否」的答案,而是会在每一个结论前加许多限定性条件。如果没有明确的研究结论,他也会诚恳地说,「你要允许科学家也有『不知道』」,而科研,就是在解决如此之多的「不知道」。

以下是媒体与曹云龙的对话:

狡猾的奥密克戎

媒体:从12月最早认识新冠病毒,到现在广泛流行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异?到现在,奥密克戎又是什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曹云龙:新冠病毒的流行经历了从原始株-Alpha变异株-Delta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的过程,但在此期间出现的变异株远不止这些,这些只是WHO(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的值得关注的变异株(VOC)。以寥寥数语描述病毒的整个变异历程是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新冠病毒携带的突变在不断累积,而奥密克戎这一高度突变的变异株据推测是在免疫缺陷人群中演化而来的。奥密克戎株内部也已经进化出诸多差异颇大的支系,最早出现的分支称作BA.1,如今在北京流行的BF.7的全称是BA.5.2.1.7,已经是奥密克戎进一步高度进化的产物。而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奥密克戎BQ.1.1的全称是BA.5.3.1.1.1.1.1.1,进化程度极高。

媒体:为什么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感染率的急剧攀升?

曹云龙:与此前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具有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这也是它的「狡猾」之处。通常情况下,人体在接种疫苗和自然感染后会建立免疫屏障,如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当病毒再次入侵时可以快速将病毒清除。而病毒在这些中和抗体的压力下进化,逃逸能力强的自然有生存优势,这就表现为奥密克戎产生突变来逃逸人体建立的免疫屏障,导致中和抗体失效,出现突破感染和再感染。

至于病毒的短时间感染率急剧攀升,已有证据表明,奥密克戎更倾向于感染上呼吸道,造成患者的咳嗽和喷嚏,加速飞沫传播,这可能是使得奥密克戎本身感染性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奥密克戎的传播特性是指数扩增,只是我们当初的限制政策将这种指数扩增限制为局部扩张。

媒体:请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免疫逃逸?什么又是「抗体中和」?

曹云龙:当人体暴露于病原时(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部分。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发挥关键作用。抗体通过与病毒颗粒结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从而达到「中和」的目的。而病毒为了在群体免疫的环境中流行,就会自然地产生突变来逃逸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或者说,只有具备足够免疫逃逸能力的病毒突变体才能够存活下来并继续流行。

媒体:奥密克戎的免疫逃逸能力究竟有多强?

曹云龙:很强。例如,近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BQ.1.1.10、CH.1.1、XBB等对于三针灭活疫苗接种者的血浆显示出严重的逃逸能力,导致我们几乎测不到中和滴度(编者注:抗体浓度);即使是接种三针疫苗后又感染BA.1、BA.2、BA.5乃至BF.7的康复者,其血浆对于最新的XBB等突变株的中和滴度也下降到了接近检测下限。

媒体:有一种观点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人类感染中表现出毒性以及危害减弱的趋势,致病性和致死率也更低,是否是这样?

曹云龙:我们在讨论奥密克戎的毒性时,需要区分清楚病毒的天然毒性(在没有宿主免疫背景下的致病性)以及病毒感染对群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在宿主免疫背景下的致病性)。

病毒的天然毒性与其突变和演化是息息相关的,由于突变的随机性,病毒的天然毒性变化也带有随机属性。致病性需要考虑多种现实因素,在评价一个病毒的致病性时,也没有办法跟人体的免疫力区分开来。

奥密克戎变异株在真实世界的人类感染中表现出病毒危害减弱(致病性降低)有很大原因是由于疫苗接种以及既往病毒感染使人群具有相当的免疫基础导致的,而不能武断得出病毒本身毒性降低的结论。奥密克戎更倾向于感染上呼吸道,而较少深入肺部和其他器官,这可能是使得奥密克戎本身致病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需要提示的是,在天然毒性层面,新冠的原始株、阿尔法株到变异株德尔塔,天然毒性是上涨的,德尔塔到奥密克戎BA.1,毒性是下降的。但在奥密克戎的变异株中,从BA.2到BA.5,天然毒性是上涨的,也就是说,现在国内正在流行的BA.5支系的天然毒性是高于BA.1和BA.2的。虽然这些都是通过动物模型得出的结论,但至少可以说明新冠的天然毒性存在波动,变强和变弱都是随机的。

对于没有经历过免疫的人群,感受到的毒性更倾向于病毒的天然毒性。在群体免疫之后,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致病性越来越弱的趋势,但是第一拨是很难熬的。

我们一定也要去关注病毒的天然毒性,因为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那些有免疫缺陷的人群,他们没有很好的免疫力,一旦感染,他们受到的伤害与病毒的天然毒性相关性更高。很可惜,对于流行株的天然毒性的研究,往往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或是社会面感染的回顾性分析,这些都要在流行之后的3个月,甚至半年之后才能给出准确评估。正因如此,我们对于高危人群的保护一刻也不能松懈。

12月20日,广东东莞万江社区医院发热门诊,等待就诊的患者

「临床上,二次感染的重症率会比第一次低」

媒体:许多专家提出,「感染新冠半年内通常不会再感染」,您是否认同这个说法?感染后再感染的窗口期一般会有多久?

曹云龙:对于目前国内的流行株,「感染后半年内通常不会再次感染」这个说法对于同一毒株基本正确,这是由体内抗体水平的衰减速度决定的。但如果出现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新毒株,特异性地使之前产生的抗体失效,就可能更早地发生再感染,这种情况下很难判定感染后多久会发生再感染。而且,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各有不同,差异较大。

媒体:感染过一次新冠的人所产生的抗体,在防止二次感染上能起多大的效用?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感染过一次,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

曹云龙: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一种毒株后,短时间内一般不会再感染同一种毒株,即使感染也会迅速唤醒之前的免疫记忆而快速清除病毒,不会造成严重的症状。而因为新冠病毒处于快速的进化之中,目前世界上发生的二次感染与第一次感染的通常是不同的毒株。感染A毒株后,对B变异株的保护作用取决于A与B两种毒株之间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特别是某些重要的产生中和抗体的位点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通常交叉保护作用越好。

自然感染所诱导的免疫确实是最强的,会直接给上呼吸道提供免疫屏障,但感染的副反应远远高于疫苗的副反应,特别是对脆弱人群。所以不能把自然感染等同于接种疫苗。即便现实是通过自然感染去建立群体免疫这条路可能无法避免,但不推荐去主动感染。

媒体:以您观测到其他国家的数据来看,比如以色列、欧美等国家,人们的再感染状况是怎样的?

曹云龙:一个人一年感染多次以上已经属于正常。绝大部分国家在过去的一年都经历了3-4次重大感染高峰。

媒体:二次感染会比第一次感染时症状更轻吗?多次感染是否会对个体产生更大的危害?

曹云龙: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虽然不能有效预防新毒株的再感染,但对于重症和死亡的减轻仍有不错的保护作用。从目前国际数据来看,二次感染的重症率会比第一次更低,致死率也会下降,但具体情况也取决于感染的具体毒株的致病性。目前还没有严谨的临床分析表明,二次感染的轻症比例是否也会下降。

媒体:有研究论证目前的奥密克戎会产生后遗症吗?如果有的话,会是什么症状?

曹云龙:当讲到新冠「后遗症」,有人所谈论的后遗症是疾病造成的终身存在的损害,有人描述的是国外叫做Long Covid(以下译为「长新冠」)的状态,后者在WHO的定义是指最初感染新冠病毒3个月后症状持续存在或出现新症状,且这些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关于长新冠的存在,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

长新冠的症状范围比较广,包括:严重疲劳、认知功能障碍(“脑雾”)和心悸等。它确实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比例不会很高。目前确有初步临床证据表明,多次感染的人得长新冠的几率会更多些。关于是否存在伴随终生的损害,国际上目前还没有数据可以下结论。

疫苗和药物能否追得上病毒

媒体:本轮疫情的感染者中有很多人已经接种过多针疫苗,国外也有两次甚至多次感染者,疫苗品牌不同、接种方式不同(已有的注射或者吸入式),会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吗?如果防感染的作用有限,我们是否还需要去接种现有的疫苗?

曹云龙:一个很讨厌的事实是,目前,我们现有的所有疫苗,无论是mRNA疫苗,还是灭活疫苗,对于新的毒株的感染预防作用都较弱,压制病毒传播的作用都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疫苗诱导的抗体由于免疫逃逸无法高效中和病毒,同时抗体的浓度随时间衰减的厉害。此外,奥密克戎是在上呼吸道复制为主的病毒,目前主要的疫苗接种形式是肌肉注射,抗体主要循环在血液中,到肺部就已经有非常大的衰减,更难以到达上呼吸道黏膜,而感染是病毒进入体内时,上呼吸道黏膜的瞬间反应。但是病毒进入体内之后,会激活我们的天然免疫系统,比如接种疫苗之后所产生的记忆B细胞,只需很少的量,就能控制病毒的繁殖,所以现有的疫苗都可以有效预防重症,因此疫苗接种依然很重要。

与注射式疫苗相比,吸入式疫苗直接作用于上呼吸道,可以更高效地在上呼吸道形成黏膜免疫,对防感染的效果应当要优于其他现有疫苗,防重症的效果应当与注射疫苗差不多。

媒体: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差别是什么?

曹云龙:mRNA疫苗整体产生的抗体能力是要强于灭活疫苗的,随之而来的代价是它的炎症反应要大不少,比如,有的人群会产生强烈的疲劳、疼痛,发烧,高烧,这都是等价的。mRNA疫苗产生的抗体依然是在血液里,进入上呼吸道的也很少。此外,mRNA疫苗也无法避免抗体衰减,刚接种完的前两个月还具有防感染效果,但把时间拉长到半年以上,它与灭活疫苗没有本质差别。防重症上,现在的临床数据看mRNA疫苗与灭活疫苗基本是一样的。

媒体:疫苗防感染与防重症的机制分别是什么?

曹云龙:防感染的效果取决于暴露时有效抗体的中和滴度,而防重症的效果取决于病毒侵入后免疫系统的响应速度。换句话说,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目前的疫苗防感染较弱是因为其诱导的抗体中对于突变株的有效抗体比例较低,而且大部分人距离接种第三针疫苗已经过去很久;接种疫苗可以防重症是因为,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些有效抗体的记忆B细胞(虽然这个比例在降低),这些记忆B细胞在病毒侵入后可以很快被激活,在3-7天内很快产生新的抗体,从而可以有效防重症。

媒体:疫苗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是重要的屏障,但这些有基础病的人群,也会因为担心疫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而没及时接种,也有人因自身免疫缺陷或其他身体原因,不适合接种疫苗。对于这类人群,还有哪些措施可以防止感染或者重症?

曹云龙:疫苗的安全性是经过临床验证的,特别是灭活疫苗的副作用很小,接种的副作用远远低于感染的副反应,对于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来说,疫苗接种是最安全的选择也应该是首选。对于老年人或免疫缺陷人群等不适合疫苗接种或疫苗接种后免疫效应差的人群,还可以选择单抗药物来作为长效预防或暴露后预防。

12月28日,西宁市城中区南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

媒体:目前有一种说法是,本轮疫情感染过后,人们可能会产生群体免疫,这种群体免疫是否可以替代疫苗的效力?

曹云龙:需要区分是通过群体免疫防感染还是防重症。如果是防感染,群体免疫的保护效力仅限于同一种毒株,或高度相似的毒株,不能完全防止新突变株的感染,通过群体免疫来阻断病毒传播是不现实的。如果是防重症,目前临床数据确实表明群体免疫能显著降低重症率,但是代价是惨痛的。单纯从免疫效果上来讲,感染过一次的效果相当于一次疫苗接种,但由于感染的副反应远远大于疫苗接种的副作用,因此不能企图用感染来代替疫苗接种。对于已经感染并康复的人士,短期内就不必再接种疫苗加强针。

媒体: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好的特效药了吗?

曹云龙:目前市面上的新冠药物,主要有小分子和抗体两大类。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如Paxlovid,属于抗病毒药物,对于降低病毒载量非常有效,在前5天内使用对于重症的阻断效率是很高的。Paxlovid也有几个问题,一是容易复阳(停药后病毒载量反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复阳后再吃一个疗程解决;二是,根据美国在奥密克戎时代的调研,它对于65岁以下的接种了疫苗的人群效果不明显,非高危人群没有必要吃这个药;三是,使用场景受限,很多有基础疾病的人,如果同时在服用一些药物,会跟Paxlovid有很多排斥反应,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它目前的价格也很高,公众接受起来也有难度。

此前,国际上已经获批了十多款抗体药物,抗体药物的有效性毋庸置疑,治疗和预防的效果都很好,但是最大的痛点是很容易被病毒逃逸。目前获批的抗体药物都已经被逃逸了。

媒体:广谱有效疫苗与药物研发的难点究竟在哪里?

曹云龙:广谱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难点在于,病毒突变速度很快,远远超过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速度,而我们对病毒突变规律的把握仍然不足,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规律的了解更加不够。即使是对当前流行株「广谱」的疫苗与药物,也很容易被后续新出现的突变株逃逸。

进行临床开发的抗体药物,在当时都是最好的抗体,对当时的流行株都很有效,但由于临床开发需要很长时间,怎么确保它还对一年后的病毒有效?这像是一个无解的难题。那我们就要去预测一年之后病毒的突变,这也是我目前在做的主要工作。

媒体:,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您的团队提出了「抗体鸡尾酒疗法」,推动了当时临床上的治疗,这种「鸡尾酒疗法」在面对奥密克戎的时候,是否依然有效?

曹云龙: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就是我们希望能找到两个结合位置不同的中和抗体组合成为抗体药物,这样很难被单一病毒突变完全逃逸。但是新冠病毒的厉害之处是可以进化出多个突变位点,使得两个组合抗体同时失效。事实上,目前临床获批的抗体「鸡尾酒」药物都已失效。我们后来吸取这些之前研究中的教训,痛定思痛,转变筛选「抗体鸡尾酒」的思路,去寻找结合位置上最不容易发生突变的抗体(也就是预测哪里最不容易发生突变),最终筛选出来的SA55是目前所有公开数据的单抗中唯一一个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并对所有流行株有效的单抗。

媒体:就像您说的,对病毒的了解以及疫苗的研发速度,可能永远跟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面对如此狡猾的病毒,您是否会感到沮丧和困惑?

曹云龙:沮丧是在一两年之前,而现在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半。「鸡尾酒疗法」被逃逸之后,觉得一切努力都白费了,不甘心。如果没有经历当时那样的难受,我现在也不会这么坚定。那段时间带给我的更多是思考,然后继续去阅读大量的文献,加深自己的理解,寻找更新的技术,不断去拓展。必须要这样,科学家绝大多数情况下,面临的都是失败的境况,心态很重要。

困惑也是天天都有,科学家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但做科研就是为了解决困惑,困惑不会阻止我们的脚步。现在,我们已经比病毒变异的速度快半步了,是不是能够更快,快两步、三步、四五步?当我们足够快的时候,我们是否就能真正意义上赶在病毒前头,去研发疫苗,去阻断传播?这条路程需要多久,我不知道,但我们在努力去做。

病毒走向能否被预测

媒体:您被《Nature》杂志称为「COVID predictor」(新冠预测者)。您的团队预测到新冠病毒发生怎样的变异?这种预测对疫情防控有什么作用?

曹云龙:我们对于当前人群在感染病毒和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做了大量生物化学的实验测量,基于数据我们构建了一个突变预测模型,在今年7-8月份准确预测了BA.2.75和BA.5未来的进化趋势,并在9月份公开发表。今年10月份和11月份流行的BQ.1.1和CH.1.1与我们在7月份构建的假病毒序列高度一致,也论证了BQ.1.1等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很强,提前做了一些预警。

通过预测未来将出现的变异株,我们可以提前衡量现有抗体药物或疫苗效果,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提供思路,将研发窗口提前。你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够在今年年初就用上BA.5的相关疫苗与药物,BA.5可能就被压制了。如果我们提前开发抗体和疫苗,是不是就可以跟上病毒变异的速度,真正意义上阻断病毒的传播?

媒体:您在最新的研究中提到,新冠病毒呈现出趋同进化的特点。怎么理解这种「趋同进化」?接下来病毒还将如何变异,进化终点到底是在哪里?

曹云龙:「趋同进化」是指,独立进化的不同毒株演变出了相同的突变,这对于病毒进化来说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的理解是,病毒突变是为了逃避人体的免疫压力,出现趋同进化说明免疫压力在这些位点相对集中,并且这些位点的突变可以有效地逃逸人体免疫屏障。我们预测,病毒会不断在这些位点累积突变,以实现最大程度免疫逃逸。目前来看,真实世界的病毒进化确实如此。

我们现在还无从讨论病毒进化的终点,只要它持续在人群中流行,那就会和人群的免疫系统持续作斗争,不断产生突变来逃逸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我们需要持续研究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特征,尽可能实现有前瞻性地监测未来短期内可能产生的优势突变。

媒体:您在此前的公开报告中提到,目前的疫情产生了根本性变化,新冠病毒的迭代似乎出现了「阶级式的跃迁」,突然出现了上百种不同的毒株在全球扩张,这会对疫情造成什么影响?

曹云龙:此前是非常清晰的单一毒株的依次更替流行,但今年9月份以来,上百种有流行趋势的突变株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出现,且非常多突变株都比BA.5更有增长优势。目前,已知的变体已经超过500种。这些新毒株的特点是免疫逃逸能力都很强,能够逃逸BA.5康复者的血浆中和,也就是很可能造成大规模的再次感染,同时将来可能会出现几种变异株同时流行的局面。

媒体:BQ.1.1、XBB等变异毒株目前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优势毒株,并且形成大规模感染,您是否已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相比于BA.5或BF.7,XBB有什么变化?传播力和危害性是否增强?

曹云龙:我们是世界上最早注意到这些毒株并着手研究其免疫逃逸能力的团队之一。12月19日,我们在最新发表的Nature文章中,已经说明了XBB可以称为是目前为止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新冠毒株之一,即使是接种三针疫苗后又感染BA.5的人群,其血浆也无法有效中和该毒株。可以预见,即使国内已经流行过BA.5或BF.7的情况下,该毒株的进入仍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再感染。

最近,XBB又多了一个新的亚种XBB.1.5,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纽约,将近两周就打败了BQ.1.1,成为主要流行株。我们发现,XBB.1.5不仅免疫逃逸能力变强了,传播力也有很大增幅。它会在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毒株,我们需要密切关注。

科兴制药(SH688136):

科兴制药1月2日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科兴药业有限公司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II期临床研究成功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现阶段,公司正在进行“SHEN26胶囊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研究”... 网页链接

感恩佛泽福往者福来:

君实生物-U(SH688180)众生药业(SZ002317) 科兴制药(SH688136)

众生睿创3期临床试验入组完成。

将继续与各合作方加强沟通,高效、科学推进项目进程,抓紧时间 做好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就药品生产和上市申报策略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药品审评中心及时沟通和交流。

公司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满足重大公 共卫生和临床迫切需求。

众生药业这是要加速了吗?

君实生物,加油呀。

众生药业,科兴制药,他们都赶上来了。

易仿达中小盘:

康希诺(SH688185)科兴制药(SH688136)智飞生物(SZ300122)

年底,世界发现了新冠病毒的新变异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之为“奥密克戎”。

根据柯林斯词典,这个名字来自希腊字母表的第十五个字母,世卫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

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一些国家的传播率达到 100%,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传播率超过 98%

在为数百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之后,出现了奥密克戎变体,人们担心接种疫苗不会对新突变体产生同样的效果,事实上,这是一种合理的恐惧,特别是因为新变异株集中出现在疫苗已经普遍接种的地区,那么,奥密克戎传播一年造成了何种影响? 为什么奥密克戎成为最流行毒株?

年底在中国武汉市首次发现新冠病毒,该病毒是从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该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也在中国进行了测序,并于 年初在网上向所有人公布。

科学界和世界卫生组织依靠多年前使用的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来存储和跟踪各种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到 年 10 月,这些病毒的基因组数量已超过 1300 万个。

这个系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从世界不同地区分离出的病毒基因组细节的机会,并将其与新冠大流行爆发时从武汉分离出的原始病毒进行比较。

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病毒基因组由大约 30000 个单位(每个单位称为核苷酸)组成,其中包含 29 个基因,负责形成不到 30 种蛋白质,这当然表明,与人类基因组相比,病毒基因组非常小,人类基因组由 30 亿个单元(核苷酸)、超过 4.4 万个基因和数十万个蛋白质组成。

当将病毒的新分离株的基因组与原始基因组进行比较,并且新基因组和原始基因组之间存在差异时,新分离株被称为“突变体”,这种差异是由于基因突变或病毒与其遗传物质在患者体内产生新病毒繁殖过程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这些突变或错误的过程是随机发生的,因此,可能发生在病毒基因组的任何部分,对其严重性、传播速度和感染能力产生负面或正面影响,因此,并非每个变化(每个突变体)都是重要或危险的。

突变体命名系统为每个突变体提供了一个用于科学参考的特殊代码和一个用于媒体的简单名称

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检测到数以千计的病毒变种,最初以首次分离出变种的国家或城市的名称来称呼,其中包括英国变体、南非变体、印度变体和巴西变体。

然而,这种命名方法包含了对突变体出现国家的一种污名化,因此,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命名系统,为每个突变体赋予一个特殊符号,用于参考文献以及科学和医学界,并为媒体使用另一个简单的名称,以便于与公众交流。

新名称以希腊字母为基础,对当时存在的变异体进行追溯命名,例如,英国出现的变体从英国变体重命名为阿尔法(Alpha)变体,并获得代码 (B.1.1.7),而南非变体被称为贝塔(Beta)变体,并获得代码(B .1.351)。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其重要程度将突变体分为几个主要类别:

受监视和追踪的突变体:这些是已被证明或预期具有危险性的突变体,包括阿尔法(Alpha)变体和贝塔(Beta)变体等。

应密切监测的突变体:这是指病毒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的区域发生变化的任何突变体。

受关注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表现出更高的风险、传染性或传播速度增加的变体。

具有严重后果的突变体:这些是表现出严重后果的突变体,例如已知诊断方法无法诊断它们,或已经疫苗对其无效的突变体。

其他突变体:不属于前四类的任何变种,通常是无害变种,对增加病毒风险没有影响,我们不需要对其进行监测。

37 个突变中的 15 个位于与呼吸道细胞表面的细胞受体结合的区域

关注突变体列表中的第五个变体,被命名为奥密克戎,并获得代码(B.1.1.529),这是第一个在新命名系统下命名的突变体,之前的突变体以同样的方式追溯命名。

年 11 月,从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一组患者中分离出了第一批变异的奥密克戎,其中包括感染病例前往或离开其他国家的国家,这个名单包括博茨瓦纳、南非、香港、埃及、比利时、马达加斯加和印度。

引起人们注意这种突变体潜在巨大危险的第一件事是,在负责感染启动的“S”蛋白中存在非常多的突变(37个突变),这种蛋白质与人体呼吸系统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从那里开始渗透并进入细胞,引起感染。

对新突变体基因组的初步分析发现,37 个突变中的 15 个恰好位于与呼吸道细胞表面特定受体结合的区域,这引起了对该突变体的合理关注,因为该区域的许多变化预示着两个问题:

首先,一种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说法,即由于与人体呼吸道细胞表面的细胞受体结合的能力更强,奥密克戎突变体引起感染的能力增强。

至于第二个问题,令人担心的是,“S”蛋白的广泛变化可能会影响目前每天为数百万人接种的新冠疫苗的有效性,而接种疫苗的目的是预防病毒,让生活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奥密克戎立即证明比其最接近的突变体德尔塔突变体更具传播能力

在新冠病毒发现的数千种变种中,最重要变体奥密克戎出现一周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详细报告。

该报告显示奥密克戎立即被证明比其最接近的变种德尔塔变种(以前称为印度变种)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奥密克戎就遍布全球,其传播范围覆盖了德尔塔变异体的传播范围。

与此同时,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住院率显着增加,死亡人数也在增加,这主要集中在未接种疫苗的慢性病患者身上,但对于那些接种过疫苗或之前被感染过的人而言,据观察,患病的严重程度低于以前的突变体感染后的患病程度。

在这一年中,出现了 500 多个来自奥密克戎的新变体,但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显著增加,与此同时,疫苗也被证明对预防奥密克戎仍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最近出现了二价疫苗(bivalent vaccine),第一个是针对原始病毒的疫苗,第二个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使用的监测和跟踪系统,奥密克戎变体在一些国家的传播率已达到100%,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传播率超过98%,取代了原始病毒及其所有其他突变体。

博爱198:

复星医药(SH600196)科兴制药(SH688136) 阿兹夫定,很神奇!

北京小伟万:

强者恒强,只做最强的股票的机会。龙头都赚不到钱的话,别的股票更难科兴制药(SH688136) 君实生物-U(SH688180) 众生药业(SZ002317)

GZW111:

已入组多少人 有知情人士提供一下,谢谢 科兴制药(SH688136) 众生药业(SZ002317) 广生堂(SZ300436)

科兴制药(SH68813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停牌 002186 全聚德 复牌 002387 维信诺 000045 深纺织A 公告速递 【热点】 科兴制药: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II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 网页链接

科兴制药(SH688136):

科兴制药:自愿披露关于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II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的公告 网页链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