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顾城诗集 顾城诗选集

顾城诗集 顾城诗选集

时间:2019-01-23 21:06:36

相关推荐

顾城诗集 顾城诗选集

各位点赞留言的大侠,顾城舒婷的第一本诗集谁有?谁读过?北岛是谁诗集谁有?有的请回答,十倍高价购买!!!!!!

可能是茶喝多了,睡了一个小时就醒了。这本顾城二十岁的时候我有。还有一非马诗集。

有爱情的年纪也写过几百首所谓的诗。

到如今还是喜欢短诗,可能受俳句影响吧。

翻了翻。这本诗集顾城最好的状态是1980前后。玩弄逻辑比较犀利。界限分明又情感饱满。摘几首个人喜欢的短诗送给你,祝你爱我。

【一定要远离搞文字和搞艺术的男人,尤其是搞文字的!】初中的时候,为了装文人,买了几本顾城的诗集,现在再拿起顾城的书就觉得烫手,我儿子要看,我呵斥道:不要看这个神经病的书。

顾城和原配谢烨相识于火车上,二人都是文艺青年,相谈甚欢。当顾城去谢家提亲的时候,谢烨父母并没有看上顾城,觉得一个诗人在这乱世并不靠谱。但是谢烨一意孤行,父母管不了,也就随她了。

顾城对于诗歌很在行,对于生活却特别“低能”。他常常耍孩子脾气,谢烨眼前的老公仿佛成了自己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过度的照顾,让顾城心理愈加依赖。

他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谢烨,为了爱人,谢烨不顾亲戚朋友的反对,毅然辞掉工作,在家中当起了全职太太。他满足顾城提出的所有要求,甘愿为了顾城牺牲一切。

顾城受邀参加诗歌研讨会,遇到了一个女生,那时的顾城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才子,见到他的第一眼,大学生英儿就不可自拔地坠入爱河。

自与顾城相熟后,英儿便频繁地出入谢烨与顾城的家中。1988年,顾城接受了新西兰大学的聘请,欣然前往任教。离开中国之前,顾城和谢烨前往英儿的家中同她告别。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面对分离,英儿竟然不管不顾,坦然了自己对顾城的感情,将谢烨还在一旁的事情抛诸脑后。谢烨淡定地看着这一幕,她觉得自己和丈夫是灵魂上的高度契合,非常自信悠闲地看着这一幕。后来,谢烨和顾城还是按照约定的那样,前往新西兰定居。

在新西兰市区外20公里处,顾城发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长年身处闹市,顾城无法抵挡无人区带来的惊喜,便同谢烨商量,计划在此隐居。二人加入新西兰籍,辞掉工作,在岛上买了一块地,并取名为“激流岛”。

顾城夫妻在这个封闭的小岛上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也是他创作的理想圣地。久而久之,顾城越发的“巨婴”,所有家务活都落在谢烨一个人身上。但是此时此刻,谢烨将顾城视为生命,心甘情愿地承担这一切,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丈夫。

但是,男人不要脸的一面漏出来了,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顾城对跟他表白的英儿念念不忘,经常给英儿写信,言语暧昧。这就算了,更过分的是他跟谢烨提出了把英儿接过来过三人世界。

起初,谢烨为了自己的尊严不同意,但是长期的生活压力和琐事缠身让她情绪崩溃,经常和顾城吵架,害怕顾城离开自己,为了保留最后一份夫妻情分,谢烨同意了。

英儿的感情是热烈奔放的,在她这里,顾城实现了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英儿成了顾城的情感伴侣,而谢烨也成了照顾他俩生活起居的免费保姆。

谢烨此时已年过三十,也许为了自己有个精神寄托,也许为了以后生活有依托,她苦苦哀求顾城,生下儿子小木耳。但是,孩子的到来,并没有让俩人感情升华,顾城不喜欢孩子,他认为孩子是累赘,只想活在自己的潇洒世界里。

一座无人的荒岛,一个畸形的三角恋,三个病入膏肓的人,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结局。英儿住了一段时间,新鲜感过了,她忍受不了贫穷枯燥的生活,开始计划逃离,奔向她喧闹的城市。

最终英儿卷走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和情人私奔了!离开激流岛后,英儿将自己打造成受害者,写下了《魂断激流岛》这部作品。

她描述过顾城的种种行为:他会因为英儿和别的男子一起在沙滩上玩耍而发狂,他一发狂便拿着斧子到山上砍树;他因为兔子吃得过多而将兔子活活打死,命令妻子做成兔肉春卷卖掉;他因为大黄狗叼走了自己的鸡,将最后两只受伤的鸡用钉子钉死再将它们的肉抹上毒药,企图毒死大黄狗……

这本书在大洋的另一岸引导着舆论的发酵,顾城夫妇远在新西兰,鞭长莫及。面对流言蜚语,谢烨却无心辩驳,与顾城残破不堪的感情和生活,早已经让她自顾不暇。得知自己被英儿背叛后,顾城同样陷入了焦躁不安的情绪中。

顾城无法走出感情的背叛,谢烨无法忍受低能儿丈夫痴恋她人。丈夫把对英儿的所有感情都倾注在笔下,写了一本书叫《英儿》。深深地挫败感让谢烨不堪重负。谢烨说,那时,只要有一个人说他爱我,我都会爱上他。

这个人出现了,是顾城与谢烨共同的朋友,他见证了谢烨多年来的痛苦,心生怜悯。谢烨也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她打算和追求者逃离这里。

糟糕的是,谢烨把心事坦诚布公地与顾城讲了。顾城一时之间不知所措,他一直觉得谢烨是宽松的,不管自己如何背离选择,谢烨也绝对不会背叛他。顾城慌了,他声泪俱下地跟谢烨忏悔,谢烨一句“真的太晚了”打碎了顾城所有的幻想。

“巨婴”顾城此时意识到,失去谢烨,他将一无所有。偏执的顾城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只有死人才不会离开。

1993年10月8日,谢烨回到激流岛,收拾自己的行李,与顾城做最后的告别。顾城苦苦哀求着,不许谢烨离开,两个人扭打在一起,相互谩骂,争吵。

正在暴怒之中的顾城突然停了下来,他短暂离开,再次出现的时候,手上拿着的是一把斧头。顾城红着眼睛抬手向谢烨抡过去,谢烨尚未反应之际,便倒在了血泊之中。然后顾城不慌不忙地留下遗书,带着绳子前往家门口的大树上自挂于此。#小城故事#

有幸与老艺术家同台参与建坤慈善基金会和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聆听一小时名家音乐朗诵会。看到李立宏老师耳边自然响起那一句“新鲜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我朗诵自己的作品拿稿上,李立宏老师朗诵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居然是脱稿背诵!虹云老师将近八十高龄登上高跟鞋穿着旗袍健步如飞,一下把年轻人比没了[可爱]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德] 赫尔曼·黑塞《悉达多》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鲁迅《野草》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顾城《顾城诗选》

你们惊艳了时间,惊艳了我[比心][比心]

曾买过多本诗集,海子的,顾城的,舒婷的,普希金的,毛主席的。

但实际上读得很少。

读诗需要心境,有些时刻你即使拿着书本看到了也只是文字,而不是文字里面的情感。

年少的时候喜欢写诗那是硬凑,现在自由了一些,主要随心情。

如果说多讲究格式,那还真的不到某种程度。

附昨日读的一首毛主席的诗《水调歌头·游泳》。

#今天读书了吗#这是一本精心为孩子选编的诗集,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佳作。既收录了古代诗歌的经典,如《诗经》《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优秀的唐诗宋词等;也收录了鲁迅、闻一多、刘半农、冰心、郭沫若、徐志摩、林徽因等近现代文人的经典诗篇;还收录有食指、海子、顾城、北岛、汪国真等当代诗人的作品;还有国外诗人如普希金、泰戈尔、叶芝、里尔克、金子美玲等的作品。同时,每首诗歌都配有与其意境相符合的图片,图文并茂,能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本书适合7岁到14岁的孩子阅读。目标受众群:7-14岁孩子及其家长

【理发奇遇】

马上要开学了。今天下午去理发店理发。

到了店里,恰好不用排队,只有我一个人理发。

这是一位女理发师,四十岁左右,长相很一般。五官好像努力往中间集中,脸圆圆的,有点微胖。

她干活麻利,而且理发水平很高,不一会儿,她就把我的头发修剪利索了。

在寻找二维码付款的时候,不经意间,我瞥见了她的书架。

书架不大,上下三层,书架上摆放着大概七八十本书。

我看了一下书名,有《史记》《资治通鉴》《诗经》《红楼梦》《欧也妮·葛朗台》《平凡的世界》……

这些书都是名著之类的,档次很高,我很诧异。

我问她,这是你读的书吗,她说是的。

我觉得这真是奇遇!

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读这些书?而且现在电子书流行,有几个人花高价买纸质书?现在的人们都在抓紧赚钱,而且浮躁的人很多,连看完几百字的耐心都没有,哪有闲心读上百万字的作品呢?

怀着好奇心,我和她谈论起阅读的问题。

她说,有一段时间,她就闷在小理发店里,看到屋外川流不息的人群,她很羡慕,她感觉拾荒的老人都比她自由,她甚至有些抑郁。

后来她听电台讲小说,受到影响,她也开始看小说,看更多种类的书籍,她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了。她也聊起老舍,甚至鲁迅 ,还有余华,甚至余秀华,我觉得她的涉猎很广。

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来顾客了,我和她加了微信,我答应以后把我的书借给她读。

我怀着钦敬的心情,离开了理发店。

吃过晚饭后,我给她挑了几本书 :

《静静的顿河》《世界中篇名作选》《普希金选集》《正见》,以及戴望舒、顾城的诗集。

出去散步,看见她的小店依然灯火通明,我把这几本书送到了她的店里。

她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看得出,这是真欢喜!

走在春风骀荡的街上,我觉得特别惬意!

海子的诗浪得虚名吗?北大老同学批得太狠

因为传奇的身世,因为作品入选教科书,海子似乎早成为当代最著名的诗人。听一位出版社编辑说过,有近的时间,国内销量最高的诗集作者,就是海子。直到前后,湖北横店一位女诗人横空出世,才打破纪录。

至今,海子还有无数的铁粉、铜粉、金粉。我朋友圈一位青年诗人,几乎每年都要自费跑安徽怀宁查湾村海子老家几趟,只为祭奠心中的偶像,以能和海子老母亲聊聊天、亲身感受诗人家居生活,视为生平莫大满足。还有一位好友,名校古典文学的博士,偏是海子的迷弟,“不爱李杜爱海生”。我不大理解。他酒后吐真言,“每个人会读出不同的海子,或从海子那读出各个不同的自己,我读出的是一个渴念挣脱一切羁绊却不得不在物质世界困守的海子”,听到我一愣一愣的。

某种程度上,作为诗人的海子,其实早经化妆,受涂抹,遭传奇化甚至神话了,这是他生前好友们都不得不承认的事。海子去世之后的1999年,著名的纪念集《不死的海子》一书出版,其中的重头文章《海子神话》,一开篇就道,“在当今诗坛,海子作为一个巨大的神话的存在,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神化”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其实就是作品受到高估了,甚至有浪得虚名之嫌。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这是很致命的。而且,一个很悖谬的事实是:海子的那些诗坛好友,其实也没觉得海子的诗多好多经典多惊人耳目;我所知道的国内诗人圈,多数对他也不服气,这些议论是很公开的。他们服芒克服于坚服多多服吕德安服翟永明,连顾城这样的都五体投地,可就是不大看得上海子。而看不过眼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概就是嫌海子的诗“太浅”,正如他们现在也爱嘲讽“余摇晃就是1980年代《诗刊》水准”一个调子。

关于海子诗的“再评价”,我看过最“刻薄”的一篇评论,来自海子1979级北大法律系同学,一位名为刘大生的教授。据这位刘教授讲,海子去世后的1999年,他才看到老同学的诗集的。而读完这“140多首作品”后,他的心情不仅不是佩服,不是惋惜,不是怀念,而是“情绪更坏了”。何以故,因为他认为海子的诗,完全是浪得虚名的,“从头到尾逻辑混乱,语言拉杂,病句连篇”,反正不堪入目就对了。段末,他还不忘质问亡者:这等诗,哪里像一个北大出身还担任过校报编辑的大学教师的文笔?

随后,他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一篇篇一句句分析海子诗作的病句,数落得几乎一无是处了。什么“生日的泥土、黄昏的泥土让人莫名其妙”,什么“美丽的风画蛇添足”,什么“一首四行全是毛病”,什么“冻伤的蜡烛为啥就不能稍微推敲锤炼”,什么“在生日的日子里完全是故意搞乱语义、污染语言”......连那首流传最光远的名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也照样让他批驳的体无完肤。什么“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啥要“从明天起呢”,“明天能做到这一切,今天就已经够幸福了”;什么“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怎么关心没了下文,“形式上也与一二行不对仗,内容上有严重残缺”;什么“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显得很做作,什么“承接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连最基本的语法修辞规则都不不尊重”;什么“有情人终成眷属”都是“十四行的俗套”........最后,这位据说“同学四年”关系尚好的老同学,直接给海子下了一份迟到的“判决书”:他的诗集,就是一部病句大全,是“病句走大运,不服不行!” “浪得虚名”四字,其实昭然若揭了。

老实说,我也不太喜欢海子的诗,但看到海子身后还有这样一位“老同学”教授跳出来如此挖文,也觉得啼笑皆非。名人,真是不好做的,人家是捧是棒都是能换东西的,尤其是眼睛已闭的,还无法起来还嘴,九泉下有知那得多窝心啊!别说这“老同学”了,我的手机里,还存有诗人一位直系亲属的号,每次打开他的朋友圈,毫不意外从不走漏,清一色都是“受邀朗诵海子”或“应约出席海子纪念会”之类自我宣传,贴的照片还都是如此的满面红光,犹如每天都在走红地毯的大明星。

善良的人,见此或许会感动,“30年都走不出兄弟,真情深义重啊!”而我这种“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的人,心中只有一句感叹:世道人心啊,哎!想到这,海子的诗,到底是否浪得虚名,也无意关心了。

1992年,顾城接到去德国的工作邀请,可他舍不得和情人李英分开。妻子谢烨找到李英,让她劝顾城。李英说:“不如咱俩私奔吧!”可顾城说:“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们三个好好的。你知道,我不会和谢烨分开,永远都不会。”

李英笑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个时候她的心里在流泪。她对顾城说:“开玩笑的,看把你吓的。”

说起李英,她知三当三,奇葩的是顾城和谢烨还欣然接受了她。

李英曾当着谢烨的面,对顾城表白:“城,我爱上你了。我不想破坏你和谢烨的感情,我也喜欢并敬重她,但这是份美好的感情,你有权知道。”

听了李英的话,顾城并没有很大的反应,包括妻子谢烨在内,也没有生气,甚至还留李英在家里吃了晚饭。

与此同时,顾城按捺不住心底的冲动,但他还是没有明确在妻子和情人之间做出选择。

1987年,顾城夫妇离开了北京,他们辗转多国,最终选择了新西兰奥克兰附的激流岛定居。

在这里,顾城和妻子谢烨过上了理想的田园生活,还生下了儿子小木耳。在这期间,顾城始终没有忘记那个大胆向她表白的女孩。

三年后,李英收到了顾城夫妇的邀请。顾城妻子谢烨亲自为李英办好了出国手续,专门邀请李英和他们夫妇共同生活。

所谓共同生活,可不仅仅是作为电灯泡的存在,而是作为顾城的小老婆。也就是说,顾城和妻子谢烨、情人李英,开启了三人行的生活,而顾城就是一夫两妻。

再到后来,顾城干脆和李英搬到山谷的一间木屋同居,而谢烨则留在家中照顾儿子。

顾城把这段经历写进了作品中,其间,有大量原始欲望的描写。不得不说,顾城的书里也有对于岛上幸福时光的描写,但更多是畸形欲望的展现。

这段生活一直持续到1992年,顾城最开始接到去德国工作的机会,是不愿意离开的,他舍不得李英,但最终还是在谢烨和李英的劝说下,和谢烨去了德国。

接着,李英留在激流岛上,拿着顾城夫妇离开时留下的7000新币,嫁给了一个名叫约翰的老头。

李英的离开很潇洒,但顾城知道这个消息,就没有那么好受了。

他想不通,深爱他的李英会离他而去,扑进别人的怀抱。顾城起了自杀的念头,他在离开人世之前,写了一本小说,书名就是《英儿》,书里就写他、谢烨还有李英三人在激流岛的生活。

顾城用4个月完成了《英儿》,因为他不会用电脑打字,他就是口述,全部内容都是谢烨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包括顾城和李英缠绵的细节。

4个月过后,顾城改变主意,他不自杀,而是决定跟谢烨好好过日子。可这时,谢烨也抛弃了他,决定和情人同居。

看到两个爱人都离自己而去,顾城彻底崩溃。

1993年10月8日,顾城和谢烨大吵一架后,争执中把斧头挥向了谢烨,谢烨被砍伤。顾城给姐姐打了电话,之后匆匆留下四封遗书,在家门口的大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谢烨也在送医后不治而亡。

顾城杀妻后自杀,再加上《英儿》的出版,一时间震惊了世界。激流岛上畸形的“三人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时还没有网络暴力,李英也被吃瓜群众鄙夷。为了澄清自己,李英写了一部长篇纪实小说。

1994年,李英带着小说手稿飞回北京,她找到老情人刘湛秋,就是《诗刊》副主编,他的文章《雨的四季》还被选入初中部编版课本。

当时,刘湛秋已经离了婚,但在之前,他已婚的时候就与李英有纠葛,那时,李英还是小三。

在刘湛秋的帮助下,李英的长篇纪实小说《魂断激流岛》得以出版,其中,内容和顾城的版本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李英写道,她是被顾城强暴的。

一时间,大家众说纷纭,不知道当事人顾城写的是真实的,还是李英说的是事实。

后来,李英和约翰离婚,和刘湛秋在一起。

,李英被查出鼻咽癌晚期。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刘湛秋因为工作没能陪在她身边。1月8日,51岁的李英孤独地离开了人世。

@陳星空

李英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她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欲望?才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这些本不属于她的感情之上,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对于李英,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我是@陳星空 ,关注我,分享历史中的趣人趣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