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暨南大学文学考研考试科目 暨南大学文艺学考研

暨南大学文学考研考试科目 暨南大学文艺学考研

时间:2022-10-18 18:59:21

相关推荐

暨南大学文学考研考试科目 暨南大学文艺学考研

让我怎样感谢你(又名: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汪国真,祖籍福建省厦门市,1956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

《感谢》是汪国真在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所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作者用收获、捧起、撷取、亲吻这四个词语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表达出“我”对“你”真挚的感谢之情,同时收获春风,捧起浪花,撷取红叶,亲吻雪花,都无一展示出这四季之景的特点。

诗句对仗工整,用词准确,表现出文学大师的深厚功底。诗人曽就读暨南大学的,在创作当中,暨南大学明湖湖畔触发诗人的灵感,对母校之情,用诗去进行深情的表白。

(以下图片是本人拍摄的明湖风景,仅供大家欣赏)

汪静之诗歌赏读(一)

伊底眼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

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一九二二,六,四

(选自《蕙的风》,上海亚东图书馆198月初版)

【赏读】

《伊底眼》是湖畔诗人汪静之于196月4日创作的一首爱情诗。这首诗三行一节,分四节,用四种比喻以“伊底眼”为中心展开描写。前三节分别用太阳、剪刀、钥匙来形容钟爱的眼睛使人快乐的魅力,末节则用忧愁的引火线为喻说明其使人烦恼的魅力。这首诗如风激湖水,波浪起伏,层层推进,显示出爱的魅力,也显示出诗的魅力。

《伊底眼》写情人专写眼睛,不过诗人写眼睛不同一般,他一不写它闪动的睫毛,二不写它晶莹的目光。诗人运用四个生动别致的比喻,前三个比喻分别将情人的眼睛比作“温暖的太阳”“解结的剪刀”“快乐的钥匙”,它不但温暖了“我”受冻的心,还使“我被镣铐的灵魂”得到自由,使“我”快乐得有如住进乐园。这三个比喻表现了爱情给热恋中的青年带来的欢乐。后一个比喻将情人的眼睛比作“忧愁的引火线”,使“我”沉溺在愁海里,反映了失恋给“我”带来的忧愁,且与前面甜蜜的抒情形成反差,更见出这忧愁的痛苦。诗篇由这些比喻展现了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复杂的内心活动。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全诗四个比喻中作为喻体的太阳、剪刀、钥匙、引火线,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这就使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此外,诗人讲究用词的准确和灵活变化。四节诗中,同是“看”的意思,诗人分别用了“望”、“瞧”、“瞅”、“盯”等动词,既准确地表达了情人眼睛的动作,又使语言显得活泼。在句式运用上,四节诗每节都运用了反诘句,细腻地抒写了爱情带来的欢乐和忧愁,收到了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每节诗句式相同,不但强化了诗情的力度,而且形成了诗歌形式的整饬美,节奏美。

(说明:赏析文字摘录整理自网络,谨向作者致谢)

【作者简介】

汪静之(1902.7.20—1996.10.10),安徽绩溪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是“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雪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19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

主要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等,其中诗集《蕙的风》19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

#现代诗# 请欣赏汪国真的一首小诗节选:

诗人汪国真说:

“裸体,一旦成为艺术,

便是最圣洁的;

道德,一旦沦为虚伪,

便是最下流的。”

注: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4月26日),毕业于中国商科鼻祖暨南大学中文系,当代诗人、书画家。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这是一个很多人中学时热读过的诗人。作品通俗易懂又饱含哲理,不像之后的诗人无病呻吟,故作姿态,然后把很具体的东西牵强的抽象化,更毫无美感可言。正如他的这首节选一样,既可以批评当代文学作品,也可以论说当代的一些社会现象,主旋律是积极美好的,特别适合当代人反复读读。

#汪国真#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986年的汪国真拿着自己心血凝成的诗稿寻求出版的机会,被拒绝的他面临事业和感情的“双失落”,面对困境,他没有消沉,而是写下了一首诗激励自己,于是就诞生了《热爱生命》这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汪国真的诗意象简单,表达情感时真挚感人且富有哲理,他的文字里总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也渗透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情愫,一首首诗作能经得起品味以及时间的沉淀。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曾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诗集有《年轻的潮》等。曾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讲学。汪国真于4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9岁。

翻译学习:杨老师好,我从六月中旬开始练文学类翻译,感觉文学类材料很难译好,每次觉得自己算是把文章基本意思译出来了,可是还是跟参考译文大相径庭。我平时做的就是练习、总结表达、总结方法、定期复盘,利用碎片时间在播客上听散文,晚上也会翻一翻公众号推文,想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文学性。只剩四个半月了,感觉还是不见效果。我备考的院校是暨南大学,它的翻译基本就是文学方向的,今年大纲出来,英译汉占60分,汉译英占70分,比去年多了10分了。。我知道翻译不能速成,不过还是想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呢?——————————————————————————————————————答:跟参考译文不一样,就一定是你出问题了吗?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因为你们用的是不一样的译法。比方说张培基的散文集,用的是意译法。如果参考他的答案,你十之八九会很失望,因为意译法答案不好参考,每个人的译法都不一样。但如果答案用的是直译法,那么参考价值就大很多。建议你用《散文108》来训练文学翻译,扣原文很多,偏向直译法。

#高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几乎是一所纯文科的学校,理工科专业极少,其优势学科全部以文科类专业为主,如翻译和法学,这两个专业也是历年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翻译依托于广外最强的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A类,展现出超强的实力,也是该校惟一的A类学科。法学近年发展迅猛,在全国学位点申请中,广外法学被授予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举超越深圳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和广州大学,成为广东地区中第4所(中大、华工和暨南大学)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

书香门第多才人,程京堪称国栋梁

干年古镇石牌,不仅是戏曲之乡、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而且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然而,在近代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者,非程京莫属。

家族的革命情结

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是科技界年轻有为的科学家。纵观程京的家族史,不仅是书香门第、医学世家,而且有着优良的红色基因。据悉,在19春,中华大地暗流涌动。千千万万的进步青年,激情勃发,又踌躇迷茫。他们渴望改变,想有所作为,却又不知路在何方。一本《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出现,似惊雷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大地。苦难中的中国迅速掀起了红色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是怀宁人,与程京的叔公程演生先生关系甚密。建党初期,革命人士不仅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坚定的思想信念、勇气与斗志,而且也要有一定的革命资金。在中国革命处于艰难之际,程演生老先生毅然慷慨解囊,拿出家中的资金,资助陈独秀用于革命活动资金。程演生老先生,1888年(宣统初年)出生,石牌平山程家大屋(今平山镇牛行村)人。肄业于安徽高等学堂,后留学英、法、日等国,获法国考古研究院博士,并任该院研究员。归国后历任杭州华严大学文学主任、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安徽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安徽大学校长,安徽学院院长。民国36年辞职至上海,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五四运动中,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程京父亲程正宗,中共党员,1958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后在四川省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工作。1978年学校复办后返校,于民法教研室任教。至退休时,一直工作在四川省政法系统。退休后,还在时刻关心着国家司法事业的发展。高寿九十三岁的程老,听到家乡在省、市、县、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正在老宅基上兴建《程演生故居》,欣然分别用隶书、篆书亲笔书写了《程家花园》、《春风和气》八个刚劲有力笔底龙蛇,鹤膝蜂腰之墨宝镌刻在故居门楼之上。……

程京的报国情怀

程京的叔公程演先老先生,当年出洋留学,学成之后毅然回国,报效于自已的国家。几十年后,其后裔程京同样是在海外学成之后,不顾西方的利诱,毅然决然的回到贫穷的祖国,立志改变祖国的医学局面,报效自己根基之地,服务于自已的父老乡亲。程京从事医学生物物理研究30年,回国前首次在国际上研究完成集血液中细菌分离、胞解及杂交检测为一体的芯片实验室系统,1998 年该成 果以Lab on a Chip 为封面文章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上,并被Science当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所引用。1999年回国后在芯片设计原理、制作工艺、芯片实验室系统集成和配套仪器方面作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多次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突出贡献。程京对祖国的中医情有独钟,曾说过:在医学研究方面更多的还要依赖于中医药。我个人觉得祖国的医学发展不是西医,而是中医。几千年下来,从《黄帝内经》有文字记载到现在,中医在治“未病”方面,确实有非常健全的理论体系和实操的一系列手段,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传承。如果我们能够认真落实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一老一小这两个群体照顾好、保障好,那么中壮年在工作、学习、努力打拼的时候,才能放得下心。不然,家里一个孩子有病,两个老人有病,你怎么能够安心工作和学习?中壮年因为过度劳累,也会引发各种疾病。如果说我们能够抓住历史机遇期,刚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的年头,那么往未来走,希望我们这个民族从穷变富之后,能够从富变强。

院士的故土情深

程京院士,虽出身在四川,工作在北京。然而他心系故乡的情怀是浓浓的,深深的,更是坚不可摧的。他尽管身居国家医学界的领军人物,医学才人,但他为人极为低调。回故乡时,吃乡亲一样的农家饭,喝乡间的自来水。初次回故里时,见叔公的故居陈旧并濒临倒塌,当即与至亲商议,如何结合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名人效应,重建程演生老先生故居,以示对先人的纪念,弘扬家族文风、雄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程京斥巨资,请北京国字号的设院设计,并通过招标由四川一大型建筑企业承建。日前,一座徽派建筑群一一《程家花园》在程京院士故里落成。它不仅是程演生老先生生平陈列馆,更是石牌地区、乃至怀宁县的红色教育基地。

程京表示这次回到怀宁被家乡产生的巨大变化感到非常惊喜,同时也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他讲这次,仅仅是他回报故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步。今后还要加大投资,兴建二期工程、三期工程,让更多的乡亲从中受益。

清华文科博士迟到了的道歉,该不该被原谅?

3月20日晚上,清华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博士后,作家林培源就前抄袭一事写下的道歉信刷屏网络。

前,林还是一名大三学生,那年,他发表的《黑暗之光》抄袭了默音的《人字旁》。当时,默音就发表了严正声明,说她的文章被“山寨”了,但是没有得到林的任何回应。

时隔的今天,林已经从一个大学生变成了一名博士后,功成名就,荣誉加身,此时再对彼时的错误行为道歉,能得到原作者的原谅吗?

梁永安老师从陈允吉老师那里听来的刘大杰教授往事:昔年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闲余时常去赌场看人丢骰子赌博,看着看着也来了兴趣,自己买了骰子在家里反复练,然后到赌场去实战,结果屡战屡败。1952年后刘来到复旦中文系,不久后进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有人要他说清楚一些陈年往事,他紧张之下,趁着人多的下午,到外滩跳进了黄浦江,又理所当然地被别人救了上来。

由著名学者、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刘旭历时三年撰写的学术新著《东方化文学的可能性研究—20世纪乡土文学传统中的贺享雍小说》,近日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东方化文学的可能性研究—20世纪乡土文学传统中的贺享雍小说》是一部以贺享雍的乡土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学评论著作,也是国内学术界继四川文理学院教授范藻《沉默的呐喊——贺享雍小说创作研究》、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仲明和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田丰合作的《转型中的乡村图景——贺享雍〈乡村志〉研究》之后的第三部以贺享雍创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本书主要通过对贺享雍十卷本长篇小说《乡村志》及其它乡土小说的分析,以及与赵树理、莫言等作家的乡土小说的比较,论述了在大工业时代、后现代时期和消费主义时代如何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乡村,如何处理东方化叙事与西方现代叙事结合等问题。

书中指出:贺享雍的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学中有独特的价值,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乡村志”系列为代表的十几部小说系统全面地表现了中国农村在改革40年间的巨大变迁,作家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地描述了当代农民的方方面面,形成赵树理之后真正的“农民写作”。

贺享雍作为当代乡村作家,与赵树理的“三重身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四个面向”也同样有着乡村立场。贺享雍小说中的乡村类似赵树理,始终强调生存为上。只从风景上看,贺享雍和赵树理一样都采取了“去风景化”的叙事策略,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乡村的生存,而不至于变成精英的休闲之地。从思想上看,贺享雍与赵树理的重要相似之处在于对“启蒙元话语”的反思和超越,乡村在启蒙面前有一个物质前提,贺享雍和赵树理都强调了“物质启蒙”的重要,两个乡村作家都通过农民的“算账”体现了乡村的铁律之一:生存至上。贺享雍和赵树理一样试图把中国乡村建构成为一个“寓言”,他们的寓言都是内在于乡村的,“反启蒙”是“乡村寓言”的现实“所指”,而鲁迅以降的中国乡土小说实为启蒙式“问题小说”下的“民族国家寓言”,其背后是西方“主体性”下的主奴辩证思维,把乡村定位为“奴”的状态。实际中国乡村的生存问题远大于的主奴问题,赵树理试图借革命完成乡村的现代“进化”,而莫言将这一实际无法解决的问题转换成了不必解决的问题,贺享雍则重新把乡村物质化和生存化,建构了消费主义时代的“后革命乡村”。

从精英角度来看,赵树理和贺享雍都是身为精英却能为农民换位思考的“乡土精英”。与赵树理相比,贺享雍对乡村叙事更关注乡村存在的细节,赵树理可以直面乡村的基层权力与历史和国家的发展,贺享雍面对权力不像在赵树理那么通透,基本是混沌的一块,同时也无限趋于无解。贺享雍和赵树理都有一个坚定到固执的乡村情结,当前乡村越来越边缘化,或许这正是乡村在大工业时代的必然命运,而对此“命运”的反抗,顽强地坚守乡村,或许正是人类文明的特色之一,也正是贺享雍在当代文坛的主要价值之一。

作者刘旭,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乡土文学研究、底层文学研究、赵树理研究和莫言研究等。在A&HCI检索期刊、一级权威刊物《文学评论》等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底层叙述:现代性话语的裂隙》《底层叙事:从代言到自我表述》《赵树理文学的叙事学分析》《余华论》等。

作者认为,研究和总结贺享雍的乡土小说创作,对于在新时代文明的背景下,作家如何寻找更广阔和深邃的乡村历史景观、如何对当代乡土文学价值的重新提炼与解读,以及如何坚持以东方化传统为基础的乡村立场,并由此建立中国乡村叙事的正确姿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达州身边事# #文学# #达州头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