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微山公务员面试培训 微山县公务员招聘简章

微山公务员面试培训 微山县公务员招聘简章

时间:2024-05-06 19:33:53

相关推荐

微山公务员面试培训 微山县公务员招聘简章

早起打卡之后,浏览头条中所关注好友的发文,点赞、评论、转发,只有100多人竟花了2个多小时。

之后,完成西瓜视频创作者训练营的作业,制作1分钟视频又用了2个多小时,还是剪映用的不熟练,做了许多无用功,提交的作业还不合规范,但不知哪点不合规范,不了解规范也是没有播放量的原因也未可知?回顾课程,作业应符合课程要求的主题吧,只能再按要求做一个验证一下,真的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呀!好在没影响发布。

还好,终于通过了抖音新手达人训练营,前几天直播带货总不能通过考试,学习新媒体创作也有难度呀!

创作不易,经营账号更难。

众行乐,独行远!

祝大家晚安!

废除专家教授,发扬中醫和传统节日。

无法可依,有违天理

国有汉奸,国无宁日!

短笛无腔(十)

​前些年,到微山南部高楼一带去喝喜酒,发现那里的人说话多是巨野菏泽口音,唱的是豫剧,就问他们所从何来。

​他们说,老爷爷那一辈从菏泽来。

​那里的地名,多叫团,比如五团,六团。

​他们的祖上为什么从菏泽巨野到这里来?

他们也说不清楚。

最近,​看一份资料,一个德国人记录的一一他是一个传教士,100多年前的鲁西南一带传教,是这样说:

​1127年以后,黄河从开封一直流到曹县单县,然后是砀山丰县沛县铜山,过徐州去了东南,从清江浦那里夺了淮河河道,东流入海。

​1851年,黄河在徐州西北部决了口,河水灌入微山湖,微山湖的面积陡然增大,湖西边的土地都给淹了,没了土地,这里的人只好走了。

​这里是一片湖水。

​1885年,也就是四年以后,黄河又决口了,从开封决口,直接向东北流去,直奔东明菏泽巨野梁山东平,黄河水来了,这里的土地淹了,这里的人就出来逃荒。

​往哪儿走?

​不知道。

​也就是这个时候,因为黄河改道,不再往微山湖灌水,微山湖的水位下去了,原来湖西岸被淹没的土地露出来了,这一块土地,南边到铜山,北边到鱼台,有地没人。

​慢慢的,把菏泽巨野嘉祥一带的人都给吸引过来了,他们带来了小麦和高粱的种子,刨坑就种。

​这些本来就是开垦好的熟地,只是前几年上水淹了,收成很好,西边来的人越来越多。

​原来这片土地的主人听说了,赶紧回来,发现土地被占了,于是双方打架。

​打得很厉害,都是为了生存而打架。

​政府也没办法,想把菏泽巨野嘉祥一带的来人撵走,一一应该说,这还比较合理。但是人数太多,他们也不走。

​既成事实,双方各退一步,外来的成立一个个的组织,叫做团,选出一个首领,叫团总,负责流民治安。

​划给他们一定的土地,要求他们不许再无序扩张,并且,税赋要比原来的土著高。还不能参加徐州府的科举考试。

​因为这块土地本来属于徐州府。

​慢慢的,这才相安无事。

​当时这件事影响很大,最后是曾国藩解决的。

大唐年间,一位参加科考的考生不幸落榜,几经复读,当他第四次参加考试时竟然发现考题和第一年的一模一样,连主考官也是同一人,于是计上心来……这位考生仍然按照当年落榜的作文内容重新提交了答卷,没想到这次却意外金榜题名了。

我国的科举制度历史由来已久,它是凭借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进朝做官的一种方式。

在它还没有诞生时,在古代只有权贵的后代才有当官的资格,这让不少有真才实学,出身普通家庭的年轻人,失去了一展拳脚的机会。

真正算是有了科举考试制度的标志,就是隋炀帝开创了进士科,考生通过对时事发表见解写文章,根据考官给出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最高者成为进士。

朝代更迭,科举考试也历经了很多的调整和改善,分化出了更多类别的科目考试,但只有其中的进士科一直被沿用下来,可见其地位之高,也足以能筛选出那些有识之才。

古代绝大部分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便是居于“朝堂之上”,做一名士大夫。而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了他们必须要经历的考验,若是能考取进士,以后做官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例外,他虽然出身官宦之家,可童年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因为父亲在韩愈年仅三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他只能和兄长一家相依为命。

韩愈的兄长也是做官的,已经成了婚,并且还有一个和韩愈差不多大的儿子。韩愈和这位小侄子情如兄弟,自小玩得很好。

一晃五年过去了,兄长因为被贬职,韩愈跟着来到了广东生活。

不料两年,兄长不幸去世,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全部都落到了嫂子的身上。为求生计,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韩愈懂事异常,他知道只有勤奋读书,将来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好名次,才能改变命运。从那之后,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嫂子无怨无悔,做好了韩愈的后勤工作。

韩愈全身心都扑在了圣贤书上面,他天资聪颖,很快就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但这还远远不够,他必须输出,为此韩愈勤练写作。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22岁的韩愈自信满满上了考场,很快洋洋洒洒写好了文章,内心从容不迫。

可是在放榜的时候,韩愈却没找到自己的名字,他的心情很失落,多亏有嫂子安慰和鼓励,韩愈决定从头再来。

虽然很对不住嫂子,自己还要在家多吃一年的白饭,可嫂子不嫌弃,反倒劝韩愈放宽心,只要努力读书就好。韩愈沉住了气,他每天更加刻苦练习,只为了榜上有名。

第二年,他再次征战却铩羽而归,他的心情冰到了极点,许是年轻人血气方刚,不达目的不罢休。

韩愈向嫂子做出保证,一定要考中将来让他们享福。嫂子知道韩愈有才,她怎么忍心不让他继续读书呢?

就这样韩愈顶着压力,寒窗苦读,等到了第三次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他踌躇满志,期待着这次能有个好成绩。

可惜,这一次,还是名落孙山。

韩愈这下连死的心都有了,连考三次都不中,乡里人对他议论纷纷,明里暗里嘲笑声迭起。韩愈面子上也过不去,面对一直以来支持他的嫂子,更是无地自容。

嫂子操持生计属实不易,但她却有那个时代女性难得的格局,她知道韩愈心里更加不好受,一如既往地支持他,让他来年再战。

韩愈大受鼓舞,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投入到了备考当中。也许是老天开了眼,这次的考试题目竟然和自己第一次考试的时候一模一样,而且就连主考官也是同一人。

韩愈觉得当初自己写的文章并不差,加上这几年学问更加精进,他计上心头,在原本的落榜文章上面,稍微润了一下色,便交了上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愈终于考取了进士,他欢呼雀跃,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

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也传遍了整个乡野,村子里之前对他不友好的人,也纷纷对其刮眼相看,因为中了进士,就相当于是半只脚踏进朝廷了。

韩愈的进士之路充满了坎坷,好在他始终没有放弃,连战四回的勇气可嘉。虽然不知道第四次,考官为什么会给他的文章给了最高分,但韩愈总算是苦尽甘来,才能得到了认可。

韩愈的仕途并不顺利,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消极隐世,而是更加积极入世,这种愈战愈勇的精神值得学习。

来源于读史阅世

公元1734年,俞鸿图被腰斩后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地上打滚,口中不断发出惨叫声,并用手蘸着自己流出的血在地上写下7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

众所周知,“腰斩”是古代刑罚当中极其残忍的酷刑之一。腰斩,顾名思义,就是在人的腰部上砍一刀,受刑犯人被斩为两段。

实际上,实施腰斩的人也讲究手法,腰部下刀的部位不同,受刑犯人的死亡快慢也会有差异。

而上文中提到的俞鸿图就是一个被雍正皇帝下令腰斩的犯人,很可能当时被腰斩时没有立刻死去,才会有了这一个用自己的鲜血在地上手写下7个“惨”字的流传故事。

俞鸿图是浙江人,其父俞兆晟是康熙四十五年的进士,而俞鸿图本人也是康熙五十一年的进士。

他曾经担任过江西乡试的副主考,当时的正主考查嗣庭因为所出的考题涉嫌诋毁圣上而被斩立决。

俞鸿图因为也是涉事人之一,受到过盘问,但被免了罪责。

到了清朝雍正时期,俞鸿图又被授任湖北乡试的主考官。古时候的中国对于科举制度一直很严格,哪怕是清朝这个最后的封建王朝,满清酷刑惨绝人寰,但科举当中的营私舞弊现象却也是屡禁不止。

许多寒门学子寒窗苦读十几年,一心想通过读书科考这条路来一步登天,所以有不少学子铤而走险,不择手段地参与考试作弊。

有一句话说得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个朝代对科举考试当中发现的作弊行为也是处罚方式各不相同。而当时的清朝科举考试更规范,处罚也更严苛。

清朝的科举考试需要经过四轮考试,参加的考生要经过多轮检查,一旦有考生被发现作弊,一律零容忍。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就发生了著名的江苏乡试科场作弊案,当时的考试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的网络来查询考生的成绩,只能通过层层考试后张贴考榜。

而当年上榜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扬州盐商的子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必有猫腻。

落榜的考生们很气愤,但又不能直接告官,只能创作抗议对联贴在贡院的门口,以此来暗讽当地的监考官收受贿赂,透露考题。

对于那些参与科举舞弊的官员们,康熙帝在彻查之后,将当年的主考官等人斩立决,其他涉事考官通通革职。

作为康熙的儿子,雍正帝同样对科举舞弊这样的事情毫不手软。俞鸿图的科举考试舞弊案这件事,确实与他本人并无直接的联系,怪只怪他后院起火,让身边的小妾和仆人钻了空子。

在当时的湖北乡试之前,俞鸿图的仆人和小妾瞒着他到处收取考生的钱财,承诺为这些考生探听考题。

为了达到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仆人跟随俞鸿图巡视考场的过程中,将考题偷偷贴在俞鸿图的官服内,等他走出考场回到家中后,小妾佯装为他更衣沐浴,再将考题转移,再偷偷散布给那些付了钱财的考生。

就这样,自以为是的小妾和仆人共同完成了这一起作弊案。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俩的作弊行为真的神不知鬼不觉吗?

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很快被湖北巡抚王世俊听说了。经过取证及证实后,王世俊向雍正皇帝举报了俞鸿图的舞弊和受贿行为。

雍正帝立即派人偷偷彻查此事,因为俞鸿图的仆人和小妾的作案手法并不高明,这起科考作弊案很快就告破,而且俞鸿图的仆人和小妾供认不讳。

但俞鸿图确实是一无所知,他被抓时还义正词严地说自己完全没有任何的作弊行为。

后来,当俞鸿图得知了自己的小妾和仆人私通,且利用他做下了考试舞弊的事情时,他才恍然大悟。尽管他内心冤屈,也只能认罪伏法。

虽然他本人没有实际参与舞弊,但小妾和仆人的猖狂行为也是他的大意所致。

虽然雍正皇帝知道了这起科举考试的前后真相,仍然十分愤怒,下旨判俞鸿图腰斩。当时的腰斩是很残忍且血腥的行为,行刑之后的很多犯人不会立即断气,会痛苦很久才死去。

据说,当时的俞鸿图被处腰斩后就是这种情况,他痛苦地在地上挣扎,用蘸满自己流出的鲜血写下了七个“惨”字。

这起考试作弊案从开始的被发现到最终的腰斩处罚结束,雍正皇帝也听闻了案犯俞鸿图当时因为冤情而衍生的惨状。

他经过慎重地考虑之后,最终将腰斩这个酷刑废除了。

从一起作弊案到一项酷刑的废除,这当中的联系千头万绪,但也算终结了满清酷刑的一个时代。

参考资料

[1]李军.论清代学政案

来源于读史阅世

晨读历史:唐代诗人——李白[lǐ bái]

(接续12)

李白,你个臭不要脸,上天决定给你派个老婆。

话说当年,50岁的李白跟朋友们去梁园游玩。

喝了点酒,就在墙上乱写乱画: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第二天,宰相宗楚客词条的孙女路过这里,

指着这面墙:“这面墙,我买下了。”

宗姑娘不止买下了一面墙,

还附带的买下了李白。

50岁的大叔,还被宰相的孙女看作男神,

只留下一众X丝在风中凌乱。

大侠,就是要演绎暴力美学。

仕途不得意、理想未实现,

李白只能把一腔热血洒在纸上,在意淫中达到满足。

李白千里北上,在幽州看到安禄山军队的盛况,

内心受到了剧烈的伤害:

我这么有才都比不上不识字的大头兵,哼。

边城儿,生来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我的理想是辅佐君王、平定天下,

可是回鹘强大、南诏词条崛起、安禄山兵强马壮,

你们怎么还不来请我出山?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行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催。敌可催、旌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无人,汉道昌。

多希望能够手提三尺剑,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在史书中留下“李白”的大名。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鼔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李白,从小的志向是成为大侠啊。

他要行侠仗义、为国为民、财务身体双自由,

可是狗日的生活,

硬生生把一个黑道大哥逼成诗人,

也许只有在梦里,他才能露出微微一笑。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词条。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词条。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即便迎娶了白富美,也没能出任大唐词条的CEO。

在他自己看来,自己的一生很失败:

没有做大官、没有登上福布斯词条、

没有著作等身的学术研究。

但在我看来,李白的一生很成功:

他留下无数的千古名篇,

除了在语文课本上强迫我们背诵之外,

还能在失意落寞时,

化为一缕柔软的春风,渗入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给予我们母亲般的抚慰。

当我们被小混混欺负了,可以找李白求安慰: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我们被老板虐的不如狗,可以找李白求安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挫折,可以找李白求安慰说: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我们没有挣到钱、依然穷困,可以找李白求安慰: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当我们遭遇不公正的待遇,可以找李白求安慰: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我们沦落人生低谷时,可以找李白求安慰: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我们面对恐惧时,可以找李白求安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更以一己之力,代表了中国最鼎盛的气质: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有的人活着,却早已死去。

有的人死了,却永世长存。

李白,你所希望的功名大业,

以另一种方式亘古长存。

人生如此,亦复何憾。

❤❤❤诗仙李白为何没有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

“李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唐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被人誉为诗仙。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李白有着出众的才华却没有参加过唐朝的科举。事实上并非如此,李白年轻的时候对于功名利禄还是有一颗炙热之心的。既然李白年轻的时候想当官,那么他为何不参加科举考试呢?”

李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唐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被人誉为诗仙。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李白有着出众的才华却没有参加过唐朝的科举。难道李白是不想出仕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李白年轻的时候对于功名利禄还是有一颗炙热之心的。

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中李白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于出仕还是充满期待的。既然李白年轻的时候想当官,那么他为何不参加科举考试呢?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记载:(李白)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李白性情洒脱,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和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人搞了个组合叫"竹溪六逸",这些人整天在一起喝酒对歌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

李白在徂徕山没呆多久便又南下去了会稽,并且和唐朝著名的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归隐。吴筠当时的名气要比李白大的多,他归隐剡中期间吴越两地的文人骚客都纷纷前去拜访他。时间一久,吴筠的大名便传到了长安唐玄宗的耳朵里。唐玄宗于是便下诏将吴筠招入宫中担任翰林,而李白在吴筠的举荐之下也被唐玄宗召入了宫中做了翰林。(待续13)

1661年,金圣叹被执行斩首。行刑前,他悄悄地对刽子手说:“我有200两银票,你先砍我,这钱就归你”。刽子手大喜,刀起头落,准备捡钱之际,却看到两个纸团。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他出生在一个较为富庶的家庭中,也得此,金圣叹从小能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书籍。

但不同于古代的那些科考学子,金圣叹从不看四书五经,反而将兴趣放在《易经》等非时代主流的书籍之上。

金圣叹非常喜欢《西厢记》等书籍,别人觉得是上不得台面的杂书,他却看得津津有味,来了兴致,便随手写下自己的看法。

金圣叹有着超乎时代的眼光,却不被人理解。

他觉得文字是给人看的,就应该通俗易懂,所以他推崇白话文,是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

除此之外,金圣叹的诗词歌赋与绘画技巧也十分卓越,经常有人前来金府向金圣叹求诗作画,但金圣叹的性格常令人难以捉摸。

金圣叹根本不给那些来府上求诗画者的面子,即使他们经常在府上久等,也见不到金圣叹,反而是那些街边的普通百姓,金圣叹会趁夜派人送上自己的画作去他们家门口。

金圣叹做事全凭自己心情,即使是他自己的父亲前来劝说也得不到好脸色。

旁人看金圣叹有如此才学,都劝他去参加科考,以考取个功名光宗耀祖。

可就是如此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子,在考试上却没有丝毫运气,屡试不中,年过三十却依旧只是个童生,令人惋惜。

顺治,苏州新上任的县令鱼肉百姓,大肆追加赋税,引得百姓怨声载道。

金圣叹将这一幕看在眼中,趁着江苏巡抚来灵隐寺礼佛的机会,将状告县令的一纸状书交给巡抚。

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巡抚与县令官官相护,反而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金圣叹关进监牢,择日处死。

深陷牢狱之灾的金圣叹不像其他囚犯那样惶恐不安,反而每天在牢狱中吟诗作对。

临行刑之际,他的儿子多方打点之下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儿子隔着铁栅栏看着早已饿脱相的父亲,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金圣叹出声安慰自己的儿子:“别哭了,哭也没用,我来出个对子,你来对下联。听好了,上联是莲子心中苦。”

儿子此刻哪有心情和父亲对对子,依旧抚面哭泣。

金圣叹将儿子扶起,拂去他脸上的泪水,说道:“别哭了,我告诉你下联吧,你要谨记,下联是:‘梨儿腹中酸’。”

“莲”通“怜”,“梨”通“离”,是一个父亲留给儿子最后的话语。

第二天,金圣叹便被送上了刑场。

正当刽子手等候命令之际,他悄悄地对刽子手说:“我这人最怕疼,也见不得血,你等下第一个砍了我,让我走得安生些,我也不会亏待你。在我的耳朵里分别藏了一百两的银票,等我死后这钱就归你了。”

刽子手将信将疑,随着一声令下,金圣叹的人头落地,果不其然从他的耳朵里掉出来两张纸条。

刽子手惊喜地将纸条捡起藏在裤腰里,等到回家后再拿出来展开看,两张纸条上却分别写着“好”、“疼”两个大字。

临死前的金圣叹,其行径却依旧如此不着边际,可真是一个潇洒的“怪人”,而历史上还流传着他是“神算”的故事。

那时候金圣叹家道中落,金府被抄了家,金圣叹一度沦落为街上的神棍。

他靠着一身算命的本领,却也能养活自己,渐渐地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一次,一位官员府上的女儿走失,找了许久也未寻到踪迹,听闻了金圣叹的故事后,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请金圣叹来府上作法,帮忙寻找女儿的去向。

金圣叹将平日里的道具平铺到准备好的木桌上,拿起法棍神水一番装神弄鬼之后,缓缓睁开眼拿起法棍蘸墨,在黄纸上缓缓写下“此女已成仙”几个大字。

见老官员不相信,他还用口技娴熟地模拟了女声,然后在黄纸上顺畅地写下了一首词以示证明。

至此,官员终于确信自己的女儿已成仙,随后大摆酒宴宴请众宾客,并赏给金圣叹许多赏银。金圣叹“神算”的名声也越传越远。

金圣叹的一生潇洒又怪异,自负而孤高,却也不失为一代才子,后来胡适认为他有眼光有胆色,是个“大怪杰”。

来源于斋小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