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漯河小学校 漯河小学校长电话

漯河小学校 漯河小学校长电话

时间:2022-07-27 00:58:30

相关推荐

漯河小学校 漯河小学校长电话

#周口头条# 【这个老师有想法,教室里特设图书角。】朋友是河南周口鹿邑县某乡村小学的一名老师。现如今,很多乡村公办小学校缺乏生源,面临撤并的窘境下,一些老师因为学生少,教学工作也缺乏积极性。我这个当老师的朋友,初心不改,始终把心思放在教学和孩子们身上。

春节过后,他在教室里开辟一个角落,设置了一个图书角,方便孩子们借阅图书。这个图书角,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有借阅的规章制度,还有借阅的圆章。现在图书角的书籍并不多,除了一小部分是由孩子从家里拿来的,大部分书籍都是他收藏和自费购买的。

据他介绍,以后还会自费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增加图书角的书籍,扩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图书角成为孩子心中的一笔精神财富。为这样的乡村老师点赞!

【乡村公办小学发展遇到瓶颈,该何去何从?】这几天,由于在老家。11:20,老家的小学校放学前,我和我其他家长一样早早等候在小学校门口。我是代替婶子接她的小孙女,我的小侄女中午回家吃饭。

小侄女就读的这所乡村公办小学的学生是由附近三个村的孩子组成,据说现在只有二三年级的十几个学生。学校其实距离她家并不远,就在村子的东边,骑电动车也就是二三分钟即到。现在的孩子太娇贵了,早中晚上下学,家长都要接送,就是为了孩子的安全。

从外表看,这所乡村公办学校还挺像那么回事的。可是由于缺乏生源,面临即将关门,其师资和学生也面临整合到其他学校的命运。想当年,三个村三个学校,每天上下学孩子们成群结队一块背着书包上下学,一个小学5个年级,一个年级三四十名学生。全校学生至少200人。那时候,弟弟跟着哥哥上学,邻居小伙伴一块放学,从来没有接受孩子上下学的先例,那时候都是在本村的小学校就读,虽然条件差点,但生源多,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就近上学。如今,时代发展太快了,农民的教育观念更新改变了,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软硬件设施都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任凭多花点钱,也要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家长,直接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学。慢慢地,各个村的学校都凋敝了,生源再出奇的少,怎么可能继续办下去呢。

未来几年,自己曾上学的乡村小学校慢慢就消失了。我们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的乡村小学。你说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周口头条#国庆假期,看到了这张表格有:下地捡花生、晾晒玉米、摘花生、装玉米芯等活计。有点意思啊!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年放秋假(收秋假),老师都要给同学们布置假期作业。

这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某乡村小学老师,国庆假期给小学生布置的假期作业。国庆假期期间,班级开展了“快乐居家劳动 悦享假期生活”为主题的居家劳动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务劳动实践能力和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增强社会责任感。

你们村的小学校,老师有这样特殊的假期作业安排?孩子们乐意这样的秋季假期作业呢。(图片来自侠客行,在此表示感谢!)

【热恋的家乡,小时候洗澡的西大坑如今变成了垃圾坑】昨天回老家,黄昏时,来到村西头与河南省西平县人和乡高桥村毗邻的西大坑。曾经那么大,如一面美丽的镜子的池塘,如今还在,但变小了,不再清澈,里面全是生活垃圾。看到西大坑二十多年的变化,心里很沉重。那个夏天,小时候可以掉进去供两个村的老少爷们洗澡,抓鱼的西大坑再也回不来了。

小时候,西大坑靠近俺村的周围全是荒地,除了杂草丛生,就是以杨树和柳树为主的小树林。从村西头,沿着踩踏出来的小路,曲径通幽,就可以来到西大坑的岸边。

西大坑毗邻高桥村那边附近,有一条南北路,有一座简陋的,校园很大的小学校,还有一条斜路,两条路在一座砖桥处汇合成一条路。供高桥村的村民去地里干活提供出行方便。

小时候的夏天,现在想一想还是那么美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某年夏天,酷热的太阳西斜的时候,西大坑里就开始有人前来洗澡。有半大小子三五成群来的,有父亲领着儿子来的,还有在地里忙碌一天的村民来的,更有放学的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来洗澡的。

大人洗澡,身上还留一件大裤头。孩子们全是赤条条跳进水里。也有年龄小的,胆子小的比较听话的小朋友,乖乖地坐在岸边,一边给哥哥们看护短衣短裤,一边羡慕地看着他们在水里嬉戏。他们有的玩狗刨,有的玩扎猛子,还有的玩憋气……

夕阳西下,西大坑对岸的通往高桥村的土路上,不时有扛着锄头,迈着疲惫的双腿从此经过的小媳妇大姑娘。河水倒影着她们美丽的身影,随着水波的晃动慢慢扩散开了,逐渐破碎成点点金光。

如今再次来到西大坑,对岸那条斜路早已废弃,堆满了垃圾。那条南北路也变成了水泥路。下雨天,不用两腿泥了。除了改扩建的小学校,毗邻高桥村的西大坑北面,以坑而建的二层小楼的农家小园越来越多。靠近俺村的地方,草地没了,小树林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

其实,小时候的西大坑是环绕我们村水系的一部分,每到雨季河水暴涨,这条环村水系随着地势由南向北流去最后汇聚到村子最东边的黑河(现在叫青龙河)。

高桥和俺村就是一衣带水的关系。虽然不同属于一个地区管辖,两个村的村民世世代代和谐共生,生生不息,如同一家人。不知道西大坑是否还有清澈见底的那一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