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甘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甘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时间:2023-04-30 12:59:47

相关推荐

甘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甘肃省转型跨越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努力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三农”工作依然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不断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明确提出,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结合我省“三农”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稳住粮食、着眼增收、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左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0万人。

一、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保障能力

1.稳定粮食生产。服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不断提高省内粮食自求平衡能力。着眼提高粮食单产、种粮效益和种粮农民积极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总产“三个不减”。项目、资金和科技服务向粮食生产大县倾斜。实施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产能项目。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00万亩、农艺节水1000万亩,发展高效农田节水100万亩。

2.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完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政策,建立水权确权和交易制度,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实施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等农田水利项目,抓好7个高效节水试点县、3个规模化高效节水示范县、5个牧区节水灌溉示范等项目建设。建成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完成靖远双永供水、引洮入潭主体建设任务,做好引洮二期、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引黄济临、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水利等工程前期工作。全面推进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工程建设,完成60座小型病险水库、27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建设。新建一批小水池、小沟渠、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等“五小”水利工程。新修梯田1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管护,形成群众建管机制。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5万千瓦。加快研发和推广便捷、适用的玉米、马铃薯等新型农机具,力争农机总动力达到2520万千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额人均达到190元。

3.强化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统筹梯田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内建成147万亩。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保护性耕作、免耕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加大耕地污染治理力度,健全回收网络,落实企业包片回收、乡村定点回收责任和政策补贴措施,力争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5%。落实尾菜回收处理补贴政策,处理利用率达到25%以上。

4.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落实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制度。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粮食、生猪、牛羊肉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控,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基本稳定。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开展安全食品示范市县创建试点。认真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打击农产品进出口走私行为,保障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省内产业安全。

二、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6.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着眼打造全国特色畜牧业生产加工基地,努力推进畜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饲、良舍和良医集成配套的实用技术。支持发展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引进培育有品牌、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及加工企业,支持现代畜牧业企业集团发展。加快建立畜禽产品屠宰、仓储、冷藏等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和生鲜畜禽产品物流配送。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健全畜禽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在庆阳、临夏开展省级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其他市州可选择1个县区开展试点。年内创建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0个,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600个。以50个牛羊产业大县为重点,继续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扶持牛羊产业项目。

7.提升陇药产业发展水平。依托有地理标志的道地药材生产优势,按照打造从育种到种植、从“切片”到“药片”、从生产到营销的全产业链要求,努力把中医药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采取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的方式,扶持17个主产县区和其他适生区药材生产。组建专门团队,建立种子种苗、种植技术、产地加工、质量检验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支持有能力的企业与省内外大型医药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打造陇药品牌。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规模以上陇药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

8.继续抓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加快100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推进苹果、核桃、花椒、油橄榄、葡萄等优势产业带建设。扶持设施蔬菜加快发展,力争高原夏菜种植规模达到10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一级脱毒种薯达到全覆盖。年内新增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面积120万亩。加快种业基地建设。立足杂交玉米、杂交油菜、花卉等制种优势,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在城市郊区和风景名胜区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9.加大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采取技术合作、品牌加盟、资金入股、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集团。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扶持龙头企业改善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冷链设施和设备,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49.5%。

三、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

10.推进扶贫攻坚重点工作。把减少扶贫对象作为首要任务,打好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生态扶贫整体战,抓好年度重点工程和项目实施。加快以水电路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设农村沥青(水泥)路1万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达到68%,建成乡村客运站、停靠点1300个。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80%。抓好贫困地区群众安全饮水,解决1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万户。年内完成整村推进800个。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年内完成易地搬迁4.15万户、20万人。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11.健全完善扶贫攻坚工作机制。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为导向,引导58个片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到扶贫攻坚上。加快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构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把教育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和广度。坚持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完善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简化资金拨付流程,项目审批权原则上下放到县,省、市两级将主要精力放在规划制定和项目资金监管上,对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出现的问题实行零容忍,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全省脱贫工作信息公开查询平台。制定片区贫困县、重点乡“减贫摘帽”实施办法,年内整县脱贫8个,整乡脱贫118个。

12.扩大对口帮扶成效。推进省内市州、县区间的扶贫协作,鼓励引导省内外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好国家五大行业协会对片区贫困县的帮扶作用,推进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对口帮扶贫困县产业开发,继续组织民企陇上行活动。加强主动联系,拓展同国家机关定点帮扶单位和天津、厦门东西扶贫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扶贫和双联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类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善款能直接用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身上。全面落实省内外各类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优惠政策。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3.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点面结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洁等重点任务,分层次分步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计划。突出农村特色、便民利民,注重传承村落文化,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力争年内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加快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以城市郊区、重点旅游景区、交通沿线的村庄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年内建设150个以上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500个以上的环境整洁村。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14.加强农村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江河主要支流、重点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道治理。年内造林300万亩以上。完成石羊河、党河、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年度任务。确定林地、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等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制定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与保护。建立取水许可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制度。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

15.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年内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并加快向行政村延伸。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优化农村学校布局,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鼓励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水平。加大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依托“一卡通”实现农民看病就医即时结报、“先看病、后付费”及省内异地即时结报。建立村镇、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引导农民就地就医。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新建改建2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效能,加快村民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年内建成100个乡镇及社区文体中心、1500个农民文体活动场所。尽力解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乡村学校人才短缺问题,加大现有人员培训力度。

推进城乡社保制度接轨,整合城乡居民、被征地农民、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人均保障经费提高到35元。巩固和完善基本养老省级统筹,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5元。农村五保省级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000元提高到2510元。健全和落实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选择15个县和3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开展统筹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住房等社会保障的城镇化试点工作。

16.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扩大小城镇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覆盖,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推广“枫桥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着力化解各类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星级文明户创建为载体,倡导良好道德风尚,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营造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的关爱和服务,建成1000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片区贫困县改造建设316所乡镇幼儿园。发展农村残疾人事业。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法治宣传,充分发挥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作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17.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镇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放宽大中专毕业生、引进人才落户政策,优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落户问题。全面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鼓励失地农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允许进城落户农民保留其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草)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继续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制定符合农村危房改造、灾后重建、易地搬迁、生态移民、游牧民定居条件的农牧民,用国家补助资金在城镇购房定居并转为城镇人口的具体办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