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甘肃临夏市:为新农村建设铺就致富“高速路”

甘肃临夏市:为新农村建设铺就致富“高速路”

时间:2022-07-14 17:06:31

相关推荐

甘肃临夏市:为新农村建设铺就致富“高速路”

为新农村建设铺就致富“高速路” ——临夏州组织工作巡礼之临夏市篇记者王晓元马龙罗东升

“现在我们村建起了远程教育活动室,我们在大棚种植中遇到一些难题,不但可以直接到远程教育信息网上进行查询,而且只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享受镇、村无偿提供的生产帮助、设施维护、助医助学、代购代卖等服务”;

“我种植西甜瓜的技术,就是从村远程教育信息网上学到的,通过这几年的种植,效益很好,今年元月份,我的这茬西甜瓜就能上市了。估计今年每个大棚能给我创收3万元左右,远程教育信息网真是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隆冬时节,记者置身临夏市各镇、村远程教育活动室,耳边传来的是农民们通过村远程教育站点,学习种养殖技术创收带来的赞誉之声;看到的是农闲时节,农民们自发到村远程教育站点认真学习党的惠农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喜人画面。

“远教+支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临夏市通过遍布各乡村的远程教育站点,及时传达党的大政方针和农村政策,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理论和知识培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觉悟明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逐渐理清了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已逐步成为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的主阵地。

临夏州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启动后,临夏市不断加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力度,在全市各乡村建成45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特别是从去年以来,该市自筹资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完成了对8个运行效果较差的卫星模式站点的改建,对4个依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站点在村级活动场所内进行了自建,在全州率先实现了电信模式站点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创建“一站四所”的工作思路,即:建好一个站点,建成学习、议事、文化和服务场所。目前,全市示范性站点达到了20%,规范化站点已达70%以上。尤其是针对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设备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化基础扎实思想活跃的特点,选配大学生村官担任站点管理员,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远程教育工作者队伍。

在全市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两个共同”示范市创建、“效能风暴”等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助推器”的作用,实现了对党员干部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的新格局。在全市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组织群众开展技术“大培训”。同时,从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众多视频课件和互联网庞大的信息流中,选择适合帮扶点和帮扶户脱贫致富的课件和信息,开展上门服务,引导帮扶群众学政策、学技术、学方法,了解市场信息,找准发展路子,组织农牧、科技等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制作实用技术、致富典型、农业信息等相关教材,发放到终端接收站点开展培训,增强农民群众的科技致富本领和产业发展意识,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为帮扶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帮助。

折桥镇祁牟村村民杨世兴提起这件事就特来劲,他说:“今年,帮扶单位为我搭建了4个蔬菜拱棚,由于以前没有种过菜,害怕种不好,通过远程教育,我学到了很多种植技术。今年我种菜的收入比往年提高了许多”。杨世兴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以前上课,一些技术专业术语多,听不明白,也不好意思去问。如今,大学生村官了解实际情况,讲解通俗易懂,我也学得快、学得好了!”

“远教+中心户”,示范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孟元明是慈王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传统种植观念的束缚,他在自家的3亩多地上一直种植玉米,每年的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村上建立远程教育活动室后,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孟远明便成了这里的常客。有一次他从远程教育节目中,看到介绍的“西甜瓜”不仅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适合临夏的土质和气候时,便动起了心思。经过深入了解,孟元明发现每到冬天,临夏市新鲜的蔬菜和瓜果在市场上非常紧缺,一些来自外地的新鲜蔬菜很受市民的欢迎,特别是瓜果价格,竟是秋季的三至五倍。在外出考察和仔细分析研究临夏的实际情况后,他于在自家的3亩土地上建起了3座大棚。但由于养护经验不足,一季度下来,效益不太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的远程教育活动室就成了孟元明农闲时必到的场所,通过对种植技术的学习,他基本掌握了对西甜瓜的培育、施肥、养护等知识。随着种植技术的逐年提高,孟元明如今成为全村种植面积最大的菜农。像孟元明这样,通过在远程教育站点上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脱贫致富的农民在临夏市举不胜举。

慈王村位于临夏市折桥镇北部,全村共有8个合作社,398户1627人,耕地面积1203亩,人均0.74亩,农作物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由于人多地少,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自该村建起远程教育站点后,通过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使广大农民开阔了眼界,也转变了观念。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又通过搜集和分析市场行情,确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修建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瓜果”。围绕这一致富思路,村上建起了以政府引导、蔬菜协会联合种植、大户承包的三种种植模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引良种、重培训、扶大户,使该基地逐步形成了“协会+支部+远教+基地”的发展模式。

在蔬菜种植基地建成后,针对蔬菜种植技术局限这一问题,蔬菜种植协会依托慈王村委会的远程教育平台,引导蔬菜种植户积极学习蔬菜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使远程教育成为种植户的学习平台,群众收益不断增加,目前该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村。

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直观形象、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帮助,临夏市把“实现科技富农”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最终达到了远程教育“使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

“远程+服务”,架起党组织与群众的“连心桥”

临夏市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五年来,严格要求站点管理人员争当政策法规“宣传员”、理论学习的“辅导员”、农民创业的“领航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功能。站点管理员经常性地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调查农民生产技术需求,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在第一时间掌握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解决种植养殖技术难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远程教育设备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干部群众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所需资料,解决新农村建设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投资1.6亿元的枹罕镇拜家村民俗村寨保护项目建设中,规划设计、房屋改建、道路修建、设施建设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技术性难题,镇村党组织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妥善解决了建设难题。南龙镇南川村管理员王喜军在春运期间,针对车票难买的实际,利用网上购票的功能,积极帮助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探亲群众订购火车票,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通过网络视频功能,已有百余名留守儿童定期到村上与外出务工的父母“见面”。同时,村级党组织与流动党员开展网上谈心活动,架起了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连心桥”,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广泛好评。,临夏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县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经5年的探索、实践、创新,远程教育已在临夏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今,覆盖全市农村的45个远程教育站点已经成为该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直通车”、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助推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和党员群众增收致富的“百宝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