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河池基层党建心系群众 特色产业助12.2万人致富

河池基层党建心系群众 特色产业助12.2万人致富

时间:2023-05-04 01:55:08

相关推荐

河池基层党建心系群众 特色产业助12.2万人致富

随着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基层党建也取得长足发展,在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同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特色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河池市地处大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山多地少、人居分散,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是昔日东兰、巴马和凤山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越是在困难的地方,越能体现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性。

近年来,广西河池市在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深入推进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积极优化组织设置,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努力探索党建新模式,以特色产业、重大项目、扶贫攻坚、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为抓手,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党建之路。正因此,温家宝总理今年春节期间在河池视察工作时,曾高度评价该市旱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河池市注重基层党建与特色产业的结合,形成“一个产业一个支部,一个支部一批示范户,一批示范户带动一片致富”。据了解,该市以甘蔗、桑蚕、板栗、水果、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为纽带,建立屯级党支部和协会党支部1210个,支部党员骨干共建立示范基地559个,带领群众12.2万人共同致富,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员覆盖面,促进经济发展。

“特色产业+企业+支部”模式

河池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特色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推行“特色产业+企业+支部”模式,形成产、供、加、销的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介绍,该市环江县抓住香猪、菜牛等特色畜牧养殖,以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了特色产业党支部,推行全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做优特色畜牧业,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把环江香猪、环江香牛等“拳头产品”打向市场。

环江县香猪、菜牛产业,快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成为盘活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种草养牛获广西农业新兴产业二等奖;,种草养牛再获该奖项三等奖,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该县“中国菜牛之乡”称号,同时环江香猪原种保种场被列入国家级香猪(环江香猪)品种资源保护场。,全县建成肉制品加工厂13家,出栏香猪37万多头。

整合资源开发特色产业

通过调研和考察,整合自身的资源特色,合理利用和开发其特色产业。为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在示范基地上成立支部,由点及面,通过辐射带动经济发展。河池市大化县充分利用大化、岩滩、百龙滩等3大库区22万亩水域优势,引导库区移民对水资源进行大开发,着重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推进拦网养鱼、网箱养鱼等纯生态水产养殖,致力获得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认定,以“无公害”品牌抢占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

据了解,,大化县“岩滩库区渔业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通过国家农业部认定;岩滩电站库区淡水养鱼科普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目前,大化县大水面开发拦网养鱼达128处,共5.75万亩;网箱养鱼12515箱,其中生态箱10185箱、投料箱2330箱。大化县库区水产养殖,至少年创产值1.29亿元。全县4871户2万多库区移民,从“泥腿子”摇身一变为“靠水吃水”而走上致富路的“渔民”。

以品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河池市把党支部建立到屯一级,通过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通过产业辐射影响,带领农村群众生产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介绍,以前,该市天峨县八腊瑶族乡麻洞村汉尧屯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群众很难吃上一顿饱饭。汉尧屯建立屯级党支部后,党支部书记吕昌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带领群众饲养六画山鸡,打造出了六画山鸡品牌,让六画山鸡飞出小村庄,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凤凰”。

汉尧屯走上致富道路后,依靠六画山鸡的影响力,结合汉尧屯的实际情况种植水果、开发旅游项目、创办农家乐,打造生态农业特色产业,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短短的几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汉尧屯家家建起小洋楼,人均纯收入达到8560元。

河池市以项目为平台,以党组织为龙头,整合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的职能部门、项目所在地基层党组织和项目建设单位党员力量,努力实现以党建创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党建创新的“双赢”目标。

在困难中坚定前行

在广西,河池市是后发展起来的地区,在11个县(市、区)中有9个县为国家级贫困县、2个县级市(区)为区定贫困县,项目建设和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然而,河池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乡镇、村屯党员干部建设和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等,充分发挥临时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临时党支部成为项目建设的参谋部、推进部、保障部和服务部。与此同时,在引领和服务企业科学发展中,当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参谋和助手,当好破解发展难题、完善发展战略的排头兵。

项目取得累累硕果

河池市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38项,总投资992.5亿元,已完成投资72.0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89.5%;全市列入市级层面重大项目158项,总投资250.92亿元,已完成投资72.5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8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同比增长26.00%;工业总产值突破四百亿元大关,全部工业总产值达406亿元,同比增长33.5%。

据了解,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项目建设进度位居全区前列,河池市14091座家庭水柜已于9月底全面竣工,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集中供水工程已竣工1218处,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45702.96万元,已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35.37万人。

河池市山多地少、库区移民多,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客观上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稳定压倒一切

河池市在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强化稳定压倒一切的责任意识,帮助和引导广大党员围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土地争议、山林纠纷、案件查处以及邻里调解等承诺,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化解基层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据介绍,全市群众信访3261件(案)11013件(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8.7%和16.9%;初信初访2467件,办结2258件,办结率91.5%;共排查矛盾纠纷1156件,调解1093件,调结754件,调结率65.2%;排查信访积案205件,化解78件。

当好维稳“排头兵”

通过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延伸基层党组织调处纠纷功能,促使基层党组织主动当好维护和谐稳定的排头兵。

据了解,该市东兰县东兰镇同拉村有23个库区移民点,过去是一个有名的“上访村”。在开展党建工作中,镇党委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新建5个屯级党支部和1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的同时,在党员中设立无职党员维护稳定岗等14个示范岗。调解纠纷43起,一些累积10几年甚至的矛盾纠纷仅用半天时间就圆满解决,该村目前已从矛盾乱村到和谐新村转变,从无治弱村到组织强村转变,“上访村”变成了“示范村”。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农事村办”、“千名干部进库区解难题”、“村企共建”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发挥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主动地为基层解决饮水、行路等生产生活当中的问题和困难,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河池市大化县积极开展一队伍、一培训、一答复、一网络、一机制的“五个一”活动,通过建立一支下得来、做成事、高素质的县、乡、村三级党员包村屯帮扶工作队伍,举办好一期党员领导干部政策法规和调解工作培训班,做好一个信访答复,构建一个信息网络,建立一套库区稳定应急反应机制,使整个库区维稳工作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作用的强大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理系统。

据介绍,大化县1800多名党员干部分成25个工作组,分布到264个库区村民小组中,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培训450 次,发放宣传资料53000多份,解决矛盾纠纷80多起,化解历年信访积案20多件。

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是最熟悉情况、最直接、最迅速的骨干力量。河池市属于大石山区,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易发多发,抢险救灾经常遇到交通不便、人居分散等难题。

建立应急机制

如何在“外援”到来之前第一时间快速应对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损失。河池市按照自治区党委的指示,探索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全市成立基层党组织应急机构2492个,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先后在急难险重一线成立应急指挥部209个,组建党员应急小分队1130多个,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洪救灾、抗旱救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来全市没有一个人因灾救助不及时死亡。

以来,河池市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总体部署要求,把继续深化提升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作为“主打品牌”,通过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党员应急岗位责任,开展应急承诺和应急培训演练,健全应急装备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灾难时刻显本色

5月底至6月初,河池市连续出现7次强降雨天气,116个乡镇144.99万人受到洪灾袭击,多处发生了山坡垮塌、公路塌方等地质灾害,受灾地基层党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等各种党员应急队伍,第一时间就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全市共救助6.5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69万人,做到了零伤亡、低损失。

6月1日早上,都安县地苏乡遭受罕见洪涝灾害,9个村屯遭受洪水围困,乡党委迅速组织党员应急小分队赶往受灾村屯组织群众快速转移,武装部长潘立强带领9名应急队员奋不顾身游过2米多深400多米宽的水面,用一副烂板床制成简易木筏,往返2小时救出拉棠村内俄屯被洪水围困近8个小时的三母子。潘立强救人的珍贵相片传到网上,有网友动情回帖说:“他的身体都埋在水里,他的灵魂却在一个你看不见的高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