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十五”我国渔业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

“十五”我国渔业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

时间:2020-06-25 01:21:53

相关推荐

“十五”我国渔业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

“十五”期间,针对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产业集约化,无公害,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围绕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增加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攻关方向,农业部渔业局组织实施了“水产集约化及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和“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200l年~,农业部渔业局组织全国30多个渔业科研、教学单位和相关企业共1500多人开展了联合攻关,在水产育种,健康养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共取得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材料48项,获授权专利40项,制定标准23项,发表研究论文404篇,建立示范点115个,生产线21条,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19项),成果转让25项,商品化成果26项,实际应用成果57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初步建立了水产综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筛选出一批育种新材料,提高了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和可持续产出能力。

培育出了“新吉富”罗非鱼、“夏奥1号”罗非鱼和“黄海1号”中国对虾3个优良新品种。新吉富罗非鱼生长速度提高30%以上,夏奥1号大规模生产雄性率达93%以上,两网起捕率达80%,推广示范20多个省市。罗非鱼新品种的选育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罗非鱼良种的历史。“黄海1号”中国对虾新品种,体长比对照平均增长8.40%,体重增长达26.86%;同时筛选出抗高氨氮家系8个,抗高pH值家系10个;建立了对虾苗种的标准化,系统化培育技术。

选育出了鲢、栉孔扇贝和易捕鲤等一批优良新品系。诱导出连续三代雌核发育鲢,建立了两个人工雌核发育鲢选育系;当年选育系鲢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提高15.72%,二龄选育系比普通鲢提高22.7%。建立了4个栉孔扇贝家系和9个选育群体,培育出了1个快速生长品系G7,生长速度提高了38.4%;1个抗病家系K2,成活率提高了44.1%;筛选出一个扇贝杂交优势组合,成活率95%,生长速度提高23%。初步选育出抗寒能力强,起捕率高,生长速度快的易捕鲤新品系F4,鱼种越冬成活率达到99.84%,起捕率由“九五”的70%提高到87.4%,生长速度较原种提高18%。

创制出罗非鱼、团头鲂、银鲫、鳙等一大批育种新材料,筛选出一批可用于选育研究的RAPD、SCAR、微卫星DNA等分子遗传标记,确定了一些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

二、解决了史氏鲟、石斑鱼和哲罗鱼大规模人工繁殖技术,实现了中华倒刺鱼巴、胭脂鱼规模化人工繁殖,突破了史氏鲟全雌化关键技术,促进了我国名优鱼类养殖结构调整和优化。

建立了两种名优冷水性鱼类全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一是建立了史氏鲟人工养殖亲鱼催熟和提早产卵技术,年繁育鱼苗1617万尾,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建立了鲟鱼全雌化激素诱导方法,全雌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1龄~7龄不同年龄、性别和性腺发育时期判别模型;鲟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的鲟鱼养殖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资源和进口鱼苗的生产格局,为鲟鱼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二是建立了哲罗鱼人工繁殖技术,催产成功率80%~90%,发眼卵到破膜孵化率87.8%,子鱼驯化成活率78%;该成果填补了我国没有鲑科鱼类土著养殖品种的空白,为珍稀濒危鱼类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保证。

建立和完善了3种海水名优种类大规模育苗技术工艺。一是建立了赤点和斜带石斑鱼无特异性病原亲鱼筛选培育,促熟技术和亲鱼培育过程中间性鱼比例控制技术;二是通过饵料筛选,强化培育,生态调控手段,建立了大菱鲆育苗防白化技术;三是建立了紫菜单细胞饵料培育刺参苗种新技术和紫菜单细胞饵料酶解和固定化技术工艺,酶解细胞成活率90%。

突破了中华倒刺鱼巴、胭脂鱼和白甲鱼3种长江濒危土著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基本实现了苗种规模化生产。

三、首次建立了对虾工厂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关键技术工艺,实现了对虾工厂化养殖药物残留监控和质量安全控制,示范并带动了我国对虾集约化无公害养殖的发展。

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开发出具有明显降解转化对虾养殖自身污染,调控水质功效的新型微生物净水系列产品;建立了对虾工厂化养殖营养与免疫调控技术,研制出具有营养免疫调控功效的无公害饲料添加剂;首次系统研究了对虾行为生态学,为量化对虾工厂化养殖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建立了对虾养殖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开展了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危害分析,完成了对虾养殖过程中生物、物理、化学等危害关键控制点的监控指标和方法,保障养殖对虾产品质量安全。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产生明显效果。创新性开发了南方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与养殖工艺,建立了一年三茬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技术体系。通过集成相关研究技术,建立了适合我国南、北方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工厂化对虾无公害高密度养殖技术和示范样板。建立了南、北方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基地,示范推广总面积31万平方米,推广基地示范面积18.47万平方米。

四、全面提高了抗风浪网箱综合设施制造工艺和配套设施自动化装备水平,使我国抗风浪网箱集约化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实现深水抗风浪网箱国产化的基础上,完善抗风浪网箱制造工艺及产业化,自主研发出多种深水网箱养殖配套设施产品。熟化了深水网箱制作工艺技术,完善企业标准技术参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箱工程设计辅助软件CageSim,使网箱系统工程设计和制造工艺相应得到了改善,抗风浪能力得到了提高,而成本造价下降了约10%。完善了网箱制作安装工艺,从工艺上最大限度保持主构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柔性及可恢复性。目前已推广应用深水网箱2190只,养殖水体达300万立方米。示范区网箱单产比现有传统近岸网箱提高1倍以上,单位水体平均产鱼19公斤以上,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推动抗风浪网箱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将水产养殖区域拓展到40米水深海域,为发展抗风浪网箱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已经成为我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新的就业渠道,将成为“十一五”海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进一步完善了浅海水域海湾生态系统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建立了贝一藻混养,滩涂贝类和对虾围栏防病无公害养殖技术,有效推动了浅海主要养殖对象无公害养殖的发展。

完善了浅海水域养殖容量评估技术,建立了浅海多元健康养殖模式;研发出基于养殖潜力评估的浅海海湾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基于环境和养殖容量相耦合的养殖容量评估的数值模型,预测了海湾单养贝类、贝藻间养的养殖潜力。

建立了栉孔扇贝秋苗繁育技术,准确掌握了栉孔扇贝幼虫的发育及附着变态时机,建立了秋季苗种繁育技术。

初步建立了对虾综合防病健康养殖模式,建成了5个对虾综合防病无公害养殖示范区,平均亩产量110公斤,获得了良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研究形成的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对虾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促进并实现对虾健康养殖和清洁生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形成了滩涂贝类无公害养殖技术体系。建立了文蛤、青蛤和泥螺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建成了5个大型的滩涂经济贝类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

浅海滩涂主要对象无公害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