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8-11 00:31:19

相关推荐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本由英国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创作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牺牲和自我发现的故事。这本小说以其深情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叙事而闻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1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在结尾处感到深深的震撼,我看不清文章的轮廓,甚至读不懂标题,只感受到艾米丽那样一个孤独的女人守在一座废旧的庄园里慢慢消耗殆尽,或许她早就死了。

第二次咬文嚼字细细读来,才发现作者构思巧妙,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线索隐藏着也显露着,只有用心去读,才会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正如文章的题目精准地写出了作者表达的思想。作者的高明之处便在于他以一个看客的身份来叙述,并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带入感情,将一个悲剧缓缓地呈现出来,在结尾处投下一块巨石让人心灵瞬间震颤,读者自会深陷其中感受到悲剧的力量,引人反思。

艾米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众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他们怀着好奇心想去窥视那个十年未打开的大门。他们只看到艾米丽如何从一个对爱情抱有美好幻想的少女走向偏执、走向毁灭。她披着名媛形象的外衣,将头颅高高扬起,仿佛与世俗隔绝,仿佛凌驾在众人之上,她孤芳自赏,她活成父亲想要她成为的样子,彻底被父亲的思想驯服。在父亲死后,她依旧偏执地认为父亲并未离世。她的内心处于一个孤绝的状态,完全封闭自我。当一个男人闯进她的生命里,她也为自己勇敢过一次,和他一起抛头露面,坐着马车进进出出,和他一起不顾形象在大众的眼皮下穿梭而过。可是当那个男人想离开她(我想那个男人并不爱她),艾米丽为了留住那个男人选择走极端的方式。她买来砒霜将男人毒死,将他的尸体像一件艺术品一样封闭在自己的婚房里,而艾米丽夜夜与他同床共勉。让人心里发沭,而对艾米丽的一生感到惋惜。所以作者想要献给她一朵玫瑰花。

艾米丽无法拥有父亲的爱,父亲以贵族的身份禁锢她,任何提亲的人都不被允许,她在父亲心中没有形象地位更重要,所以她的所思所想不重要,婚姻也不重要。然而形象只是一个空壳,正如艾米丽的心早就空了,没有灵魂,也没有自我。尽管如此,艾米丽对父亲的感情并没有表现出反抗,也许有过那样的想法,但更多的是爱。所以父亲离世了,她把父亲的蜡像高高挂起,像神一样供奉起来。这就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表现,受虐者对施虐者产生的感情。

文章一开始用大段的文字描写人们看到的深宅内貌,那是不属于现代化的存在,是腐朽的角落,也是艾米丽内心的呈现。然后写艾丽米不缴纳税一事突然出她偏执的一面,她只活在自己内心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变化不理会。

她身材矮小,通体肥胖,一袭黑衣,一根细细的金链子垂落腰间,消失在皮带内。她拄着一根乌木手杖,镀金的杖头锈迹斑斑。她的脑袋干瘪瘦小,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同样的丰腴对她而言就变成了肥硕。她的外表显得臃肿,肤色惨白,仿佛是死水中长期浸泡过的尸身。她的脸部堆满了脂肪,双眼眯缝在皱纹中,如同两颗细小的煤球被塞进了一大块面团。

从这段外面描写中可以想象艾米丽完全丧失了生命的气息。

当艾米丽遇见柏伦时,外界的声音依然很多,大家觉得柏伦时一个粗人配不上艾米丽,所以“可怜的艾米丽”这句话成为她们的口头禅,成为她们背后的谈资,人们带着各自利益世俗的眼光去看这件事。看客的心是没有感情的,是带着一种揶揄的态度。我们看到艾米丽也勇敢过一次抛开名媛形象与柏伦一起坐着马车进进出出。可最后柏伦的离开让艾米丽彻底丧失自我,走进了坟墓。

艾米丽年轻时无法掌控爱情,当失去了被掌控的局面,她深陷那个被控制的牢笼里,她无法独立,无法摆脱他人的控制,她的生活一塌糊涂,她的爱情被扼杀。当她遇见她想爱的人,她不懂爱,不懂如何守护爱,不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她想要的只有得到,无论那种方式,她以极端的手段将自己的爱情,将爱的人扼杀在阴暗的角落里。那里不为人知,那里早已腐烂。

通过我阅读后的浅显理解大致看出这个故事的面貌,我只理解到了一个面,也可以说是一个点,或许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有深度。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2

“在他们看来,过去的岁月不是一条越来越窄的路,而是一片广袤的连冬天也对它无所影响的大草地,只是近十年才像窄小的瓶口一样,把他们同过去隔断了。”

《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可以说是福克纳献给旧时南方贵族昔日荣光的一曲挽歌。那些过去的“高贵”时光,仍然被全镇居民固执地留在记忆深处。殊不知,过去的荣光像玫瑰花上的露水一般,朝霞的升起,就是它消失的时候,玫瑰上只剩下点点水渍。艾米丽小姐的死亡,在全镇居民心中像是一个纪念碑倒下了,过去已成过去,往日荣光已成空。事实上,那些留存在全镇居民心中的高贵华美的玫瑰早已被虫蛀空,早已腐烂,所谓美好的背后,其实是最不堪最丑恶的一面。

《纪念艾米丽一朵玫瑰花》更是当新时代来临的时候,长期处在旧时代的人们的病态畸形的深刻剖析。陈旧、腐朽的气息无声地笼罩着这个南方小镇,里面的人却对此没有任何察觉,仍然沉迷于美梦里,把一个普通没落贵族家的女子艾米丽小姐看做“传统的化身,义务的象征”。

从小的层面来看,这是一个十分悲伤的故事。艾米丽小姐为了和爱人在一起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把他永远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年轻的艾米丽小姐饱受父亲专制蛮横的作风之苦,他赶走了艾米丽小姐所有的追求者,不给她任何接触爱情的机会,把她囚禁在一个金碧辉煌的牢笼里。艾米丽在极度压迫的环境中长大,她孤单地度过了她本该青春肆意的少女时期。直到她的父亲去世,她仍然没有学会怎么和世界相处,怎么和自己相处,因此她无法接受父亲的离去,她不知道就算父亲去世,她仍然被限制在父亲留下的无形的条条框框里,她的思想早已被腐朽的传统所侵染,她永远是那个在父亲背后阴影的女孩。

直到她遇到了荷默,那个身份低微却活力的男人,他像一阵风一样,使艾米丽如死水一般的心泛起微澜,她最爱他的自由张扬,那是她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东西。所以在荷默说出他喜欢与男人来往,艾米丽的爱情美梦破裂了,她和她的父亲一样固守传统,选择毁灭,平静地买砒霜,甚至于在下定决心把荷默毒死的时候,为他打造了一整套的睡衣和洗漱用品。骄傲自矜、固执保守的艾米丽小姐用异于常人的方式永远把荷默留在了自己的床上。

这样既符合舆论又得到了一个对她百依百顺永远不会背离她的男人—永远不会开口,但是会在寂静无人的夜晚给她一个冰冷的拥抱。

现实生活中,南方旧贵族的荣光已不复存在。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在人们的心中,艾米丽这一个象征着旧时荣耀的纪念碑倒塌了。“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煎熬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无论旧一辈的人再挣扎,历史的车轮轰然碾过,把这朵华美却腐朽的玫瑰花碾成碎末,一个时代终究落幕了。

艾米丽也曾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她“身段苗条,身穿白衣”给人以美好的想象。而文章开始对艾米丽小姐的描述却是“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肿胀发白”,“她那双凹陷在一脸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团的生面中的两个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移动着”。长期缺乏与世界的交流,使她在腐朽没落的封建思想中越陷越深,最终沦为一个行尸走肉,陪伴她的不过只有一具安静的死尸和一个黑奴罢了。

小说以《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题,文章中却没有提到过玫瑰花的出现。或许是种种复杂因素压抑和窒息了正常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压抑不住深陷其中的人对人性美好的渴望。艾米丽的爱是病态苍白的,她努力抓住一切,但最后抓住的不过是一具冰冷的尸体,玫瑰给了她爱情,却是砒霜给了她永恒。

在小说末尾,“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梳妆台”暗示艾米丽像那一一朵早已褪色的华美玫瑰一样,被插进了那个布满尘埃的玻璃瓶中,连同那个腐朽陈旧的年代一样,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她亲手杀死荷默的那个黄昏。

好可惜,她,终究没有得到那一朵属于自己的玫瑰。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3

自从读完了那篇文章《艾米莉的玫瑰》,我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地震撼着。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女人是如何与一具尸体同居一室,直到她的生命结束!

当艾米莉在她最美丽的年华,她刚刚萌芽出来的爱情就被她最爱的父亲给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当她是如此渴望一段完美的爱情,可她却没有抓住任何一次机会。她的一生是活在一段幻想的浪漫爱情故事中,可最终她却死在了一个孤独且悲惨的世界里。

确实,艾米莉在她的一生中,都深受传统的教育教规的压迫,她从来没有真正拥有并体会到一段完美的爱情。

在艾米莉的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她被过度保护。她似乎与有拥有一段真正的爱情是错开了的命运,因为她的父亲横在了她与爱情的中间。

当然,毫无疑问,艾米莉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她贵族的身份,在人前,她总是把她漂亮的头颅抬得高高的,以示她的高傲与高贵地位。

但是,在她的父亲去世以后,她却爱上了一个叫:荷默·伯隆的男子—-一个北方佬。

在当时,为了追求爱情,她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甚至主动放弃了她高贵的身份地位。

只是不幸的是,她遇到的是一个没有任何和她结婚意愿的男人。

从我的观点来看,艾米莉在这时可能有点精神问题,她想完全占据所有她没有办法拥有的东西。

最终她用一种特别恐惧的方式来留住那所谓永恒的爱情。她用砒霜杀了荷默,然后再接下来的许多年里,她天天和一具尸体睡在一起,以此来欺骗并安慰自己,她永远留在了荷默的爱。

这里有许多原因导致了她的这种疯狂举动,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当时南北之间的差异,比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了那个老房子。在这个老房子里,爱来爱去,快得就像是夏天的一场雨。谋杀,尸体,孤独充斥着这个可怕的老房子。在我的眼里,这个老房子代表着古老的传统与教育教规。

在我看来,那枯萎的玫瑰就像是艾米莉追逐了多时的爱情,但她却用自己的双手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幸福。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也提到了房间里40年没有见过的褪色的窗帘。除了玫瑰代表着艾米莉的爱情, 老房子也代表着跟不上时代的那些古老传统与教育教规。 最后艾米莉追逐的爱情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飘散在了时间的洪流之中。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知道的是黑人奴隶制逐渐在消失,它告诉我们的是那时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差异也会逐渐消失,最后会慢慢地融合在一起。

总之一句话,那些没有与时俱进的传统的文化与规则,最终总是会被新出现的思想与事物所取代,这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4

在看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只玫瑰花》时,总是感觉看到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女主角的身影。其实这句话表述并不准确,应该说啥在费尔米娜的身上看到了艾米丽的影子。

要知道,福克纳可是被马尔克斯奉为导师的人。

不过对比而言,费尔米娜幸运多了,她有等候一生的初恋情人,有丈夫和婚姻的依托,有不断追求的时髦事儿……

艾米丽就比较悲催了!

活在旧时代背景下的艾米丽从父亲过世就被彻底判处了死刑,终日活在森阴的老房子里。而父亲对于艾米丽来说更像是无情的枷锁,禁锢着她的一生。

费尔米娜和艾米丽都是高傲的人,费尔米娜的高傲是由父亲精心培育出来进入上流贵族社会的敲门砖。但是这中间出现了小插曲,就是费尔米娜与弗洛伦蒂诺的结识,让父亲认识到女儿的固执和骄傲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掌控。

而艾米丽的高傲更像是一个倔强的小孩,手里捧着心爱的玩具,不容任何人来触碰。艾米丽本身就是南方贵族,父亲对她的要求就是保持贵族尊严,不允许任何人来践踏。他用马鞭赶走了一个又一个求婚的男子,那是艾米丽已年近30岁。

或许父亲认为这些人都配不上艾米丽,或者他对女儿有着强烈的控制欲,而这控制欲成为禁锢艾米丽终身的枷锁。

在父亲死后,艾米丽这个倔强的小孩真的变得孤立无援了。她告诉前来拜望的妇女:她的父亲并没有死,一连三天她都是这样。她不愿意承认自己彻底被抛弃的事实。

这种心理学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艾米丽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她彻底被父亲驯服了,永远活在了南方贵族式的旧时代。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艾米丽唯一一次的爱情上。

年仅30岁的艾米丽还未经历爱情,在一个人独自生活的日子里,她遇上了北方来的普普通通的工头,这个南方贵族姑娘疯狂地迷恋上了。

甚至为了情人的特殊喜好,艾米丽叼着雪茄烟,戴着黄手套的手握着马缰和马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她放下了沉甸甸的贵族头衔,完全将父亲从小到大灌输的贵族礼仪遗忘。

这是艾米丽摆脱父亲、摆脱不幸童年,重获新生的好时机。

可惜,她没有成功。北方情人并非她的救命稻草,而是让艾米丽走向毁灭道路上的最后推手。情人并不爱艾米丽,根本没想过和她私定终身。可是啊,可怜的艾米丽已经忙活着指定嫁衣,装扮新房了。

当得知真相的时候,艾米丽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可笑,或许这是对于自己背叛父亲的惩罚。

她又一次被禁锢在亡父的权威中爬不出来,艾米丽彻底疯癫了。

或者说她又变成那个倔强的小女孩,甚至更加顽固、偏执、神经质,因为她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他伤害了我,他欺骗了我,他想要离开我。”

“将他留下来,让他一辈子陪在我身边!”

她用老鼠药将情人毒死,留在了精心配置的新房中,并与死尸同床共枕40年,直到她也去世。

所有人都长大了,艾米丽始终没有长大!

她活在被岁月遗忘的角落里,她活在了与死尸同眠的玫瑰花的葬礼!

其实,艾米丽早就死了。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正如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我很喜欢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的这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书中,那个自杀的16岁少女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混血家庭,被父母给予无限厚望和憧憬。爸爸希望她能融入人群,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和喜欢的人。妈妈则希望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而不是像自己一样因为大四怀孕中断了医生梦,成为家庭主妇!

莉迪亚并不喜欢医学,成绩最近直线下降,每晚和朋友的聊天只是对着话筒假装说话,自以为爱慕的男孩其实爱的是她哥哥。

最后,莉迪亚选择在湖畔中结束生命,

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深远。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有人说:即使在你已经远离了你的父母,接受了他们的不完美很多年之后,你仍然没办法正常的向他们表达你有多爱他们。

还有人说:有些事是不能被原谅的。

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心酸,无出释怀。

也许有人像莉迪亚一样,最终无法承受而选择死亡;也许有人像艾米丽一样,永远活在过去的阴影中;也许有人像北大学霸弑母案一样,将利剑直指曾经的伤害者;也许有人从伤害中走出来,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5

《献给艾米丽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篇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通过大量象征描绘了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的形象和南北战争后南方人复杂的心态。

小说以第三人称“我们”的视角展开叙述,向读者讲述了女主人公艾米丽小姐性格孤僻、高傲、固执,她专制暴戾的父亲赶走了所有钟爱于艾米丽的年轻人,以至于艾米丽小姐“年近三十,仍孑然一身”。父亲去世后,她不顾非议,爱上了来小镇修建铁路的工头北方人赫默。可赫默无心与她结婚,艾米丽便用砒霜毒死他,与其尸体公枕四十年。

艾米丽作为作品的主人公,有着复杂的象征。小说一开始就写到爱米丽小姐过世,接着作者写艾米丽的父亲过世后,镇长免了他的所有税,并让她在家中教授瓷器绘画。书中写道“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民关注的对象”。艾米丽还是凌傲、孤僻、麻木的象征。作者在第二章中写到艾米丽家中垃圾长年不清除,小镇居民对此意见颇大,但艾米丽却无动于衷;艾米丽的父亲死后,“所有的妇女们都准备到她家拜望,表示哀悼和愿意接济的心意,这是我们的习俗。爱米丽小姐在门口接待她们,衣着和平日一样,脸上没有一丝哀愁。她告诉她们,她的父亲并未死。。。。。。”。在第三章中艾米丽恋爱了。可全镇人都认为“她已经堕落了”,“ 这是全镇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坏榜样”,但艾米丽“仿佛她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承认她作为格里尔生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仿佛她的尊严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触来重新肯定她那不受任何影响的性格。”此时的艾米丽渴望爱情,不顾所有人的的反对和非议,坚持和荷默在一起,她又是冲破传统,追求浪漫爱情的象征。接着,艾米丽买来砒霜,大家都说:“她要自杀了”,可她没有,而是用砒霜毒死了无意与成家背叛他的赫默,与其尸体一起过了几十年。此时,艾米丽对美好的爱情再无憧憬,化身成为心理变态,残忍,冷酷的象征。

艾米丽的象征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象征。人民憧憬新的理念,但又要饱受压抑与背叛,在面对旧的南方传统和新的北方理念相冲突与斗争时心理上的挣扎和付出的代价,作者通过对艾米丽的描写,深刻揭露人民内心最深处的痛。

小说的名字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而“玫瑰”同“艾米丽”一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福克纳并没有对玫瑰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叙述,也没有明确告诉读者是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只是在介绍艾米丽的屋子时提到过两次——“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文中缺乏玫瑰的描写也象征了艾米丽爱情是有缺陷的,并不是完美的,而玫瑰也是带刺的,一旦处理不当就会被玫瑰的刺所伤,就如同艾米丽的爱情刚开始是美好的,可结局是悲惨的。作者借这朵玫瑰花表达了他对艾米丽的同情。虽然这个玫瑰花是献给艾米丽的,但艾米丽如果要紧握这朵玫瑰花,必然要付出满手鲜血的代价。赫默的背叛让艾米丽走向崩溃的边缘,玫瑰的刺深深刺痛了艾米丽,为了维护自己高贵的尊严,为了不让别人看她的笑话,也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艾米丽选择毒死赫默,与他的尸体公枕四十年。文中也是用“败了色”来形容玫瑰色的窗帘和玫瑰色的灯罩,这也象征了艾米丽的爱情也是败了色的,在走向毁灭。学者马凌在《后现代主义中的学院派小说家》中指出:“玫瑰是西方最复杂的符号象征系统之一。。。。。。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系统里,第一束红玫瑰是维纳斯的情人阿多尼斯的鲜血中长出来的,因此象征了超越死忙的爱情。”艾米丽是在南方文化和传统下成长的女性,福克纳把艾米丽比作一座纪念碑,而艾米丽的去世意味着这座丰碑的倒塌,象征着南方文化和传统的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被北方的文化思想逐渐取代。作者身为南方人,也遭遇着这样新旧秩序的冲突,他缅怀南方文化和传统,也在反思冲突,寻找可以解开人民内心矛盾的解药。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个题目在小说中找不到明显的描述和解释,但细读之后总可以发现蛛丝马迹,让人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6

本文由享誉世界的美国现代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创作完成。作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叙述者之一,福克纳在现代文学技巧方面是一个成功的革新者。他着力于挖掘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东西——悲剧或苦难的根源,而不是悲剧或苦难本身。他善于描写难以描述的情感:疯狂、分裂、扭曲、怪诞,以及灵魂深处不为人所知的隐秘世界。下面通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部作品来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我从这部作品里所理解和感受到的东西。

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一种特殊的心里表现形式,论述了艾米丽变态心理的形成过程和背景,尤其通过收税人与艾米丽的对话,向我们传达了艾米丽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却依然自恃清高的孤僻、扭曲的心理状态。开头描述了艾米丽的葬礼,个人觉得这种写法不仅是为了制造悬念以吸引读者这样小儿科的目的,而是为了透过葬礼上男人女人们不同的心理来表现艾米丽这不同于常人的一生,大家之所以这么好奇,就是因为艾米丽内心孤僻、扭曲,常年独居,几乎不出门,并且拒绝访客。后文提到:“父亲死后,她很少外出;心上人离去之后,人们几乎都看不到她了。”对人们而言,她就是个迷。这也很好的表达了艾米丽的神秘感。

第二部分描述了艾米丽变态心理、变态行为的一系列表现,以及使艾米丽产生这些极度孤僻、扭曲、人格障碍等的社会重压。福克纳通过塑造的变态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在社会的重压之下所产生的怪诞行为,深刻的表现了南方传统压迫下心智失常的女性的悲惨遭遇,谴责了南方传统的淑女制度对女性的摧残,同时也表现了南方没落贵族的腐败,在旧传统的瓦解过程中人们彷徨苦难的探索。

第三部分作者通过一系列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比如哥特和恐怖效应、象征手法、叙述技巧等)丰富和深化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作品的主题。这一部分有许多细节描写,如第一段说艾米丽的头发剪短了,像个小女孩儿,跟教堂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有几分相似之处,这样的描写显得有些悲怆肃穆,更给人一种沉重的仿佛死亡一般压抑的感觉。另外提到头发就要说文中多次提到了艾米丽的头发,艾米丽的头发由“灰白”到“胡椒盐似的铁灰色”,头发的颜色变化也是有一定寓意的。在父亲死后,艾米丽头发剪短,像个姑娘,说明在脱离了父权的控制以后,艾米丽希望生活能有所改变,并且开始有所希冀,譬如爱情这样美好的事物,这样也为后来荷默的出现埋下了伏笔。艾米丽在杀害了自己的爱人以后,头发在短时间内变成了胡椒盐似的铁灰色,说明了艾米丽内心的绝望和痛苦。

第四部分则用第一人称的特殊口吻来评价和看待艾米丽及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通过艾米丽悲惨的遭

遇,折射出了作者福克纳的人文忧患,表现了他对父权制度禁锢和摧残女性的谴责和揭露。

综观全篇文章,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文章的时序倒错法。若没有老师讲解,我恐怕要花很多时间来想明白这篇文章到底在讲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先提到74岁的爱米丽去世,然后提到她拒绝付税一事,然后又提及她家散发出来的臭味,父亲死后艾米丽的异常反应,她和荷默之间的恋爱,爱米丽买砒霜,最后又回到了故事开头——爱米丽的死,从而首尾呼应。然后我们来重新排列下故事的发展脉络,首先爱米丽父亲去世以及拒绝埋葬父亲遗体,然后艾米丽给学生上瓷器彩绘课,然后她拒绝交税,再与荷默的相遇与爱情发展直到荷默消失,艾米丽到药店买砒霜谋杀了荷默,随之她住宅中弥漫着臭味,最后才是爱米丽去世,真相大白。这种非线性的时间叙述使得故事扑朔迷离,而且突出了艾米丽与荷默的爱情,及其荷默的消失,这就使得故事更具悬念性,更能震撼人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更使小说具有现实批判性,更能使建立在奴隶制和清教文化基础上的旧南方践踏人性的本质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另外作者使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我们”来叙述这篇文章,有一种将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与艾米丽这样特立独行的人严格区分开来的意味,这样就更加突出了艾米丽的特别。

文章通过艾米丽、荷默、镇上的老年人和妇女以及艾米丽的父亲等人物来完成了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艾米丽,更不是其中的其他任何一个人,他们各自都是有象征意义的。艾米丽象征着南方贵族,代表着南方的传统。荷默则象征着北方资产阶级势力。镇上的老年人和一些妇女则代表了南方社会道德文化等传统价值观的体现者和维护者。而且标题里的玫瑰也是有着象征意义的。在文中玫瑰一词仅出现了两次,那就是艾米丽下葬之后,人们打开那“墓室”一般的“新房”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和“玫瑰色的灯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赋予了玫瑰美好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爱情,提起玫瑰我们便会产生美好的期许。如果抛开这篇文章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认为福克纳就是想把爱情的玫瑰献给艾米丽这个一生渴望爱情却始终未能得到的苦难的女人,这同时也表现了福克纳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所具有的同情、悲悯和人道主义精神。

其次,我想说说这篇文章中的哥特情结。哥特源于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名称。后来用来指一种建筑。十八世界六十年代以后,开始被用于描述一种以恐怖、神秘为特征的新型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就表现了哥特式小说的特点。作品中的哥特情结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及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哥特式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恐怖,而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死亡了,文章一共描写了三个人的死:艾米丽的父亲、荷默和艾米丽,而且文章在开头就描写了艾米丽的死亡,末尾时又以艾米丽的死亡来结束,从头到尾被死亡的氛围笼罩。

在对人物进行塑造时,作者无疑成功的塑造了艾米丽神秘的个性。艾米丽几乎不出门,拒绝访客,这就使得作为贵族代表的艾米丽对镇上的普通人来说具有神秘感。文中提到当艾米丽去药店买砒霜时,药剂师问她为何买砒霜时,她没有回答;她还买了男人的全套服装,包括睡衣在内。这不禁让大家猜测,艾米丽与荷默结婚了吗,荷默又去了哪里呢,他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呢?这一系列神秘的事情增强了故事的恐怖气氛,强化了读者心中的疑虑,同时也使得这篇文章的哥特式的小说特点更加突出。

哥特式文学的典型特征还在于其中的恶棍英雄形象。恶棍英雄往往自大而且固执。艾米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恶棍英雄。她自大,虽然作为没落的贵族,她依然觉得高人一等。她无视政府的制度,拒绝纳税。甚至当无法留住自己的爱人时,她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爱人的生命,来满足自己对爱情的占有欲。

统观全篇,正如福克纳所言,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悲剧,没有什么能阻止它”。显然,福克纳所指的不仅仅是这个故事的悲剧性的不可避免,当我们用一种更广义的社会根源的眼光来看的时候,这也不仅仅是艾米丽一个女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的悲剧。福克纳的玫瑰花不仅仅是献给艾米丽的,更是献给整个行将消失的南方的,是献给一个时代的挽歌。是的,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悲剧,当艾米丽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艾米丽受到的是父权的压迫,她压抑着束缚着,除了父亲之外,她与外界是完全隔绝的,即使在父亲死后,艾米丽依然活在父亲的阴影里,直到遇到了荷默,她爱上了荷默,觉得自己开始希望生活能有所改变,开始有所期冀。当她明白荷默不能给她一份稳定感情时,她就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杀了自己的爱人,于是她永久的成了她爱的人的尸身的绝对拥有者。正是由于来自外界的种种压迫,艾米丽才会勇敢的用她自己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完全属于她的世界,这个世界安全而且永恒,再也没有人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夺走自己的爱人。艾米丽或在自己的世界里,痛苦但却执着。从另一个层面讲,艾米丽没有向自己的命运屈服,她抗争了,努力过,只是传统压制下的艾米丽并不能改变在这个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所必然遭受的悲惨命运。

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7

《献给 艾米丽的玫瑰花 》 是美国南部小说的代表人物威廉 • 福克纳发表的被誉为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这篇小说中 ,作者以凝练的笔触、 惊心动魄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 艾米丽 • 格里尔森 ,为挽住大势已去的 南部文明而与锐不可挡的北方先进的 工业文明所做的殊死抗争 ,并最终献出生命的感人肺腑的人生悲剧。对于这部小说 ,尤其是小说主人公 艾米丽及其悲剧成因的研究不胜枚举 ,大部分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反映了美国南部男权制度下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戕害 ,很多人单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 艾米丽悲剧的成因 ,把 艾米丽悲剧的成因本归结为南方父权制度下的淑女制 ,或者清教徒思想的毒害。人们普遍以为从小接受淑女制的教育 ,使优雅、 高贵、 贞洁、 完美的象征的 艾米丽成了男权制度的殉葬品,清教徒思想的受害者。但是 ,作为南部文学的领军人物 ,同时也是作为美国 南部文明衰亡的见证人 ,福克纳亲眼目睹了美国南部种植园制的衰败、 美国南部名门望族的腐朽没落 ,以及南部美国梦的破灭。作为一位南部作家 ,面对锐不可挡的 工业文明的大潮的侵袭 ,福克纳显示出深深的担忧 ,以及对即将失去的文明的深切担忧。事实上 , 艾米丽在很大程度上 ,作为福克纳的代言人 ,宣告着作家本人对 南部文明的不顾一切的挽留和执着的依恋 ,以及与剥夺 南部文明的北方 工业文明的殊死抗争 ,同时也彰显出福可纳本人灵魂深处那份割舍不掉的南方情结。而 艾米丽的悲剧命运因此亦变成了福克纳对业已逝去的 南部文明的献祭。

本文将突破女性主义的苑囿 ,分别从社会和心理这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 艾米丽悲剧命运 ,说明业已衰落的南方文明遭遇强大的资本主义 工业文明时所表现出的软弱无力 ,以及小人物为捍卫南方文明而做出的殊死抗争 ,从而进一步说明福克纳对南方文明的深情眷恋与深切缅怀 ,揭示福可纳本人灵魂深处那份割舍不掉的南方情结。

一、 艾米丽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南方贵族家庭中 ,有着南方淑女的教养。她优雅 ,高贵 ,顺从 ,福克纳说她是传统的化身。父亲在她眼中高大威猛 ,是南方父权制的代表。美国学者特鲁克索和麦利尔在美国文化中的家庭的分析中指出 ,在基督教关于家庭的教义中 ,最重要的是关于父亲的位置和他在家庭中的绝对统治权。父亲死后 ,她紧抓住父亲的尸体 ,不许人们将他下葬 ,仿佛抓住的是渐渐远去的 南部文明。镇上第一代沙多里斯人减免了 艾米丽的税收 ,而当第二代沙多里斯人成为这个镇上的支柱和精神时 ,他们要求 艾米丽交税 ,结果被打得“ 人仰马翻 ” 。当第二代沙多里斯人不再将子女送与 艾米丽处学习瓷器彩绘时 , 艾米丽关闭了所有的门窗 ,只有一个黑奴进出。

南方制度的坍塌把 艾米丽逼到了与世隔绝的格里尔森家族遗留下来的房子里 ,她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艾米丽究竟要捍卫的是什么呢 ? 实际上是一种已成为过去的南方文化精神 ,包括辉煌的贵族门第观念、 骄傲的个人荣誉和尊严、 南方贵族淑女风范等。当这一切经不住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 工业文明的炮火的袭击时 ,除了积极融入业已变革的时代 ,别无他路 ,逃避甚至抗争只有死路一条。而 艾米丽正是为了倔强地捍卫衰落的南方文明而自我封闭 ,生活在过去南方文明的辉煌的想象中 ,这造成了她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 人与时代的严重错位 ,在与强大的北方 工业文明相抗衡的斗争中败下阵来 ,最终被时代所抛弃。 艾米丽的悲剧 ,不仅在于她的倔强 ,更在于作为一个已经失败的阶级的代表起来抗拒社会的变革 ,这种抗拒是曾经作为统治阶级的南方贵族的历史必然要求 ,然而对抗双方的力量悬殊使 艾米丽的抗争演变成无谓的挣扎 ,而她的倔强性格更加剧了这种抗争的悲剧性。在一个传统的社会价值遭到颠覆的年代里 , 艾米丽这个孤独的舞者 ,正如飞蛾扑火 ,在注定灭亡的追求中 ,用悲壮的火焰点亮了无边无际的黑暗。而她用尽一生去坚持和维护的南方旧传统却剥夺了她的一切 ,爱情 ,青春 ,乃至作为人的意义。在充满自私和投机、 欲望和享受的年代,究竟有多少人会去坚持一种注定失败的信念 ,甚至付出他生命的全部呢 ? 福克纳正是在人性的光辉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中愈来愈黯淡的三十年代发表了这部小说 , 艾米丽对追求的坚持 ,义无反顾的抗争 ,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那个年代愈加显得光彩夺目 ,熠熠生辉。

整篇小说充斥着哥特式小说特有的可怕的场面描写和令人作呕的语言 ,阴森的房子 ,昏暗的光线,冰冷的墙壁 ,以及令人窒息的气氛 ,然而正是这样阴森丑陋的描写 ,却暗含着作者对 艾米丽深切的同情,对于一种消逝的文明的坚守 ,那种义无反顾的抗争中所透露出的人性的光辉的赞美 ,同时也表露了作者平静的外表下面隐藏着的对业已成为“过去 ” 的 南部文明深深的追忆和深切的缅怀 ,福可纳也正是借助爱米丽表达了作家本人对已逝文明的惋惜 ,遗憾 ,而又无奈 ,从而也彰显出福可纳本人灵魂深处那份割舍不掉的南方情结。

二、弗洛伊德创立了“ 恋母情结 ” ,意指男孩对母亲产生的特殊的性依赖 ,同样 ,他又提出了“恋父情结 ” 或“阉割情结 ” 来意指女孩对父亲的特殊性依赖。女孩长大以后发现自己身体的构造与男孩不同 ,由此产生了恐惧 ,感到焦虑不安 ,认为受到了欺骗本和阉割 ,于是渴望寻找一个保护神。长此以往 ,女孩与父亲间便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微妙而又特殊的关系 ,一旦这种关系被打破 ,女孩便会感到被人遗弃和剥夺。 艾米丽自幼丧母 ,随父亲长大 ,并如父亲所望,成长为一个有教养 ,有内涵的南方淑女。 艾米丽的父亲在世时 ,小镇上的人们“把这家人看作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 ,穿着白衣的 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 ,她父亲叉开双腿的侧影在前面 ,背对 艾米丽 ,手执一根长鞭 ,一扇向后开的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 ” ; 艾米丽小姐“ 随什么样的青年男子都看不上眼” ;而她的父亲则“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 ” 。可以看出 ,高大威猛的父亲对 艾米丽而言就像一尊保护神 ,是她情感的支柱 ,生命的另一半。正如弗洛伊德所言 ,女孩对父亲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依恋 ,父亲在女孩的眼中犹如一把巨大的保护伞 ,为自己挡风遮雨 ,而一旦这种稳定的依赖关系遭到破坏 ,女孩便会强烈地感受到被人剥夺 ,遭人遗弃的感觉。父亲死后 , 艾米丽在前三天 ,一直坚持父亲还活着 ,她紧紧抓住父亲的尸体 ,不允许人们把他下葬。对 艾米丽而言 ,父亲的死亡预示着支撑她的强大的感情支柱倒下了 ,她无法正视父亲的死留给她的情感的空白 ,迷惘 ,无助的她又将如何面对将来的生活。她爱着父亲 ,因为父亲既是她的保护神 ,情感的支柱 ,然而她又憎恨父亲 ,她感到自己被剥夺 ,被遗弃 ,因为父亲又是“ 抢走了她一切的那个人 ” ,她的生活 ,她的希望 ,她的信仰,她的理想 ,她的价值观念 ,她对南方文明的依恋 ,都随着父亲的去世而灰飞烟灭。可怜的 艾米丽被父亲剥夺了一切。这种对父亲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体验影响了她和情人霍默的关系。一方面 ,霍默唤醒了她压抑已久的生命本体的情欲 ,作为年轻的女子 ,她有感情的需要 ,然而对父亲既爱又恨的复杂的情感让她憎恨男人 ,因为父亲剥夺了她的一切 ,更重要的是 ,和霍默相恋意味着对父亲所代表的 南部文明的背叛。在她身上 ,上演了一场情感与理智的斗争。情感的需要无法抗拒霍默最为男性的诱惑 ,而理智则告诉她要坚守信仰 ,维护旧有的价值体系 ,爱米丽究竟该做何选择。最终 ,在这场斗争中 ,这位 南部文明的忠实捍卫者 — 艾米丽小姐 ,毅然牺牲了情感欲求 ,毒死了霍默 ,捍卫了 南部文明的尊严。事实上 , 艾米丽并非不爱霍默 ,只是作为 南部文明的忠实捍卫者 ,她必须杀死霍默 ,以此来扼杀情欲 ,向精神献祭。因为在这种注定无法结合的爱情中 ,感情的永恒只有在死亡的沉默中才能停止它破碎的历程。然而 ,即使这样 ,对肉体的强烈欲求 ,或者对爱情的渴求促使她保存了霍默的尸体 ,直到她去世。

“ 恋父情结 ” 导致的对父亲的依恋 ,更重要的是对南方文明的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和对旧有的价值体系的追逐使 艾米丽只顾一点 ,不及其余 ,忽视了其他情感需求 ,正如纳西斯迷恋自己水中的倒影 ,最终一头栽进水中一样 , 艾米丽为了挽住业已成为历史的南方文明而不惜放弃其他的价值与追求。Wur2mser说 ,在众多追求的价值中 ,一种价值无限放大,而人在追求这种毁灭性的价值过程中 ,完全放弃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价值追求 ,结果只有毁灭。放弃了对情欲的追求 ,而一味地献身于早已消逝的以父亲为代表的 南部文明 , 艾米丽的悲剧命运便在所难免了。为了一种追求和信仰 ,而毅然放弃作为人的情感需要 ,牺牲情欲来换取对文明的坚守,恐怕也只有爱米丽能做到了 ,这个传统的化身最终选择了为维护传统而献身 ,正如不断推石山上的西西弗斯一样,虽然注定失败 ,却仍不屈不挠 ,矢志不渝 ,从中透露出的是虽死犹荣的悲剧性的崇高和美丽 ,不禁令人赞叹。

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力量相抗衡的年代里 ,旧有的社会制度被先进的社会制度替代是历史的必然 ,正如在面对强大的北方 工业文明的时代里 ,南部古老的文明消逝便是不容置疑的了 ,然而 ,作为一个扎根于南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作家 ,福克纳竭尽全力来维护业已坍塌的旧的价值体系 ,他从根本上无法接受现代 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欲横流 ,价值缺失的时代。但同时他也深切感受到在与强大的资本主义文明相碰撞时,南方文明的软弱无力本。作为南方文明的传承者和捍卫者 ,福克纳只能通过文学作品来寄托对消逝文明的哀思 ,借助爱米丽表达自己对南方文明的思念和缅怀 ,在小说中为 南部文明唱了一曲挽歌 ,同时 ,也为爱米丽献上了一朵永远的玫瑰花。

以上是英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读后感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