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河长制履职不到位整改措施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河长制履职不到位整改措施

时间:2018-11-10 09:03:42

相关推荐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河长制履职不到位整改措施

河长制是我国水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有关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的一些相关内容分享,以期为我国水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

1、联动机制执行力度仍需加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未完全形成,存在上热下冷现象,部分总河长办公室成员单位对推行河长制工作未完全履职。建议:突出责任落实,改革落实联动职能职责。落实县、乡、村三级及企业河长的四级联动作用,建立企业河长,因为我县有“小水工业园区、竹马工业区园区”就建在河边,生产运营在河边,对河道的关心、关注及爱护程度更加高一点。企业河长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积极的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从而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与认识度;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大河道监督整治力度,切实发挥日常管理保护措施落实的主体作用。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当前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基本没有。沿河居民生活垃圾堆放目前虽得以遏制,但无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也没有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尚未达标排放。沿河支流居民生活垃圾堆放不规范,没有定期收集处理,汛期直接冲入主河道,直接成为了水体污染源。建议:夯实基础设施。在进一步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场、弃土场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乡村沿河两岸群众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垃圾场、弃土场的选址修建,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建筑垃圾规范处理,切实从源头上保护河道。

3、库区水面及沿线河道环境治理难度大。我县三大库区形成后,沿岸的乡镇、工矿企业、旅游交通等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动物尸体等随着汛期河水进入库区内,漂浮在湖面、滞留在库尾、冲刷散落在河道沿线,为我县的环境治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建议:对于打捞上岸的秸秆、树枝、塑料泡沫和生活垃圾转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公害处理;对于打捞上岸的各类死动物进行挖坑、消毒、深埋;县政府函告所属电站,按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要求三大库区电站落实经费、人员进行常态化治理;划定河流两岸在内的禁养区方案,并严格进行管理。

4、现有人员力量薄弱且乡镇河长制办公室人员身兼几职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工作人员为了应付县级检查或上报的数据报表,自行编造数据上报完成任务了之。建议:加派专职工作人员,多落实工作编制,减少一身兼几职的普遍现象,切实把河长制的工作落到实处。

5、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平缓,河长制工作专项资金落实有一定难度。造成工作滞后,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建议: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拨付专项工作经费较少,请求县级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助推河长制工作。

6、宣传引导不够到位。对农村生活水环境保护治理的宣传引导不足,群众参与度不够,上下整体联动的工作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建议:由县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狠抓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全民护水节水宣传教育行动,把群众、媒体、志愿者、民间环保组织等动员起来,不断增强对河流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以实际行动参与河流水质保护工作。在全县形成爱水、护水、惜水的浓厚氛围。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2

砂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随着建筑水土设施、拦截水库,河道砂石量大不如前。当前,砂石成为了宝贵的资源,应加强对其重视程度。与此同时,砂石也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建筑材料,城市化的建设对砂石有大量需求。因利益驱使,部分地方河道无限制的开采,对河势稳定情况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对桥梁、码头等涉河基础设施的安全产生威胁。以河长制平台为依托,提升采砂管理力度,将水利行业监管制度落实是相关工作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河长制下采砂管理的重要性

无限制的采砂会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堤岸等设施的安全性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加强监管采砂工作对河长制任务的完成有积极影响。如果采砂工作的开展继续不受限制,会致使河床下切、河床渗水量显著增加且库存水位及河道水质量严重下降,严重限制供水能力及供水质量。提升引水及相关处理工作的成本能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并且是河长制落实的必然需求。无节制的采砂使河床结构及水流走势得以改变,并使河床的稳定性及完整性遭到破坏,最终致使河床失去平衡,且河槽下切会致使河岸工程崩塌,采砂会破坏河流系统的完整性致使水生态抵御力下降。采砂工作有着极为丰厚的利润,但未经许可要求无节制、无限量、无深度的采砂情况时有发生。在此环境下,加强采砂管理力度是河长落实的需求。

二、河长制下采砂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完善性

国务院修订研讨《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但至今仍未将其推行于落实。当前,我国缺乏完善的河道采砂管理体系,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混乱、分割条款等问题,且当前采砂管理体系不具备可操作性。此外,还需以人、砂、石、船、采、运、销等环节为明确相关工作管理规范。同时,在对采砂工作进行管理期间,相关法律法规不具备权威性。因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完善性,从而限制采砂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责任落实不到位

各层级河长直接负责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相应组织领导也应对该工作进行管理,牵头组织应清理整整治采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非法采砂。当前,各级层所长责任人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名实不符的问题。除此之外,河长制的落实应与地方工作人员进行衔接,将责任落实具体,确保各级层人员均有各自负责的工作内容,从而将采砂管理制度与河长制的落实进行有效结合。

(三)监管工作存在不足之处

采砂工作管理部分环节存在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采砂设备管理环节不能对船舶建造及改建进行高质量监管、最终导致市场流入新采砂船;砂石运输管理过程中,海事部门不能够对三无船舶进行有效的监管,不能对未经许可或是采砂期不合理的船舶进行管理。从而导致存在非法运沙的现象发生;在砂石销售管理过程中,未设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从而导致市场上随意售卖非法砂石,交接水域联合监管力度不足,时常出现偷偷采砂的情况。与此同时,信息化采砂管理的创建相对落后,缺少自动化监管设备,当前的执法力度及监管手段无法使精细化管理需求得以满足。

(四)打击力度不足

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砂石材料,且对其要求极高,在此情境下,河道采砂成为了暴力行业,偷采砂石、盗采砂石等情况时有发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时常发生,且当前针对盗采偷采等行为的形式惩罚手段落实不到位。通常情况下仅采取行政手段来管理非法采砂行为,仅采取扣押设备、查封、罚款的方式对进行处罚,《采砂管理条例》提出非法采砂行为最多罚款30万元,这一金额与采砂利润相比微乎其微。由此可知,当前针对非法采砂的处罚力度不足。

三、河长制下采砂管理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将河长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完善采砂监管政策及制度。将《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全面落实,通过法律手段方式落实河长责任,使采砂管理责任制与河长制有效结合。以人、砂、船、采、运、销环节为重点开展监管工作,将河道砂石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完善采砂船、采钞机及采砂船登记、案件移交制度及非法采砂量刑标准,在疏堵结合的基础上是机制砂行业规范体系得以完善,并且加强制度的推广力度,从而缓解砂石问题问题。与此同时,应开展疏浚砂试点,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各地方政府扩展河长制管理范畴,将疏浚砂的管理纳入其中。

(二)责任落实到位

充分发挥党政领导任职河长的优势,提升对采砂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采砂管理的河道应落实河长责任人、现场监管责任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人及行政执法责任人,并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公布于社会接受大众监督。将高位推动作为首要原则,采取签订责任书的范式落实监管责任,并将相关制度落实到位,同时,应将采砂管理的成效及情况纳入河长制度考核体系中,对其进行严格问责。针对在采砂管理过程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致使河道出现问题的河长,應对其进行严格问责。

(三)提升监管力度

落实河长管理制度的主要方式就是河长巡河,河长巡河能够推进河长工作的完成与进展,是发现并解决采砂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方式。对河长制工作平台进行有效利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河湖采砂工作进行监管及巡查。河长应将河道管理范围内胡乱采挖的问题作为巡查重点,提升对河段重点水域的巡查次数,监管直至河道采砂工作最后一公里。以河长制工作平台为依据,创建重点河段及敏感水域范围内的建构系统,通过无人机、卫星感应或视频监控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对采砂活动区域、机器、车辆及堆砂厂进行高效监管,从而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采砂行为的出现。采砂动态监测制度的有效落实能够使监管精准度得以提升。各层级的河长应深度落实河流采砂监管机制,提升跨区域及流动性采砂管理,为交界水域采砂管理秩序提供有效保障。

(四)提升非法采砂打击力度

对河长制平台进行有效利用,在河长的领导下,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展开水利部门治理工作,督促相关部门采砂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公安部门应对非法采砂进行严厉打击,刑事部门应积极侦查相关工作。信息部门及工业化部门应对采砂及运砂船的制造及应用进行高效监管。交通运输部门应监管运砂船舶的流动走向。市场监管部门应提高对砂石经营的监管力度。各层级河长应创建水利部门将问题线索移交,公安部门应积极扫黑除恶,对非法采砂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四、结束语

河道采砂直接关系到防洪供水及社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此外,还能够对河势的稳定情况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沿河的群众及沿河地方经济水平的提升均受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影响,河道采砂的管理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在河长制平台下提升财产管理力度是相关工作人员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河长制下采砂管理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缺乏完善性、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工作力度不足、打击力度不足的情况存在,想要提升河道采砂监管的力度,就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落实责任、提升监管力度,并且提升非法采砂打击力度。只有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才能够使采砂工作管理质量得以提升。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3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察苏镇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察苏镇河流基本情况

察苏河发源于昆仑山支脉-都龙山,流域面积4434km,多年平均流量4.435m/s,多年平均径流量1.3986亿立方米。沿河居住人口23000人,耕地41000亩。察苏河段自察苏大桥至夏日哈镇沙珠玉村,河道长度26公里。。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按照“建立管理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在县级河长制办公室的领导下,全面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以镇、村二级“河长”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对全镇范围内1条主要河流全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察苏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察苏镇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各村也相应的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镇级总河长,所经村委会主任担任“村河长”,镇、村二级“河长”全覆盖。同时,设立了镇“河长制”办公室,落实河长制度。

(二)加大力度,规范管理。

为使广大群众自觉树立爱护河道的意识,察苏镇结合6.5世界环境宣传日、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宣讲、“乡村风”、精准扶贫、环境卫生整治、党员志愿服务日等活动,通过横幅、展板等宣传保护河道、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自觉保护水源、爱护河道。每年年初、年中分别召开一次镇级河长会议。镇河长制办公室围绕全镇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集中开会研讨,提出问题、总结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按我镇实施方案在全镇中各村开展定期检查。

(三)合理布局,精准管护。

目前,全镇共有镇级河长1人,村级河长9人。按照两级河长的职责,镇级河长与察苏段村级河长分别签订《察汗乌苏镇河长制目标管理责任书》。

定人定责,将巡查常态化。认真抓好巡查和督查工作建立健全河长巡查制度,坚持河道巡查,并形成记录本作为痕迹化管理重点内容;对重点河段和重要的季节,加强巡查力度,提高巡查频率;创新工作模式,除实行村级河长每天开展巡河,镇级河长每周巡河外,将巡河时间延伸至全天24小时,定时或不定时进行巡查,便于实时掌控河段情况,及时查找倾倒垃圾源头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垃圾扩散并处置;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属于非权限范围内的及时反馈到上级部门,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河长制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四)公开信息,动态跟踪。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察苏镇积极向社会公告镇、村两级河长名单,在河湖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并加强各村级河长制信息报送,动态跟踪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确保河湖整治、管理、监督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据河道汛期变化的实际情况整理完善我镇河长制的目标、问题、任务和责任四张清单。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完善好工作台账。

进一步提高境内垃圾清运能力,从每周一次清运,调整到每周两次清运,清运范围覆盖全镇。

将各村年轻党员和有意愿为察苏地区发展做贡献的年轻人纳入察苏镇巡河志愿队,加大宣传,形成社会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巡河、护河、爱河氛围。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4

庄河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大连东北部,黄海北岸,辽东半岛东侧,处千山山脉向黄海的过渡地带。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为9.1℃,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57.4mm,其中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56%。庄河境内河网密布,河流总长度882km,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13条,大于50km2的有22条,大于20km2的有53条,素有“庄庄有河”之美称,是辽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近年来,庄河不断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庄河市的水资源与水生态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倾倒垃圾、违章排污、围垦放养、以及河沙盗采等问题时有发生,但水利主管部门因人力、物力有限而难以全面有效地防止以上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河长制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制度保障。

河长制一般是指由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负责管辖内的河流整治与管理,从而实现河道的水资源安全与水环境、水生态状况的改善。该制度是我国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压力下出台的创新治理模式,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更是标志着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的开始。许多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河长制有助于加大河湖整治力度、有效保护水资源、促进改善水环境,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1庄河市河长制发展情况与成效

1.1组织体系初步建立庄河市是辽南地区极为重要的水源地,因此在水利管理体制建设与创新方面也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对河长制的推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庄河市的水利主管部门学习借鉴了其它地区河长制推广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完整的市、镇、村多级河长管理体系雏形,初步实现了境内的.监管全覆盖目标,基本创建了层层督办落实的工作格局。

1.2情况调查工作全面开展

为帮助“河长”摸清管辖内河道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治政策,庄河市的水利主管部门借鉴了外省河长制“一河一档”工作经验,全面开展了河道情况调查工作,分别以文字叙述、表格数据、以及图片影像等形式对每条河道的基本水文地质条件、水利建设成效、水环境与水生态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建立档案,同时正在积极探索全市水利信息与数据共享的基本模式与实现方法。

1.3整治力度明显增强

在推行河长制之前,水利主管部门因人力物力有限且有大量的常规工作处理,无法对全境内的364条河流进行时时的监管,因此倾倒垃圾、违章排污、围垦放养、以及河沙盗采等现象屡有发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违法违规者甚至对水利管理人员进行反向的时时监控,从而使得主管人员虽对违规情况心知肚明却因无法捕获事实证据而得不到处罚权。在尝试河长制之后,庄河市各地区均设立了“水管员”,明显增强了全市的河道整治力度。

1.4齐抓共管氛围基本形成

水利主管部门行政手段相对单一,因此无法独自对复杂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例如,水管部门不具备严格的刑事执法权力,面对不法分子不具备实际的执法威慑力,甚至管理人员还会受到不法分子的人身安全威胁。在河长制的水管思路下,庄河市水利主管部门积极寻求与公安、司法、环保等部门联合工作,并以常规巡查、突击检查、和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对违规现象进行控制与处理,基本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氛围。

2庄河市河长制工作的问题与不足

2.1考核与问责机制不健全

庄河市的河长制建设还只处于初步的摸索尝试阶段,因此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目前,庄河市河长制的考核标准尚未成型,各地的水管员基本享有固定的薪酬标准,因此可能出现“河长”治理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另外,庄河市河长制的问责机制尚未明确,例如,出现问题应由谁负主要责任?是上级主管单位还是属地单位?是当地的党政主要领导还是负责具体业务的水管员?因此可能出现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的现象,而这必然会导致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降低相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并有损主管部门的社会形象。

2.2监控与监测能力不足

目前,庄河市的河道监控与监测能力严重不足,尚未建设成覆盖全境的水位—流量监测网络和水质监控体系,从而降低了“河长”的快速反应能力。在遇到严重洪水灾害或水污染事件时,“河长”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进展情况,从而无法采取最合理的紧急应对措施,增加了潜在的水害损失。同时,“河长”也无法基于大量的数据提供科学合理的长效管治方案。

2.3专业化管理水平较低

河道管理工作属于“知识密集型”任务,对水利专业知识的需求较高,不但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辖内河道基本情况、学习常规工作方法与措施,更要能根据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况作出专业的应对措施。但庄河市水利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水管人员一般要以选任当地人为宜、客观上限制了水利专业人才的流动,使得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河长制目前主要是以人治而为主,其实施效果对水管人才的主观素质依赖度较大,因此庄河市目前较低的专业化水平可能会导致各地水管人员“乱作为”的风险。

2.4公众参与程度较低

目前,庄河市的河道管理工作还是以主管人员承担几乎全部的任务,公众参与程度较低。这一方面使得许多正确而合理的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群众的真心理解与热忱支持,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阻力与成本,降低了工作推进的效率与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等意识始终无法得到大幅提高,水资源浪费、水质污染事件、违法违规现象依旧随处可见,不断增添庄河市的河道管理问题。

3庄河市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对策

3.1完善职责与权限体系

庄河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治理是一项既紧迫又持久的工作,需要基于现实情况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针对目前庄河市河长制考核与问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未来应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由法律与商业咨询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定制明确合理的职责与权限体系,并根据试行效果不断完善调整。同时,应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将各职责与权限细节明确地形成文件,对“河长”人员进行公示,将职责与权限界定结果交由相关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其工作进行督促与评价。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5

一、河长制发展与成效

河长制最初的探索实践源于江苏省无锡市。20–年太湖蓝藻事件暴发后, 无锡市力排众议,率先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 由相关县(市、区)主要负责人担任所辖河段的河长,负责督办截污治污,并将河流断面水质的检测结果纳入政绩考核内容。无锡市印发的《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的出台,一般被认为是无锡市推行河长制的起源。通过实行河长制,全面加大了河道整治与管理的力度,使河道的水质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无锡市河长制经验不断推广,延伸到江苏全省及全国大多数地区。据资料显示,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河长制探索,其中,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海南等8个省(直辖市)专门出台文件,在全辖区范围内推行河长制,其余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不同程度上实(试)行了河长制,有的在部分市县实施,有的在部分流域水系实施。

实施河长制的大多数行政区域成立河长制管理领导小组,一般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并设立办公室,但牵头部门或人员有所不同:有的在水利部门,有的在环保部门,也有个别地区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担任“河长”的责任人,既有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负责人,也有管理部门负责人;既有水利、环保等主要涉水部门负责人,也有发改、住建等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既有主要领导,也有分管领导。江苏省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同时,还在15条主要入太湖河流全面实行“双河长制”,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双河长”分工合作,协调解决太湖和河道治理,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市、县、镇、村的四级河长管理体系,实现了自上而下对区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建立了一级督办一级的工作机制。浙江省6 条跨市江河分别由6 名省领导担任河长,市级领导也带头包河治水。江西省明确建立行政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组织体系,由省、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行政区域总河长、副总河长。

总结各地河长制实践,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一是促进掌握了主要河湖基本情况。实施河长制后,为了进一步弄清情况、研究对策,许多地区组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河道状况调查研究,许多河长亲临一线了解情况。有些河流建立了“一河一档”,制定了“一河一策”,“一档”指包括河道基本状况、水质情况、水环境与水生态情况等在内的档案资料;“一策”指包括如何开展综合整治、如何实施长效管理、河道水质与水环境改善的序时进度等在内的策略措施。

二是促进加大了整治力度。通过“河长”的协调和督促作用,对河湖的综合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大。建立河长制的地区形成了河道综合整治的机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三是促进落实了长效管理。推行河长制的地区积极明确长效管理措施,落实长效管理经费,加强长效管理队伍,强化行政督查与社会监督,在推行河长制的地方,不仅建立了相关的行政督查机制,而且形成了社会监督机制。

四是促进形成了治河合力。河道的综合整治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与合作。实施“河长制”后,党政领导出面协调,可以较好地解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在加强河道的整治与管理上做到协调一致、通力合作。

五是促进改善了水环境。推行河长制的地区加大了河道整治与管理的力度,使河道的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变,一些多年未能整治且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河、塘、库得到整治,水体污染得到控制,河湖水质得到改善,河湖生态得到恢复,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二、推行河长制面临的主要制度问题与对策

实践证明,各地推行河长制实现了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目标,推行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应当大力推广。由于现行河长制是各地以问题为导向、落实地方政府涉水主体责任的一项新制度,必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管理制度问题。

一是需要与现行水治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实现有机衔接。河长制提高了对水问题、水治理和水管理的重视程度,体现了地方政府实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四项任务的决心和魄力,使水治理成为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际上承担了职能部门的部分职责,势必对现有水治理制度体系形成一定冲击。现行水治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是在多年实践基础中形成的,既存在问题,也颇有成效。推行河长制需要与现行水治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形成有机衔接,避免造成新的制度问题。应在目前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等体制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形成有利于综合实施四项任务的治水体制和管理制度,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需要转变被动应急机制为常态实施制度。河长制最初表现为一种被动应急机制,河长制的实施,表明原有正常的制度措施无法有效解决水问题,只能另辟蹊径,建立能立竿见影、有效解决水问题的河长制。另外,地方党政负责人兼任河长具有较大随意性,容易造成权力自我决策、自我执行、自我监督的状况,形成管理上的混乱。全面推行河长制,应将河长制由原来的被动应急机制转变为常态实施制度,应加强河长制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必要的管理和审批程序。应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和系统治理的要求,做好以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治水总体规划,建立长效协调机制。

三是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河长制既提高了对水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强化了地方党政负责人的水治理责任。这样一个完善制度体系的形成,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度措施。应按照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的要求,根据实施河长制的单条河流和区域河流的自然和社会功能,明确河长、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目标和相关要求,使其职责与治理目标任务相匹配。理清责任者、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相关人员承担的责任内容,包括领导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其他责任, 以及河长与相关部门之间、正副职之间、不同河长层级之间的责任关系如何确定等, 避免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出现追究责任时互相推诱扯皮的情况。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实施河长制的相关政策。

四是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现行涉水法律法规未对河长制的实施提出明确规范要求。全面推行河长制,涉及众多领域、机构、群体,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力,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河长制的实施提供规范和支撑。要按照依法治水的有关要求,将规范河长制的相关内容纳入涉河、涉水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并在不同法律法规中保持高度一致,明确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相关要求,明确河长的主要职责和相关体制,规范河长的命名、主要条件要求和相关程序,规范河长制治河、治水的关键环节和目标任务,规范河长制相关责任人的监督考核。

五是需要鼓励公众参与河长制。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离不开公众参与,公众既可通过参与维护自身的涉水、涉河权益,也可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实施监督, 督促其自觉履行相应的职责。因此,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更好发挥河长制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社会与公众保护河湖的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河长制的推行实施,在公众参与前提下,不断完善河长制实施的监督考核机制。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6

近年来,海东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工作领导,积极构建责任机制,有效落实工作措施,努力把每一条河打造成“水清、岸绿、河畅、生态”的健康河流,确保一河清水出城出省。

一、工作成效

(一)水体改善赋予了河道新生命。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境内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三大河流水质持续改善,黄河全年达到二类水质目标,大通河全年达到三类水质目标,湟水河民和桥出省断面四类水质达标率为100%,较年度目标任务(83.3%)提高16.7%,三类水质占比达到91.7%,较年度目标(30%)任务提高61.7%。全市主要河流、支流水质不断提升,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二)面貌改观守住了水环境安全底线。市、县区河长制各成员单位上下联动,强化协作,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多次开展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取水、非法设置入河排污口、河道设障、生态基流保障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良好的水事秩序,划出了红线,保住了底线,促进全市河道水质与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强化宣传增强了群众爱河护河意识。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宣传引导,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宣传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广场等以及通过网络、微信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推行河长制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公众对河湖保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知晓率显著提升,群众参与依法治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氛围日趋浓厚,爱河、护河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和意识。

二、存在问题

一是各县区工作进展不平衡,影响全市整体工作进度,宣传培训引导力度仍需加大,经验总结、信息报送不够及时。二是全市河湖管护主体虽已明确,但因地方财力有限,河道管护经费不足,存在专管机构少、人员编制少、监管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三是河道治理任务重,资金投入压力大。流域生态治理是系统工程,不仅要开展排污口整治、河道清淤、封堵排污口等治标措施,更需同步开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污染企业、产业、行业转型,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群众环保意识等治本措施,各项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大量项目资金支撑,治理资金投入压力巨大。

三、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建议从省级层面加大产业转型、生态攻坚转移支付和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整体打捆至县区,由县区根据轻重缓急和辖区流域治理实际,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实施全流域生态治理,提高治理实效。

二是推行渐进式销号管理办法。在加强问题排查力度的同时,建议对排查出的“负面清单”进行梳理,结合各地实际,给基层更多整改工作权限,由基层根据轻重缓急,分类分年设置重点整改流域及流域整改重点,不搞一刀切,推行渐进式销号管理,实现“负面清单”从突击整改向长效管控转变,从注重整改数量向提高整改质量转变。

三是加大财力人力投入。河长制涵盖范围广,工作任务重,具有长期性,需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建议省级给予财政支持。另外,河长制工作推行时间较短,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学习,建议从省级层面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帮助基层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水平。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7

“河长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环境行政管理权力的集中统一,较好解决了水环境治理过程管理多头、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等难题。但是由于“河长制”建立时间不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业务不熟。部分河长巡河不到位,掌握情况不清,有些甚至不了解河湖基本状况、排污口设置情况;

二是宣传不力,职责不清。镇、村级河长宣传不到位,渠库河长基本上只是挂名。有的河段流域较长,跨区域管理不便,相互之间协调不力,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是群众参与度不高,保护意识不强。“民间河长”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矿企业排污和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点。

为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河湖库治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围绕水资源保护、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等“六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要进一步配齐配强镇、村两级河长,加大民间河长普及率,实现河湖库全覆盖;严格落实各级河长工作职责,构建河湖治理长效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抓住关键,进一步加快重点工作。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各级河长要督促有关部门深度谋划、积极申报项目,各职能部门及项目责任单位要牢牢把项目抓在手上,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加强协调调度,有效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实施。二是加大治理力度。要按照制定的“一河一策”方案和排污口整治方案,统筹调度,加快推进,确保排污口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销号,确保河湖库水质达标。三是破解突出问题。各级河长要加强河道、水域岸线管理,对河湖库堤防岸线进行清杂清障管护,禁止农户在堤防内开垦种植,及时拆除河道内阻碍泄洪的渔网、清理水面垃圾和漂浮物。要加强日常巡查,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对所管辖河段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破坏水环境的突出问题,实现河湖库管护常态化。

三、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河长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各部门要坚持统一领导、自觉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协作、主动承担任务;各级河长要加强指导调度,科学调配力量,督导相关责任单位履行职责,切实形成河流管理保护合力。要落实河长制工作经费,加大城乡水资源保护和项目资金投入,逐步建立长效、畅通、稳定的河湖管理保护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河长制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对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要严肃追责。

四、全民参与,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在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方面,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加强水法、环境保护法等宣传,大力宣传河湖库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关注水环境治理的浓厚氛围;要因势利导,充分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力量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形成保护河湖库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风尚。在社会监督方面,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监督管理,进一步发挥好“民间河长”作用,并在媒体上对各级“河长”上一年度的河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8

9月以来,按照市河委会及市级河长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勠力同心,积极推进浏阳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全力维护浏阳河碧水清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浏阳河水质情况。9月,浏阳河流域开福区段2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正常,监测频次为每周一次,黑石渡省控断面、三角洲国控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水质达标,稳定保持Ⅲ类。

(二)泵站流量情况。本月以阵性降雨为主,暴雨(24小时降雨量50至99.9mm)1天、中雨(24小时降雨量10至24.9mm)2天、小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mm)4天,泵站服务区内未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情况。截止20xx年9月23日,泵站污水总提升量1109.74m3,排渍泵站无排渍。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明晰责任,勠力同心攻难关

9月5日,中共长沙市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拥兵主持召开全区20xx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调度会。会议充分肯定河长制工作,同时强调,当前水污染防治和河长制落实工作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明晰河长职责,对河长“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管护、执法监管等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发动全民参与,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抓手,系统治水、科学治水,打赢水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

(二)牢固制度,求真务实抓整改

9月11日下午,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巡河工作,实地察看了相关排口运行及河堤河面保洁和市容秩序情况。对巡河时发现的相关问题,当即要求相关部门和街道要坚决守住底线,杜绝污水下河;要对两岸垃圾及时做好清理,确保整洁;要加强对岸边垂钓者的宣教,及时进行疏导。下一步,开福区浏阳河河长办将继续严格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精神要求,狠抓浏阳河河长制工作,切实保障浏阳河水清岸绿景美。

(三)加快进度,快马加鞭促建设

一是田心港排渍泵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总投入约150万元,结合开福区自建的水站一起拟定建设方案,已完成立项,中介设计委托,现阶段正在走地勘,下一步将完成田心港与自建水站的设计报住建施工图审查。

二是开福、金霞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开福扩容提标:项目环评、水土保持、防洪等报批资料已入窗,现正等待相关市直部门批复;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方案已编制完成,现正等待市人民政府召开会议审查;项目全过程咨询招标、管道迁改及安装、紫外线消毒池和出水提升泵站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出水泵站及紫外线消毒部分基坑支护已开标。金霞扩容提标:目前该单位正在等待市住建局完善市政府相关批示文件要求后开展项目国土收回手续办理工作;项目环评、安评(预评价已完成)、水土保持、防洪评价、排污口设置论证等手续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是月湖大市场、朝正垸片区雨污分流。主要对片区排水管网错接、漏接、损坏、淤塞等问题进行整改排查。8月份,月湖大市场进场施工,目前已开挖沟槽7496米,铺设污水管1337米,铺设雨水管4161米,新建房屋落水管749米,新建污水井32个,新建雨水井62个,新建雨水口136个,新建化粪池9座,新建隔油池6座,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朝正垸片区雨污分流项目,已开挖沟槽3796米,铺设污水管1576米,铺设雨水管1046米,新建房屋落水管704米,新建污水井30个,新建雨水井22个,新建雨水口84个,新建化粪池4座,新建隔油池6座,完成总工程量的20%;按照考核要求,两项目整体于20xx年12月全部完工。

四是科大景园社区危房拆除及周边整治。6月危房拆除,同时对该段岸线进行挡土护坡修复、护坡复绿、周边水系修复等后续整治工作,8月进场施工,各项工作按计划进度推进。

三、存在问题

田心港、金霞泵站扩容改造。项目施工招投标手续已完成,已组织施工单位进场实施,其中田心港泵站的临时配电间已经实施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基坑护桩、止水帷幕及老配电间拆除工作,土建主体部分预计可以在11月底前实施完成;金霞泵站改造受地块权属纠纷影响,制约建设进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推进治理建设工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快泵站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雨污分流项目进度,同时积极协助金霞、开福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努力让浏阳河整体水质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继续坚持常态调度机制。以河长制工作为重要抓手,发挥各级河长和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紧密配合,积极协作。严格坚持落实定期巡查调度、河道河滩保洁、信息报送等常态机制,确保浏阳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三是继续坚持多角度全方位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治水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治水良好氛围。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9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河长制落实工作,密集出台细化措施,全面推进整治行动,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部分政协委员、基层干部也反映河长制落实中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是管理部门多头治水,责任边界不清。河道管理部门多,岸上岸下涉及水利、环保、经信、住建、海事、航道等多部门,各县区及部门根据管辖区域对流域分段包保,各自管理。以河道采砂管理为例,单一采砂行为涉及水法、河道管理、矿产资源、航道管理、施工通航管理等多个方面,采砂地段往往处在流域交汇平坦地段,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部门责任边界交织、联动不力和相互推诿现象。

二是河道治理任务重,资金投入压力大。流域生态治理是系统工程,不仅要开展码头整治、河道清淤、封堵排污口等治标措施,更需同步开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污染企业、产业、行业转型,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群众环保意识等治本措施。各项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大量项目资金支撑,单靠基层财力难以达到全面治理的效果。以某地(县级)为例,仅一条河流域治理就斥资12亿元,历时数年才使流域水质有所提升,而该地像这样的流域还有8条,全部治理资金投入压力巨大。

三是问题销号时限短,整治质量难保障。河长制实行治理任务清单管理,限时销号形式。调研发现,“负面清单”层层下发,最终落实均在基层,部分“清单”销号时间限定在十几天甚至数天,基层为按时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突击、一阵风式整治,以牺牲质量换取按期销号目的。以某县阶段“负面清单”为例,整治条目数百处,很多需在一个月内销号,而且涉及不少遗留问题,短期落实很难。基层反映,问题不排查出来要问责,但排查的越多,整改的任务越重,被通报问责的风险也越高,影响工作积极性。

四是群众参与度不高,局部地方存在“一头热”现象。从省市到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纷纷出重拳、花巨资、下大力推进河长制落实,构建三级河长、四级河长或五级河长体系,营造了浓厚的护河、管河氛围。但在调研时发现,少数地方在各级干部治河行动“轰轰烈烈”的同时,部分与河道关系更为紧密的群众依然是“旁观者”的角色,利害关系认识不足,参与热情不高,存在干部“一头热”现象。

对此,基层有五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理顺河长制责任体系。进一步强化认识,打破部门壁垒,构建统一治理体系,明确、细化各地各部门责任。以流域为单位,自上而下构建流域总河长负总责、水利部门牵头负责、流域上下游河长分段负责、各责任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制。同时构建工作联席机制、综合管理执法机制,以妥善处理职能交织、责任不清弊端,统筹流域内河长制落实各项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建议国家、省、市加大产业转型、生态攻坚转移支付和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整体打捆至县(市区),由县(市区)根据轻重缓急和辖区流域治理实际,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实施全流域生态治理,提高治理实效。

三是推行渐进式销号管理。河长制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在加强问题排查力度的同时,建议对排查出的“负面清单”进行梳理,结合各地实际,给基层更多整改工作权限,由基层根据轻重缓急,分类分年设置重点整改流域及流域整改重点,不搞一刀切,推行渐进式销号管理,实现“负面清单”从突击整改向长效管控转变,从注重整改数量向提高整改质量转变。

四是加强基础性环保设施建设。在强化整治及问题销号的同时,注重开展对农村生活、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尤其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集镇、自然村落推进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基础设施配置、建设,适时推广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根据基层实际情况统筹推进,突出标本兼治。

五是整合汇集多元治理力量。在加强宣传动员的同时,以县乡为单位,探索村级网格化综合管理机制,整合河道巡查员、护林员、护路员、治安管理员等工作职责,聘请村民担任村级综合管理网格员,兼顾河、林、路等管理职责,统一管理主体,统一工作标准,统一考核机制,统一财政资金,真正发挥群众在河道治理、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提升管护成效。

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0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街道领导十分重视河长制工作,设立街道双河长以及街道河长制办公室,成立河长制工作办公室。制定工作例会制度、信息共享和报送制度、督察制度以及巡视检查管理制度等。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沟、渠违法建设、垃圾、排污口台账。及时召开街道河长制工作部署会,推进会等会议,及时传达上级部门河长制的相关工作文件和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部署各项工作。现把20xx年河长制工作相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巡河情况

1、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提高事件处理效率,根据市河长办要求,街道河长办按照有关要求下载“北京河长APP”巡河版,以双正职河长名义注册账号,并于3月1日起正式开始使用APP巡河。街道总河长在巡河中发现油库沟源头从门头沟界流入大量污水,利用“巡河APP”上传市河长制管理平台,市水务局立即协调门头水务局、石景山河长办以及街道领导,查源头,找原因及时治理,现通过(门头沟水务局,石景山河长办,街道河长办)共同治理,将污水全部引入地下排污管道,现已完成污水彻底治理,目前无污水外流。随着夏季汛期的到来,发现从门头沟段冲出大量白色垃圾物。街道河长在出水口安装隔离栏杆,尔后对栏杆上吸附的垃圾进行清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在巡查中还发现潭峪沟自然沟渠段还存在大量生活垃圾,街道河长组织人力、机械对沟内的垃圾、石料等进行清理,共清理垃圾约20余方,恢复河道整洁,保障排洪通道畅。

2、做好区级河长巡河的保障工作,区级河长定期到街道辖区内河道进行巡河工作,每一次巡河,街道河长都高度重视,巡逻中及时做好请示汇报,不隐藏和瞒报问题并积极处理,共同保证河道的正常维护和管理。

3、落实河长办专职巡河制度。河长办专职巡河队伍全天候对辖区内河道进行巡查,主要是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违法排污以及其他涉及河湖生态环境安全的管理工作,重点检查管理范围内的垃圾渣土、违法排污、新增违法建设、水面漂浮物、水体恶臭等河湖生态环境问题。每日巡查,并做好巡河记录。

二、清四乱、清河行动

根据《石景山区开展河湖水库“清四乱”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要求,于20xx年8月起,在辖区范围内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五里坨街道在“清四乱”摸排中,共发现疑似“四乱”问题三处,1、黑石头沟双泉寺桥南侧,存在围垦一处,占地大约20平;2、潭峪沟上游桥洞下有畜牧养殖,占地大约200平;3、潭峪沟养老院南侧垃圾15方。经过区河长办和街道河长办与村民协商、讲法规、讲政策。在河长办与村民的共同配合下,于9月中旬对乱堆、乱占问题进行了彻底清除。

下一步,对河道管理要充分发挥两级河长的作用,加强河湖水域日常保护管理与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同时,要积极宣传引导群众参与,为河湖管理保护营造良好氛围。

三、排污口的治理工作

一年来,街道对往河道排污口管理本着发现一个封堵一个的原则,本级能处理的本级处理,处理不了的协调管委相关科室、水务、河长办以及市排水集团处理,全年累计封堵排污口90余个。

问题:目前在巡逻中发现,黑石头沟炮厂段仍有污水外流,因地势复杂,源头不清,正在处理。其次,对高井沟(高井村)以及黑石头沟(建材小区),高井沟两侧大量的平房,地下排污管线不健全和完善,以及居民生活习惯仍有少量污水随意外排。建材小区后侧也紧邻黑石头沟河道,居民随意向沟里扔垃圾现象明显。下一步加强宣传管理。

四、其它管理工作

1、投诉机制和转办单处理

全年度接到河道的投诉和转办单共15件,其中5件污水直排河道,10件是河道垃圾,街道河长办都能第一时间到达问题点位,查原因,找源头,及时处理。及时反馈。销帐百分之百。

2、环保断水面监测点位上报。为进一步维护好水质达标,督促各级对河道水质共同担责,永引渠联勤部东门外河水断面被区环保局拟定为水质达标监测点位,对周边环境,上下游流水流量情况进行不断观察,符合水质监测条件。监测点位确立,更加明确街道河长治理水周边环境提供有力依据。

3、最美河湖参选测评

南马场水库参加最美河湖参选,市相关机构人员在八月份对南马场水库进行了评测。

4、一口一牌工作,便于加强管理,对辖区内河道共公示牌共立30余块公示牌,对河道雨排口共增加标识牌97个。

五、不足

1、街道河长制机构单一,基层事务繁杂,有顾头不顾尾的现象。

2、对政策的宣传引导不足,下一步将努力引导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道水环境的管理,让河道管理溶入到居民生活中去,共同维护河道环境。

3、对巡逻和保洁两支队伍的监督机制不全。工作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

六、下一步建议:

1、对黑石头沟,潭峪沟自然沟渠进行治理,加强保护和提升景观。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对潭坝进行景观改造。(长远考虑:五里坨地区地处五里坨污水处理厂距离不远,引入中水,提升加强油库沟,高井沟水景观建设。)

2、五里坨地区沟渠较多,建议适当增加保洁和巡视员的投入费用。五里坨地区目前处于浅山区,也是拆迁新建的关键时期,河道两侧工地多,对河道保洁和排污治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3、加强对河道管理的的培训,目前,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对河道的管理仅仅促限于清理垃圾。对生态水资源管理缺乏专业知识,建议适当培训。

4、协同多部门联动管理,河道执法难度大。河长办针对河道违法情况速手无策的情况也有发生。

以上是有关河长制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的全部内容。河长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水治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河长制在水治理中的作用,为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