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黄帝内经读后感摘抄

黄帝内经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0-06-11 17:12:03

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读后感摘抄

《黄帝内经》是一本由姚春鹏 注释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14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帝内经》读后感(一):踩雷の版本

一星是因为凡例校记阙如,只有前言部分提了“《素问》以明顾从德翻刻宋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明显错字直接依据以上版本加以改正”其他版本既未见列举,“直接改正”也即不出校记了,这点尤为难受。开篇上古天真论就有数处文字与我背过的不同,检之顾氏覆宋本,也完全不是顾本原文,校记既缺,则有的能估摸着知道出处,有的则不知其本自何。

试举三例:如顾本“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此本则为“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是本自新校正,此其一。又如顾本“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此本则为“高下不相慕,其民故自朴”,盖依王冰注引《老子》之“我无欲而民自朴”,此其二。此二例是能知其出处的,但起码像第二例并不见得合理。又如顾本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此本作“知于术数”不知所据,此三。有趣的是白话翻译又译为“用保养精气的方法来调和”明显是按照“和于术数”来解释的,可见其首尾不一至如此。

我只能替编者给出“篇幅所限,实出无奈”的理由,但从文献学的角度大概是不能合格的。

《黄帝内经》读后感(二):转发一位明白人的发现

P17和于术数,本书印成知于术数!

P19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本书却漏掉了下字!这只是皇帝内经第一卷第一篇中的错误!

P19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本书写成:其民故自朴。

钱郭霭春的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与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总体还不错

P31“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该书写成:“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P49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本书漏掉这句话,却把后面的“是以知病在筋也。”提到前面!

P49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本书写成“各有攸受。”

P52故善为脉者,瑾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本书漏掉两个“一”。写成逆从!

买古人的译注要好一些。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梅花版《黄帝内经素问》和《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下)》是比较好的两个版本。

P49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

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

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P52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黄帝内经》读后感(三):了解中医的经典著作,个人读完后的收获和感受

此书是中医学基础。对治病和养生有益。因其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为书写根本,所以没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或者不了解 其基本语言内容,不好看懂和理解。这册数都已看完,基本上70%左右的内容都不能细致的了解,但通过阅读了解了此书关于治病和养生传达的基本理念和一些方式方法,会对中医的治疗有所辨别。

第六页和第九页阐述了本书的主旨核心内容。 建议重点熟读和了解。下面是读完本书的一些重点和系统收集,希望对其它阅读者有益。

中医药文化的 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

中医理论的基本特色:“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自然论-经验医学-中医学(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分属)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

阴阳和平是中医学最高价值追求。

取象运数比类是中医思维的基本方法。

阴阳脏腑辩证为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思维。

中医的治疗原则以平调阴阳气血为最终目的。

养生方法:节饮食、慎起居、适寒温、和喜怒等生活上的调摄和顺应自然四时变化的调摄。

最早医学典籍,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其后中医学都是在其理论体系基础上发展的,所以其为医学之祖。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以精气神、阴阳五行理论来论证人体的生理病理为内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