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精选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3-02-19 09:30:26

相关推荐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精选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本由[英] 莎士比亚 著 / [英] 约翰·吉尔伯特勋爵 插画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一):被遗忘 的角落

第一次读这本书,简单地谈一下感想。

最喜欢劳伦斯神父。他上场之前,有一段赞美大地坤德的话:

大地是生化万类的慈母,

她又是掩藏群生的坟墓,

试看她无所不载的胸怀,

哺乳着多少的姹女婴孩!

显然是华丽丽的儒家思想,与《易经》赞美大地坤德的话如出一辙。

紧接着又是一段充满着辩证哲思的话语,类似道德经。

另外,罗瑟琳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很少引起读者注意。劳伦斯神父曾指责罗密欧的见异思迁。我想这大概是莎翁自己的意思。在大多数读者对罗密欧朱丽叶伟大爱情的一片叫好声中,有谁会想起罗密欧的见异思迁?《威尼斯商人》中也曾使用过相同的笔法。读者们对夏洛克的自私贪吝口诛笔伐的时候,又有谁,曾认真聆听过他自己的苦衷?莎翁在书中,已经让夏洛克自己辩护了。其实,这也是莎翁自己的意思。

凡人之所以为凡人,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世俗观念;伟人之所以成其为伟人,正因为他们对一切众生都有着同情悲悯之心。这是圣贤的情怀,是佛菩萨的情怀!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二):不要迷信朱生豪(2)

再说一遍,莎翁倘若有最佳译者,至少朱生豪不是。

试举两例:

一、

四幕二场

仆人乙 老爷,您请放心,我一定要挑选能舔手指头的厨子来做菜。

再读一遍。

——“能舔手指头的厨子”?他能舔到自己的鼻子吗?

我以为本是“首屈一指”的意思,经查原文:

Second Servant

You shall have none ill;for Ill try if they can lick their fingers.

——确实是舔手指。那应该是形容做菜好吃。那为何不译成“我一定要挑选能让人们觉得好吃到舔手指的厨子”?

“能舔手指头的厨子”,谁不能?

二、

五幕三场

神父劳伦斯 (对朱丽叶)来,我可以替你找一处地方出家做尼姑。

——做尼姑?尼姑朱丽叶?这画面太闪我不敢看。

我们看原文:

Friar Laurence

Come ,Ill dispose of thee Among a sisterhood of holy nuns .

sisterhood,是修女会

nuns,是修女

尼姑,是Buddhist nun

综上,至少“尼姑”应该译成“修女”。

——神父要是说“我不骗你”,是不是要译

成【神父说:“出家人不打诳语。”】

不伦不类,可见一斑。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三):青春期荷尔蒙

一直以来对于阅读戏剧作品都是比较排斥的,之前的戏剧类型文学作品只读过曹禺的《雷雨》和《日出》,剩下的也就是语文课本里可能出现的某名著节选片段。因为我觉得戏剧不适合读,不如看话剧去了,话剧目前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艺表现形式还是比较冷门的,也正是因此它受到的污染比较少,所以我坚定认为话剧也可以看做文艺,并且大多数时候对我们有意义。

虽然我排斥看戏剧作品,但是鉴于莎士比亚的各方面评价太高了,尽管有很多作品了解了个大概还是找来《罗密欧与朱丽叶》读了。结果是,我以后不想再读戏剧,有点夸张,我不适合欣赏这种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对世界人民来说是在是太熟悉了,所以很多东西都固化了,很多评价都是听来,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本就是那样,在此基础上有点突破还是诚惶诚恐的。

尽管是这样,我还是想吐槽一下。

首先,我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爱情,仅仅是一面之缘,真的是所谓的一见钟情?而且那些表述都那么夸张,虽然很诗意,用来学习说情话倒是个不错的模子,感受他们的爱情就别了吧。他们的那些顶多是冲动,青春期荷尔蒙的促使,要知道,罗密欧在遇见朱丽叶之前也曾经类似这般的为一个女子痴狂,这完全可以用青春期的男男女女过火且叛逆的后果。并且他们也太过于不珍惜生命了吧,鲁莽的总是要去寻死,有点不负责任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这一段短暂是很美妙的,他们生命终结倒是好事,真是应了那句“人生若只如初相见······”他们的这段感情充满了感性,真的爱情绝不会是这个样子。朱丽叶在刚听到罗密欧杀了他表哥的时候那段情感变化很有意思啊,不知是不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反正我觉得她刚开始对罗密欧的那几句诋毁也是冲动的,证实了他们之间了解太少,所谓的爱情也太过脆弱,后来又纠正过来这些诋毁,只能表明“爱情”的冲动盖过了亲情的拥护。所以这一切,在我看来是青春期荷尔蒙作祟。

乳媪的反复无常和朱丽叶父亲的势利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只是我永远不明白这两家为何结下那么深的仇,又为何仅仅因为自己子女的死亡又和解,真正的仇敌难道不会因此更恨仇家怪对方把自己的孩子弄死了吗?这个又颇费解······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四):她皎然悬在暮天的颊上——《罗密欧与朱丽叶》书摘

第二次读这部莎剧了,初中时买到的珍藏本,一方小巧握在手上,冬日蜷缩在被中侧卧翻动书页的速度时快时慢,想象着公子小姐们舞会上的华服与坟墓中的枯骨,以及二人月夜相见的一扇窗与窗下的花园,这样的时光好像还是昨天,但只不过都已过去。

封面

我至今都觉得这一系列自内而外都是一套艺术品,从装帧,到朱生豪译版的语言,再到恰入作品氛围的配图。想买齐剩下的三本,但这个版本今天好像也找不到了,实在可惜。

回头再看,早已没了当时那种心潮涌动的感觉,回想起来,也不过是为着那时的懵懵懂懂注入了一丝微妙的热情和天真的气魄——我想至少在那个年纪的我看来,和不足十四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爱情本该就是如此:简单、炽烈,最好还是一见钟情,不然就总感觉少了几分味道。当然,它还是自私的,孩子们会想:世界都毁灭吧,我只要和她寻一个绝世的小岛,方舟起航前带上一切动植物的种子,那里面要有夜莺竹笛一样的鸣唱,最好还有一束迷迭香。要他说,这样才够纯粹,才够真挚。

图自1968年版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由Franco Zeffirelli执导

图自1968年版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由Franco Zeffirelli执导

五年过去,不到二十岁的自己再次读着莎士比亚笔下十三岁的孩子的爱情,竟开始因情节的俗套,主人公的幼稚与人格上的瑕疵而发笑,倘不是为了追忆当时读它的感觉,就只能解释为为经典的尊敬了。我有些感慨,时间或许确实可以钝化人的感觉,就这样少几分童真,多几分自以为是的世故,这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至少我还记得第一次读这部剧时,自己有多严肃,多感动,提起罗密欧与朱丽叶:喔,那可是爱情的典范,是忠贞的化身,是向往的终点。

当然,现在很难说是了。

小仲马在《茶花女》里的比喻恰如其分:“赢得一颗没有谈过恋爱的心,这就等于进入一个没有设防的城市。”

就像剧中朱丽叶所说:“温柔的罗密欧啊!你要是真的爱我,就请你诚意告诉我;你要是嫌我太容易降心相从,我也会堆起怒容,装出倔强的神气,拒绝你的好意,好让你向我婉转求情,否则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拒绝你的。”

真是让人骄傲,又愧疚的语言。

对于这部剧,我想我也只能通过体会莎翁的神采与译者的语言来欣赏了,毕竟一个从相恋至殉情仅有短短五天的故事,十几岁前半叶的我读出的是神圣,十几岁后半叶的我读出的,有几分荒谬。我整个人生都将对其保有敬意。

上学期的西通课上,李忠实教授在专门讲到这部剧时的感叹在我脑海至今挥之不去:“他们可仅仅是十三岁的孩子啊!”成年人无权去审视,去批判,甚而否定。首先应该审视的,是自己干净的心是不是已经沾染了太多尘世的斑点。

Nino Rota诗一般的歌声中这样描摹如此的爱情:

What is a youth? Impetuous fire.

What is a maid? Ice and desire.

The world wags on.

A rose will bloom.

It will soon fade.

So does a youth.

So does a fairest maid.

所以,我愧疚的同时,摘下了那些依然让我悸动的文字,并愿意与君共享:

她皎然悬在暮天的颊上

你的名字对于我没有任何意义,却恰是我们之间悲剧的源头

若是遇见一个比朱丽叶更美的姑娘,

我是受命运玩弄的人

荒诞的计谋催生殉情的悲壮

上天借手于爱情,夺走了你们心爱的人

My bounty is as boundless as the sea,

My love as deep; the more I give to thee,

The more I have, for both are infinite.

如果让我评述一种理想的爱情,那么这段话也许是完美的体现。我所拥有的,也是我愿意给予的。我给予愈多,自身也愈发富有。因我知道我的爱蕴于我的慷慨之中,这慷慨无尽无穷,毫无保留,如无垠的海水,这一处蒸腾进入天空,另一处雷雨齐鸣,终生不灭。

因我唯一对人所求,即是对己所求。

原文载于个人微信公众号:Heathcliff 的写字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