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安妮日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安妮日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18-07-17 07:25:36

相关推荐

安妮日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安妮日记》是一本由[德] 安妮·弗兰克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妮日记》精选点评:

●身为犹太人,密室虽小,成长的空间很大,然战争,摧毁了等待(多处凡·丹印成凡·凡)

●这才是青春,成长和感悟,战争的残酷丝毫影响不了人性的光

●看完心情好沉重啊,纳粹毫无人性啊

●见书评。

●70多年前的西方中产阶级教育就这么全面咯,话说,我们怎么能不落后呢?

●“坏安妮跑出来,好安妮藏进去”上次看书哭成这样还是晓霞死的时候

●一个快乐的人,会将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一个勇敢的人,永远不会在苦难中死去。

●安妮太可爱了 这版错别字比较多

●安妮没活下来,实在是太大的损失了。敬佩这样坚强又独立的孩子。

●光安妮丰盈而又深刻的精神就值五星了

《安妮日记》读后感(一):感受于B版安妮日记的思考 投射于A版安妮日记的接触

成长的烦恼 不论大环境的变迁 只论外因对内心的影响 残酷的人性厮杀起于战争的疯狂 成长的羁绊源于当时社会的投影 自由被困于百尺的空间 但 灵魂却奔放在世俗与文明的旷野中 人性对于文明的渴望彰显于善良对于认同的追求 如何解读不同年代与文化背景下的年青人 对于成年人来说需要最多的可能就是包容 否定与肯定过于偏激 感受与思考才是应有的态度 大战争与小生活的相持 浓缩的是人性无奈的嘶吼 声嘶力竭过后感受最多是惨白的空虚 人性的自私与残暴是摆脱不了的劣根 在冲动的驱使下魔障定会再次出现 但 如何保有人的根本 那就是善良对于文明的渴望 不论是生存还是死亡

《安妮日记》读后感(二):密室中的一道光

其实看这本书前是有点抵触的,因为实在是不太愿意再回到那个年代。 在看这本书之前看过一些优秀电影,IMDB的TOP250,其中有很多排名靠前的讲的都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一些人性温暖的一些事,《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看过后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处在和平的时代,确实是极好的时代,被保护的太好以至于骄奢淫逸。 安妮是黑暗密室里的一道光,也是黑白颜色中的一抹鲜艳,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里黑白人群中的红色小女孩,那么鲜艳,那么靓丽。 可能是看这本书的我和安妮已经有些代沟了吧,触动不是很多,或许真应该是在我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看这本书,或许能带给我很多力量。 但这本书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不是站在安妮的角度,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如何去和子女沟通,如何换位思考,如何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想周围的人,怎么想父母。以及成长路上的一些重要的节点,一些疑问。还有就是关于性的教育,关于身体的变化,关于异性相处,关于爱情,这些都有感触。

需要找到本书,讲述一战二战历史,更详细的了解那段历史,才能更多的理解那时的人和事。

《安妮日记》读后感(三):读《安妮日记》有感

《安妮日记》德 安妮•弗兰克 四星半 不敢相信这本日记出于一个十四岁女孩之手。日记主要记录了藏匿于密室的两年左右,安妮以及其他七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她的心理状态。这其中肉眼可见的安妮的成长给我最深的印象。她的心思细腻,对自己的心理和同他们一起隐藏于密室的他人心理剖析的极其细腻到位。虽然我早已不再是少女,但仍能被她的许多话语打动或者说中。安妮真是个精灵。虽然从安妮的日记中,我感受到有时她刻薄、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又多疑,但是这仍然无法否定她成熟的思想(更何况她总是在反思自己。压抑的环境肯定对人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特别理解她不稳定的情绪)。安妮对于很多事物和现象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她在处理“痛苦的事”时,与大人们选择截然不同的切入点,这也是樊登说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权利”。从安妮的描写中可以看到,被困于密室中的人八个人,他们挨饿、恐惧、愤怒、压抑,可是安妮却一直手握理想满怀希望。她一直想着未来要成为一名作家或者记者。她的精神力量特别强大。 看到安妮与同藏于密室的男孩初尝“爱情”的甜蜜,我真为她高兴,无论如何,她值得在有生之年拥有这种美好的体验,也算少一些些遗憾吧。在书的后记中,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命运的归宿,真的太痛心了。那两位给予密室中的人巨大帮助的好心人,没有被纳粹害死,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另外,都说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他们所有人都在读书、自学,甚至参加函授课程,努力提升自己。如果安妮能够幸存,一定会成为一个特别优秀的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四):未尘封的元气少女

最初与安妮·弗拉克相识还是在大一或大二的大学英语课本中,当时的课本摘录了一段英文原版的《安妮日记》,而且这本书也早就在我的书单中,但可能只是一种“求异”心里作怪吧,因为太著名了所以对他的渴望便不及其他。如今读毕全书才知道,摘录的一段是几近结尾的地方,安妮趁着夜色的掩护爬上阁楼,从小窗眺望寂静的夜色。

现在也很感谢当时的自己,下定决心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书的前言中说,这是安妮在被捕前就开始整理以备战后出版的书,可惜他的主人未能看到这本书真正出版的那天,他们在诺曼底登录后不久因有人泄密被捕,而后她和姐姐玛格特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中死去。战后,他的父亲继续完成了女儿的遗志,将日记整理、出版。

虽然安妮开始写日记时只有十三岁,但她的话语读来却让人感到十分灵动,对于人和事的描写恰到好处,又能品味出瓜期未破的少女心中对于生活和一切的美好憧憬和向上的态度。安妮笔下的密室并不像动作片中特工的“安全屋”,屋里屋外都充斥着枪药炸弹般的紧张和夸张“硬核”的防护装置。这间密室中的生活并没有和屋外的世界相差多少,甚至可以说,和战前也几乎相差无几。八个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和一个拥有八口人的大家庭一模一样:分餐时的小心眼儿,因为晨起争抢卫生间的面红耳赤,妙龄少女少男之间的感情初体验,大人们看似成熟却透着愚蠢的交际趣事。你可以在每一个新的日期引领下,找到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小确丧,不多不少,刚好能描绘出活生生的一大家子。

当然除了正常家庭的影子,安妮也写出了“密室”独有的生活方式。由于不能外出,他们的吃食相对单一,有时候一连好几天都是煎土豆,莴苣,褐豆,坏土豆,煮烂莴苣,褐豆……在密室里,最高的享受就是名词前面有“战前”两个字修饰的事物。在这里,每个人的生日礼物在物质方面都被精简得体无完肤,几片奶酪,一个小蛋糕,一本书,一杯“战前品质”的咖啡,就足以让寿星乐上好一阵子。而每当办公室有人的时候,每当仓库管理员出入的时候,密室就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不能使用厕所,不能开窗点灯,甚至有的时候不能走动。在安妮描写的一次未果的警察搜查中,所有人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一面墙后蜗居起的小世界里直面如山的恐惧。

除了作为密室的一份子,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妙龄少女,安妮的幸福的小心思也在日记中完全的展现出来。从对大人们不屑一顾和刻板印象的叛逆,从每次都被当成反面典型,坏女孩儿的责备中,安妮也经历着正常女孩子经历的有关成长的一切,包括爱情。她与密室中另一个年级相仿的皮特的感情经历在日记中体现的最为真切,那种在那个年级对于感情,对于陪伴,对于伴侣的懵懂和冲动;想主动寻求但又忸怩不前的纠结烦躁;两个人在楼梯上互诉衷肠;任凭皮特玩弄自己的头发,将头贴在他的胸膛;第一次在沙发上接吻……战火并未烧尽少女心头渴望青春的花蕊,并未斩断和男生互相吸引的藤蔓,一个少女所能经历的,和所应该经历的关于感情的一切,安妮一个也不少。

在生活之外,日记“吉蒂”也倾听了安妮对待事物的态度,她的世界观。安妮对歧视女性的做法义愤填膺,对总是抱着长者姿态的凡·丹夫妇厌弃又无奈,对于自己的前程充满乐观与希望,即使下一分钟就可能被纳粹的爪牙发现,塞进车子送到集中营,她也还是不遗余力地用想象粉刷战后的生活。很多经历战乱困苦的人都会无比的寻求安定、平淡,便渐渐忘却了当初自己曾描绘的多姿的未来,但难能可贵的是,安妮好像丝毫没有允许自己的未来因为战乱打折扣,她想成为记者,去往别国学习艺术史,她同样渴望人生的精彩与为止的可能性,期望成为出色的人,优秀的人。

在生活之外,日记“吉蒂”也倾听了安妮对待事物的态度,她的世界观。安妮对歧视女性的做法义愤填膺,对总是抱着长者姿态的凡·丹夫妇厌弃又无奈,对于自己的前程充满乐观与希望,即使下一分钟就可能被纳粹的爪牙发现,塞进车子送到集中营,她也还是不遗余力地用想象粉刷战后的生活。很多经历战乱困苦的人都会无比的寻求安定、平淡,便渐渐忘却了当初自己曾描绘的多姿的未来,但难能可贵的是,安妮好像丝毫没有允许自己的未来因为战乱打折扣,她想成为记者,去往别国学习艺术史,她同样渴望人生的精彩与为止的可能性,期望成为出色的人,优秀的人。

日记的最后一篇定格在1944年8月1日,8月4日上午,密室被突入,安妮一行人被逮捕,分配到不同的集中营,后来只有一个人幸存到了战后。在读过一个少女对当时的真实生活如此详尽而积极的描写后,我实在无法相信,这样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性的有血有肉的人会永远停止在8月1日那几段快乐的文字之后。这不仅是一部小说,因为当你不经意间意识到,在半个世纪前地球的另一侧,有一个少女“真实”的经历过这一切,又“真实”的死去时,书中一切快乐的音符都变得凝重又严肃。但让人欣慰的是,即使在那种情况下,安妮·弗兰克并没有被生活击垮,她积极地思考着人生,积极地面对每一件生活中的琐事,未曾因未来无期而郁郁寡欢。

“我常常闷闷不乐,却从不绝望。”

我相信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无比相信,生活一定会继续,就算你已经知道你可能不会喜欢。

“我现在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勇气和幸福!”

那时的安妮,现在我们读到的安妮,无时无刻都有勇气和幸福相伴左右,用尘封于半个世纪前的话语拼尽全力点燃人们前行的心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