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1000字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3-11-17 13:08:14

相关推荐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1000字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 全频带阻塞干扰》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一):有家国情怀的大刘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

大刘的书经常给人恢弘大气的感觉,原因可能就在于:1)强调一个有力的政权会在未来危机降临时掌控人类命运;2)个人牺牲主义和团体决策相结合。在俄乌战争已经进行了近1年的冬,在微信读书看这本《全频带阻塞干扰》更是别有一番体会。

《全频带阻塞干扰》俄罗斯被北约进攻,在军事科技水平存在代差的情况下顽强抵抗,最后通过万年风雪号向太阳的撞击干扰全球电磁信号反击成功。

《4月1日》人类成功研发基因延长技术,可以使寿命延长至300岁,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和思考。

《超新星纪元》一个伟大的思想实验,大人们全部离开,地球将会怎么样。

大刘总能用简练的语言,生动诗意的比喻,快速将读者带入科幻环境,富有中国特色的集体主义世界观深深吸引着我!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二):那个看星星的小孩

刘慈欣少年科幻小说系列有两辑,这一本收录在第二辑,包括了三篇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4月1日》和《超新星纪元》。这大概是我第三次阅读了,最喜欢的一篇是《全频带阻塞干扰》。

大刘的科幻,之所以为人称道,在我看来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写出了史诗感,让人读起来觉得沉重,这并不仅是因为有悲剧的内核,也在于大刘在细节描写上的丰满。

入坑之作《三体》,第一次读是在高三,那时攒了一点钱,偷偷买了一个mp4,下了一堆小说。也不知道是怎么,居然下到了《三体》,每天晚上寝室熄灯之后躲在被窝里看《三体》,第一次为书中内容在叶父之死。

后来朋友借了我书版的,又看了一遍,也疯狂安利给其他朋友,很多人跟我反应部分看不下去,太枯燥,但我偏偏喜欢得不得了,极力推荐她们坚持一下,所有的铺垫都是值得的。

当收到不要回应的警告后,叶文洁还是点起了火把昭告地球位置,如果没有前面叶父之死,没有叶妹成为,没有我现在都还记得一笔带过的那位疯掉的小资老师,怎么能感受到震撼?

说回《全频带阻塞干涉》,这一篇算是我看过的大刘的短篇里最喜欢的一篇。科幻有软硬之分,两者没有高下,最重要的是讲一个怎样的故事,输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好的科幻类似于《海底两万里》,给人技术上的思考,但我更偏爱价值观,情感的带入。读大刘的科幻,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溢美之词才能形容出自己的激动。

当地球最终变成了梵高的《星空》,当卡琳娜上校露出最后一个微笑说她尽力了。 敌方上尉语无伦次的说,我也有一个正在读博士的女朋友,她像您一样美丽。 你很难不发出一声叹息。

卡琳娜是米沙那个读完了博士的美丽女朋友,他们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是敌我两军,命运却无什么不同。 在战争里,没有什么赢家。不,赢了的可能只有党首吧,死掉的年轻人能为他增加一张选票,至于那个家庭的悲伤,党首看不见。

如果大刘的作品要影视化,默默为《全频道》投一张票,真的很想看到有质感,有历史感的电影啊。

这两辑,是为小朋友们删改的,很多小朋友可能还不能体会到,但是希望,能有那么一些小朋友,从大刘的科幻观中,触摸到一点别样的星光。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第二辑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三):寒假陪娃读科幻

的这个寒假,你们是怎么安排的呢? 上了初中之后的第一个寒假,其实还是紧张有序的进行的。若完成必要的作业之外,我们就又读了一些课外书。《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西游记》这些中学课本上之后会出现在名著导读部分的内容,我们在寒假里就已经开始阅读了。除了这部分之外,我们还读了一些科幻题材的小说,《全频段阻塞干扰》《时间移民》《流浪地球》《三体》。 提起刘慈欣的小说,我们还是从《三体》开始认识这位作者的,据说这套小说当年还成功圈粉了美国的前总统奥巴马。有一小说出版进度的问题,他还亲自给刘慈欣写了一封邮件,希望能阅读到后边没有翻译出版的部分。 而大刘的这部作品也被公认为将中国的科幻文学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比如我们读的这本《全频段阻塞干扰》,书的开端,大刘就写到了自己童年时期,和小伙伴们一起看卫星的经历。  看到那颗飞翔的卫星,小孩心里充满不可名状的感觉,他觉得他是在星星间飞行,甚至担心他会撞到其他星星上,直到几年后,他才从一本科普书中知道那颗卫星和其他星星的距离,知道无论怎么样也不会发生“太空撞车”,实现这个“杞人忧天”的小孩儿,就是我。 刘慈欣的大学学的是水利水电工程系,在毕业之后他就去了娘子关水利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当下的很多人一样,他其实也有一个副业,就是喜欢写作,而且一直默默坚持写稿,写了十年。  电影《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是这样评价刘慈欣的小说的, 书中的世界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遥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站在书中人物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换作我们自己,面对这样的巨变时代,会获得怎样的感悟。 在故事《全频段阻塞干扰》中,“万年风雪”号太空组合体犹如一座孤独的城市,在太空中航行,它的体积相当于两艘巨型航空母舰,能使5000人同时在太空中生活。 它的设计思想是,在一个构建中组合太阳系内太空探索的所有功能。他可以作为空间站在地球各个高度轨道中运行,可以方便移动到绕月轨道或者进行行星际探索飞行。 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个缺陷,就是目标太大,而且没有任何防御能力。 所以,当战争爆发后,万年风雪号只能进行躲避,飞行向外太空是不行的,最终,人们决定万年风雪号,因为有主动制冷是热屏障的系统,他可以比目前人类任何太空航行器都能更接近太阳所以,万年风雪号就这样在浩荡的海洋中慢慢的向太阳挺进,以便躲避危险。 当时,人类的科技已经相当发达,在地面的战事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太空中的万年风雪号也在逐渐的向太阳行驶的过程中。如此庞大的万年风雪号就只有一个人来维护,其他的人全部返回了地球。 由于战争中的电子转对于米沙的国家的别的不利,在这样最危急的时刻,米沙提出了万年风雪号冲向太阳引发电磁爆,使地面上的所有的电子设备的信号受到干扰阻塞。 最后的结局如何?刘慈欣采用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也引发了读者们的猜想。 正如文中主人公所说的,如果人们都像我们这样用全部的生命去探索宇宙的话,他们就能够领略宇宙的美,它的宏大和深远后面的美,而一个对宇宙和自然的内在美有深刻感觉的人,是不会去进行战争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