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李清照《声声慢》欣赏(转载)

李清照《声声慢》欣赏(转载)

时间:2020-06-28 09:23:53

相关推荐

李清照《声声慢》欣赏(转载)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著名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于北宋元封七年生于山东章丘;逝于杭州,享年七十二岁。其父李格非为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幼承家学,博览群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家破夫亡,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曾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有《金石录》。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李清照以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她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为婉约派正宗。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今人集有《李清照集》。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词牌介绍:

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中中仄(韵)。

中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中仄仄(句),仄中平(豆)、中中平仄(韵)。

仄仄仄(句),仄平平(豆)、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中仄(韵),中中中(豆)、中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句),中仄仄平中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句),仄平平(豆)、中中平仄(韵)。

仄仄仄(句),仄平平平仄仄仄(韵)。

注:(1)、《声声慢》又名“声声令”、“胜胜令”、“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小楼”。此调可押平韵,亦可押仄韵;为九十七字中调,亦有多个增减字数的变体,共十四个体式。平声韵以吴文英、王沂孙词为正体;仄声韵以高观国为正体。(2)、此调最早名为《胜胜慢》,后因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声”字押韵,故而改称《声声慢》。(3)、李词使用高观国体填词,原词名亦叫《胜胜慢》;此调九十七字,十七句,前后片各五韵,亦有两片首句不入韵者。原来多用平韵格,自李易安词出,便以用仄韵格称著于世。

词语注解:

(1)、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2)、将息:修养、调理。

(3)、敌:对付、低档。

(4)、损:极;表示程度极高。

(5)、堪:可。

(6)、怎生:怎么,怎样。

(7)、这次第:这种情况;这种光景;这一连串的情况。

作品简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亦是其代表作。这首词在艺术上极为成熟;词中哀婉凄苦的情调,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被誉为“万世愁心,千古绝唱”。

词的上片,词人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起首三句,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这句使用白描手法,写出词人好像有所寻求,却又不知道寻求什么。这时的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已不复存在;已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无需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可是,寻来觅去,只能得到“冷冷清清”的结果;周围的环境,凄清冷落。这样的局面,让词人倍感生活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以上三句都是描写词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而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继而进入愁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写秋天的天气时暖时冷;很难调养身体。人在天气多变的秋天,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词人年岁已高,身体衰弱,又遭遇了许多不幸,这就更难适应,更难调养了。为了适应多变的天气和无尽的愁绪,词人企图以酒御寒和解愁。但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黄昏的阵阵秋风里,几杯淡酒,怎能敌挡风寒,排遣忧愁?而此时,“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飞过,令人伤心,恰巧正是似曾相识的大雁!这三句,我们可以看到出三层意思:(一)雁阵飞过,雁叫声声,凄厉难闻,令人伤心;这大雁是老相识了,它触动过词人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使词人更加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词人企望大雁能像过去那样,仍能让自己想象着将书信带给远方的亲人,以此得到心灵的安慰。可现在,夫亡人散,大雁已无信可带,不能再给词人以安慰,使词人更加伤心难过。(三)词人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自己正沦落南方;雁在北方就相识;但现在所看到的大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此情此景,物是人非。凄凉时节,北雁南飞,引起了词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所以使其更加伤心难过。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进一步渲染词人的愁情凄绪。开句即刻加重气氛。“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都是飘零落散的菊花,枯萎不堪;就像伤心消瘦的人儿,憔悴极了。原本菊花是可以用来插瓶扮妆的,但如今,这境遇,谁还有心思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守”字,写尽孤单;独自坐在窗边,像是守着什么,却百无聊赖;总希望天能早一点黑下来,使自己不再看见窗外一切伤心愁人的景物。可是,天却偏偏与人作对,感觉越等时间越长,真是度日如年,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但等来的,却是更加令人伤心的景象和心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落,更助悲凉。点点滴滴的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像敲击着词人破碎的心灵,使其悲伤至极。这种种的情形,都在不断地折磨着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干脆直截了当地道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串串的凄苦愁怨,都说不清,道不完,就是用尽所有的文字和语言都概括不了;怎是一个“愁”字能够了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却又休,愁情似水长,其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去咀嚼了。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孤愁无助的晚年时期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李清照与其夫赵诚明,均出生官宦之家,均爱好文学和金石书画,早年生活优裕、安逸、婚姻幸福。李清照父亲为元佑旧党,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归隐、老死原籍。赵诚明的父亲,亦因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而死去。此后李清照随夫回到故乡,过着清寒的书香生活。“靖康之变”,金军掠走徽、钦两帝,北宋灭亡;高宗赵构建立南宋,政局飘荡,朝廷四处流亡。李清照亦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第二年,其夫曾为京城建康知府,因在一次兵变中失职离走而被罢官,使李清照蒙受了国耻家羞;其后在随夫流亡时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名句。第二年,赵诚明在回京复职的路上病故。此后,李清照经历过再婚、离婚的婚姻挫折。这期间,岳飞因“莫须有”的冤案震惊朝野,国人莫不切齿。因权臣秦侩之妻是李清照的表姐,刚直、大义、忧国的李清照亦因此心绪难宁,伤怨不已。晚年的李清照生活在孤独凄苦、四处飘零之中;眼前看到的国家,山河破碎;偏安的朝廷,政局不稳、重文轻武、歌舞升平,官员大多苟且偷生、求官自保,一片虚假繁荣的景象。自己珍爱如命的收藏,已在流亡中丧失遗尽。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没有亲人,孤守清冷的小院;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她一位朋友的小女,极为聪颖;一日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听后感伤至极。“女子无才便是德”。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和颠沛流离的众多遭遇之后,想想自己,仅剩下的学问也不能报国,也不能传道授业,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旷世之愁,都凝集于心中,无法排遣。深秋细雨的落叶黄花,糅合着无尽的孤独、凄凉、愁苦,使她吟出了这首浓缩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李清照的《声声慢》就是在这种的背景下所写成。它通过描写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词人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词人前期作品的风格。

词的描写情景交融,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描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词人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笔力雄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经过词人锤炼而得,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词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等;叠韵字如:“清冷”、“盏淡”、“得黑”等;极富音乐美。李清照作词,历来主张分辨五音。这首词的声调极为讲究,用了十六个舌声字(“淡、敌他、地、堆”等),用了十一个齿声字(“寻寻、清清、凄凄”等),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该是词人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了乐章的特色。可见词人艺术手法之高强。许多人只惊奇她开头所用的十四个重叠字,未曾注意到整首词的声调之美妙。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吟诉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含蓄曲折,景景含愁,通篇是愁;但词人心中的愁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但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接描写痛哭和泪水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首词中,词人抒发的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我们在分析此词时,不能脱离词人的生活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词人的遭遇,可知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而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不堪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此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是万世愁心,堪称千古绝唱!

转载自:

/4582119/blog/item/7fff6ab376c470a2d8335af0.htm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