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

时间:2022-12-16 09:45:57

相关推荐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不长,但如果算上我们的历史、朝代和文化,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流动。许多精神财富仍然保留下来,戏剧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兴平文化将带您了解这个问题。

弦板腔是陕西关中乾县、礼泉、永寿、兴平、武功、咸阳、户县、周至地区流行的汉族地方剧。据《乾县志》记载,该剧起源于宋代,是在西路皮影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5月20日,弦板腔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弦板腔的主要乐器有弦(二弦和三弦)、板(也称为呆,分为蚱蜢板和二板),加上唱歌,因此被称为弦板腔。其歌唱既大胆、悲剧、激动、委婉、细腻、柔软、清晰,可以表达各种角色的不同个性和感受,具有丰富的田园牧歌观众特色和民歌魅力。

清代雍正、乾隆、嘉庆时期,西路皮影弦板腔(东路为阿宫腔)盛行。当时流行的关中有四个著名的皮影弦板腔班社:致和、杨武、换印子、天训子。当时的表演场景是一挂牛四人,绳子四椽四跟。

牛车被用作舞台。四根大椽子支撑在车厢周围,把亮子(帐幕)挂在观众的一边。亮子后面挂着一盏灯。随着音乐的声音,坐在前面的人根据情节舞动手。后三个人演奏音乐和唱歌,戏剧开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弦板腔搬上了一个大舞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优秀的地方戏剧。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1954年7月,组织老艺人建立了灯塔戏剧俱乐部。1955年1月,和平戏剧俱乐部更名为和平戏剧俱乐部,演员62人。1956年4月,省人民剧团向乾县派遣了20多名年轻演员。演员阵容大大提高,演出水平提高,更名为乾县人民剧团。

1959年,乾县、礼泉、永寿合并,改为乾县第二剧团。在剧本、板路、唱歌、身材、道白、音乐、场景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紫金簪》、《九连珠》、《十二寡妇征西》等剧目走红关中,享誉陕甘,参加陕西省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深受各界好评,更名为乾县弦板剧团。

乾县弦板腔剧团的剧目创作成果颇丰。在省、地著名优秀编剧丁明、张汉等地,先后改编创作了《武则天》、《白马血盟》、《借驴》等古代戏剧和现代戏剧。在著名导演惠济民、郭景民的热情培养下,刘志民、杨巧言、丁碧霞、徐俊峰、车秀华、王碧云等优秀演员应运而生。

古代四川文化名人有哪些?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

满族人口多少,满族分布多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