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包括用于转换钟表机构的装置的钟表的制作方法

包括用于转换钟表机构的装置的钟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3-07-04 01:49:37

相关推荐

包括用于转换钟表机构的装置的钟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两种操作状态之间转换钟表机构的装置。

一般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钟表,其包括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机构、用于转换该机构的转换装置和用于致动该转换机构的致动装置。转换装置包括由致动装置致动的操作部件和能够根据需要从其中该机构处于其第一状态的第一稳定位置转换到其中该机构处于其第二状态的第二稳定位置或者反过来的转换部件。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钟表机芯的机构的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多种用于联接计时机构的装置。欧洲专利申请EP2897003公开了一种用于计时机构的常规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包括中间轮,其在联接被接合(装置处于联接状态)时同时与计时轮啮合并且在联接脱开(装置处于分离状态)时从这两个轮中的至少一个被移除以断开它们之间的运动链。为此,联接装置包括联接杆,该联接杆在其两个臂中的一个的端部承载中间轮并且与第一回复弹簧相关联以使得联接杆的第二臂的端部保持搁靠在导柱轮上。导柱轮因此形成一种凸轮且联接杆的上述端部形成凸轮从动件。为了致动交替地控制计时机构的联接和分离的导柱轮,设置了在一端承载与第二回复弹簧相关联的枢转棘爪的大杆。

上述常规联接机构是复杂的。它包括若干枢转部件,包括复杂且因此是相对昂贵的构件的导柱轮。两个上述弹簧在所设置的机械接触区域中产生摩擦力,这导致磨损。此外,这些弹簧是脆性的且它们的弹性随时间流逝可能变化。最后,各种部件必须被精确地组装在钟表中以便起作用,尤其是致动导柱轮的棘爪和产生棘爪的来回运动的大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与上述常规类型不同类型的钟表机构并且消除了这种常规装置的若干缺点的转换装置。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钟表,其包括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机构、用于将该机构在它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装置和用于致动该转换装置的致动装置。转换装置包括由致动装置致动的操作部件和能根据需要从其中该机构处于其第一状态的第一稳定位置转换到其中该机构处于其第二状态的第二稳定位置,或者反过来的转换部件。该钟表包括:

-第一双极磁体,其固定到转换部件以便在转换部件从它的第一稳定位置转换到它的第二稳定位置时在第一转换位置与第二转换位置之间进行沿转换路径的运动,或者反过来,

-第二双极磁体,其固定到转换装置的支承件,以便连续提供在它的第一转换位置和第二转换位置之间与第一双极磁体的磁相互作用,

-至少一个第一高透磁元件,其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操作部件。

所述操作部件布置成使得,当它由致动装置反复地致动时,第一高透磁元件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进行来回运动(往复运动)。转换装置布置成使得,当第一高透磁元件处于它的第一操作位置时,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在它们之间在基本上整个转换路径上产生磁排斥力,并且当第一高透磁元件处于它的第二操作位置时,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在它们之间在转换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上产生磁吸引力,该部分位于第二双极磁体侧。

在下文中不会进行描述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除了磁转换装置以外还设置了具有相对低的回复力的弹簧以参与转换部件在一个方向上的移动和/或辅助将该转换部件保持在它的稳定位置中的一个。具体来说,当转换路径相对长时,这种弹簧可作用在转换部件上,以便当第一高透磁元件处于它的第二操作位置时跨越位于第二双极磁体的相对侧的转换路径的第一部分移动转换部件,直至磁吸引力干预以将转换部件吸向第二双极磁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磁排斥力具有足以使该磁排斥力单独在转换部件的第一稳定位置与第二稳定位置之间致动该转换部件并且随后将所述转换部件保持在第二稳定位置的强度和范围;而磁吸引力具有足以使该磁吸引力单独在转换部件的第二稳定位置与第一稳定位置之间致动该转换部件并且随后将所述转换部件保持在该第一稳定位置的强度和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磁性系统且尤其是包括可在上述两个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的至少一个高透磁元件的操作部件的结果,磁转换装置限定了双稳态系统。此外,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转换装置不需要与转换部件相关联的任何回复弹簧。

在一个优选变型实施例中,操作部件由枢转杆形成以使得高透磁元件在操作杆被致动时在两个确定的角位置之间进行旋转运动。这种杆构成制造起来比导柱轮简单的构件。具体来说,操作杆枢转成使得第一高透磁元件在分别限定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的第一角位置和第二角位置之间进行旋转。接下来,当第一高透磁元件处于它的第二角位置时,该第一元件基本上位于由第二双极磁体的磁轴限定的定位轴线上以使得它基本上位于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之间。然而,在它的第一角位置,第一高透磁元件移动远离上述定位轴线。

应指出,操作杆的致动不需要与回复弹簧相关联的枢转棘爪。还应指出,磁性系统可以避免操作部件与转换部件之间的任何接触。

在一个有利的变型中,第一双极磁体的转换路径与由第二双极磁体的磁轴限定的定位轴线基本上重合,并且该第一双极磁体被布置成它的磁轴基本上沿该定位轴线取向,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被布置成具有相反的极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通过非限制性的示例的方式给出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其特定行为在本发明中得到良好的使用的磁性系统。

-图2表示图1的磁性系统的可移动磁体所经历的磁力随该可移动磁体远离形成该磁性系统的一部分的高透磁元件的距离变化的曲线图。

-图3和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其中计时机构由联接装置在联接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转换。

-图5A至5D表示操作杆在它的两个操作角位置之间的致动的多个连续阶段。

-图6A至6D示意性地表示处于具有施加在由联接杆承载的磁体上的相应磁力的四种特定状况下的本发明的磁性系统。

-图7示出随操作杆的角位置变化的四条转矩曲线,这些曲线示出了变扭杆和联接杆在联接杆处于它的联接位置或它的分离位置时分别承受的转矩。

具体实施方式

我们将通过参考图1和2描述磁性系统来开始,本发明巧妙地实施该磁性系统,以在不需要复位弹簧来移动转换部件并且随后将转换部件保持在它的两个稳定位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的情况下实现操作部件与转换部件之间的双稳态、优选无接触的转换装置。

磁性系统2包括第一固定磁体4、高透磁元件6和第二双极磁体8,该第二双极磁体可相对于由第一双极磁体4和元件6形成的组件沿这里与这三个磁性元件的定位轴线10重合的位移轴线移动。元件6设置在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之间靠近第一双极磁体并且相对于第二双极磁体处于确定位置。在一个特定变型中,元件6与磁体4之间的距离小于或基本上等于该磁体沿其磁化轴线的长度的十分之一。元件6例如由碳钢、碳化钨、镍、FeSi或FeNi或其它含钴合金如(CoFeNi)或(CoFe)组成。在一个有利变型中,该高透磁元件由基于铁或钴的金属玻璃组成。元件6通过饱和场BS和透磁率μ来表征。磁体4和8例如由铁氧体、FeCo或PtCo、诸如NdFeB或SmCo的稀土制成。这些磁体通过它们的剩余磁场Br1和Br2来表征。

高透磁元件6具有优选地与第一双极磁体4的磁化轴线基本上重合并且还与第二双极磁体8的磁化轴线基本上重合的中心轴线,这里该中心轴线与定位轴线10重合。磁体4和8的相应磁化方向是相反的。这些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因此具有相反的极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相对距离上在它们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元件6与可移动磁体8之间的距离D表示该可移动磁体与磁性系统的其它两个元件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指出,这里轴线10被布置成是线性的,但是这是一个非限制性的变型。实际上,位移轴线也可以是弯曲的,如在下文中将描述的实施例中那样。在后一种情况下,元件6的中心轴线优选地与弯曲的位移轴向大致相切并且因此这种磁性系统的表现初看与这里描述的磁性系统的表现相似。这在曲率半径比元件6与可移动磁体8之间的最大可能距离大的情况下是最重要的。在如图1所示的一个优选变型中,元件6在正交于中心轴线10的平面中具有比第一双极磁体4和第二双极磁体8在该正交平面中的投影中的尺寸大的尺寸。应指出,在第二双极磁体在行程结束时靠着高透磁元件被止挡的情况下,第二双极磁体有利地具有硬化表面或硬质材料的精细表面层。

两个磁体4和8被布置成彼此排斥,使得在不存在高透磁元件6的情况下,排斥力倾向于使这两个磁体远离彼此移动。然而,出乎意料地,元件6在这两个磁体之间的布置当该可移动磁体与元件6之间的距离足够小时逆转了施加在可移动磁体上的磁力的方向,使得可移动磁体因而承受磁吸引力。图2的曲线12表示由磁性系统2随可移动磁体与高透磁元件之间的距离D的变化施加在可移动磁体8上的磁力。应注意,可移动磁体在距离D的第一范围D1上总体上承受倾向于保持磁体8靠着元件6或在它远离元件6的情况下使它朝元件6返回的磁吸引力,该总吸引力起因于两个磁体之间的高透磁(尤其是铁磁性)元件的存在,其允许被布置成彼此磁排斥的两个磁体之间的磁力的反向,而该可移动磁体在距离D的第二范围D2上总体上承受磁排斥力。该第二范围对应于比与距离D的第一范围对应的距离大的元件6与磁体8之间的距离。第二范围在实践中受通常由限制可移动磁体的间隔距离的止挡件限定的最大距离Dmax限制。

施加在可移动磁体上的磁力是距离D的连续函数并且它因此在该磁力反向的距离Dinv处具有零值(图2)。这是磁性系统2的值得注意的操作。该反向距离Dinv由形成磁性系统的三个磁性构件的几何形状和它们的磁特性决定。该反向距离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磁性系统2的三个磁性元件的物理参数和将固定磁体与铁磁性元件6分开的距离来选择。这同样适用于曲线12的斜率的演变,因为因此可调节该斜率的变化且尤其是在可移动磁体接近铁磁性元件时吸引力的强度的变化。

参照图3至7,现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钟表机芯22包括部分地通过计时轮26表示的计时机构24。以常规方式,该计时机构可在第一分离状态(即停止状态)与其中计时轮26动态地联接至钟表机芯的驱动轮28的第二联接状态之间转换。为此,设置了用于计时机构的转换装置,其形成用于该机构的联接装置30和用于致动联接装置的装置32。联接装置30包括操作部件和转换部件36,该操作部件由利用致动装置致动的操作杆34形成,该转换部件包括安装在板23上的联接杆38、杆条夹板40和在该杆与条夹板之间枢转的联接轮42。转换部件36能够根据需要从其中杆38的臂搁靠在止挡件44上并且联接轮处于未与计时轮接合的位置的第一稳定位置(图3)转换到其中杆38的上述臂搁靠在止挡件45上并且联接轮处于与计时轮接合的位置的第二稳定位置(图4);或者反过来。

为此,第一双极磁体50固定到杆38的第一端,该杆38在其第二端围绕柄轴46枢转。当转换部件从其第一稳定位置来到其第二稳定位置时,磁体50在分别对应于转换部件的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的它的第一转换位置和它的第二转换位置之间进行沿由该磁体移过的圆弧限定的转换路径的运动。磁体50在它从第二转换位置来到它的第一转换位置时沿反方向跟随同一路径。

接下来,钟表22包括第二双极磁体52,其固定到机板23以便连续提供在它的第一转换位置和第二转换位置之间与第一双极磁体50的磁相互作用。

根据本发明,操作杆34包括第一高透磁元件54并且被布置成使得,当它由致动装置反复致动时,第一高透磁元件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进行往复运动。操作杆被枢转成使得第一高透磁元件54在分别限定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的第一角位置(图3)和第二角位置(图4)之间进行旋转。当第一元件54处于它的第二角位置时,它基本上位于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之间,以便与所述两个双极磁体一起形成以上在图1和2中描述的类型的磁性系统。

优选地,在它的第二角位置,第一元件54位于由磁体52的磁轴限定的定位轴线56上,使得它基本上位于第一和第二双极磁体之间;而在它的第一角位置,第一元件54远离定位轴线56。优选地,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双极磁体50的转换路径与定位轴线56基本上重合,使得两个双极磁体在磁体50沿转换路径的任何位置基本上排列在该定位轴线上。接下来,磁体50被布置成它的磁轴基本上沿定位轴线取向并且使得第一双极磁体50和第二双极磁体52具有相反的极性。

在参考附图、尤其是图4和5D描述的有利变型中,应指出,当一方面操作杆34处于它的第二操作位置且第一元件54因此面向第二双极磁体52且另一方面转换部件36处于它的第二稳定位置——其中第一双极磁体50受到磁吸引力——时,该第一双极磁体、第二双极磁体52和高透磁元件54全都排列在定位轴线56上,即这两个磁体的相应磁轴和元件54的纵向轴线是平行的并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定位轴线与旋转轴线58相交的事实代表一种有利当绝非必要的情况。

操作杆34还包括第二高透磁元件60,其被布置成在第一高透磁元件54处于它的第一操作位置时与第一双极磁体50和第二双极磁体52基本上对齐(图3)。应直接指出,该第二元件60对本发明来说并非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一个特定变型中,操作杆具有仅一个高透磁元件,即元件54。然而,第二元件60是有利的,因为它尤其用于在操作杆处于它的第一操作位置时沿定位轴线56部分地引导来自第二双极磁体52的磁通量并由此促进它与第一双极磁体50的相互作用,元件54在它相对于定位轴线的横向上不会以任何大的程度偏向来自磁体的磁通量。此外,该元件60用于调节磁排斥力且尤其是限制该力。在一个有利变型中,第二高透磁元件被布置成不论第一双极磁体沿转换路径的位置如何都更靠近第一和第二双极磁体中的一者或另一者定位,以便在整个转换路径上具有磁排斥力。

操作杆包括由销66与定位弹性件64相关联形成的定位装置62。该弹性件具有两个定位凹陷部,其在销被相继收纳在这两个凹陷部中时分别限定杆的第一角位置和第二角位置。操作杆还包括位于其旋转轴线58与第一高透磁元件54之间的开口68,第二双极磁体52被布置在该开口中,该开口具有被布置成使得操作杆可在它的第一角位置和第二角位置之间自由地进行旋转的轮廓。在所示的变型中,开口68采用环形部段的形式并且元件54和60在环形开口的对称轴线的两侧相对于旋转轴线定位成面向该开口。

致动装置32包括在平移方向上被引导平移的梭件72。为此,梭件包括两个长圆形孔74和75,其中分别设置有安装成在固定于机板23上的两个柄轴上旋转的两个辊子76和77。为了在杆34的两个稳定角位置之间沿两个旋转方向交替地致动杆34,梭件在朝杆的后部取向的一端处包括带形弹簧78,其终止于致动头80中并且在它的未变形位置(闲置位置)沿平行于平移方向的推力轴线70延伸并且有利地与操作杆的旋转轴线58相交。接下来,操作杆的后部相对于旋转轴线58位于第一元件54的相反侧,该后部具有对称轮廓,其中两个致动凹陷部85和86分别位于与旋转轴线58相交的对称轴线88的两侧,且其相应轮廓被布置成接纳致动头80。操作杆的后部还具有突出部82,其被布置在两个致动凹陷部之间并且具有分别终止于两个致动凹陷部中的两个对称侧面83和84。上述后部的对称轴线88基本上穿过突出部82的尖端。

明显地,如图5A至5D所示,梭件72和操作杆34布置成使得,当操作杆34处于它的两个操作位置中的任一个操作位置并且梭件借助于推动件90被推向操作杆时,致动头80首先抵靠所述突出部的两个侧面中的面向所述头(参见图5A)的一个侧面(图5A中的侧面84)并且随后沿该侧面滑动,从而使条形弹簧78弹性变形,直至它在所讨论的凹陷部的底部被收纳在致动凹陷部内(参见图5B)。然后,在沿梭件的平移方向继续推动梭件的情况下,致动头产生推力F1,该推力在杆上产生力矩,从而驱动它至少旋转经过所述第一角位置和第二角位置之间的中间角位置(参见图5C),以便使操作杆能够倾斜到它的两个操作位置中的另一个中(参见图5D)。通过重复这种杆致动操作,操作杆致动装置可使操作杆在对应于操作杆的两个操作位置的它的第一稳定角位置和第二稳定角位置之间交替地倾斜。

应指出,设置了在梭件72上施加回复力的弹簧92。如果推动件90与按钮一体地旋转,则该弹簧可由结合在与推动件90相关联的按钮中的弹簧替代。如以下将看出的,本发明的转换装置需要推动件上的低推力以使得基本上可以确定用户必须施加以通过选择与梭件相关联的弹簧的复位力来改变计时机构的状态的力。

以下几种观察涉及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

-销66位于对称轴线88上的事实形成用于定位装置62的仅一个有利对称变型;

-条形弹簧78在闲置时(在它的未变形状态下)被布置在梭件的推力轴线70上的事实代表一个有利但并非必不可少的变型(事实上可以设想它们之间的一定角度);

-条形弹簧在闲置时位于其上的推力轴线与旋转轴线58相交并且对称轴线88在杆的两个操作位置具有相同的与该推力轴线的角偏离(绝对值)的事实构成一个优选变型;

-定位轴线56平行于梭件的平移方向的事实是一种特定但非必不可少的情况;

-并且推力轴线70与定位轴线56重合的事实限定一种有利但非不必可少的情况。

更具体地参照图6A至6D和图7并且根据以上参考图1和2描述的磁性系统的操作,以下将描述联接装置30的操作。图7示出随操作杆34的角位置变化以及分别地第一高透磁元件54在操作杆的两个稳定位置之间和分别地元件54的两个操作位置之间的角位置变化的四条转矩曲线。对于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而言,0°位置对应于元件54的第二操作位置,而20°位置对应于元件54的第一操作位置。在杆的0°角位置,联接装置联接或转入联接位置。在杆的20°角位置,联接装置分离或转入分离位置。这四条曲线表示当转换部件被(强制地)保持在它的第一稳定位置(曲线100和104)或它的第二稳定位置(曲线102和106)时一方面施加在计时杆3和进而转换部件36上(曲线100和102)且另一方面施加在操作杆上(曲线104和106)的转矩。

不论转换部件的位置如何,都可看出通过由磁性系统——其由两个磁体50和52以及两个高透磁元件54和60组成——生成的磁力产生的转矩从与操作杆占据0°角位置时的磁吸引力对应的负转矩变成与该杆占据20°角位置时的磁排斥力对应的正转矩。因此,对于操作杆的0°角位置而言,施加在联接部件上的转矩范围TR1完全是负的,而对于杆的20°角位置而言,施加在联接部件上的转矩范围TR2完全是正的。总之,如通过图7的转矩曲线所揭示的,联接装置布置成使得,当第一元件54处于它的第二操作位置(图4和图6A)时,第一双极磁体50和第二双极磁体52在它们之间在第一双极磁体的整个转换路径上产生磁吸引力(吸引的磁力),并且当第一元件54处于它的第一操作位置(图3和图6C)时,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在它们之间在整个转换路径上产生磁排斥力(排斥的磁力)。

此外,磁排斥力设置有足以使该磁排斥力单独在转换部件36的第一稳定位置与它的第二稳定位置之间致动它并且然后将所述部件保持在该第二稳定位置的强度和范围;而磁吸引力具有足以使该磁吸引力单独在转换部件的第二稳定位置与它的第一稳定位置之间致动它并且然后将所述部件保持在该第一稳定位置的强度和范围。因此,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不需要与转换部件相关联的回复弹簧。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换装置的另一优点。观察到,必须施加在操作杆上的转矩比施加在转换部件上(联接杆38)上的转矩低得多。因此,与常规机械装置相比,用户需要在推动件上施加以开始联接功能或分离功能的力较小。

应指出,在另一变型中,分离状态和联接状态被颠倒,使得计时机构在操作部件处于它的两个操作位置中产生磁排斥力的操作位置时被驱动,而它在操作部件处于它的两个操作位置中产生磁吸引力的另一个操作位置时停止。

提供图6A至6D以示出与联接杆38成一体的磁体上随操作杆34的角位置而发生的磁力的变化。图6A部分地示出了处于其联接状态的联接装置30和处于其稳定联接位置的操作杆。磁力FM1是在固定磁体52的方向上的磁吸引力,该力基本上沿定位轴线56取向,并且由于可移动磁体50定位成与高透磁元件54(两个元件54和60中较长的一者)相对并且与它的间隔距离短而具有比较高的强度,该元件54也与固定磁体52间隔短的距离。图6B示出联接装置通过操作杆沿顺时针方向倾斜而转入分离状态。磁力FM2在杆34在这种变化期间枢转时改变取向并且它变成用于可移动磁体50或承载该磁体的联接杆38的磁排斥力。图6C示出处于它的稳定分离位置——其中高透磁元件60(两个元件54和60中较短的一者)基本上排列在定位轴线56上——的操作杆。元件60与可移动磁体50之间的距离相对大并且磁排斥力FM3基本上沿定位轴线取向。最后,图6D示出联接装置在杆34沿逆时针方向倾斜时从联接状态转入分离状态。磁力FM4在这种变化期间再次改变取向以随着可移动磁体50接近元件54而变成磁吸引力。当操作杆已完成枢转时,我们再次回到图6A的构型。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的一个完整循环已完成。

技术特征:

1.一种钟表,包括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机构(24)、用于使所述机构在它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装置(30)和用于致动所述转换装置的致动装置(32);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转换部件(36)和由所述致动装置致动的操作部件(34),所述转换装置布置成使得所述转换部件能够根据需要从其中所述机构处于它的第一状态的第一稳定位置转换到其中所述机构处于它的第二状态的第二稳定位置,或者反过来;

其特征在于,所述钟表包括:

-第一双极磁体(50),其固定到所述转换部件,以便在所述转换部件从它的第一稳定位置转换到它的第二稳定位置时在第一转换位置与第二转换位置之间进行沿转换路径的运动,或者反过来,

-第二双极磁体(52),其固定到所述转换装置的支承件,以便在所述第一转换位置和第二转换位置之间连续提供与所述第一双极磁体的磁相互作用,

-至少一个第一高透磁元件(54),其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操作部件;

其中,所述操作部件布置成使得,当它由所述致动装置反复致动时,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54)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进行往复运动;并且所述转换装置布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处于其第一操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和所述第二双极磁体在它们之间在基本上整个所述转换路径上产生磁排斥力,并且当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处于其第二操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和所述第二双极磁体在它们之间在所述转换路径的至少一部分上产生磁吸引力,所述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双极磁体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排斥力具有足以使所述磁排斥力单独在所述转换部件(36)的该第一稳定位置和该第二稳定位置之间致动该转换部件并随后将所述转换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二稳定位置的强度和范围,而所述磁吸引力具有足以使所述磁吸引力单独在所述转换部件的第二稳定位置和第一稳定位置之间致动该转换部件并随后将所述转换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稳定位置的强度和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34)由操作杆形成,所述操作杆枢转以使得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在分别限定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和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第一角位置和第二角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当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54)处于所述第二角位置时,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基本上位于由所述第二双极磁体的磁轴限定的定位轴线(56)上,使得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基本上位于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之间,而在其第一角位置,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远离所述定位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极磁体(50)的转换路径与所述定位轴线基本上重合并且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布置成它的磁轴基本上沿所述定位轴线取向,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和所述第二双极磁体被布置成具有相反的极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包括位于其枢转轴线(58)与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之间的开口(68),所述第二双极磁体(52)至少在所述操作杆处于其第二角位置时布置在所述开口中,所述开口具有布置成使得所述操作杆能在其第一角位置和第二角位置之间进行自由旋转的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包括与定位弹性件(64)相关联的销(66),所述定位弹性件具有两个定位凹陷部,当所述销被相继接纳在所述两个定位凹陷部中时,所述定位凹陷部分别限定所述操作杆的第一角位置和第二角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包括在给定平移方向上被引导平移的梭件(72),所述梭件在朝所述操作杆的后部取向的一端包括条形弹簧(78),所述条形弹簧终止于致动头(80)并且在其未变形位置沿平行于所述平移方向且与所述操作杆的枢转轴线基本上相交的推力轴线(70)延伸;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后部相对于所述枢转轴线位于与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相反的一侧,所述后部具有包括两个致动凹陷部(85,86)的对称轮廓,所述致动凹陷部分别位于与所述枢转轴线基本上相交的对称轴线(88)的两侧,且其各自的轮廓布置成接纳所述致动头,突出部(82)布置在所述两个致动凹陷部之间并且具有分别终止于所述两个致动凹陷部的两个对称侧面(83,84),所述后部的所述对称轴线基本上穿过所述突出部的顶端;并且所述梭件和所述操作杆被布置成使得,当所述梭件沿所述操作杆的方向被推动时,所述致动头首先沿所述突出部的所述两个侧面中的面向所述致动头的一个侧面滑动,从而使所述条形弹簧变形,直至所述致动头在所述侧面的底部容纳在所述致动凹陷部内,并且随后所述致动头在所述操作杆上产生允许该操作杆被驱动而至少旋转经过所述第一角位置和所述第二角位置之间的中间角位置的力矩,以便允许所述操作杆在其第一角位置和第二角位置之间交替地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还包括第二高透磁元件(60),该第二高透磁元件布置成在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处于其第一操作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基本上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透磁元件(60)布置成不论所述第一双极磁体沿所述转换路径的位置如何都定位成更靠近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中的一个或另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件由包括联接杆(38)的联接装置(30)形成,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固定到该联接杆,所述联接杆的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分别由两个止挡件(44,45)限定,所述联接杆的臂经过所述两个止挡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是计时机构,所述致动装置包括能够由钟表使用者致动的推动件(90)。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还包括第二高透磁元件(60),该第二高透磁元件布置成在所述第一高透磁元件处于其第一操作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和第二双极磁体基本上对齐。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件由包括联接杆(38)的联接装置(30)形成,所述第一双极磁体固定到该联接杆,所述联接杆的第一稳定位置和第二稳定位置分别由两个止挡件(44,45)限定,所述联接杆的臂经过所述两个止挡件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钟表,其包括具有联接装置(30)的计时机构,该联接装置包括操作部件(34)和能在两个稳定位置(联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交替地转换的转换部件(36)。该钟表包括磁性系统,该磁性系统由固定到转换部件的第一双极磁体(50)、固定在转换装置的支承件以便连续提供与第一双极磁体的磁相互作用的第二双极磁体(52)和形成操作部件并且能够在两个操作位置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的至少一个高透磁元件(54)形成。所述转换装置布置成使得,当高透磁元件处于其第一操作位置时,两个磁体在它们之间产生磁排斥力,并且当高透磁元件处于它的第二操作位置时,两个磁体在它们之间产生磁吸引力。

技术研发人员:D·勒努瓦;D·萨尔其;B·雷格瑞特;S·伯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11.28

技术公布日:.06.05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