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8-09-14 14:47:30

相关推荐

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登乘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行业的迅猛发展,海上风电吊装平台作为风机吊装装备应运而生。目前海上风电吊装平台大都为自升式安装平台。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不断改进,海上风机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风机的高度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吊装平台采用抬升平台的方法以满足起吊高度的要求。这样就使得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存在比较大距离的高度差,作业人员需要从平台登上风机平台就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可在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以便于人员的往返和物品的转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包括可收放步桥机构、升降主体、电梯机构、可视化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所述升降主体、所述电梯机构、所述可视化系统连接,所述可视化系统固定于所述升降主体上;

所述升降主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主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所述电梯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主体内,所述电梯机构包括双向开门轿厢,所述双向开门轿厢的两个电梯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上;

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包括步桥,所述步桥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升降主体可转动连接且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双向开门轿厢上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电梯门的底端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将升降主体安装在吊装平台上,步桥的长度等于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之间的距离,当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存在比较大距离的高度差,通过升降主体升降至固定端与风机平台高度相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可收放步桥机构,使得可收放步桥机构上的步桥绕着升降主体转动,直至搭上风机平台,人员和物品通过电梯机构进行上下移动以克服高度差,然后再通过步桥以实现往返和转移的目的,从而在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存在比较大距离的高度差时,形成一个人工通道,以便于人员的往返和物品的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与吊装平台的配合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分别与吊装平台、风机平台的配合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与风机平台的配合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步桥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步桥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涉及的步桥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涉及的步桥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0、风机平台;200、吊装平台;1、可收放步桥系统;2、升降主体;

3、电梯机构;4、可视化系统;5、控制系统;11、步桥;12、第一电动绞车;13、第一钢丝绳;14、滑轮组件;21、升降电机;22、桁架结构、23、底平台;24、顶部搁架结构;31、双向开门轿厢;32、第二钢丝绳;33、第二电动绞车;41、摄像头;111、空心槽;112、活动板;113、长条开口;114、长条凸块;115、圆形开口;116、圆形凸块;117、活动板升降电机;118、升降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7,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包括可收放步桥机构、升降主体、电梯机构、可视化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所述升降主体、所述电梯机构、所述可视化系统连接,所述可视化系统固定于所述升降主体上;

所述升降主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主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所述电梯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主体内,所述电梯机构包括双向开门轿厢,所述双向开门轿厢的两个电梯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上;

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包括步桥,所述步桥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升降主体可转动连接且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双向开门轿厢上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电梯门的底端齐行。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升降主体安装在吊装平台上,步桥的长度等于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之间的距离,当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存在比较大距离的高度差,通过升降主体升降至固定端与风机平台高度相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可收放步桥机构,使得可收放步桥机构上的步桥绕着升降主体转动,直至搭上风机平台,人员和物品通过电梯机构进行上下移动以克服高度差,然后再通过步桥以实现往返和转移的目的,从而在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存在比较大距离的高度差时,形成一个人工通道,以便于人员的往返和物品的转运。

进一步地,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还包括第一电动绞车、第一钢丝绳和滑轮组件;

所述第一电动绞车固定在所述升降主体上,所述第一电动绞车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步桥上靠近所述活动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滑轮组件固定在所述升降主体上,所述滑轮组件抵触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中间部分。

从上述描述可知,提供一种可收放步桥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通过钢丝绳来收放步桥,简单实用,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主体包括升降电机、桁架结构、平台结构以及搁架结构;

所述升降电机位于所述搁架结构上,所述平台结构与所述桁架结构的底部连接,所述搁架结构与所述桁架结构的顶部连接;

所述电梯机构设置在所述桁架结构内,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桁架结构的侧面上,所述可视化系统固定于所述步桥的下方。

从上述描述可知,提供一种升降主体的优选技术方案,采用搁架结构来放置电机,采用桁架结构来作为主体,结构可靠,且能降低整体的重量,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可视化系统包括摄像头、第一视频传输系统以及第一显示屏;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二视频传输系统、第二显示屏、步桥控制系统、升降控制系统以及电梯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第二视频传输系统与所述可视化系统的第一视频传输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步桥控制系统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控制系统与所述升降主体连接,所述电梯控制系统与所述电梯机构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提供一种可视化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控制系统可放置在吊装平台上,可视化系统可放置在步桥的下方位置,从而在上下两个位置均能通过显示屏来观察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机构还包括第二钢丝绳与第二电动绞车,所述第二电动绞车固定在所述升降主机上,所述第二电动绞车与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开门轿厢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提供一种电梯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采用现有的钢丝绳和电动绞车的配合,结构安全可靠,实现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步桥内设置有空心槽,所述步桥的上表面均匀排列有通向所述空心槽的第一开口;

所述空心槽内设置有活动板以及活动板升降组件,所述活动板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板的下方,所述活动板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一凸块;

所述活动板位于起始位时,所述第一凸块填充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凸块的顶端与所述步桥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为[-1mm,1mm];

所述步桥的上表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一凸块的顶端为粗糙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活动板位于起始位时,第一凸块填充第一开口,即整个上表面既包括光滑的上表面,又包括粗糙的第一凸块,人员在步桥上往返时,由于有粗糙面来增大摩擦力,尤其是在雨天、秋露等时节,能够有效避免人员在步桥上滑倒,从而保证人员在步桥上行走时的安全;当活动板位于终止位时,即活动板下降,则整个上表面仅包括光滑的上表面,便于人员推动物品进行转运;其中,将第一凸块的顶端与步桥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为[-1mm,1mm],可以使得人在行走时能接触到粗糙面且粗糙面的高度又不会影响人的行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为平行排列的长条开口,所述第一凸块为长条凸块,相邻的两条所述长条开口之间的距离为[8cm,20cm]。

其中,长条开口的长度低于上表面的宽度,大于四分之三个上表面的宽度,长条开口的宽度为[4mm,20mm],使得整个长条开口占整个上表面的面积不会太大,而又有足够的面积与脚底接触。

从上述描述可知,即提供一种开口的优选技术方案,相邻的两条所述长条开口之间的距离为[8cm,20cm],这是因为通常鞋的长度大于20cm,使得人员无论如何行走,都会至少接触到一个粗糙面,从而保证人员在步桥上行走时的安全。

进一步地,述第一开口为横纵均匀排列的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凸块为圆形凸块,横向相邻的两个圆形开口之间的距离为[8cm,20cm],纵向相邻的两个圆形开口之间的距离为[3cm,8cm]。

其中,圆形开口的半径为[2mm,10mm],使得整个圆形开口占整个上表面的面积不会太大,而又有足够的面积与脚底接触。

从上述描述可知,即提供一种开口的优选技术方案,横向相邻的两个圆形开口之间的距离为[8cm,20cm],纵向相邻的两个圆形开口之间的距离为[3cm,8cm],这是因为通常鞋的长度大于20cm,鞋的宽度大于8cm,使得人员无论如何行走,都会至少接触到一个粗糙面,从而保证人员在步桥上行走时的安全;同时,采用横纵均匀排列的圆形开口,相对于长条来说,更加有利于货物的运转。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套所述活动板升降组件,每套所述活动板升降组件均包括活动板升降电机以及升降螺丝;

所述活动板在与所述升降螺丝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升降螺孔,所述升降螺孔与所述升降螺丝螺纹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即提供一种活动板升降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由于其整体受力还是由上表面承受,故而活动板受到的力较小,采用电机和螺丝的配合,能够实现较为准确的上下升降,且实现方式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步桥包括平板部以及两端沿着所述平板部向下延伸的凸出部,所述活动板升降组件位于所述凸出部内的空心槽。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尽可能的减小步桥的重量,以减轻钢丝绳的受力大小。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可收放步桥机构1、升降主体2、电梯机构3、可视化系统4以及控制系统5,控制系统5分别与可收放步桥机构1、升降主体2、电梯机构3、可视化系统4连接,可视化系统4固定于升降主体2上。

升降主体2包括在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电机21、桁架结构22、平台结构23以及搁架结构24,升降主体2的第二侧面与可收放步桥机构1连接,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升降电机21位于搁架结构24上,平台结构23与桁架结构22的底部连接,搁架结构24与桁架结构22的顶部连接;电梯机构3设置在桁架结构22内,升降装置与可收放步桥机构1分别设置在桁架结构22的侧面上,可视化系统4固定于步桥11的下方。

如图4所示,电梯机构3包括双向开门轿厢31、第二钢丝绳32与第二电动绞车33,第二电动绞车33固定在升降主机上,第二电动绞车33与第二钢丝绳32的一端连接,第二钢丝绳32的另一端与双向开门轿厢31连接,双向开门轿厢31的两个电梯门分别朝向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上。

如图4所示,可收放步桥机构1包括步桥11、第一电动绞车12、第一钢丝绳13和滑轮组件14,步桥11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固定端与升降主体2可转动连接且固定端与双向开门轿厢31上位于第二侧面上的电梯门的底端齐行;第一电动绞车12固定在升降主体2上,第一电动绞车12与第一钢丝绳13的一端连接,步桥11上靠近活动端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钢丝绳13的另一端连接;滑轮组件14固定在升降主体2上,滑轮组件14抵触于第一钢丝绳13的中间部分。

其中,可视化系统4包括摄像头41、第一视频传输系统以及第一显示屏;控制系统5包括第二视频传输系统、第二显示屏、步桥11控制系统5、升降控制系统5以及电梯控制系统5,控制系统5通过第二视频传输系统与可视化系统4的第一视频传输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步桥11控制系统5与可收放步桥机构1连接,升降控制系统5与升降主体2连接,电梯控制系统5与电梯机构3连接。

其中,在搭载步桥11时,当吊装平台200与风机平台100有较大距离的高度差时,操作员通过控制系统5和可视化系统4将桁架结构22的底平台降至与风机平台100高度相同,然后通过控制系统5将步桥11搭上风机平台100。人员和物品通过电梯上下达到往返和转移的目的。在撤离步桥11时,操作员通过控制系统5将步桥11收起,通过控制系统5将电梯提升至吊装平台200高度,通过控制系统5将桁架结构22的底平台提升至吊装平台200高度。

另外,考虑到安全性能,两边可设置有护栏。若有常用的运转工具,也可以根据运转工具设置凹槽来让运转工具的轮子沿着凹槽的轨迹进行前进。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步桥11具体为图5及图6所示的结构。

步桥11内设置有空心槽111,步桥11的上表面均匀排列有通向空心槽111的第一开口;空心槽111内设置有活动板112以及活动板升降组件,活动板升降组件设置在活动板112的下方,活动板112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一凸块;活动板112位于起始位时,第一凸块填充第一开口且第一凸块的顶端与步桥11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为[-1mm,1mm],在本实施例中,高度差为0mm;步桥11的上表面为光滑面,第一凸块的顶端为粗糙面。本实施例中不对该粗糙面进行限定,常见的比如石头铺就而成的路、电动扶梯上的移动带表面以及减速带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6所示,第一开口为平行排列的长条开口113,第一凸块为长条凸块114,相邻的两条长条开口113之间的距离为[8cm,20cm]。长条开口113的长度低于上表面的宽度,大于四分之三个上表面的宽度,长条开口113的宽度为[4mm,20mm],使得整个长条开口113占整个上表面的面积不会太大,而又有足够的面积与脚底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6所示,活动板1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套活动板升降组件,每套活动板升降组件均包括活动板升降电机117以及升降螺丝118;活动板112在与升降螺丝118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升降螺孔,升降螺孔与升降螺丝118螺纹连接。

另外,步桥11包括平板部以及两端沿着平板部向下延伸的凸出部,活动板升降组件位于凸出部内的空心槽111,以减轻整体重量。

请参照图1至图4以及图7、图8,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步桥11具体为图7及图8所示的结构。

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为横纵均匀排列的圆形开口115,第一凸块为圆形凸块116,横向相邻的两个圆形开口115之间的距离为[8cm,20cm],纵向相邻的两个圆形开口115之间的距离为[3cm,8cm]。圆形开口115的半径为[2mm,10mm],使得整个圆形开口115占整个上表面的面积不会太大,而又有足够的面积与脚底接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将升降主体安装在吊装平台上,步桥的长度等于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之间的距离,当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存在比较大距离的高度差,通过升降主体升降至固定端与风机平台高度相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可收放步桥机构,使得可收放步桥机构上的步桥绕着升降主体转动,直至搭上风机平台,人员和物品通过电梯机构进行上下移动以克服高度差,然后再通过步桥以实现往返和转移的目的,从而在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存在比较大距离的高度差时,形成一个人工通道,以便于人员的往返和物品的转运。同时,对步桥作具体结构的限定,使得人员在步桥上往返时,由于有粗糙面来增大摩擦力,尤其是在雨天、秋露等时节,能够有效避免人员在步桥上滑倒,从而保证人员在步桥上行走时的安全;同时,也可使整个上表面仅包括光滑的上表面,便于人员推动物品进行转运;其中,将第一凸块的顶端与步桥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为[-1mm,1mm],可以使得人在行走时能接触到粗糙面且粗糙面的高度又不会影响人的行走;采用横纵均匀排列的圆形开口,相对于长条开口来说,更加有利于货物的运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收放步桥机构、升降主体、电梯机构、可视化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所述升降主体、所述电梯机构、所述可视化系统连接,所述可视化系统固定于所述升降主体上;

所述升降主体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主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所述电梯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主体内,所述电梯机构包括双向开门轿厢,所述双向开门轿厢的两个电梯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上;

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包括步桥,所述步桥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升降主体可转动连接且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双向开门轿厢上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电梯门的底端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还包括第一电动绞车、第一钢丝绳和滑轮组件;

所述第一电动绞车固定在所述升降主体上,所述第一电动绞车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步桥上靠近所述活动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滑轮组件固定在所述升降主体上,所述滑轮组件抵触于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中间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主体包括升降电机、桁架结构、平台结构以及搁架结构;

所述升降电机位于所述搁架结构上,所述平台结构与所述桁架结构的底部连接,所述搁架结构与所述桁架结构的顶部连接;

所述电梯机构设置在所述桁架结构内,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桁架结构的侧面上,所述可视化系统固定于所述步桥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系统包括摄像头、第一视频传输系统以及第一显示屏;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二视频传输系统、第二显示屏、步桥控制系统、升降控制系统以及电梯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第二视频传输系统与所述可视化系统的第一视频传输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步桥控制系统与所述可收放步桥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控制系统与所述升降主体连接,所述电梯控制系统与所述电梯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机构还包括第二钢丝绳与第二电动绞车,所述第二电动绞车固定在所述升降主机上,所述第二电动绞车与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开门轿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桥内设置有空心槽,所述步桥的上表面均匀排列有通向所述空心槽的第一开口;

所述空心槽内设置有活动板以及活动板升降组件,所述活动板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板的下方,所述活动板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一凸块;

所述活动板位于起始位时,所述第一凸块填充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凸块的顶端与所述步桥的上表面的高度差为[-1mm,1mm];

所述步桥的上表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一凸块的顶端为粗糙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平行排列的长条开口,所述第一凸块为长条凸块,相邻的两条所述长条开口之间的距离为[8cm,20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横纵均匀排列的圆形开口,所述第一凸块为圆形凸块,横向相邻的两个圆形开口之间的距离为[8cm,20cm],纵向相邻的两个圆形开口之间的距离为[3cm,8c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套所述活动板升降组件,每套所述活动板升降组件均包括活动板升降电机以及升降螺丝;

所述活动板在与所述升降螺丝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升降螺孔,所述升降螺孔与所述升降螺丝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桥包括平板部以及两端沿着所述平板部向下延伸的凸出部,所述活动板升降组件位于所述凸出部内的空心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一种可视化海上风电吊装平台的升降登乘系统,包括可收放步桥机构、升降主体、电梯机构、可视化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本发明在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存在比较大距离的高度差,通过升降主体升降至固定端与风机平台高度相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可收放步桥机构,使得可收放步桥机构上的步桥绕着升降主体转动,直至搭上风机平台,人员和物品通过电梯机构进行上下移动以克服高度差,然后再通过步桥以实现往返和转移的目的,从而在吊装平台与风机平台存在比较大距离的高度差时,形成一个人工通道,以便于人员的往返和物品的转运。

技术研发人员:杨余;张虎;周继国;章培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海上风电运维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6.21

技术公布日:.09.1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