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让学生做风筝 还是做雄鹰?

让学生做风筝 还是做雄鹰?

时间:2023-08-27 02:01:41

相关推荐

让学生做风筝 还是做雄鹰?

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腾飞,社会的百舸争流,日异千里,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课程改革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是教育内部各种因素激荡而趋于合谐优化的一种必然选择。纵观国际教育,很多国家都纷纷在进行适应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纷纷争取新世纪人才,打造自己国家的强国之路。因此,在新形势下让我们的学生成为风筝,还是成为自由飞翔,搏击蓝天的雄鹰?

沃德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知识,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下我在报上摘录一首很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一首诗:

对任何人来说,

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

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

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

……

这是一首来自学生内心的话语。的确,在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一些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口若悬河地“满堂灌”,以一种“灌输式” 、“结论式”的教学去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行为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学生整天在“听课---做题---考试”的教学模式里挣扎。如在组织教学中,我们老师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也就是说如何把这节课达到预定目标,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算自己上了成功的一课。故在课间不管学生基础如何、兴趣如何、接受知识的能力如何,都“一视同仁”,都要求学生去想同一个问题、做同一个练习、下同一个结论,以达到他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以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模式来要求个体差异明显的不同的学生。学生毫无没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的权利,更不用说有选择思维的权利!就是这样我们老师很少去想一下我们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下他们所关注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希望接受又是什么……他们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就如我们老师手中的风筝一样,虽然它也能飞翔于蓝天,但它永远也无法远航,因为它已被它主人手中的“线”恨恨限制了它的航行了。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召唤了,在刚踏入新世纪的我们,迎来了新课程,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也就说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让他们成为我们新时代的“雄鹰”,自由翱翔,搏击蓝天……

现结合我教学实际和大家谈谈我在新课程中的一些教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质疑解惑中给学生营造新空间。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独立思考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这种动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质疑中寻找解题方法让他们在质疑中拓展他们的解题思维,让他们在质疑中学会独立思考,让他们在质疑中感知数学的乐趣,数学的奥秘。故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我们要把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质疑解惑,从而这种质疑解惑才能诱发,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们古代伟大诗人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质疑是很正常的,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

从而我在教学中学会了“留有余地”。向来我最讨厌这种教法的老师,因为这种老师只会提出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由于没有解决搞得我们一蹋糊涂,满脑的问号,满肚子气,过后还得自己去学,去摸索才能找到答案。因此对每种自己摸索出来的题型的印象我都记忆犹新,致使能培养我一种自学能力,让我在读大专时自考完本科数学教育专业全部课程。在今天我当了老师,觉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故我现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质疑解疑,让它占据了我的数学课堂,培养他们对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节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能力。因为从心理角度来分析,一个老师在授课时越讲得详细学生的思维越是处于停滞状态,那就是老师的一份耕耘就未必是一份收获了。反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留有余地”,这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这样一来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在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形成了。

二、呈梯形教学,促一直线形成

人们常说:“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

在教育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城市重点中学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与发展。但是在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却越来越显得每况愈下,在众多的差生中数学又是他们最薄弱的一门学科……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又如何重新来提高差生的数学成绩呢?这一棘手而突出的问题就比较严肃地摆在我们每一位农村中学数学老师的面前。围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让我们老师都会体会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我们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有许多方面的,如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我觉得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一般说来,学习上后进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分析综合的能力。反应一般较慢,在学习中处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状态,以至于他们越学越糊涂。在学校的数学测验和考试中成绩都比较差,因而戴上了落后的帽子,同学看不起,老师不喜欢,受家长气,这样逐渐逐渐地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以至于他们的心情常处于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惧和消极的心理。正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呀!得知这种情况,于是我时不时走到宿舍,教室跟他们谈谈心,作下思想工作,主动去亲近他们,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从思想上消除“他们是差生”的意念,平时教会他们密切联系生活,创设让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让他们思考及解决问题。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可消去他们畏惧和消极的心理,反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懂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那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一个整体的成绩也将成直线上下波动,显示出团结友爱,力争先锋势头。

三、活用教材,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必须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发展年龄和现有水平可以接受的、实际上可以运作的课程,通过教师的转化,缩小形式课程与实质课程之间的差距。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自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使之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善于与学生互动、交往和交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指导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

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材走进生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世界。如对我们农村中学,若照搬课本知识去教学的话,可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才有可能办到,这样就会对这新课程理念失去了意义,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等。故我们可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深入生活,利用分布于每个角落的数字语言资源学习数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新课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教学。(在此就不详说)记得前苏联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说过:“教师不是把知识填入学生的脑袋,而是让学生设法向老师“夺取”知识,从与教师的“搏斗”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带教材走进生活,自己去探索,去开拓视野,去收集生活数据,,打开自己的胸襟,培养自主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做一只强迫有力,自由翱翔数学知识森林的“雄鹰”。

各们老师:让学生尽情地、出色地演绎他们的角色吧,让我们教师做他们一名忠实的观众,听众!

以上仅是我在教学管理上的一些粗浅看法,我觉得我对新课程教学认识还不够,所以觉得压力很大。故在我工作之余,我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不断地加强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