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转帖] 简析坦能堡会战

[转帖] 简析坦能堡会战

时间:2021-02-24 09:12:20

相关推荐

[转帖] 简析坦能堡会战

1.定义:

坦能堡会战,特指在198月17日至9月17日间的马祖里湖系列会战中,位于坦能堡周边地区,由德意志帝国陆军第8集团军和沙皇俄国陆军第2集团军之间进行的大规模会战。战役主要在23日至30日间进行。战役的结果以俄军的全军覆灭告终,并对以后的战争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的参考资料主要来自当时制定德军作战计划的马克斯.霍夫曼将军的回忆录《亲历坦能堡》和当时担任德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兴登堡元帅的回忆录。另外,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也是重要的资料来源。但是,丘吉尔本人在东线战场上完全是旁观者,他对于本次战役评价的资料来源主要就是霍夫曼的回忆录,故,本文将以霍夫曼的亲身经历作为主要参考对象。

战前形势和双方作战计划:

19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遭刺杀身亡。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沙皇俄国进行总动员。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法国是德国的宿敌,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失去了她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省,为此,法国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着对德国的复仇。而俄国作为欧洲领土面积第一大国,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广袤的领土。两国的工业实力在世界范围内也都相当可观。德国就夹在两个强国之间,而且不具备同时应战并击败两线对手的能力。

德军总参谋部早在战争爆发前,就于1891年,由当时出任德军参谋总长的阿尔弗莱德.冯.施里芬伯爵制定了和位于德国东西两个战略方向上的对手——法国和俄国——进行战争的方案,史称施里芬计划。

在分别于1891年、1892年、1894年和1905年分别提出的4份备忘录中,施里芬伯爵十分详细的制定了德国的作战计划。德军主力79个师将集中于西线,而在东线仅保留10个师和部分地方守备部队(Landwehr)。两者之间的比例为8:1。伯爵计划,大战爆发后,德国东线守备部队将协同奥匈帝国部队采取守势,将俄军阻挡在东普鲁士国境线一带,于此同时,德军主力将对法国采取猛烈攻势,在6周内彻底击溃法国。之后,德军主力将利用德国境内发达的铁路系统移往东线,对俄国发起攻势。

施里芬伯爵对于俄国的动员机制和境内铁路网进行研究后,推断俄军需要至少6—8周时间才能完成其动员,而这一点也成为了伯爵制定计划的时间标准。

伯爵的战略构想师承于普鲁士传统军事思维,即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在一次大规模会战中击败敌人、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争。伯爵判定,德国在欧洲最强的敌人是法国,德军必须首先集中所有部队摧毁法国,为此,有必要在非主要战线——即东线上——冒风险。伯爵说:“整个德军都应部署在西线,不留一点兵力对付俄国。”

战前局势

受此影响,德军在东线上的兵力十分薄弱,仅有第8集团军和部分地方军,以及各个要塞的守备队,共计21万人。

根据施里芬伯爵的计划,德军将在开战时在东线采取完全的守势,以东普鲁士边界地区为主要防区,并配合奥匈帝国军队防御俄军的进攻。伯爵曾经以东普鲁士为背景,举行过多次兵棋推演和军事演习。所以,德军对该地区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另外,德军还可以利用境内发达的铁路网络,及时从其他地区调来援军,以巩固防线。

德国为了防守东普鲁士,在战前就在此地建设了大量防御工事,尤其在维斯瓦河上游地区和柯尼斯堡周边地区的堡垒尤其坚固。另外,俄军前进到某一阶段,必然会发现自己被连续50英里的马祖里湖区分隔开来,马祖里湖将迫使进攻的俄军分成两股,而德军的作战计划就是集中第8集团军的有限力量,将两股俄军各个击破。在这一地区,俄军没有任何侧面交通,并将连续数日完全被分隔成数支独立部队。德军按照施里芬制定的计划,把整个集团军放在了这个要害地区,俄军两个集团军中不论哪个首先进入有效打击距离,德军都将予以打击,然后再利用东普鲁士高度组织的铁路系统作迂回运动打击另一个集团军。不过,也正如丘吉尔所评价的,这一计划要求德军的指挥官拥有拿破仑、马尔波罗和腓特烈大帝的才华和胆识,而类似这样的军事天才是不世出的。

但是,施里芬计划最大的误算就是低估了俄军的动员速度。俄国从开战到总动员完毕,并没有如战前所料需要6个星期,而是仅仅用了6天。

据丘吉尔记录,法国和俄国的总参谋部在战前就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关系:

“双方相信,德国要用其主力对付法国,仅以最少兵力对付俄国。双方同意他们的军队应尽早采取攻势,摧毁德军是他们首要目标。19霞飞将军发表声明指出,法国在实施动员的第10天将集结150万军队,并于第11天开始作战。吉林斯基将军宣布,19俄国能在实施动员的第13天就能以80万军队进攻德国。”

事实上,到了8月中旬,俄军已经动员了65万人的军队,超过东普鲁士德国守军总数的2倍。兴登堡元帅在其回忆录里不无后怕的写道:“我们对面的敌军总数超过80万人,拥有1700门大炮,相反我们只有约21万人和700门大炮的守备力量。”不过元帅似乎指的是俄国此时在东线的一线部队总实力,而非进攻德国的所有俄军,因为俄国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加起来也只有40万人,更别提俄军此时正在加利西亚发起大规模攻势,使得奥军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在战前,俄国在法国的财政支持下重整了军备,双方于19达成协议,法国仅在19就向俄国提供了折合约1.04亿英镑的贷款,使得俄国有能力获得更多军用物资,并完成通往其西部地区的战略铁路计划。

苏霍姆利诺夫将军从1909年起任俄国陆军大臣。他用了5年的工夫,致力于改善俄国的陆军。据他自述,他给自己确定了四大目标:第一,缩短三个星期的动员过程,消除德军动员安排超过俄军的差距;第二,实现军队的科技进步;第三,重振满洲失败后俄军的士气;第四,改进战时陆军的军需和增援的组织。他使征兵成为真正防卫本土的事业。他裁减过多的要塞驻军,用裁下的军队组建了重炮连、气球兵和无线电通信机构,此外,还组建了额外的6个师。他成倍地增加机关枪的数目,一年一度的征兵额增加了25万人,也增加了军官人数,还改善了俄军士兵的食物和服装。丘吉尔高度评价了将军的军事改革,认为这几项措施使得俄军的作战能力大大提升,远超日俄战争时期。

197月30日中午,沙皇签署了总动员令,动员了大批军队。在俄国西部地区有30个军,总计有96个步兵师和37个骑兵师,总数大约270万人,另外加上90万特种后备军和要塞部队。到动员第13天,原来驻扎在亚洲地区的军队加入序列,因而俄军总数增加到了1830个营、1250个骑兵中队和6720门大炮,总计大约500万人,这个数字中约有2/3为战斗人员。

相较于德军计划的守势态度,俄军的计划则是咄咄逼人的。据丘吉尔记录,战前俄国人制定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作战方案:G方案,即“德国”方案,它设想德军集中力量对俄作战。A方案,即“奥地利方案”,预期德国在东线取守势。在这两种情况下,野战军将分为由第1和第2集团军组成的西北方面军和由第3、第5和第8集团军组成的西南方面军。第4集团军在实施G方案时加入西北方面军,实施A方案时加入西南方面军。第6和第7集团军保护侧翼和从波罗的海和芬兰延伸到罗马尼亚和黑海的这条战线。在这两种选择中,俄属波兰维斯瓦河以西地区准备在战争爆发时疏散人口以确保军队从容不迫地集结。西北方面军沿东普鲁士边界集结,西南方面军沿奥地利加里西亚边界集结。

俄军计划

丘吉尔认为,这些基本安排在两个方案中都是一样的。如果德国开始时就在东线以主力采取攻势,则俄军两个方面军便都朝在普里佩特沼泽后面的南北延伸穿过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的一条线撤退,放弃整个波兰、华沙和维斯图拉河和纳雷夫河的全部堡垒群,以避免在狭窄的俄属波兰地区遭到德军的围歼。如果有必要将再次使用18莫斯科战役的战略:俄国战线将进一步后撤,不惜一切代价赢得时间,等待三、四周或更长时间,等亚洲方面的军队,即5.5个西伯利亚军和2个突厥斯坦军的到来和整个帝国兵力和资源的完全集结,然后再努力进行决定性的反击。

如果德国在东线取守势,那么俄国两个方面军都将立即发起进攻,西北方面军攻入东普鲁士,西南方面军攻入加里西亚,征服这两个堡垒,并为这两个方面军在华沙以东重新集合和向德国中心联合进军作好准备。

事实证明,德国在东线采取了保守态势。俄军总司令部了解到,位于德国东部的德军部队,已于8月6日开往西线。俄军立即开始执行其奥地利方案。

但是,计划根据法国盟友的强烈要求,而做出了变更。战争开始初期,德国在西线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受到严重打击的法国急切的要求俄国军队迅速往德国境内发起攻击,以减轻法军面临的压力。事实上,法国特使在战争爆发仅仅两天后,就向俄国提出了进攻东普鲁士的要求。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向特使表示,即使军队的集结没有完成,他还是会以最快速度打击德国人的军队。为此,大公下令在8月7日与10日之间在伊万哥罗德和华沙再组成第9、第10两个集团军,攻击方向为德国托伦、波森和布雷斯劳的边境地区。

此外,为了加快这些集团军的组建和进军,俄军总司令部决定跳过几个准备阶段,设计一种“提前动员”的形式,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来赢得宝贵的八九天时间。但是,此种动员使得军队在尚未得到足够补给和完成各项必要准备时,就必须立刻开赴战场作战。这一点将在之后的战争中留下巨大隐患。

吉林斯基将军在战争爆发初期即就任了俄国西北方面军的司令一职。和他手下的保罗.冯.连内肯普将军与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一样,战前在俄军中吉林斯基享有很高威望。8月17日,吉林斯基命令连内肯普的第1集团军自涅曼河一线前进,两天以后又命令萨姆索诺夫的第2集团军自纳雷夫河一线前进。俄军的计划是从正面压迫东普鲁士的德军,并从波兰沿维斯瓦河一线突击,切断德国第8集团军与本土的联系,并歼灭之。

在此,我们略作总结。德军计划的主旨就是采取守势,以第8集团军为主力防御东普鲁士地区,直到西线主力部队抵达后才转入对俄军的进攻。而俄军计划则是以第1集团军由维尔纳自东向西侵入东普鲁士,同时第2集团军从华沙出发,北进,阻止德军沿维斯瓦河撤退,配合第1集团军在东普鲁士围歼德第8集团军。

两军比较:

德军作战序列如下:

德国第8集团军:

第1军 von Francois

第1步兵师

第1步兵旅

第1掷弹兵团

第41步兵团

第2步兵旅

第3掷弹兵团

第43步兵团

第1野战炮旅

第16野战炮团

第52野战炮团

第8枪骑兵团

第2步兵师

Infantry Brigade第3步兵旅

Grenadiers第4掷弹兵团

Infantry第44步兵团

Infantry Brigade第4步兵旅

Fusiliers第33重步兵团

Infantry第45步兵团

Army Corps第17军 von Mackenzen

Infantry Division第35步兵师

Infantry Brigade第70步兵旅

Infantry第21步兵团

Infantry第61步兵团

Infantry Brigade第87步兵旅

Infantry第174步兵团

Infantry第176步兵团

Field Artillery Brigade第35野战炮旅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Mounted Rifles第4骑兵团

Infantry Division第36步兵师

Infantry Brigade第69步兵旅

Infantry第129步兵团

Infantry第175步兵团

Infantry Brigade第71步兵旅

Grenadiers第5掷弹兵团

Infantry第128步兵团

Field Artillery Brigade第35野战炮旅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Hussars

Army Corps第20军 von Scholtz

Infantry Division第37步兵师

Infantry Brigade第73步兵旅

Infantry第147步兵团

Infantry第151步兵团

Jager Battalion第1猎兵营

Infantry Brigade第75步兵旅

Infantry第146步兵团

Infantry第150步兵团

Field Artillery Brigade第37野战炮旅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Dragoons第11龙骑兵团

Infantry Division第41步兵师

Infantry Brigade第72步兵旅

Infantry第18步兵团

Infantry第59步兵团

Infantry Brigade第74步兵旅

Infantry第148步兵团

Infantry第152步兵团

Field Artillery Brigade第41野战炮旅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Dragoons第10龙骑兵团

Reserve Corps预备第1军 von Below

Reserve Division预备第1师

Reserve Infantry Brigade预备第1步兵旅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1步兵团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3步兵团

Reserve Infantry Brigade预备第72步兵旅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18步兵团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59步兵团

Reserve Jager Battalion预备第1猎兵营

Reserve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Reserve Division预备第3师

Reserve Infantry Brigade预备第5步兵旅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2步兵团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9步兵团

Reserve Infantry Brigade预备第6步兵旅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34步兵团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49步兵团

Reserve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Reserve Dragoons预备第5龙骑兵团

Reserve Uhlans预备第1枪骑兵团

Reserve Division预备第36师

Reserve Infantry Brigade预备第69步兵旅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21步兵团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61步兵团

Reserve Jager Battalion预备第2猎兵营

Reserve Infantry Brigade预备第70步兵旅

Reserve Infantry预备第5步兵团

Infantry 预备第54步兵团

Reserve Field Artillery第16野战炮团

Reserve Hussars预备第1轻骑兵师

Höheres Landwehr Kommando No. 1 / 1st Landwehr Division守卫军第1师

Mixed Landwehr Brigade守卫军第33旅

Landwehr Infantry守卫军第75步兵团

Landwehr Infantry守卫军第76步兵团

Mixed Landwehr Brigade守卫军第34旅

Landwehr Infantry守卫军第31步兵团

Landwehr Infantry守卫军第84步兵团

Cavalry Regiment守卫军骑兵师

Cavalry Division第1骑兵师

Cavalry Brigade第1骑兵旅

(East Prussian) Cuirassiers "Count Wrangel"

(Lithuanian) Dragoons "Prince Albrecht of Prussia"

Cavalry Brigade

(Lithuanian) Uhlans

Jäger zu Pferde

Cavalry Brigade

(West Prussian) Cuirassiers "Duke Frederick Eugene of Württemberg"

(1st Pomeranian) Uhlans "von Schmidt"

units in the field

Königsbergs Reserve

Landwehr Brigade守卫军第33旅

Lötzen Fortress Brigare

Landwehr Brigade守卫军第33旅

Königsberg Fortress Division

Fortress Division索恩守备师

Fortress Division

Landwehr Brigade守卫军第33旅

Reinforcements

Reserve Division

Landwehr Brigade守卫军第33旅

Landwehr Division守卫军第33旅

Fortress Division波森守备师

俄国两个集团军的作战序列如下:

Northwest Front 俄国西北方面军

Army 第一集团军

Paul von Rennenkampf 保罗.冯.连内肯普将军

Corps 第二军

Infantry Division 第26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 第43步兵师

Corps 第三军

Infantry Division 第25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 第27步兵师

Corps 第四军

Infantry Division 第28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 第29步兵师

直属部队

Infantry Division 第56步兵师

Guard Cavalry Division 第一近卫骑兵师

Guard Cavalry Division 第二近卫骑兵师

Independent Cavalry Brigade 第一独立骑兵团

Heavy Artillery Brigade 第一重炮团

Army 第二集团军

Alexander Samsonov 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

Corps 第一军 Artomonov

Infantry Division 第22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 第24步兵师

Corps 第六军 Blagovestchensky

Infantry Division 第4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 第16步兵师

Corps 第十三军 Kliouev

Infantry Division 第1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 第36步兵师

Corps 第十五军 Martos

Infantry Division 第6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 第8步兵师

Corps 第二十三军 Kondratowitch

Guard Infantry Division 第三近卫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 第2步兵师

直属部队

Cavalry Division 第4骑兵师

Cavalry Division 第6骑兵师

Cavalry Division 第15骑兵师

Rifle Brigade 第1毛瑟枪团

Heavy Artillery Brigade 第2重炮团

德军师级编制

俄军师级编制

从此可见,虽然德军一个师的编制人数要少于俄军,但德军师在火炮数量上要超过俄军,同时,师部下辖了多种单位,也使得德军的指挥机构更加完善。

作战地区地理态势:

丘吉尔虽未参与东线的任何一场战事,但是,他对于东线战场地理形势的分析不得不令人击节赞叹。鉴于丘吉尔已对该地区地理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论述,请允许笔者重新组织丘吉尔的文字,以便读者更方便的了解战区地理态势。

从地图上可见,东普鲁士像一条长长的舌头,北临波罗的海,南接俄属波兰,东部直接与俄国本土接壤。战时如果德国有足够的兵力,那么东普鲁士将是一个完美的进攻前进基地。原因就在于俄国的波兰省夹在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大国的打击范围以内。其长230英里,宽200英里的领土深深插入中欧两个大国中部,西接德国重要的工矿区西里西亚,其顶端的领土距离德国首都柏林仅有180英里之遥。波兰北边就是德国的东普鲁士,南部是被奥国控制的加利西亚。同时,俄属波兰又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没有任何自然天险。虽然维斯瓦河上游地区有着坚固设防的华沙要塞,兵营和军火库遍布,但再往东70英里即是宽广的普利佩特沼泽,不利大军调动。相反,德军和奥军的联合部队,可以从梅默尔和布科维纳900英里长的边界线上的任何两点对俄军发起进攻,并利用普利佩特沼泽,将俄属波兰境内所有的俄军部队都封死在波兰口袋里。俄国在彻底征服东普鲁士和加利西亚之前,都不可能利用波兰作为前进基地以打击德国和奥国的腹地。

为了防备德国和奥国的联合攻击,俄国在边境上建立了大量防御工事。丘吉尔的文字如下:

“从科夫诺经过华沙到杜布诺一线,俄国的防御工事体系包括四组各不相同的堡垒群。在北部,对着东普鲁士是科夫诺、奥利塔和格罗德诺堡垒群,保卫涅曼河一线。其次是奥索维茨、隆贾、奥斯特罗文卡、罗江和普乌图斯克堡垒群,保卫纳雷夫河一线。在中部是华沙、伊万哥罗德、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三角,其下为华沙、新格奥尔吉耶夫斯克、泽格日耶附属体系。面对加里西亚的南部是由卢茨克、杜布诺和罗夫诺堡垒组成的较小的沃伦三角。在所有这些设防地区中,仅华沙、新格奥尔吉耶夫斯克、伊万哥罗德和科夫诺在战争爆发时已作现代化改造,其余均已过时,实际上大部分已拆除。”

可见,俄国的堡垒体系并不坚固,德国和奥国的强力进攻部队在拥有充足的火力和意志力的情况下,仍可突破其防线,向波兰中部推进。为了尽可能的延缓敌军的进军,俄国在波兰北部边界上的交通系统修建的十分之差。俄国使用了比德国铁路要宽的路轨,同时通往北部边界的铁路被特意修建为单轨铁路。公路未铺设坚实的路面,在下雨时就会变成巨大的泥潭。总而言之,整个俄属波兰的北部边境是一块充斥着森林、灌木和泥水的荒芜地带。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俄国事实上希望在俄属波兰暂时采取守势,待攻克东普鲁士和加利西亚后,再向西里西亚和柏林方向进军。但是,战争的进程却最终迫使俄军部队穿越这块被他们自己故意抛弃的荒地,向东普鲁士进攻。

但是,鉴于德军在东普鲁士仅保留了勉强能够守卫国土的小规模兵力,预想中的德奥联合夹击暂时就不可能发生了。相反,德国和奥国将不得不在自己的国土上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时,东普鲁士在地理上的劣势就暴露无遗了。东普鲁士从维斯瓦河沿波罗的海直到涅曼河长达80英里的跨度使其不易防守。如果俄国在俄属波兰向北沿维斯瓦河发起攻击,就很容易切断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的联系。

但是,另一方面,东普鲁士拥有让任何入侵之敌都会头疼不已的地形,绵延的水网、湖泊、沼泽和森林构筑起了保卫东普鲁士的天然防线。东普鲁士的大地景色虽然单调,但仍无比美丽。不过,其土壤结构松散,在浸泡过水后就会迅速变成恐怖的泥潭,足够将一个成人吞噬的无影无踪。

位于东普鲁士东南部、宽度约为50英里的马祖里湖,如前文所述,是东普鲁士防御战的重点地区。位于整个湖区的一系列水网和湖泊是一座宽广的天然屏障,入侵的俄国部队只能从它的北部和西南部攻入东普鲁士,因此,他们必须分散他们的兵力。霍夫曼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的提到马祖里湖的重要性,他提出施里芬伯爵曾强调:在东普鲁士的防御必须围绕马祖里湖进行,要充分利用这一地区的地理优势,在俄国人分散他们的兵力的时候各个击破他们。同时,从波兰向东普鲁士进攻的俄国人还必须跨越广袤的森林地带,他们要在步兵队伍都难以整齐通过的林区里把骑兵、炮兵和辎重车都弄过去。

与此同时,不像俄国在波兰漏洞百出的防线,德国在东普鲁士建设了一系列联系紧密的坚固防线和要塞。丘吉尔这样描述了德国在东普鲁士西部的安格拉普线:“在边界以内30英里,南北走向,向南延伸近60英里。这条战略屏障,加上在它中部的较小的勒岑要塞,构成了一个难以穿入的盾牌。”除非俄国人沿维斯瓦河北进或者沿波罗的海攻克柯尼斯堡,否则他们极难攻陷这条防线。必须提到一点,柯尼斯堡的要塞群颇令德国人自豪,如果俄军要在此发动大规模攻势,必将损兵折将。即使俄国人占领了这条防线和东普鲁士,他们还将面对沿维斯瓦河从但泽至格劳登茨和托伦的堡垒群,到波森和布雷斯劳的堡垒线。每个堡垒都有复杂的铁路网相互连通,托伦、波森和布雷斯劳还各自驻扎有3、4万的守备部队。

东普鲁士地图

为了向读者更好的展示德军的防御态势,笔者直接引用丘吉尔的原文如下:

“首先,东普鲁士的舌形突出部分连同其安格拉普线,像一道分流墙,使入侵的浪潮分成几部分;其次是柯尼斯堡、托伦、波森和布雷斯劳这四个呈新月形排列的要塞和用壕沟防护的军营;第三,德国的维斯瓦河把东普鲁士的外围工事与她心爱祖国的主要部分隔开;以及最后——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德国的铁路网使各要塞与祖国连接起来,使它们自己相互连接起来,还使大量兵员能在最短时间内从北方或南方流动,或从新月形的一端运到另一端。”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不像俄属波兰那样破败,德国在东普鲁士境内和该地区连接祖国的部分都建立了密集的铁路和公路网。有17条铁路从德意志本国通往东普鲁士,每天可以通行500列火车,同时铁路在各地还有多个分支,足以保障大军的调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相比之下,俄国内地连接波兰的铁路线只有6条,同时缺乏在末端上的分支,对于调动兵力和运送补给是一个极大的不利情况。更重要的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德军进攻,从华沙往北伸展的铁路线是单轨铁路,极大的限制了俄军往北推进时的进军速度。

和西线不同,东线广阔的作战区域使得庞大的部队在它之中显得格外渺小。德军和俄军在战争期间的交战方式都是以运动战为主,因为交通线的作用在东线的作用格外突出,两军大量的军事行动都是依赖交通线进行,或者以切断对方交通线为目的。丘吉尔有言:

“如果没有大量补给品源源而来,没有人能存活一个星期以上。某个关键要塞受奇袭而失陷,一条重要铁路被切断,桥梁或隧道被炸毁,某处山口或一连串湖泊中某一豁口被突破,可能不止意味着一场大战的失败,还意味着比当年拿破仑统率的从欧洲侵入俄国的部队规模大得多、组织严密得多的部队的崩溃和瓦解。”

如果为本章做个小结,那就是东普鲁士的地理态势虽然使得它有被和德国本土切断的危险,但其区域地形上的优势抵消了这一劣势。德国战前建立的堡垒体系大大提升了东普鲁士的防御水平,同时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德军能够自由调动兵力,实施机动防御。相反,俄军对于波兰交通网络建设的蓄意忽视在其发起进攻时大大降低了部队的补给能力和机动能力,给俄军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败北埋下了伏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