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乾隆与香妃】乾隆的妃子 香妃的传说

【乾隆与香妃】乾隆的妃子 香妃的传说

时间:2023-11-01 22:04:50

相关推荐

【乾隆与香妃】乾隆的妃子 香妃的传说

清朝时期我国西疆维部伊斯兰圣裔阿里和卓家生下一位满身溢香的奇女,取名伊帕尔,这女孩被维部誉为“真主的使者”,她就是后来的“香妃”。下面是关于乾隆与香妃的传说。

乾隆与香妃传说一

1788年香妃病逝,年届80岁的乾隆老泪纵横,也曾生出将香妃的遗体送回喀什安葬的念头,但有悖于大清祖传皇规。按规定,满清的后妃只能葬于皇家的东陵后妃园寝中,绝不准移送原籍。乾隆陷入“两难”,在惆怅百结之中,忽地茅塞顿开,香妃,何不在名字上作作文章。一个万全之策应运而生。他命令雕工匠仿照香妃生前的体型相貌加工了一个与真香妃一模一样的“香妃”。全身裹以白布,只留出面部以便香妃家人现瞻吊唁。这居然蒙过了一大家族人。此时被册封为辅国公的香妃的哥哥图尔迪亦已去世,乾隆便传旨将其兄妹俩一真一假的遗体同时迁葬喀什,由香妃的家人护送灵柩回新疆。

100多号人的抬尸队伍,历经半年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香妃的亲人们查看了香妃和她哥哥的遗体面容,确认无误后即刻下葬入穴。香妃的遗体早已隐秘地葬在了清东陵,而那个檀香木雕制的假香妃,却登堂入室地埋进了祖先阿帕霍加的墓之内,由此人们只记住了香妃和香妃墓,而对于墓地的真正主人却疏于谈论。

乾隆与香妃传说二

从前,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个维吾尔族首领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并且身上有一股奇异的香味儿,人们都管她叫香妃。

这事儿被清朝皇帝乾隆知道了,就叫下边儿人把香妃给抢到了北京。家仇乡恨,香妃满腔悲愤,身上暗藏了锋利的刀子,想寻短见。被“选”进北京以后,要不是乾隆叫人看得严,香妃早就自杀身亡了。要叫她给乾隆做妃子,是谁说也不从,谁劝也不依。乾隆眼巴巴地看着这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儿,也没办法,不敢接近她,知道她身上藏着刀子,怕她自杀了,但又不死心,就把香妃安置在中南海住下了。

乾隆皇帝为这件事很犯了愁。维吾尔族多信奉伊斯兰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回教。为了讨好香妃,他命令宫人说,香妃的起居饮食,一定要按照回教的风俗习惯去安排。宫人也都照办了。这虽说博得了香妃的欢心,但仍然消除不了香妃想家的念头。

乾隆心里又琢磨开了:怎么才能给香妃消愁解闷儿呢?他想来想去,有了,回民住的地方不是都有做礼拜的地方吗?我照着她家乡的礼拜寺给她盖一个,她一想家,就叫她看一看,不就好像到了家乡一样吗?就这么办啦!皇帝有的是钱,说干就干。命令一下,很快就在宝月楼(就是现在西长安街中南海的新华门楼)的对面儿,仿照香妃家乡的礼拜寺,修了一座庄严肃穆的伊斯兰礼拜寺楼,有两三丈高,楼基上有两层楼阁。在这座建筑的后边儿住着的是随香妃来北京的回教人。

每当香妃思念家乡心切的时候,就叫宫女陪着,登上宝月楼,向南眺望对面的这座仿照她家乡样式盖的伊斯兰教楼;看见了自己家乡的教楼,看见了头戴回民帽子、出来进去的家乡同胞,就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她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于是这座楼便被叫做了望家楼。

但是香妃还是想家,不跟乾隆过日子。乾隆的母亲皇太后很替儿子着急。她想,怎么哄,香妃也不从,一年一年老这样下去也不行啊!她就打定了旨意。有一天,趁着乾隆出宫不在,她就把香妃叫到了跟前,问香妃:“你到底是从还是不从?”香妃还是不从。皇太后下旨:“不从,就叫你死!”香妃笑着说:“我被你们抢来就没打算活着!”于是皇太后就“赐白绫”并把其绞死。

后来望家楼从历史上抹去了,宝月楼改叫了新华门。但是现今西长安街附近还住着一些回族同胞。北京人心里还一直记念着香妃,一代一代地传说着关于香妃和望家楼的故事。

乾隆与香妃传说三

据传闻,乾隆中叶,清军入回疆,定边将军兆惠俘获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丽质,更奇的是她身体会散发异香,人称香妃。乾隆帝对她大为倾心,执意纳之为妃,为讨其欢心,特在西宛建造一座宝月楼,供香妃居住,并常亲临探视,希其顺从。然而香妃性格刚烈,誓死不从,并身藏利刃,表示不屈决心,还时常因思念家乡凄然泪下。皇太后得知此事,召见香妃,问她:“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以“唯死而已”相答,太后说:“那么今日就赐你一死。”香妃顿首拜谢,于是趁乾隆帝单独宿斋宫之际,命人将香妃缢死。太后处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述为成全其名节外,另有说是太后担心自己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帝)为香妃所害,还有说由于香妃受乾隆帝宠爱,诸妃妒忌,向太后进谗言,太后听信谗言而加害香妃。香妃死后,乾隆帝悲伤不已,最后以妃礼将其棺椁送往故乡安葬。此说在清末民初流传颇广,出现不少叙述香妃故事的戏曲说唱、小说诗歌,绘声绘色,凄婉动人,使不少人对香妃传闻信以为实。19故宫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装像》为题的清代女子戎装油画像,于是传说更甚。

乾隆与香妃其他传说

有人指出,有关香妃事迹仅为传说而已,并非历史事实,根本不存在香妃其人。乾隆帝先后有嫔妃四十多人,只有容妃和卓氏来自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回部,一般认为她就是传说中附会的香妃,但实际上容妃并不是被掠进宫的。和卓氏是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属和卓旗。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定边将军兆惠平定回部,和卓氏亲属因配合清军作战有功而受封,并到京师定居,和卓氏也随同到京师。后和卓氏被选入宫,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晋升为容妃,时年三十五岁。容妃深得乾隆帝宠爱,曾随乾隆帝东巡、南巡,特允于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回回厨师。自乾隆五十年起,容妃因病很少于宫中露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病故,年五十五岁。史籍与档案中,也未见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可见,容妃并无传说中香妃的曲折经历,她不是香妃。另外,有史料证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宝月楼的目的不是为容妃(或称香妃),从时间来看,宝月楼建在容妃进京之前,当时乾隆帝怎么知道和卓氏进京并能为己所爱?那幅清代女子戎装像的命名,也是极不可靠的。所以香妃事迹纯属子虚。

此外,关于容妃墓的地点,一为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一为河北遵化县东陵。容妃一人怎葬两地?传说当年容妃去世后,其遗体由灵轿运送到喀什噶尔东北郊的伊斯兰墓群下葬,一架“驮轿”还停放墓侧。河北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裕妃园寝中,亦有一座容妃墓。1979年10月被发掘,地宫有两个券堂组成,均为拱券石结构。在金券的宝床上,停放一红漆棺木,棺帮为盗墓人砍开一大洞,棺中已空,棺头正中有数行回文文字,意为“以真主名义……”棺木西侧有一头骨,西北角又有一根八十五厘米长的花白发辫、青缎衬帽、包头青纱等,还有一些龙袍残片和几件织物,织物上织有“江南织造臣成善”、“苏州织造臣四德”等字样,墓中还存有如意、荷包、珍珠、宝石、猫眼石、钻石等。棺头文字表明墓主为伊斯兰教信徒,龙袍和猫眼石等证明其身份为妃子,由花白发辫推断死者为五十五岁左右,织物上“四德”、“成善”皆为乾隆五十三年的织造官,可见这才是真正的容妃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