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学习的好帮手!
1000字范文 > 音乐学论文发表 音乐教师论文 关于音乐的毕业论文

音乐学论文发表 音乐教师论文 关于音乐的毕业论文

时间:2019-04-04 00:28:40

相关推荐

音乐学论文发表 音乐教师论文 关于音乐的毕业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学已经深入人心,它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学论文发表篇1

浅析青岛市音乐形象的设计与应用

一个城市的形象设计既要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格局等硬性条件,也要围绕城市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历史传统、地方特色等软性条件,这样才会对城市的形象产生由内而外的全方位烘托。其中,音乐形象的设计及其应用,对城市形象的形成与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文化底蕴和外在视觉外显的综合感知提升,也是城市品味、特征和风格的内在发掘。也就是说,城市音乐形象设计不能孤立为之,而要挖掘、提炼城市内、外资源,以本土传统音乐及其审美范式为基础,围绕城市建筑、雕塑、壁画等视觉元素,再行或具体或宏观的城市音乐形象设计及应用的案例开发。

一、音乐的固有属性是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基石

形象设计应从音乐固有的属性入手方能真正建构起城市音乐形象的文化品格。音乐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又极富想象空间的艺术类型,因此它成为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基础性素材或元素。音乐形象的特征在于可直面感知的直观性,它无需特殊培训都可或多或少地能感知;也在于其特殊性,表现为它区别于其它审美艺术的润物细无声,即在无意间就可以作用于人心,甚至深达人们的情感深处;对应其功能的娱神感官刺激,也是自古以来中外艺术实践中最自然的沟通形式,是人类跨语言的重要媒介;而它的具体感知性及多解性,也使其在人类礼俗活动及其情感表达中形成为固有形式与形态。音乐形象的虚拟抽象性,它可以生发出艺术感受并使这种主观色彩产生创造性。

综上,音乐固有属性既与城市形象的设计相合,也需要设计者基于音乐固有属性而生发城市音乐形象设计,这样才能为城市形象赋予更多的个性色彩,提升城市的形象品质,为塑造城市美好形象,营造和谐幸福的城市环境做好理论准备。

标志性的、良好的城市音乐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有助于加强居民的人文素养和对所在城市的热爱。但缺失个性的城市音乐形象设计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形象趋同化、雷同化,无特色也是当下世界范围内城市形象塑造的最大盲点,也成为城市吸引力逐渐消退的诟病。而这些弊端则可以通过特性音乐形象的融入并凸显,从而逐渐突出城市标志性的独特个性,从而使城市形象设计突出城市的特点,如《太阳岛上》、《请到天涯海角来》、《大阪城的姑娘》等对各自城市的形象标识性作用。刻画出城市独有的形象,必须将音乐固有属性附丽于城市的物质载体之上,从而避免“千城一面”。认识到音乐形象在城市形象设计上的内涵挖掘作用,使创意个性音乐形象设计介入城市形象开发中,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来传达城市的特征,创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以青岛特色城市形象设计来看,其固有音乐属性及其内涵挖掘可遵从如下步骤逐步扩展及延伸,从而为城市音乐形象建立有微观、有宏观,有个性、有涵容的整体性形象。

二、地域音乐素材挖掘是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特色基础

何占豪先生说,不了解当地的民间音乐你就不了解当地的文化与风情,也就不了解城市形象特征。反之,以本土民间、传统音乐为素材而塑造城市音乐形象具有立竿见影的简易效果。而本土音乐中,音色又是音乐形象最符号化的标志之一,对其进行素材化提炼有助于将传统音乐融于城市音乐形象之中。也有采用抽象其音乐机理的外观设计进行形象的凸显,以本土音乐的概念化而予以外形的抽象化,是对本土传统音乐的巧妙挖掘。青岛的城市音乐形象具有如上特色建构的基础。

胶东半岛上青岛有一些在全国叫得响的传统民间音乐。首批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岛曲艺“胶东大鼓”至今已有250年的历史,其独特韵味使它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世界音乐大师克莱斯勒19来烟台时感其神韵而激发创作灵感并进而创作的世界经典名曲《中国大鼓》就是其魅力的见证。历史悠久的崂山道教音乐已有《赏春》、《山丹花》、《泰山景》、《将军令》、《昭君》、《归去来辞》、《梅花三弄》等当地人熟知的传统曲牌,它们与《绣布兜》、《崂山五更》、《采石放垛子劳动号子》、《渔家苦》、《十二月歌》、《思乡歌》、《解放青岛五更》等民间歌曲的旋律一样,具有地域音乐形象的符号化特征。唱腔委婉、题材多样的平度民歌在《诗经》中就有记载(《齐风》),这一区域性的风俗歌谣以其个性立于民众的生活之中,成为青岛音乐的代表性形象之一,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选材之一。可喜的是,青岛的民间歌曲、器乐曲、曲艺、戏曲等音乐已被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为“集成”,成为可以直接取材利用的城市音乐形象塑造资源。

基于此,青岛的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步骤之一可取材于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旋律、节奏、语言音调乃至表演形式,当然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选材,再将其或隐含或外显与重要场合,使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浸润其优美旋律,感受到其扑面而来的音韵魅力,使得城市的角落里飘溢着音乐的或明丽或欢快的青岛之声;青岛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步骤之二要进行因地制宜,因时不同的通盘考量与个体分设。

如在外国游客集中地区,应以原型态的民间音乐植入为其主要方式,让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以其特有的泥土芬芳而触动猎奇心理略胜的“老外”而在高档酒店、商场,则要以其现代改编形式放松,将其与周围的不同建筑、装饰等外显物资融为一体,实现内外兼修的整体性城市形象呈现;步骤之三要精于具体规划。崂山道乐适合于景区的背景音乐及休闲酒店、咖啡屋等闲适之所,以崂山道乐特有的清雅、悠扬带给所处地人们闲适、轻松的身心享受;而“胶东大鼓”则适合于古朴民俗场景中,而广场宽大场合中也有其适合的乐场;民间歌曲中的号子与小调因其特有的歌腔音调抑扬,适合于欢悦场景的构建。

将城市音乐形象的设计与城市建筑、城市环境紧密结合,实现外在形象与内在蕴涵的相互辉映;还要与城市文化、人文特色相配合,用音乐的润物之绵力,用精挑细选的特色音乐形象设计来展现青岛城市风貌、自然环境之特色。

三、世界音乐素材融会是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特色的扩展

从校园音乐形象的个性化打造,到中型城市音乐形象作品的针对性创作,是近年来城市形象设计日渐凸显的文化表现,这种现象是多年来只重外形而忽视内涵建构的城市文化策略转型之体现[12],其深层次学术思考是近年来文化生态构建的发展之表现。而城市音乐形象设计的败笔也使人们反思此类问题的严重后果,其具体体现会因地域而不同,青岛城市音乐形象也应考虑到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作为移民文化特色的城市表现性征,青岛城市区处处洋溢着德国建筑的异域情调及德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表现为华丽的装饰外表与严谨逻辑化,这一内核是笔者全面调查了解这座半岛化的现代城市形象得出的多维认识,而分析这座城市音乐形象设计中的问题,笔者得出初步架构它富有时代特征和美学特征的城市音乐形象设计思路,建立城市音乐形象应用的途径及策略,使城市音乐形象成为提炼城市文化内涵,推广城市形象的良好载体。德国古典音乐及其表演形式在青岛有其特有的空间,高耸矗立的天主教堂及基督教徒,海边的大小德式建筑,都有着西方尤其是德国音乐放松的氛围。

因此,融会德国乃至欧洲的古典、浪漫音乐于这些外国建筑的外形之内,有助于提升物我相融的和谐氛围。笔者曾做过问卷调查,触及到各种不同城市区域中的音乐形象需求,其一是完全德式、西化的音乐形式,包括其演奏乐器及音乐内容,它主要分布于栈桥、八大关等场所。笔者有意地在此地约请作曲者临摹一首德国古典时期的钢琴小品,居然获得了路人的广泛认可;而特别创作的一首民间歌曲素材的小提琴作品却遭到了诧异的目光,可能是其目光在寻找不相容的原因在哪儿吧!其二是改编的西式作品,包括教堂、咖啡馆及西餐厅等外国友人聚众场所。教堂中的传经布道自然需要中外融合的音乐作品,而吃喝休闲之所也自然是中外人等混杂,这些场所需要中外兼顾的融合性音乐形象为之相配。其三是现代流行的音乐形式,在酒吧及中外年轻人聚居场所,完全现代化的时令小曲,爵士乐、欧美流行乐等风格的作品成为因地宜选。这些都是移民(或殖民)文化的音乐形象需求。

为这样的城市空间设计音乐时,要充分考虑架构富有时代特征和美学意趣的城市音乐形象的设计思路,建立城市音乐形象应用的途径及策略:专题创作、特色改编、针对性拼贴等都是形象设计应用的途径,其策略要多渠道、宽思路地筹措,其内涵及奋斗目标是将城市特点与特定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加深居民、游人、路人等不同群体对城市的认识、了解直至熟知。

当钢琴、小提琴在青岛城市中各处乐飘音绕时,当古典之声在德式建筑悄然飘出时,当民间音乐在青岛风俗体验馆热情绽放时,城市音乐形象设计及应用真正契合于城市文化建构之内,使人们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以特有载体、平台实现和谐相融,它不仅在于音乐内在形式与城市外在形式的融会与统一,还在于特色音乐形态与地域文化环境、城市形象塑造在设计及应用上的相映成趣,协调发展,就如同在越地听着越剧的各种形式的表演就会感到咿呀抑扬的惬意、和谐一样。

青岛城市音乐形象塑造需要在内容选择、形式发展、形态的解构与重构上再做细致规划。其内容是本土还是西洋,其形式是原型还是改编或新创,其形态是核心内显还是线性外化,都要因地制宜,相时而动,其基本手法是挖掘音乐形象的本质属性来表现环境、文化、建筑氛围的相映成趣,而非简单拼凑的“拉郎配”,不是盲目崇外的“高大上”,更不是城市与音乐“两张皮”的华丽现代文明堆砌,它应该是内外兼顾、兼修的形象呼应与对等。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学论文发表

音乐学论文发表篇2

浅谈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

任何一种作品的出现都离不开文化和环境的存在,想要了解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首先需要了解勃拉姆斯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约翰奈斯?勃拉姆斯是世界知名的古典作曲家,在今天,他被认为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尽管没有进入过音乐学校,依靠自身的天分与勤奋,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最终以优秀的作品证实了它杰出的才华与技巧。钢琴小品大多在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生涯后期完成的,也是当今研究他音乐风格的重要资料。

一、勃拉姆斯的钢琴创作特点

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涉猎范围非常广,体裁包含了协奏曲、交响曲、安魂曲、奏鸣曲、经文歌、变奏曲以及钢琴小品等。钢琴小品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不同的体裁形式可以分为:圆舞曲、奏鸣曲、变奏曲、狂想曲、幻想曲、叙事曲等。随着勃拉姆斯的创作发展历程,其作曲生涯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以开朗为主要特征的早期创作

勃拉姆斯早期创作的时间大致在1851-1854年之间,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展现出理想色彩、充满的青春的活力,作品完美的承袭了古典主义精神,同时蕴含着浪漫主义情怀。具有代表性的四首叙事曲目集中表达出勃拉姆斯对于自然、国家的热爱以及敢于追求的情怀。此时的作品已经很好的展现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融合的趋势,但是相较于中晚期的作品,在主题的发展以及调性的建造上还颇为青涩。

2.以成熟为主要特征的中期创作

勃拉姆斯的中期创作生涯划分在1855-1865年之间,这一阶段可谓是作曲家的黄金生涯,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生活富足,作者将变奏曲作为创作的主要对象。尽管变奏曲的创作技法非常古老,但是勃拉姆斯具有不落窠臼的精神,通过创新和发展将作品注入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时期的变奏曲形象、生动、完美的表达出作家的意图。代表作品《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被称之为钢琴音乐宝库中技巧最难的作品之一,效果华丽、大气。作者创作的匈牙利舞曲也能够真实的体现民族音乐的特点,感情丰富、控制得当。

3.以理性为主要特征的晚期创作

晚期指的是1878-1893年之间,作者于1863年定居在维也纳之后开始创作交响乐、四重奏以及艺术歌曲等。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时代背景的变化,德国的现实的压迫让勃拉姆斯作品中乐观和开朗不复存在,变得内敛、理智、客观以及费解。在这一时期,作者潜心研究室内音乐,偏爱短小的钢琴作品,对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更加突出。情绪化与逻辑性的结合让勃拉姆斯这一时期的作品成为当代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音乐风格探讨

钢琴小品是浪漫主义音乐中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具有性格随意、愉快、轻松的特点,其结构精悍,具有特殊的标题性,而体裁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化。尽管在古典主义时期就已经有钢琴小品的身影,但是在浪漫主义时期更加盛行,最为典型的就是舒伯特、门德尔松以及舒曼。勃拉姆斯者这一基础上继承发展,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并即将钢琴小品推到新的高度。

1.德国民歌与艺术歌曲风格

勃拉姆斯深爱着民族文化,从青年时期开始对德国的民歌进行整理,德国民歌具有淳朴、单一与严谨的特点,直观的展现出德国人坚定与稳重的性格特征。在整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而让作者的情感具有更好的宣泄口。将钢琴小品的形式与节奏与民间、民族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出特有的音乐精神和性格。

2.浪漫主义风格

作为浪漫主义时代的伟大作曲家,勃拉姆斯通过浪漫主义的语汇表露出内心的真情。与同时期大多数浪漫主义作曲家一样,勃拉姆斯的个性矛盾且复杂,既浪漫、冲动、敏感,同时又腼腆、沉静、温柔,晚期作品中能够很好的反映这一现象。以OP.118六首钢琴小品为例,题材上大多都是勃拉姆斯钟爱的间奏曲,抒情、柔和、妇幼想象力,更能够表现出晚期的内敛和隐忍,没有丝毫的斧凿之感。勃拉姆斯将自身丰富的情感通过音乐的语言融合到具有浪漫风格的钢琴小品中,因此在弹奏的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腻,这也是浪漫主义风格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

3.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融合

古典主义所指的是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初的一段时间中,在维也纳形成为的特别的音乐流派,以贝多芬、莫扎特以及海顿为主要代表。古典主义以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作为主要追求,并要求旋律优雅、控制与平衡,让角色既能够满足结构形式同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尽管勃拉姆斯的钢琴小品中无一不体现出浪漫主义精神,但是其中古典主义的特征也非常明显。晚期作品中,以稳固的古典主义架构支撑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勃拉姆斯作品非常典型的特点。同时代的作曲家们大多喜欢将表现转变为单纯的情感宣泄及修饰,但是格拉姆斯并没有随波逐流,他已然固守原则,展现出对于均衡美的追求,这是古典主义最为典型的表现。第116-119号作品可以说是勃拉姆斯最后的钢琴作品,也是作者这一生当中最为成熟的作品,应用半音系统强调和声线条变化,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调性布局则以浪漫主义为主。作品中有着明显的模糊调性,可谓精巧而自然。以音乐评论家胡列克的评价来说,勃拉姆斯是自巴赫之后最伟大的对位大师、也是自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音乐建筑大师。尽管是最为松散的小型钢琴乐曲,勃拉姆斯仍然可以将其塑造的如同青铜一样坚硬,又如同豁土一样柔顺。

结束语

勃拉姆斯的音乐构思充满着内省与思辨,其构思异常严谨。音乐界中的人士要真正演奏出一部好的作品,在了解曲谱的基础上海应当分析作曲家的人生阅历及生活背景,从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中找到作者的坚持、了解音乐本质特征,从而与格拉姆斯产生情感共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